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陈泥鳅 汪曾祺 邻近几个县的人都说我们县的人是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陈泥鳅

汪曾祺

邻近几个县的人都说我们县的人是黑屁股。气得我的一个姓孙的同学,有一次当着很多人褪下了裤子让人看:“你们看!黑吗?”我们当然都不是黑屁股。黑屁股指的是一种救生船。这种船专在大风大浪的湖水中救人、救船,因为船尾涂成黑色,所以叫做黑屁股。说的是船,不是人。

陈泥鳅就是这种救生船上的一个水手。

他水性极好,不愧是条泥鳅。运河有一段叫清水潭。因为民国十年、民国二十年都曾在这里决口,把河底淘成了一个大潭。据说这里的水深,三篙子都打不到底。行船到这里,不能撑篙,只能荡桨。水流也很急,水面上拧着一个一个漩涡。从来没有人敢在这里游水。陈泥鳅有一次和人打赌,一气游了个来回。当中有一截,他半天不露脑袋,半天半天,岸上的人以为他沉了底,想不到一会,他笑嘻嘻地爬上岸来了!

他在通湖桥下住。非遇风浪险恶时,救生船一般是不出动的。他看看天色,知道湖里不会出什么事,就呆在家里。他也好义,也好利。湖里大船出事,下水救人,这时是不能计较报酬的。有一次一只装豆子的船闸炸了,炸得粉碎。事后知道,是因为船底有一道小缝漏水,水把豆子浸湿了,豆子吃了水,突然间一齐膨胀起来,“砰”的一声把船撑炸了——那力量是非常之大的。船碎了,人掉在水里。这时跳下水救人,能要钱么?民国二十年,运河决口,陈泥鳅在激浪里救起了很多人。被救起的都已经是家破人亡,一无所有了,陈泥鳅连人家的姓名都没有问,更谈不上要什么酬谢了。在活人身上,他不能讨价;在死人身上,他却是不少要钱的。

人淹死了,尸首找不着。事主家里一不愿等尸首泡胀漂上来,二不愿尸首被“四水捋子”钩得稀烂八糟,这时就会来找陈泥鳅。陈泥鳅不但水性好,且在水中能开眼见物。他就在出事地点附近,察看水流风向,然后一个猛子扎下去,潜入水底,伸手摸触。几个猛子之后,他准能把一个死尸托上来。不过得事先讲明,捞上来给多少酒钱,他才下去。有时讨价还价,得磨半天。陈泥鳅不着急,人反正已经死了,让他在水底多呆一会没事。

陈泥鳅一辈子没少挣钱,但是他不置产业,一个积蓄也没有。他花钱很散漫,有钱就喝酒尿了,赌钱输了。有的时候,也偷偷地周济一些孤寡老人,但嘱咐千万不要说出去。他也不娶老婆。有人劝他成个家,他说:“瓦罐不离井上破,大将难免阵头亡。淹死会水的。我见天跟水闹着玩,不定哪天龙王爷就把我请了去。留下孤儿寡妇,我死在阴间也不踏实。这样多好,吃饱了一家子不饥,无牵无挂!”

通湖桥桥洞里发现了一具女尸。怎么知道是女尸?她的长头发在洞口外飘动着。行人报了乡约,乡约报了保长,保长报到地方公益会。桥上桥下,围了一些人看。通湖桥是直通运河大闸的一道桥,运河的水由桥下流进澄子河。这座桥的桥洞很高,洞身也很长,但是很狭窄,只有人的肩膀那样宽。桥以西,桥以东,水面落差很大,水势很急,翻花卷浪,老远就听见訇訇的水声,像打雷一样。大家研究,这女尸一定是从大闸闸口冲下来的,不知怎么会卡在桥洞里了。不能就让她这么在桥洞里堵着。可是谁也想不出办法,谁也不敢下去。去找陈泥鳅。

陈泥鳅来了,看了看。他知道桥洞里有一块石头,突出一个尖角(他小时候老在洞里钻来钻去,对洞里每一块石头都熟悉)。这女人大概是身上衣服在这个尖角上绊住了。这也是个巧劲儿,要不,这样猛的水流,早把她冲出来了。“十块现大洋,我把她弄出来。”

“十块?”公益会的人吃了一惊,“你要得太多了!”

