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建筑艺术 李泽厚 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等处来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建筑艺术

李泽厚

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等处来看,方形或长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那时便已出现,它最终成为中国后世主要建筑形式。在《诗经》等古代文献中,有“如晕斯飞”,“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可见当时木建筑已颇具规模,并且具有审美功能。对建筑的审美要求达到真正高峰,则要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进入新阶段,一股追求华美的建筑热潮蔓延开来,大概到秦始皇并吞六国后大修阿房宫时达到最高点,从记载两千年前秦代宫殿的文献资料来看:

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

中国主要建筑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的场所,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大房子”开始,中国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是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在这里,建筑的平面铺开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使人在慢慢游历一个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环境的和谐。

中国建筑讲究建筑物的严格对称,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理性)。所以,就单个建筑来说,它确实相对平淡,但就整体建筑群而言,它却结构方正、气势雄浑。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这种本质上是时间进程的流动关,在个体建筑物的空间形式上,也同样能表现出来,这方面又显出线的艺术特征,因为它是通过线来做到这一点的。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屋顶形状和装饰,在视觉上占有重要地位,屋顶的曲线,向上微翘的飞檐(汉以后),使这个本应是异常沉重的往下压的大帽,反而随着线的曲折,显出向上挺举的飞动轻快,配以宽厚的正身和阔大的台基,使整个建筑安定踏实而毫无头重脚轻之感,呈现出一种情理协调、舒适实用、

有鲜明节奏感的特点,而不同于欧洲或印度的建筑。就是由印度传来的带有宗教性质的宝塔,也终于中国化了。它不再是体积的任意堆积,也不是垂直一线上下同大,而是表现出中国式的节奏美。也由于是世间生活的宫殿建筑,供享受游乐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致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

大概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但在中国古代文艺中,浪漫主义始终没有过多地越出古典理性的范围,在建筑中,它们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的基本原则,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

  (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有关“中国建筑”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颇具规模的木建筑形式可追溯到《诗经》出现的时代,这个时期的建筑已具有审美功能。

B中国建筑中宫殿的建造特点把空间意识转化为了时间进程,因此体现了神灵祭祀和世俗生活的统一。

C中国建筑在结构上讲究严格对称,讲究群体配合,但是在对称中又有变化,体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D中国建筑不同于欧洲或印度的建筑,并且从先秦时它就充满了供人玩赏的精致的美术作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带有宗教性质的宝塔虽然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但它到了中国后就变得中国化了,具有鲜明的节奏美。

B《诗经》等古代文献中的“如晕斯飞”,“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体现出中国主要建筑大都是宫殿建筑的特点。

C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屋顶形状、装饰与房屋宽厚的正身、阔大的台基等配合,使建筑呈现出情理协调、舒适实用、节奏感强的特点。

D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都有了变化,中国宫殿建筑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有趣的园林建筑艺术日益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大修阿房宫开始,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

B中国建筑多专注群体建筑,而不以单一的独立个别的建筑物为目标,中国建筑是以整个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的。

C中国建筑不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个体建筑物的空间形式上显示出线的艺术特征,体现出时间进程的流动美。

D园林建筑和宫殿建筑相比浪漫风味更浓了,但没有脱离建筑物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仍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

 

1.B 2.B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B强加因果,两个分句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B“如晕斯飞”,“作庙翼翼”等描写说明的是中国木建筑在《诗经》出现的时代已颇具规模并具有审美功能,而不能说明“中国主要建筑大都是宫殿建筑”。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A作者在文中举阿房宫的事例的目的是说明人们对建筑的审美要求高,文中并没有提到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利用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的开始时间。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不愿意种花

你说

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

是的

为了避免结束

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顾城《避免》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明确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2)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3)             ,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4)直栏横槛,                        ,多于市人之言语。(杜牧《阿房宫赋》)

