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治乱,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1.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于治乱,于辞令                  娴:熟练

B.每一令出,平其功                  伐:讨伐

C.人穷则                          反:同“返”,追溯

D.谗人之,可谓穷矣                  间:离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楚怀王左徒           父母宗族,皆戮没

B.博闻强志,明治乱     箕畚运渤海之尾

C.王怒疏屈平           好学,不耻下问

D.夫天,人之始也      楚左尹项伯,项羽季父也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B.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C.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D.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深受楚王的信任。

B.上官大夫与屈原处于同等的官位,但上官大夫因想争得楚王的宠幸而嫉妒屈原的才能。

C.屈原草拟宪令之后,上官大夫就想夺取过来(邀功),但屈原不给,于是上官大夫很生气,并从此疏远了屈原。

D.“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屈原内心忧愁苦闷,所以写下了《离骚》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1.B 2.D 3.C 4.C 5.(1)屈原痛心怀王不能听信忠言,明辨是非,被谗言和谄媚之辞蒙蔽了聪明才智。 (2)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毁谤,能没有怨恨吗 【解析】 1.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B项,“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中的“伐”应解释为“夸耀”。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题的B项,可以联系“每一令出”这一语境分析其意思。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D项,两个“者”都与后面的“也”构成判断句。A项,第一个“为”,动词,是,担任;第二个“为”,被。B项,第一个“于”,引出动作对象;第二个“于”,到。C项,第一个“而”,表顺承;第二个“而”,表并列。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如下:1.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2.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虚实意识、结构意识、句位意识、呼应意识、语气意识。比如本题中的“者”后面都有一个“也”,故用法相同。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应先回归语段,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意思,“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屈原在朝堂上可以和楚王共商国事,辅佐楚王发出正确的诏令;外交接待宾客,出使诸侯也能从容应对,楚王对屈原非常信任“;然后再寻找断句的标志,本句应抓对称的句式,“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和“出则接遇宾客”。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断句的时候,要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利用以下方法:1.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2.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3.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4.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5.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的能力。C项“于是上官大夫很生气,并从此疏远了屈原”有误;疏远屈原的是“楚王”,文章第二段里的句子说“王怒而疏屈平”。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⑴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⑵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⑷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⑸凭空添加,无中生有;⑹强加因果关系。第二段明确说明“王怒而疏屈平”,并不是上官大夫疏远屈原。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翻译的能力。第一句中,“疾”,痛心;“听之不聪”,不能听信忠言,明辨是非;“谗谄”,谗言和谄媚之辞。第二句中,“而”,表转折,却;“见”,表被动;“被”,表被动。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文翻译题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赋分点: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整,不武。吾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   陪:增加    B.夫晋,何之有    厌:厌倦

C.又欲肆其西     封:疆界    D.以乱整          易:替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乱易整,不武               丹不忍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B.因人力而敝之                秦王购金千斤,邑万家

C.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

D.①吾还也                      ②会怒,不敢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佚之狐说“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大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烛之武最终答应去见秦君。

C.烛之武见到秦君后,先坦言知亡,然后指出灭郑国只对晋国有利而对秦无益,并挑拨离间秦晋关系,最终让秦君退兵。

D.文章通过语言等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1.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A.举例论证B.对比论证C.比喻论证D.类比论证

2.鲁迅对徒手请愿的态度是

A.赞成B.不赞成C.认为有可取之处D.指出其消极的方面

 

查看答案

下文选自《江南的冬景》,横线上依次选填诗句恰当的一组是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③“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④“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B.中国海军多次成功护送商船顺利通过亚丁湾,这既保护了我国商船在该海域的正常航行,又展示了我国海军的实力,震慑了索马里海盗,在世界上赢得了很好的声誉,使世界各国对我国海军侧目而视

C.京津高速铁路是中国第一条时速300公里以上的城际高速铁路,是中国首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乘坐这条高速铁路上的客车,乘客都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D.他最终为自己的腐败堕落付出了代价,等待他的将是20年的狱中峥嵘岁月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寥廓  凄婉  殒身不恤    B.桀骜  牒血  不能自已

C.攒射  瓦霏  惨绝人寰    D.苍茫  恶梦   不加思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