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城里的月光 夏阳 年前,作家老李老打电话追着我问认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城里的月光

夏阳

年前,作家老李老打电话追着我问认不认识公安局的人。我说认识有啥用,你那事我帮不上忙,你就别多管闲事了。老李嗫嚅着,怎么是多管闲事呢,你可不能这样说。

唉,老李一个儿时玩大的同村伙伴——老憨,在我居住的城市做建筑工,一年到头在工地上累死累活,好不容易赶在春运前,求爷爷告奶奶,工头总算结清了工资,却在临上火车前被歹徒逼到墙角,洗劫一空。

两万块啊,整整两万块血汗钱,就被这天杀的挨枪子的换刀剐的抢去了!老李在电话里恶狠狠地骂道。我说,骂如果可以解决问题,可以帮你老憨寻回钱,我请一伙人去骂好了。

老李苦笑,笑完,又开始祥林嫂般地絮叨,这派出所是干什么吃的,报案都一个多礼拜,就是不见动静。我说,人家派出所也不容易,就那么点警力,管着十多万外来人口。我帮你找了派出所,人家指着一大堆卷宗,为难地说这是小案子,又没有明确的破案线索,自认倒霉吧,夸张点说,这和在大街上被抢了手机差不多。

估计老李听后是一副苦瓜脸。他说,哎,这可是两万块钱啊,怎么是小案子?我只好解释,两万块钱搁你老家是巨款,在这里只能算小钱,有钱人的一顿饭钱而已。

老李悻悻地问,就没其他法子了?我一脸无奈地说,如果是上百万,派出所肯定会成立专门的破案小组。要是你的老憨丢胳膊断腿了,他们也应该会重视。

老李感慨,如果可以换,我想老憨肯定愿意拿条胳膊甚至性命来换这两万块钱的。你要知道,老憨一家老小盼星星盼月亮,盼了一年多,家里正等米下锅呢。老李又不死心地问,真没法子了?我在你那座城市只认识你一个朋友。

我想了想说,法子倒有一个,我给你讲一个在我家乡流传很广的故事吧——大概是民国时期,一位上面来的夫人,在省城一帮官员的陪同下,从南昌去庐山避暑。中途,路过我们镇时,夫人内急。无奈之下在路边找了个公厕。你要知道,我们那里所谓的公厕,就是一个茅坑,上面搭几块木板,臭气熏天。当地人民早习以为常,可是夫人金贵啊。她站在厕所门口犹犹豫豫,磨磨蹭蹭,最后可能是憋不住了,一捂鼻子跑了进去。夫人出来时,脸色很难看,一路上直说头晕,还嘀咕了一句:你们这里的卫生怎么搞的?陪同的官员坐不住了,上庐山后,打电话骂人,从行署、县一直骂到我们镇,把镇长吓得半死。镇长考虑到夫人返程还会经过这里,就号召全镇人民大洗厕所。又是挑粪又是消毒,整整折腾了三天。可是,夫人没来。据说人家下山后直接去了武汉,从那里坐飞机走了。

老李听了我的故事,深有感触,沉默了半天,突然怪声怪气地尖叫,你们这里的治安怎么搞的嘛!我大笑,隔着电话想象着老李叉腰横眉的样子,说,你这样会把人家吓坏的,人家就是破不了案,也会自己偷偷把钱垫上。我又说,可是我们都是蚂蚁。老李无语,默默地把电话挂了。

两天后,一个月光极好的深夜,我又接到老李的电话。老李说,我想自己把钱垫上。

我吃了一惊,大骂,不会吧,你是不是疯了?

老李幽幽地说,你不知道,我们老家地处大西北,是你难以想象的穷。我上高中前,除了出生外,没有洗过一次澡。在我们那个乡,我是唯一的高中生,受到乡亲们的资助,是乡亲们的骄傲。现在我是作家了,在他们眼里,我无所不能,天天和中央首长在一块儿握手、吃饭,进出小车伺候。老憨也是实在没辙儿才找到我的,我不想让他们失望。再说了,老憨还欠着一屁股债,没了这笔钱,几个娃儿都要失学的。他们一家正盼着过个好年。

我听了心情沉重,转而又说,你自己也不宽裕,靠几个稿费,还得养活一大帮人。老李叹了口气,说,我多写点就是了,实在不行,就写点特稿,那玩意可以多挣几个。我之所以告诉你,是想让你配合我一下。我问,怎么配合?

你帮我把这钱给老憨,就说你公安局的朋友抓获了歹徒,把钱追缴回来了。老李不放心地叮嘱我,你千万别露馅,对着老憨,要给足我面子。老憨现在还在工地上眼巴巴地等着我的好消息呢。

我凝望着窗外城市上空皎洁的月光,哽咽无语。(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语言平实,情节也不复杂,但人物情感饱满,主题深刻,表现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B.老李打电话追着我问认不认识公安局的人,絮絮叨叨向我讨法子,说明老李优柔寡断,是个爱面子、爱管闲事的人。

C.小说中老李恶狠狠地骂歹徒,责怪派出所无能,表现出对老憨的深切同情,也隐含着对“我”办事不尽力的抱怨。

D.老李转述的老憨家困难境况和乡亲们对他日常生活的揣想,这都暗示了偏远乡村和城市生活差距很大。

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作家老李急人所急的言行,就是通过“我”冷漠的言行反衬出来的。

2.小说中插入“我”给老李讲的故事,对情节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老李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题目“城里的月光”有什么意蕴?以此为题,对主题表达有哪些作用?

