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古 松 王安石 森森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不附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

王安石

森森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不附林。

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

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

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

1.作者笔下的古松具有怎样的特点?松与人形成了怎样的一种关系?

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松之特点:(1)古松枝叶繁茂,躯干挺拔,高耸入云。(2)得天独厚,气势不凡,卓然独立,高洁脱俗。松与人之关系:以松喻人,松实为人的写照。 2.尾联表达了作者对前途命运的期望和担忧:作者希望得到有才识才者赏识提携,从而能施展自己的才能,为国效力;而又担心遇到平庸的人,使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委婉表达作者拒绝与庸人为伍的志趣。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首先运用古文翻译的方法,解读诗句,如“森森”写古松的繁茂;“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写它枝干挺拔,高耸入云;“不附林”写它不随俗从众;“千山月照挂秋阴”写它的高洁。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古松的形象特点。作者意在借古松言志抒怀,所以通篇以松喻人,松实为人的写照。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此诗选材即景抒情的两首同一主题、同一作者的诗歌,形式较新。此题考查对意象的分析,同一作者在不同的环境中,对不同的景物描写特点各不相同,要抓住诗句的主要意象。如“森森”写古松的繁茂;“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写它枝干挺拔,高耸入云;“不附林”写它不随俗从众;“千山月照挂秋阴”写它的高洁。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古松的形象特点。作者意在借古松言志抒怀,所以通篇以松喻人,松实为人的写照。答题步骤先分别概括古松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分析诗句所表现的的具体景色及特点。分析松和人的关系。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此题注意考查尾联作者的情感,分析的时候借助廊庙,指朝廷。“廊庙乏材应见取”是说如果国家需要,愿意为国效力。“世无良匠勿相侵”表达了作者拒绝与庸人为伍的志趣。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尾联里的内容分析,分析的时候借助廊庙,指朝廷。“廊庙乏材应见取”是说如果国家需要,愿意为国效力。“世无良匠勿相侵”表达了作者拒绝与庸人为伍的志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

傅求,字命之,考城人。进士甲科,通判泗州。淮水溢,毁城。朝廷遣中使护筑,淮取土,道远,度用兵六十万。求相汴堤旁有高埠,夷之得土,载以回舟,省工费殆半。

徙大名府,府守吕夷简委以事。夷简入相,荐其才,擢知宿州,提点江西、益州刑狱,为梓州路转运使。夷獠寇合江,钤辖司会兵掩击,求驰往按所以状,乃县吏冒取播州田,獠故恐而叛。即黥吏置岭南,夷人闻之,散去。益州文彦博上其状,进秩,徙陕西。

关中行当十铁钱,盗铸不可计,求请变法。时州县已散二百八十万缗,亟下令更为当三。民出不意,荡产失业,多自经死,然盗铸遂止。自康定用兵,移税输边,民力大困,求令输本州,而转钱以供边籴,民受其惠,而兵食亦足。召为户部副使。

陇右蕃酋兰毡献古渭州地,秦州范祥纳之,请缮城屯兵,又熟户田,诸羌靳之,相率叛。夏人欲得渭地,又移文来索。后帅张昪以祥贪利生事,请弃之。诏求往视,求以为城已讫役,且已得而弃,非所以强国威。乃诏谕羌众,反其田,报夏人以渭非其有,不应索,正其封疆而还,兵遂解。进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庆州。

环之定边砦蕃官苏恩,以小过疑惧而遁,将佐议致讨。泾原既出师境上,求谓恩非携二者,乘以兵,必起边患。但遣裨将从十数卒扣其帐,开以祸福,恩感泣,还砦如初。入判太常寺,权发遣开封府,迁枢密直学士、知定州,复以龙图阁学士权开封。

求本有吏能干局,至是,春秋高,且病聩。三司大将钱吉密杀妹,为邻所告,求不能决,反坐告者;又断狱数差失。御史言其不胜任,出知兖州。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傅求传》)

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遣中使护筑,淮取土         绝:堵塞

B.请缮城屯兵,又熟户田           括:搜刮,搜求

C.求谓恩非携二者                 素:向来

D.春秋高,且病聩                 浸:渐渐

2.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现傅求善于平息乱局的一组是(      

①即黥吏置岭南  ②夷之得土,载以回舟  ③求令输本州,而转钱以供边籴    ④乃诏谕羌众,反其田  ⑤但遣裨将从十数卒扣其帐,开以祸福  ⑥求不能决,反坐告者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求防微杜渐,做事通盘考虑。他设法使参与私铸铁钱的不法之徒破产,遏止了私铸铁钱之风;他还曾成功策划对泗州城墙的修复工作。

B.傅求执政为民,注重民族团结。他在朝廷用兵之时调节税收,惠及百姓的同时又保证了军粮供应;他还有效地团结了陇右的夏人,将田地归还他们。

C.傅求得人赏识,也曾被人非议。他因为才能出众先后得到吕夷简和文彦博的赏识,也曾因为未能处理好大将钱吉杀人案以及其他案件而遭非议。

D.傅求善于分析,不轻易用武力。他处理夷獠入侵和蕃官苏恩逃亡事件时,准确地分析了形势,没有贸然动武,从而有效维护了国家的稳定。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相汴堤旁有高埠,夷之得土,载以回舟,省工费殆半。