(5)            ,存亡之理,           ,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6)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唐)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①相接:相交,精神相通。②谢玄晖,即谢朓,南朝著名诗人,曾任过地方官和京官,后被诬陷,下狱死。谢朓在被排挤出京离开金陵时,曾写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澄江浄如练”就是此诗中的一句。

1.“令人长忆谢玄晖”一句中,“长忆”与上文       一词相呼应,抒发了诗人        的感慨。

2.“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一联写景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游钓台记

清·郑日奎

钓台在浙东,汉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有删改)

【注】①先生:名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少年时很有才气,与刘秀(后来的汉光武帝)是同学好友。刘后来做了皇帝,多次征召其为谏议大臣,严子陵婉拒之并隐居富春江一带,终老于林泉间。②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好游山水。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在室中观看,自称“卧游”。 ③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博学善文。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慕之                        夙:平素

B.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      迫:靠近

C.如草寻磴                      披:分开 

D.觉先生,悉在下风              视:看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A.过七里滩,必予告              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欲舣舟一登,舟子固持不可      惜其用武不终也

C.峰下,先生祠堂在焉            杳不知其所

D.盍处一,以谢山灵              置杯则胶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这篇文章豪放之中有婉约之致,秀丽之中有清新之韵,其文气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造境写境,浑然天成。

B.钓台实际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的要飞起来的龙,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

C.山上景色优美,向往已久的作者很想登山游览,可是船夫不同意停船靠岸,一番争议,船夫依然不从,作者向船夫致礼,表示道歉,方继续前行,登山游览。

D.作者游历钓台,借助眼观、鼻嗅、舌品、耳闻,呈现出了其“神游”钓台的独特感受,形象地表达了对钓台景象的喜爱之情。

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人 稍 定 呼 舟 子 劳 以 酒 细 询 之 曰 若 尝 登 钓台 乎 山 中 之 景 何 若 舟 子 具 能 答 之 于 是 乎 并 以 耳 游。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2)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题。

八指鱼

墨中白

泗州城三面环水,一面临山,有渔人常把在洪泽湖里捕获的鱼拿到泗州鱼市卖。泗州人喜欢吃鱼,尤爱吃团头鲂。泗州鱼市常有人卖团头鲂,可活的少见。想买活的团头鲂,得找八指鱼。

提起八指鱼,泗州城无人不知,可他的真名,却无人知晓,都知道他两只手都没长无名指,天生八个指头,以捕鱼为生。大家之所以叫其八指鱼,并不是他手有八指,而是因为他每次卖鱼,只卖八条团头鲂。

八指鱼并不常来泗州卖鱼,逢二、五、八的日子,他才带着鲜活的团头鲂到泗州渔市来。八指鱼卖鱼,不用秤,双手捉住乱蹦的团头鲂,随手一掂,就报出斤两。有买家害怕吃亏,找秤称,斤重刚好,秤杆还翘得老高。

八指鱼的团头鲂好卖,除了他不欺客外,还因为他卖的鱼鲜活。八指鱼每次只捉八条团头鲂,他一到泗州,买鱼人立马就围了上来。

可八指鱼卖鱼也有他的规矩,先卖给陌生人,其次是预付订金的人,剩下的才会卖给等着买鱼的熟人。

渔人都不明白八指鱼为何每次只捕八条团头鲂,泗州人想吃,你就下湖捕好了,洪泽湖那么大,水里的团头鲂多得数不完哩!

不管泗州人怎么说,八指鱼都不为所动,每逢二、五、八的日子才来泗州,每次卖鱼,还是八条,多一条都没有。

泗州人都以能吃到八指鱼卖的鲜活团头鲂为荣。

也有渔人向八指鱼请教如何让捕获的团头鲂离开水不死,可八指鱼总会说,你疼鱼儿,鱼儿也疼你哩!

捕鱼人听不懂。

有个渔人说,他曾偷偷跟着八指鱼的船,看到八指鱼捕鱼时不用网,也不用叉,就用手。

八指鱼用手在洪泽湖里钓团头鲂。这事,泗州人不相信,问八指鱼,真的吗?