 

1.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B.E不给分。 2. ①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埋下伏笔。老李受到启发,自己垫钱还给老憨。 ②使情节平中见奇,讲故事中断了平实的叙述,掀起了波澜。 3. ①正义感强、嫉恶如仇。知道老憨钱被劫走,他恶狠狠地骂了歹徒。 ②心地善良,有同情心。老憨向他求助,他再三向我讨办法。 ③懂得感恩,仗义大方。对家乡和乡亲们心怀感恩,自己垫钱帮助老憨。 4.“城里的月光”喻指老李善良、高洁的品格,又指农民工老憨感受到的温暖和光辉。以此为题,使主题思想更加深刻,体现了作者对农民工在城市境遇的关注,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解析】 试题分析: 1.B项“说明老李优柔寡断,是个爱面子、爱管闲事的人”错误。C项“也隐含着对‘我’办事不尽力的抱怨”没有依据。E项“强烈、鲜明的对比”一说错误,“就是通过‘我’冷漠的言行反衬出来的”也是错误的。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分析该题,可以从结构和内容等角度入手,从结构上来说,插入“我”给老李讲的故事的情节,是为了引出下文,也可以说是为下文埋下伏笔;从内容上来说,这一情节为小说的情节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它启发了老李,同时也使得小说情节有了起伏和波澜。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分析作品形象,要结合小说中人物描写来看,如抓住小说中的语言描写、行为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本题可以结合小说中“两万块啊,整整两万块血汗钱,就被这天杀的挨枪子的换刀剐的抢去了!老李在电话里恶狠狠地骂道”“年前,作家老李老打电话追着我问认不认识公安局的人。我说认识有啥用,你那事我帮不上忙,你就别多管闲事了。老李嗫嚅着,怎么是多管闲事呢,你可不能这样说”“老李说,我想自己把钱垫上”“我们老家地处大西北,是你难以想象的穷。我上高中前,除了出生外,没有洗过一次澡。在我们那个乡,我是唯一的高中生,受到乡亲们的资助,是乡亲们的骄傲。现在我是作家了,在他们眼里,我无所不能,天天和中央首长在一块儿握手、吃饭,进出小车伺候。老憨也是实在没辙儿才找到我的,我不想让他们失望”等内容,总结概括即可得到答案。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4】解答此题第一问,可以深入理解“月光”这一意象,月光皎洁,暗喻了老李的品行;“城里的”是针对老憨等乡下人而言,暗含了他们受到了老李的照顾,从中得到了温暖。第二问对表达主题的作用,可以从深化主题等角度作答。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观沧海》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出深秋季节大海波翻浪涌的景象。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两句说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3)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作者面对永不消逝的自然万物,直接抒发亡国之痛两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用意基本相同,这为全诗营造了什么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各有什么妙处?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葺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胁,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B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C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D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徽宗、钦宗。

B古代官员改任官职多用迁、徙、调,累迁、左迁、擢是指官吏的升迁

C宋代的路最初是为征收赋税转运漕粮而分的区域,后来逐渐带有行政区划和军区的性质。

D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全国土地、户籍、赋税、钱粮及一切财政事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郭浩卓有见识,建议均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召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得到皇帝重用。

C.郭浩、吴介共同破敌,后来意见不合。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送,二人联手打败金兵;后来,吴介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浩不同意,被调往金州。

D.郭浩治政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予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2)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是在小农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和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B.家族是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中社会组织系统形成的基础,又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化精神生长道路上的起点。

C.家族伦理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D.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严格按照伦理秩序进行,这种伦理秩序的上升扩充成为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用家族伦理的机制进行政治统治,用“礼”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这种以家族为本位的伦理政治对中国社会秩序影响很大。

B伦理道德学说在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等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这就形成了以善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价值体系。

C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都表现出了中国人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文化人格。

D中国哲学家具有贤人的风度,西方哲学家则具有哲人的风度,是因为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学的,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对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家国一体,治国与治家相似。

B中国传统科技与中国文学艺术一样,都是以伦理道德为首要的价值取向,然后才考虑利用自然资源,使人们生活富足。

C叔孙豹提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老子倡导“尊道贵德”,孔子重视道德,这些对中国人文化人格的形成意义重大。

D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人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必须有道德,这与中国人一贯坚持道德至上的文化精神是一致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出头的瑶族姑娘小卜,是瑶寨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近毕业时,小卜犯难了:家里的父老乡亲希望她能回去做教师,传播知识,为改变家乡贫穷状况尽一份力;对小卜有录取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则鼓励小卜加盟公司,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优质生活;而小卜自己认为当前创业环境好,很想创办一家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面对小卜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