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目。 六 国 论 苏辙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苏辙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古地名),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不其当时之士                  咎:责怪

B.韩、魏塞秦之冲,而山东之诸侯      弊:遮挡

C.彼安得不而入于秦哉                折:掉转

D.以四无事之国,当寇之韩、魏        佐:帮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发愤西向,攻山西千里之秦             ②斧斤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B①譬如人有腹心之疾也                   ②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C①虑患之疏,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②蟹六跪二鳌

D①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国               ②夫庸知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下列句子全部是苏辙认为六国应有的正确做法的一项是(    

①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②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

③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 ④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⑤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⑥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4.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1.C 2.A 3.D 4. 托付小小的韩、魏两国/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横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向秦国呢?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C项“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的“折”,由原文“入于秦”,可知应解释为折服,屈服。句意为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向秦国呢?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字意和用法。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A项①连词,表目的, ②介词,按照;B项,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均为连词,表并列;D项,均为代词,他们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本题考查的是“苏辙认为六国应有的正确做法”,根据题干要求筛查选项,①强调了韩、魏两国地理位置的重要,不是做法。③是山东诸侯的错误做法,从后面的“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可以看出,这样做不正确。排除这两项,自然得到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有其规律可循。一是句末语气词,比如“也、耶、乎……”;二是句首发语词,比如“若夫、至若、盖、唯……”;三是名词或代词,一般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四是排偶的句式;五是顶真的修辞。先浏览选段,了解大意;然后先易后难。“韩魏”是地名,也是本句话的主语,结合下文“抵挡”确定“秦国”后停顿。本题主要根据意思进行断句。断后要通读,一检查意思是否讲得通;二是检查内容是否合理。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 我曾经阅读《史记》中的六国世家的故事,心里感到奇怪的是,全天下的诸侯凭借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面方圆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常对这个问题作认真深入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使六国保全自己的策略。因此未曾不责怪当时六国那班谋臣,他们对于祸患的考虑太粗疏,谋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浅,而且不能了解天下的形势。 秦国所要与诸侯争夺天下的地方,不在齐、楚、燕、赵,而是在韩、魏的国土;诸侯所要与秦国争夺天下的地方,也不在齐、楚、燕、赵,而是在韩、魏的领地。韩、魏的存在对于秦国来说,就好比人有心腹之患。韩、魏阻塞着秦国的交通要道,而且遮挡了崤山以东的各诸侯国,所以天下最重要的地方,没有比得上韩、魏的。从前范雎为秦国重用就建议收服韩国,商鞅为秦国重用就建议收服魏国。秦昭王没有得到韩、魏的归顺,却出兵攻打齐国的刚、寿地区,范雎就认为这是值得担忧的,那么秦国所顾忌的是什么,就可以知道了。 秦国对燕、赵用兵,对秦国来说是一件危险的事。因为穿越韩国经过魏国而去攻打他人的国都,燕国、赵国将会在前面抵抗,而韩国、魏国又会乘机在后面攻打,这是一条危险的道路。然而秦国攻打燕国、赵国,却不曾有韩、魏袭击的忧虑,这是因为韩、魏都已归附了秦国。韩国和魏国,是各诸侯国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往来其间,这难道是明白天下的形势吗?丢下小小的韩、魏,让它们去抵挡虎狼一样凶猛的秦国,它们怎能不屈服而落入秦国手中呢?韩、魏屈服而落入秦国手中,然后秦国人就能够在东方各诸侯国通行无阻地用兵,从而使天下各国遍受它的祸害。 韩、魏不能独自抵挡秦国,然而天下的诸侯却要凭借韩、魏来作为他们西方的屏障,所以不如优待亲近韩、魏来排斥秦国。秦国人不敢越过韩、魏来窥伺齐、楚、燕、赵等国,因而齐、楚、燕、赵等国就能凭借这种形势来保全自己了。由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来帮助面对敌寇的韩、魏,使韩、魏没有东顾之忧,而为天下的诸侯挺身而出抵挡秦兵。让两个国家来对付秦国,而另外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暗中帮助解决韩、魏的急难。如此就可以应付一切情况,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不知道运用这个策略,却贪图边界上的一点点利益,背弃、毁坏盟约,以至于自相残杀。秦兵还未出动,而天下的诸侯已经自己陷入困境了。致使秦国人得以钻他们的空子,来夺取他们的国家,能不令人悲叹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题目。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B于其也,则耻师焉 身:身体

C士大夫之 族:类                 D师道之不,可知矣 复:恢复

2.对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犹且从师而问焉 犹且:尚且,还   B师道不传也久矣 之:结构助词,的

C其身也,则耻师焉 于:对于     D今其智反不能及 乃:竟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段古今对比,赞美古之圣人,批评今之众人,指出他们在学习态度上是不同的

B本段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原则,指出学习不要有门户之见,并论述了从师的必要性

C本段重点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D从论证方式上看,本段立足于,逐层批判了士大夫之族今之众人君子,从反面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4.把文中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线词与例句中的加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外连衡而诸侯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留侯张良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吾所以为此者,以国家之急而私仇也

D.卒廷见相如,毕礼而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游的诗主要抒写一腔爱国激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其中《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都是后世传诵的名篇。

B.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的重要特征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

C.朱自清是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其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D.惠特曼是美国伟大的民主诗人,他的代表作《草叶集》创立了自由诗体,开一代诗风,对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影响很大。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福娃”的色彩与设计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

B.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C.有关专家认为,“十美十丑”行为评选活动,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八荣八耻”教育的一种好形式,对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目前学术法制教育存在着僵化、条文化、成人化的现象,急需培养和提高既懂教育又精通与未成年学生相关法律知识的专职教师。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带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往往让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B.这种药能治疗心脏病,又没有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

C.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描绘了一幅巧夺天工的自然图景,瞿塘峡的雄,巫峡的秀,西陵峡的险,充分展现了造化的神奇。

D.超级女声周笔畅唱功很好,专家评价说,她在歌唱事业上会很有前途,一定会成为明日黄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