“是多了点。我有急用。这是玩命的事!我得从桥洞西口顺水窜进桥洞,一下子把她拨拉动了,就算成了。就这一下。一下子拨拉不动,我就会塞在桥洞里,再也出不来了!你们也都知道,桥洞只有肩膀宽,没法转身。水流这样急,退不出来。那我就只好陪着她了。”

大家都说:“十块就十块吧!这是砂锅捣蒜,一锤子!”陈泥鳅把浑身衣服脱得光光的,道了一声“对不起了!”纵身入水,顺着水流,笔直地窜进了桥洞。大家都捏着一把汗。只听见嗖地一声,女尸冲出来了。接着陈泥鳅从东面洞口凌空窜进了水面。大家伙发了一声喊:“好水性!”

陈泥鳅跳上岸来,穿了衣服,拿了十块钱,说了声“得罪得罪!”转身就走。

大家以为他又是进赌场、进酒店了。没有,他径直地走进陈五奶奶家里。

陈五奶奶守寡多年。她有个儿子,去年死了,儿媳妇改了嫁,留下一个孩子。陈五奶奶就守着小孙子过,日子很紧巴。这孩子得了急惊风,浑身滚烫,鼻翅扇动,四肢抽搐,陈五奶奶正急得两眼发直。陈泥鳅把十块钱交在她手里,说:“赶紧先到万全堂,磨一点羚羊角,给孩子喝了,再抱到王善人那里看看!”说着抱了孩子,拉了陈五奶奶就走。

一九八三年八月一日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陈泥鳅“也好义,也好利”,追求的是个体的内心的一种均衡,他一辈子,无钱无业无老婆,生命如草芥,谈不上有什么人生价值。

B.小说通过对陈泥鳅浓墨重彩、淋漓尽致的刻绘,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直接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C.本文充分体现了汪曾祺的美学思考,他认为“悲哀是美的”,所以他才能以温馨的笔调、平淡的态度叙写生活的不幸,将人物的悲剧隐藏于文章表面的和谐之下。

D.这篇小说具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强烈的矛盾冲突,作者选择生活中的某些原生态的碎片加以连缀,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灵。

E.作家写的虽然只是一个陈泥鳅,但他是为千万万万个陈泥鳅宝贵的精神、芬芳的人性喝彩,同时对他们的不幸和痛苦寄予深切的悲悯。

2.文章以“陈泥鳅”为题,第一段介绍“黑屁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陈泥鳅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像陈泥鳅这样身怀绝技,“一辈子没少挣钱”的人,却过着“不娶老婆”“不置产业”的生活,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意蕴?请加以探究。

 

