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慢 柳永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慢

柳永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碪①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注】①碪zhēn),同“砧”。

1.“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在景物的描写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1.词作的前三句用“江枫”“汀蕙”“败红衰翠”等意象,营造了一个满目凄凉、萧条冷落的意境,表达了词人孤寂、落寞的情感。 2.这两句词不但写了词人登临时的天气状况,而且交代了红翠衰败的原因。其中“望断”是写实,“翠峰”代指所思念的人,“十二”是虚写。这两句词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情。 【解析】 试题分析: 1.在“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句中,我们能够找到“江枫”“汀蕙”“败红衰翠”等意象,然后再用“满目凄凉、萧条冷落”来概括这种意境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概括画面内容或分析意象的特征的题目,注意对诗句中的画面进行简单的描述,然后概括意境特征,然后分析表达的情感,注意意境和情感的关系,大致有“乐景哀情”“乐景乐情”“哀景哀情”“哀景乐情”,较常见的是“乐景哀情”“哀景哀情”。此题主要考察意境的概括。根据词作的前三句用“江枫”“汀蕙”“败红衰翠”等意象,营造了一个满目凄凉、萧条冷落的意境,表达了词人孤寂、落寞的情感。值得注意的是千万别忘了分析情感。 2.此题在写景上“望断”是写实, “十二”是虚写,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分析诗歌的写景方式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顺序注意高低、俯仰、远近等,着眼点注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写景;艺术手法注意是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式。在此题中主要是虚写和实写,“望”是眼前所见之景,为实,“十二”是虚,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的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辈

B私候胜曰                  候:拜访

C恐前语发                  发:暴露

D虞常果引张胜              引:带领

2.下列句子能表现苏武坚贞不屈的一组是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见犯乃死,重负国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

武气绝,半日复息

单于壮其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B第二、三段写由于副中郎将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累及苏武。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苏武的气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类文明的第一行脚印,是踩在湿漉漉的河边的。通过逐水而居,原始人获得了一种简朴然而充满希望的生活和初级生产方式,并对河流产生了亲近、依赖和畏惧,推动了人类想象力和终极观念的形成。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在黄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恒河、印度河流域,通过洪水周期性泛滥和引水灌溉,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并诞生了与之适应的科学技术、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而且,通过河流,纷争不已的部落和相互隔膜的族群获得一种标志性的文化认同,产生了一种后来被称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倾向。在此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反过来,这些源于河流或在河流背景下生成的认同和倾向又进一步赋予河流一种崇高品格,使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河流的文化生命就这样产生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上,国都沦陷,山河破碎,一曲悲愤雄浑的《保卫黄河》,却成为连接重庆和延安、前线与后方的共同旋律,成为超越所有党派的精神旗帜,动员起抗日救国的巨大力量。改革开放新时期,黄河作为民族摇篮,为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人寻根问祖提供了可知可感的实体和空间,成为凝聚民心、引领民气的“精神图腾”。

河流文化生命在于它的超越性。你可以通过河流的故事触摸一段历史,一个族群;你也可以通过历史的故事复活一条河流,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你甚至可以通过知识、经验和想象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它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这时,河流文化生命就由超越性而获得了一种稳定的虚拟性,是各民族发生、成长和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

在地球景观中,没有什么比河流更神奇、微妙和难以穷尽的了。河流是最具运动性、可视性和永恒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有声有色、奔腾不息的河流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激发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产生了独特的河流美学,掀开了地球自然和生物史诗中瑰丽、壮美和绵长的诗意篇章。从中国的《诗经》《黄河大合唱》到俄罗斯的《伏尔加船夫曲》、美国的《老人河》,河流成为文学和文艺创作的源泉。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音乐和诗歌。不能想象没有河流滋润的人类情感和文学作品,就像不能想象没有文学和音乐伴随的河流一样。浩荡的巨川,湍急的洪水,柔美的溪流,神奇的峡谷,作为历史文化的空间载体,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作为人与宿命搏斗的见证,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河流不仅仅是经济资源、战略资源,还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是全人类亟待保护的珍贵的自然遗产。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不仅仅意味着经济的可持续性,还必然意味着河流以及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

选自《河流的文化生命》,有删改

1.下列关于“河流文化生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流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关联,正是河流使原始人类获得了简朴的生活和初级的生产方式。

B河流的活动和人类对它的利用,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和与之适应的科技、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

C人类早期四大文明的形成,都与大河有关,因此可以说大河文明就是人类早期文明的代称。

D源于河流或以河流为背景所生成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倾向,使得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保卫黄河》超越了党派和地域,在抗日战争和改革开放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B河流承载着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和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也是一个民族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

C在民族凝聚力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了现代民族国家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

D河流激发了人类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滋润着人类的情感,成为文艺创作的源泉,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流作为人类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是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

B河流是人类珍贵的人文遗产,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也意味着一个社会的经济可持续性。

C河流不仅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而且还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战略资源和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

D我们可以通过河流触摸历史,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河流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月4日下午,成都某燃气集团公司通报处罚公司3名中层干部工作时间在微信群里抢红包的行为,每人罚500元。据说是出差在外的老板想了解员工工作情况,在微信群里发个红包试探的结果

公司老板告诉记者,燃气公司属特殊行业,为了强调安全责任,前两天才刚发了上班违禁玩手机的处罚通知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就目前热议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首都经贸大学等三所高校进行了民意调查,调查数据如下。仔细读图并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中反映了怎样的民意?

2.假如你是记者,针对“扶不扶”的问题进行街头采访,遇到下面两个人的回答,你将怎样劝导?

【甲:一脸冷漠】我不去扶。又不是我家老人,关我什么事。

【乙:面带犹豫】我很想扶,但是人心难测啊。要是老人赖上我,可是麻烦了。

 

查看答案

依据下面材料,从“国家”的角度,给“收税”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

   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它是纳税人遵照国家相关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自己合法、真实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的一种行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