八指鱼就笑着说,鱼儿也是人,你爱鱼儿,鱼儿也喜欢你哩。

泗州人都听不懂。

每年三四月未开雷前,团头鲂好捕,整个泗州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贫困人家,都要称二斤来尝尝,或熏或炸,鱼肉香飘泗州。一场霜降,团头鲂便沉于湖底,隐身于泥坑中,捞网不易,再想吃,就难了。

可逢二、五、八的日子,八指鱼还会准时出现在泗州渔市上。渔人不明白,他们结伴撒网,拉捞,不见团头鲂,可八指鱼一人出行,每次回来,船舱里不多不少,刚好游着八条团头鲂。

渔人都猜说,八指鱼是遇到了鱼仙,要不然那些藏身湖底的团头鲂,怎会听任他召唤呢?

万家米店东家这两天特别想吃团头鲂,管家却告诉他,现在是隆冬,连八指鱼也不卖活的团头鲂了。可东家想吃,叫管家去找八指鱼,只要能捕到活的团头鲂,再多的银子,他也给。

管家跑去找八指鱼,见他正坐在灶膛前喝酒,于是把东家的话一字不差地告诉了他。

八指鱼一听,擦了一下嘴角边的酒水,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不行哩,团头鲂全跑回湖底老家过年了,给再多钱,也捉不到。

其实八指鱼不说,管家也知道隆冬时节团头鲂不好捕。回到米店,管家把八指鱼的话一字不差地告诉了东家。没想到,东家听后,更想吃活的团头鲂了。

这天,天空下着小雪。看着满桌饭菜,东家没有食欲,心里惦记着要吃团头鲂。

管家跑来说,八指鱼未了。

东家一听,人立马精神起来。

东家真想吃鲜活的团头鲂?八指鱼开门见山。

梦里都想哩。东家叹气道,可这下雪天,如何捕得到哟。

想吃,也能,只是代价太大。

要多少银子?

不需银两,要米。八指鱼说,要用白米来引诱深水底下的团头鲂上来。

需多少米?

一千担。

一千担……东家有点心疼了。可是想到鲜美的团头鲂,东家轻咬一下嘴唇,点头答应了。

雪还在下,满泗州城地飘。

洪泽湖边,东家将千担白米运送到八指鱼的船上。看着雪花中渐行渐远的木船,管家问,真信他?

信,东家轻轻拍了拍肩上的雪花说,八指鱼不会骗我。

雪下了七天。

看着满院白雪,东家问,八指鱼回来了吗?

管家没有说话。

他会带来鲜活的团头鲂。东家又轻轻拍了拍肩说,干烧?红烧?

听您的。管家看到东家肩上并没有落雪,雪昨天就停了。

这时,八指鱼来了。

东家大喜,忙迎出门,八指鱼担着两个大木桶。管家上前一看,木桶里装着鲜活的团头鲂,他连数三遍,共八条,一只木桶里四条。

八指鱼说,团头鲂在湖底过年,不高兴上来哩。

东家笑了。

管家忙让柳厨子捉鱼,剖肚、清洗,四条红烧,四条炖汤。

闻着满院的鱼香,东家心情那个好呀。吃着红烧鱼,品着鱼头汤,东家夸,真鲜。

东家告诉管家,这个年,他过得最快乐。全泗州城,谁能吃到鲜活的团头鲂?

管家在心里笑,一千担米换八条鱼,值吗?

这个春节,也是泗州城穷人过得最幸福的一个春节,他们虽然没有鲜美的团头鲂吃,可是满锅的米饭香,闻一闻,都让全家人开心。

(节选自《小说月刊》2014年第10期 有删改)

1.第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结合全文分析文中八指鱼的形象。

3.小说中多处描写了“雪”,从“小雪”到“雪还在下”,再到“雪下了七天”,最后“满院白雪”,这样写什么作用?

4.结合文本,谈谈文章以“八指鱼”为题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