1.选C给3分,选E给2分,选A给1分;选B、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题不给分。 2. ①小说《陈泥鳅》开篇从“黑屁股”入手,设置得极其巧妙。从内容上,点明了人物的生活环境,传递出作作者对故乡风情的偏爱,在幽默风趣的笔调中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从结构上,通过“黑屁股”的说法引出了对救生船的介绍,为后文主人公陈泥鳅的出场做铺垫。(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3. ①陈泥鳅扶危济困,敬老爱幼。他经常在风浪中救助溺水之人,不取酬劳;暗中还会接济一些孤寡老人,却不事声张。 ②陈泥鳅是一个水性极好、自由散漫的浪荡子弟。他平时爱喝酒赌钱,不屑置办产业,没有多少人生追求。 ③陈泥鳅也好利。“在死人身上,他却是不少要钱的。”(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①作者对以陈泥鳅为代表的劳动者怀有同情与忧虑之情。陈泥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虽有绝技,思想里总离不开“瓦罐不离井上破,大将难免阵头亡”的威胁,他对人生与未来有着担忧与焦虑。②作者表达了对淳朴的民风民俗,特定的地域文化中孕育成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怀念之情。陈泥鳅是处于社会边缘的小人物,但无论是救助溺水之人,抑或捞取尸首,无论喝酒,抑或赌博,他的人生揭示出一种独特的民间原生态及深刻的生命意识。(若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综合考查小说的主题和技巧。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如下几个问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析。选项一般会针对形象、主旨、情节、细节描写主题。A“谈不上有什么人生价值”不精确,应为“谈不上有什么大的人生价值”;B“浓墨重彩的刻绘”错误;D“这篇小说具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强烈的矛盾冲突”不准确,小说的情节比较平直,也没有什么强烈的矛盾冲突。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A项,针对人物形象设题;B项和D项涉及小说的技巧和主题。 2.题干问的是“文章以‘陈泥鳅’为题,第一段介绍‘黑屁股’有何作用”,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先看内容上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再看这样的内容与上下文的关系。本篇小说开头介绍“黑屁股”交代了人物生活的环境;结构上,引出下文对救生船的介绍,为陈泥鳅的出场做了铺垫。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小说情节作用主要包括:内容作用和结构作用。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前文。5、推动情节发展。6、刻画人物性格。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8、起线索作用。9、埋下伏笔。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 (内容)。比如本题,题干中说“文章以‘陈泥鳅’为题,第一段介绍‘黑屁股’有何作用”,这是考查第一段的作用,考生可以回顾第一段的常见作用,然后结合文本分析。 3.题干问的是“陈泥鳅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首先应到文中找到描写陈泥鳅言行举止的内容,然后再进行概括。比如陈泥鳅救助溺水之人,不要酬劳,接济孤寡老人,可见他敬老爱幼、扶危济困;他爱喝酒赌钱,不治产业,表现出自由散漫。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描写方法入手,人物描写分为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描写)两大类。直接描写又分为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另外还要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解答本题,要抓住文本中陈泥鳅所做的事情,然后进行概括。 4.题干问的是“像陈泥鳅这样身怀绝技,‘一辈子没少挣钱’的人,却过着‘不娶老婆’‘不置产业’的生活,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意蕴”,这是典型的“发挥”题。答题的时候,应选取探究的角度,对于陈泥鳅而言,他虽然怀有绝技,但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对人生和未来有着担忧和焦虑,在这一点上来说,作者对这样的劳动者是怀有同情的;但陈泥鳅身上表现出的扶危济困等精神以及他的自由的生活状态和人与人之见体现出的情义,作者又透露出怀念之情。。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主题意蕴类探究是一种基于文本内的探究,探究的内容多是小说所表现的丰富意蕴或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它不是直接概括主题,而是挖掘主题的丰富性或深刻性。1.把握“多角度、多层面”的内涵。所谓“角度”,是指看事物、问题的立足点或出发点。所谓“层面”,是指某一层次或某一方面,它与“角度”有交叉、包含关系。如时代背景层面(角度)、细节描写层面(角度)等。所谓角度和层面是指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为表达此内容而选用的艺术手法,即内容和形式两大方面。内容方面,包括标题、主旨、思想感情、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等层面和角度。形式方面,包括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层面和角度。如果内容和形式两个大方面交叉和综合,则会形成更多更复杂的层面和角度。小说的多角度、多层面,主要包括这些角度和层面。2.善于从形象、情节、环境、主旨、艺术手法方面切分小角度、小层面。形象是小说探究的最主要角度,从这个角度切分,有人物形象和物象两个小角度,而人物形象角度又可切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更小角度。再从主要人物角度切分,又可按主要人物在不同情节中的不同经历、行为、境遇等内容分为更细小的角度。从环境层面可切分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及环境中人的命运等角度。探究小说的主题也可切分出不同的小角度,除了人物形象(不同人物、同一人物的命运变化)、情节等常规角度外,还有:①文本背景角度,联系文本产生的时代,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②现实角度,联系现实的生活实际,看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如果对小说的艺术特点及其效果进行探究,那么大的层面是在“艺术形式——艺术效果”内展开,而切分出的小角度有:艺术构思——艺术效果,艺术手法——艺术效果,艺术风格——艺术效果。再者,同一角度又有更细的层面和角度,如“不同的艺术手法有不同的艺术效果”“同一艺术手法有不同的艺术效果”等。另外,对于一些角度开放的探究题,如果能紧紧扣住人物形象、情节、环境、主旨、艺术手法等几个大的层面与角度,也能达到“多角度、多层面”的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中“                ”,表现宋濂不辞辛苦赴远方拜师求学的艰难。

