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儒学在当下和未来何以安身立命 由于孔子诞辰日的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儒学在当下和未来何以安身立命

由于孔子诞辰日的到来,又有国家领导人的有意识推动,有关儒学与传统文化复兴的话题近来热度骤然升高。

实际上,过去十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与社会文化的日益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关心起人生价值及生存意义这样的精神层面问题。以民族复兴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宏大目标,更促使人们重新反思近一个世纪以来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的曲折命运。

不过,在经历了从“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到文革“批林批孔”的全盘激进反传统运动后的今天,我们再来谈论儒学的复兴,恐怕首先要厘清一些基本关系。换句话说,如果说儒家文化曾经在过去2000年里充当过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的话,那么在百余年激进变革之后,它自己现在也面临一个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

首先必须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等同于儒家文化。自汉代以后,儒家在政治领域的确占据了主流地位,但实际上,它从来就没有将其他信仰和价值体系的生存空间挤压殆尽。在民间,佛教乃至道教等信仰体系与儒学基本和睦并存着。即便前现代的中国政治合法性及其传统是建立在儒家政治哲学基础之上的,但这并不等于说,其他思潮就被彻底排除政治在外。因此,如果将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简单地理解为阅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尊崇儒家价值理念,恐怕是一种过于狭隘的理解。

第二,在对待以儒家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时,我们应当避免重蹈两个极端的错误。第一个极端就是前文提及的激进反传统思潮,它将近代以后中国积贫积弱的原因全部归结于儒学和传统文化,认为只有彻底打倒它们,中国才会取得进步。这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决定论”思维,它错误地将复杂的现实问题简单化地用一个理由来归纳。

另一个极端的思潮是最近几年伴随着儒学的复兴而兴起的,它认为,对于中国的现代化来说,传统不仅不是障碍,反而是极其重要的资源。如果仅仅到这一步,我们或许还能够认同。但它进一步认为,只要从儒学中不断地挖掘这些传统资源,加以发扬光大,我们就能够顺利地实现民主与法治等中国人追求了上百年的现代梦想。这种试图重建儒家政治制度的想法几近于天方夜谭。

中国近代历史已经证明,儒家政治是一种无力应对现代挑战的失败的制度。今天我们可以明确地说,传统与现代既不是对立关系,也不是自然延续的关系。“现代”固然不是必须在传统被打倒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全然异质的事物,但也绝不是在传统的田园里自然生发出来的甜美果实。两者的关系毋宁如下:现代是在传统的基础之上经过一系列“基因突变”后产生的新事物,它既与传统一脉相承,但又包含了截然不同的新内涵。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因素,没有一个简单的因素能够充当唯一的(或主要的)决定性作用。这就决定了儒家文化过去既没有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绊脚石,将来也不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动机。

第三,以儒家为“大传统”的中国传统包含着“器物”、“制度”和“文化”三个不同层次,很难简单化地谈论尊重传统或尊儒、尊孔。要说传统,女人缠足、男子纳妾、科举考试、四书五经……都是传统,我们现代人究竟如何去遵从?我个人认为,任何文化传统本身都一直在随着时间的流淌而演化,没有一成不变的所谓传统。简单地说,一个民族应当传承的是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价值体系”,至于一些具体的传统社会制度和传统生活方式,我们不必也不应该以墨守成规和抱残守缺的态度去对待。

有一点是肯定的,作为一个伟大传统,儒家思想文化不应该、也不可能就此走向消亡。无论对中国还是世界来说,儒家思想文化都是一件无价瑰宝,我们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尤其需要它提供的解毒剂。因此,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为儒学重新寻找一个安身立命的现实家园。

作为一种精神资源和生活实践的儒学,在未来的可能出路只有到民间社会中去开创。今天真正有志于推动儒学复兴的人士,应当重新实践2500年前孔子曾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礼失求诸野”的导向,而不是忙于去成立什么闹哄哄的“儒教协会”或穿梭周旋于一个个“儒学复兴规划”之间。我坚信,孔子在他的时代也曾面对过我们今天同样的困境,所以他才会提出这样明智的思路。

除了挖掘和整理在百年社会变迁中几近湮灭的儒家精神因子外,当代儒者更艰巨的任务是创造性地为儒学重新争得一片能够与现代政治秩序接榫、并在现代社会中延续传承乃至发展更生的崭新洞天。如果把儒学的前途寄托于民间,那么首先需要让四书五经“不传久矣”的社会民众经历一个消除隔膜的再亲近过程。

