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 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整,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选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 “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缘渓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艰老汪一起张罗私墊。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艰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为啥?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不为老汪。”

老范:“为啥?”

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择手:“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

B文中老汪毎月两次的“乱走”令人备感困惑,直到端午节老汪酒后吐真言,暴露内心秘密,说出“总想一个人”时才真相大白。

C本文虽只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北方村镇的风俗画卷

D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垫师的他迂腐无能。

E本文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老汪的形象,如他对学生、银瓶及老范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谈、态度,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

2.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稍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1.答 A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D 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2.老范是一个热心、善良、宽容,富有同情心、为富而仁的人。从他对老汪的关心可以看出他有一副热心肠;得知老汪“乱走”是有隐情的就不再寻问,表现出他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虽然明知银瓶偷庄稼却不予追究,反而说“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表现出他的善良与宽容。 3.老汪认为“有朋自远方来”主人会高兴,是因为身边没有朋友,这正反映了主人的孤独寂寞与可怜的处境。这是他对自身际遇的深刻体验,他孤独、寂寞,自认有才却无人理解,心中有思念的人却不能去寻找,只能靠乱走来发泄,当他得知老范宽容地对待银瓶,深深地体会到老范对他的理解和尊重,真正感受到了“不亦乐乎”。 4.性情气质相似:二人都是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子的苦人和弱者,都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知识分子,做着塾师的工作却教不会学生,都一样的孤芳自赏,穷困潦倒却精神高贵,都一样善良、认真、诚实,有慈爱心。 精神困境根源不同:老汪,表述能力差,有学问却讲不出;认真而不迂腐;有情感纠葛,有思念的人却无法寻找。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他自命不凡,实则迂腐顽固、麻木、不觉醒。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是对文章的综合考查,可通读全文,筛选出相关信息逐一分析得到答案。B项“真相大白”欠准确,文章17段“不再问了”,说明真相并没有完全揭开;D项“他迂腐无能”理解错误。C项“白描手法”不妥,本文使用的主要手法是对话描写。 考点: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这是一道形象概括分析题。要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到文中找到直接写人物的句子(语言、动作、肖像、心理),也可以找其他人物的评价(侧面),有现成的形容词可以直接摘抄。一般从三方面考虑人物的特点:身份职业、性格脾气、精神品格。首先到文中找现成的词语,一般是形容词;然后找描写老范的句子,外貌、动作,他人的评价,环境的衬托等。老范是一个热心、善良、宽容,富有同情心、为富而仁的人。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从他对老汪的关心可以看出他有一副热心肠;得知老汪“乱走”是有隐情的就不再寻问,表现出他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虽然明知银瓶偷庄稼却不予追究,反而说“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表现出他的善良与宽容。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本题考查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解答时要先理解题目中所给句子的含义,然后再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即可。做这种探究文中关键字词、句子及标题的内涵题目,与做理解词语、句子含义题有相通之处,首先读句子,圈出关键词,然后回归文章,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关键词的意思,最后连缀成句。老汪认为“有朋自远方来”主人会高兴,是因为身边没有朋友,这正反映了主人的孤独寂寞与可怜的处境。这是他对自身际遇的深刻体验,他孤独、寂寞,自认有才却无人理解,心中有思念的人却不能去寻找,只能靠乱走来发泄,当他得知老范宽容地对待银瓶,深深地体会到老范对他的理解和尊重,真正感受到了“不亦乐乎”。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4.本题考查文本人物与课内人物的比较,应先答出两个人物的相同之处,再答出不同之处。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做这种题型,必须立足文本,抓住关键“性情气质”,根据平时掌握的知识(与题目相关的知识、对相关问题的普遍认识等),联系作品中的主题,结合文章和前面三个问题所给的提示,详作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性情气质相似:二人都是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子的苦人和弱者,都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知识分子,做着塾师的工作却教不会学生,都一样的孤芳自赏,穷困潦倒却精神高贵,都一样善良、认真、诚实,有慈爱心。精神困境根源不同:老汪,表述能力差,有学问却讲不出;认真而不迂腐;有情感纠葛,有思念的人却无法寻找。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他自命不凡,实则迂腐顽固、麻木、不觉醒。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篇名句默写

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枯松倒挂倚绝壁。

③江间波浪兼天涌,                          

故木受绳则直                        

                          ,不尽长江滚滚来。

                         ,别时茫茫江浸月。

⑦千呼万唤始出来,                        

谨庠序之教               

⑨同是天涯沦落人,                       

贾谊的《过秦论》中心论点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2.分析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对描写音乐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臣固守以周室            窥:探看

B.廉颇、赵奢之制其兵        伦:辈

C.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      尝:曾经

D.秦人开关敌                延:抵抗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秦孝公据崤函之

君臣守以窥周室

收要害之郡

追亡逐伏尸百万

A.两个“固”字相同两个“北”字相同

B.两个“固”字相同两个“北”字不同

C.两个“固”字不同两个“北”字相同

D.两个“固”字不同两个“北”字不同

3.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排比句式极力渲染了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

B.商鞅辅佐秦孝公制定了正确的对内对外政策于是秦国日益强大。

C.第二段文字作者从人才、土地、兵力和财物四个方面突出显示出山东诸侯力量的雄厚。

D.九国最后被秦所败争相割地臣服于秦合纵解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任务文后各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这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2014年3月19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经典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阅读又叫基础阅读在信息时代下重要性突显它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B.经典阅读可以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

C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但一定是越早安装越好。

D.经典阅读作用于人的思维和情感模式从而能让人们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

2.下列有关“信息时代对年轻人的影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使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在逐渐消逝。

B.信息时代下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使他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C.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所以这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而很可能是“脾气”。

D.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通过网络上的“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建立“三观”。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对于年轻人来讲信息时代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因为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

B.热爱生活的人一定爱读《春晓》他们会把一丝丝的伤感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

C.网络信息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很多年轻人最终从网络中得到的只有空虚和焦虑。

D.经典阅读中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查看答案

以“葱茏的幸福”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一定要有具体描写,最好有生动的景物描写。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