(2)杜牧《阿房宫赋》中“                ”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

(3)白居易《琵琶行》中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                ”两句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各题。

题西太一宫壁①

王安石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烟水,白头想见江南。

【注】① 西太一宫:宋仁宗时建,在今河南开封西八角镇。

1.请分析此诗第一、二句在写景上的艺术手法及艺术效果。

2.诗歌的后二句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景叔,大名莘人。祐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晋天福中,以书见桑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为观察支使。汉初,重威移镇睢阳,反侧不自安,祐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

太祖受禅,监察御史,由魏县移知光州,殿中侍御史。乾德三年,知制诰。六年,户部员外郎。

太祖征太原,已济河。诸州馈集上党城中,车乘塞路,上闻之,将以稽留罪转运使。赵普曰:“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俾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即命祐知潞州。及至,馈饷无乏,路亦无壅,班师,召还。

会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以祐代之,俾察彦卿动静,祐以百口明彦卿无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继以用兵岭表,知襄州。湖湘平,移知潭州。召还,判吏部铨。时左司员外郎侯陟自扬州还,复判铨,祐判门下省,陟所注拟,祐多驳正。卢多逊与陟善,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遂出祐为镇国军行军司马。

太平兴国初,移知河中府。入为左司员外郎,拜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撰。未几,知开封府,以病请告。太宗谓祐文章、清节兼著,特拜兵部侍郎。月余,年六十四。

初,祐掌诰,会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逊累讽祐比己,祐不从。一日,以宇文融排张说事劝释之,多逊滋不悦。及普再入,多逊果败,与宇文融事颇类,识者服其见。祐知贡举,多拔擢寒俊,毕士安、柴成务皆其所取也。后与其子旦同入两制,居中书。

(节选自《宋史·王祐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B.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C.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D.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拜”是表授予官职一类的字,“迁、转、徙”是表调动官职一类的字,“摄”是表代理官职的字。

B.古代纪年方法大致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等,文中“乾德三年”应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C.古人往往有名有字,“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所起的。名和字的称呼不可随意,谦称自己称字,尊称他人称名。

D.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应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王祐很有文才,文章写得很好。桑维翰赞誉他的书信辞藻华丽,使他闻名京城,就连皇上对他的文章也很嘉许。

B.王祐有政治才能,很受皇上重用。太祖征讨太原时,运粮车辆堵塞道路,后来交由王祐治理,一切变得井然有序。

C.王祐刚直敢言,劝谏皇上。在为符彦卿一事申辩时,他讽谏太祖不要像五代的国君那样,因为猜忌而斩杀无罪的人。

D.王祐主掌贡举考试期间,常力排众议,选拔提升出身寒微而才能杰出的人,毕士安、柴成务都是他录用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

(2)会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逊累讽祐比己,祐不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中国戏曲史上,有不少人将戏曲作为文学作品,品味其文学旨趣。但从戏曲的本体意义来说,“戏剧本为上演而设,非奏之场上不为功。不比其他文体,仅供案头欣赏而已足。”既为场上搬演的作品,表达情感的过程就需要通过演员来实现,正如谭霈生所言:“一部剧本出版后,被置放在图书馆里或私人书架上,可以随时供人阅读,这时,它只具有文学价值,尚不具有戏剧价值。真正意义上的戏剧作品,指的是一场戏剧演出。”因此,对于戏曲,“上演”才是其存在的最根本的方式。

既然戏曲是通过演员来表达情感的,那么演员又是通过何种方式来传达的呢?毫无疑问,戏曲演员是通过程式表演来展现故事情节的。戏曲在历经了近千年的发展流变之后,审美形式已极为成熟,演员可以借助舞台程式表演生活中的任何一处场景、任何一个人物,虽然“扮不像人的人,说不像话的话”,但是你完全可以置身于其中而浑然不觉其假,因为即使是一个很小的表情,它都已经通过极其细腻、精微的程式出神入化地表现出来了。在京剧中,仅仅是笑和哭,就有百余种的分别;只咳嗽一项,便有二百余种之多。就梅兰芳那兰花指和眼神据说就多达七八十种,如此等等,也就意味着高度发达的戏曲程式已经将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表情、动作等都囊括其中了。而这些精细程式的创造,不就是为了更准确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吗?为了更准确地领悟并运用这些程式,尤其是精细的表情程式,演员需要从具体生活中观察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人物的现实情感。但是,戏曲演员观察生活,体悟人生,不是为了自然、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原样,而是从中获取表演的灵感,使舞台上的各种程式如身段、表情、脸谱、唱腔、妆容等能最大限度地符合特定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舞台人物更具灵气和神韵,更加精致而富有关感。可以说,戏曲演员对现实生活的体悟是获得舞台上更加精准而细腻的程式表演的手段。