1.下列关于“儒家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但我们也要认识到,虽然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但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地与儒家文化画符号。

B儒家文化因其信仰、价值体系的优势而被统治者看重,自汉代以后便在政治领域占据了主流地位,从而形成了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政治制度。

C.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世界来说,儒家思想文化都是一件无价瑰宝,在我们这个时代尤其需要它,它对中国现代化这一宏大目标的实现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D传统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我们传承民族传统,不应该一味遵从之前的那些具体的传统社会制度和传统生活方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近代历史证明,儒家政治是一种无力应对现代挑战的失败的制度,在百余年激进变革之后,它自己现在也面临一个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

B.近代以后的中国积贫积弱,这是由很多历史原因造成的,不能归结于儒学和传统文化,更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有彻底打倒它们,中国才会取得进步。

C.就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来说,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不是障碍,反而是极其重要的资源。

D.像女人缠足、男子纳妾之类也是传统,我们很难简单地全盘地去遵从传统,一个民族应当传承的是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价值体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来儒学和传统文化的复兴被重视,有关话题讨论的热度如此之高,是因为儒家文化曾在过去2000年里充当过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B.将中国传统文化简单理解为儒家文化是狭隘的,尊重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单纯地学习儒家经典,尊崇儒家价值理念。

C.有人认为,只要不断挖掘儒学中的那些传统资源并加以发扬光大,我们就能顺利实现民主与法治等现代梦想,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

D.为作为精神资源和生活实践的儒学重新寻找一个安身立命的的现实家园,未来可能只有到民间社会中去开创,首要任务是让民众消除与四书五经的隔膜而再亲近它。

 

1.C 2.B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儒家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C项,“儒家文化……对中国现代化这一宏大目标的实现将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表述属于主观臆断,过分夸大儒家文化的作用。原文第七段为“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因素能够发挥唯一的决定性作用。这就决定了儒家文化过去没有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绊脚石,将来也不会成为中国现肛代的发动机”。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B项,“不能归结于儒学和传统文化”的表述有误。鉴于原文第五段的表述“第一个极端就是前文提及的激进反传统思潮,它将近代以后中国积贫积弱的原因全部归结于儒学和传统文化”,选项说法应改为“不能全部归结于儒学和传统文化”。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的辨析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A项,“……是因为儒家文化曾在过去2000年里充当过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原因分析有误。原文第一段为“由于孔子诞辰日的到来,又有国家领导人的有意识推动,有关儒学与传统文化复兴的话题近来热度骤然升高”。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完成作文。

孩提时,我摔倒了嚷着要大人抱起,妈妈说,有人帮你是你的福运,自己起来才是生活的常态……

失恋时,我流泪了关上心门不再相信爱情,妈妈说,有人相伴是你的福运,寻寻觅觅才是生活的常态……

年老时,疾病宣判了我的生命期限,我对孩子说,曾经拥有是我的福运,终要告别才是生活的常态……

在你眼中,哪些属于生活的常态?这首诗能引起你怎样的联想?请以“生活的常态”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800字以上。作文中不要透露学校和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用下列句子组成一个单句,给“语文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定义。

①语文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标为指导。

②它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学习。

③它用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语文教学活动。

④学生可以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必要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⑤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获得知识意义的建构和能力提高。

⑥它以控制论、信息论,建构主义、最新发展区、语言习得理论、心理学为依据。

⑦学生能高效率地掌握双基,最大限度地开发智力。

⑧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6月2日,《北京晨报》刊发了北京师范大学教师侯会的一篇文章,该文主张将中学教科书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拿掉。他希望拿掉此文的理由便是,因为此文在渲染暴力,对于尚未成年的十几岁孩子而言影响不好。

材料二:教育专家马建强说,我们现在很难用“非此即彼”的标准来确定《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取舍,因为文学作品有个主要特征就是“多义性”,时代发展更给价值阐释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就这篇文章而言,我们也可以解读到很多东西。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答:                                                                    

(2)你对上面材料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文后题。

秋径

[宋]保暹

杉竹清阴合,闲行意有凭。

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

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棱。

翻思深隐处,锋顶下层层。

请描述此诗颔联“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中的情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80字。

 

查看答案

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塞上长城空自许              。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2)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                 。(李 密《陈情表》)  

(4)                  ,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杜甫《蜀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