(2)诏求往视,求以为城已讫役,且已得而弃,非所以强国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

文化人格的层次攀升

我们所处的文化时代是一个呈现为层次多样、层次认同和层次攀升的时代。认识文化构成的“多层次”有助于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不仅有助于维护“多样性”的自觉,而且有助于引领 “攀升性”的自觉。

文化素质是对于一个人有无“文化”进行评价的基础层次,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基础。我国先哲关于“仁者人也”的精要表述,就包含着人的文化素质与社会文明程度相互建构的社会理想。

我们常能听到说某人“有水平,有文化”。“文化水平”作为对人的一种评价,是关乎“文化高低”的问题。文化水平关乎的是人的文化能力,包括人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说,文化素质关乎的是个体自身的文化形象,那么文化水平则更多地体现在个体面向社会的文化建设中。但实质上,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是以每一个体文化素质的不断攀升为前提的,而一个人文化水平的标高,又必须体现为他对社会文化建设的认知乃至创造能力上。努力成为高水平的“文化人”应成为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其间人的认知和创造能力都会归结为“文化水平”。如同文化素质的不断完善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断攀升的文化水平作为过程也是永无止境的。并且,主体完善文化素质的自我建构与其在改造客体之时的文化水平提升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并且也是一个共进的过程。

把“有涵养”视为一种文化人格评价,是较之“有水平”更高一层次的文化评价。与文化素质的评价相比,文化涵养似乎提升到对人的品位与格调的关注。在这个层次上来透视文化人格,你会发现“附庸风雅”者颇为多见 。风雅者,风度雅量之谓也。文化涵养是一种内涵的养成而不是外表的矫饰,它不仅需要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往往更需要情操的陶冶,它是一种文化人格,更是一种道德人格。也有人视“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惊”是具有高度“文化涵养”的特征。文化涵养其实也是文化人的一种陶塑和一种充实,善陶塑、能充实才能攀升到“文化境界”的层次。

古人论诗曰“有境界自成高格”,文化境界当然也是对高层次文化人格的评价。对于大多数文化人而言,其实也是缘自人的文化良知的一种追求。如果说文化素质关乎“有无”的问题,文化水平关乎“高低”的问题,文化涵养关乎“厚薄”的问题,那么文化境界关乎的是“阔狭”的问题。说某人“有境界”是对其文化人格做最高级的评价。要达到理想的文化境界,有两个重要的取向:其一,面对民族智慧数千年的文化积累,要力求站在文化巨人的肩上去攀升。在文化“泛漫化”的热浪中,我们能否搭在巨人肩上甚至搂在巨人腰上都不是没有疑问的,我们对于文化境界的攀升确实有“路漫漫”的感觉。其二,面对人民大众与时俱进的社会实践,要力求投身这一大潮中去“弄潮”。不去顺应潮流、驾驭潮头,如何能预见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文化境界呢?

1.下列关于“文化人格的层次”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人格的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文化素质、文化水平、文化涵养和文化境界。

B.文化人格的四个层次,分别关乎“有无”、“高低”、“厚薄”和“阔狭”的问题。

C.文化人格的层次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正确认识其特点有助于人们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D.文化人格评价的最高层次是文化境界,它是缘自大多数人的文化良知的一种追求。

2.下列对于“文化素质”与“文化水平”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素质”是对于一个人有无“文化”进行的评价,包括人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文化水平”则是对于一个人“文化高低”的评价。

B.文化素质关乎的是个体自身的文化形象,文化水平则只体现在个体面向社会的文化建设中。

C.主体完善文化素质的自我建构与其在改造客体时的文化水平提升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

D.“有涵养”是更高一层次的文化人格评价,与文化素质的评价相比,文化涵养似乎提升到对人的品位与格调的关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站在文化巨人的肩上,投身文化“泛漫化”的热浪中去“弄潮”,才能攀升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一“文化境界”的层次。

B.文化素质是对人的文化人格评价的基础层次,它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基础。先哲“仁者人也”这一表述,就体现了人的文化素质决定了社会文明程度这一思想。

C.每一个体文化素质的不断攀升是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的前提,也体现了一个人文化水平的标高。

D.文化涵养是一种内涵的养成,它需要人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尤其需要人们陶冶自己的情操,它体现的也是一种道德人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休息场所。飞禽、走兽们谈论着自己去各地旅行的经历。大树也想去旅行,于是请飞禽、走兽帮忙。飞禽说,你没有翅膀,于是拒绝了。大树想请走兽帮忙,走兽说,你没有腿,也拒绝了。于是,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里包含着种子。果实被走兽们吃了后,大树的种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套作与抄袭。

 

查看答案

用四个关键词提取下面这段话的主要信息。

当药物作用于细菌时,细菌会自卫、防御、反击,最后的结果就是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也就是产生了耐药性。如果我们滥用抗生素,有那么一天,环境中存在的致病菌有可能都是耐药的,人体感染的都是耐药菌。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我们新药开发的速度,结果是人类将重新面临更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什么是一个读者的谦虚?                          

①意思是看书的时候不带自己观点,脑袋空白地看

②如同弗吉利亚•伍尔夫所说

③理想的阅读是“不要向作者发号施令,而要设法变成作者自己。做他的合伙者和同伴”

④中国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叫作“素读”

⑤不在书本周围砌起预备的知识围墙,不做价值判断

⑥不添油加醋,不预设任何目的

A.⑥⑤②①④③ 

B.④①⑤⑥②③ 

C.②①④⑤⑥③ 

D.④⑥⑤②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