戏曲演员对现实世界的体悟和对剧中人物所涉程式的思考,是放置于舞台之下进行的,这是一个艰难痛苦的训练过程,演员必须要将对生活的感悟与程式一道,诉诸于自己的身体,并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训练之中,强化身体的感觉,形成永久性的身体记忆,使他们的每一次举手投足,就是一次完美的亮相和呈现。这种亮相和呈现不需要参杂临时起意的自然情感,因为自然情感太过感性和不稳定,假如演员依靠自然情感登台表演,那么,舞台的效果就没有保障,一定是时好时坏,甚至砸台。舞台演出一定是平时训练的结果,是理性的整体技艺的呈现,尤其是在以音乐为主导的戏曲舞台上,几乎不可能有时间容得下演员再去细细体味剧中人物的情感。

完美、理性、始终如一的表演,正是优秀的戏曲演员应该自觉追求的艺术高点。不可否认,演员在舞台上的华彩表演一定是伴随着即兴而至的激情的,这是优秀演员所具有的舞台爆发力,但是这样的激情是一种技艺上达到炉火纯青之后的自由发挥,是“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至高境界。这种激情的获得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是建立在极其严苛的长期幼功训练之上的艰奥之美,也正是郑板桥意义上的“必极工而后能写意”。

(摘编自黄李娜《戏曲如何表达情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曲作品既有文学价值,也有戏剧价值,但是“上演”才是戏曲存在的根本的方式。

B.戏曲作品的情感是通过演员的程式表演来传达的,不同的程式体现人物不同的情感。

C.演员可以借助舞台程式表演生活中的不同场景和人物,是戏曲审美形式成熟的体现。

D.戏曲在发展中,创造了数量众多的舞台表演程式,仅是笑和哭,就有百余种的分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戏曲作为文学作品,读者可以和品读小说一样,不需要通过演员的演出,直接随作品中人物的遭遇和经历产生或喜或悲的情感波动。

B.演员学习戏曲的过程,就是准确地领悟和运用各种舞台程式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演员对现实生活的用心体悟和舞台上的反复训练。

C.戏曲演员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人生的体悟,可以帮助演员获得舞台表演的灵感,使舞台上的各种程式最大限度地符合人物的气质神韵。

D.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完美亮相,来自于平时训练中形成的身体记忆,是一种理性的整体技艺的呈现,并不需要临时起意的自然情感的掺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曲演员之所以需要用程式表演,是因为在以音乐为主导的戏曲舞台上,几乎不可能有时间容得下演员再去细细体味剧中人物的情感。

B.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生活中的场景和人物时,虽然“扮不像人的人,说不像话的话”,但观众不会感觉其假,这是演员运用程式表演的原因。

C.演员需要训练到能够理性地把握每一个动作,做到每一次亮相、每一次呈现都精准和到位,才能保障演出的效果,避免舞台上出错或砸台。

D.演员在演出中所具有的舞台爆发力,是演员技艺上达到炉火纯青之后的自由发挥,这是在经历了极其严苛的长期幼功训练后的自然体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曾被称为“史上最牛辞职信”主角的顾少强老师如愿辞职。关于辞职原因,顾老师公开讲“并非因为讨厌教书,很爱自己的职业”,“辞职是想享受心灵自由,追求自己的幸福。”她的知心朋友说顾老师工作11年来用自己的努力成为了骨干教师。一直对教育事业充满理想,特别想在自己的专业上作出成就,辞职是她做出的享受心灵自由的选择。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