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什么是一个读者的谦虚...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什么是一个读者的谦虚?                          

①意思是看书的时候不带自己观点,脑袋空白地看

②如同弗吉利亚•伍尔夫所说

③理想的阅读是“不要向作者发号施令,而要设法变成作者自己。做他的合伙者和同伴”

④中国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叫作“素读”

⑤不在书本周围砌起预备的知识围墙,不做价值判断

⑥不添油加醋,不预设任何目的

A.⑥⑤②①④③ 

B.④①⑤⑥②③ 

C.②①④⑤⑥③ 

D.④⑥⑤②①③

 

B 【解析】 试题分析:④由“什么是一个读者的谦虚”提出“素读”的概念,①⑤⑥解释什么是“素读”, ②③引用名言,解释什么是理想的阅读,即读者的谦虚。(见《作为读者的谦虚》蒋方舟)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本题属于填写衔接句子。做题时,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本题中由①“意思是看书是不带自己的观点”来看,“意思是”从何而来,只有④句提到的“素读”,故①在④后;②如伍尔夫所说,说的什么,只有③ “不要向作者发号施令,而要设法变成作者自己。做他的合伙者和同伴”可以回答,故②在③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托尔斯泰的记忆力和观察力是十分惊人的,他能迅速捕捉形象并将之长久地储存在头脑中,创作需要时,一“呼”即出。

B.当今社会环保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C.20世纪后期,学者们有条件广泛接触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尽管在对其介绍和评价等方面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但他们取得的成绩还是应该肯定的。  

D.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1)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           

(2)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           ,与黄庭坚、蔡襄、米芾并称为宋代四大家。 

(3)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              ,值得一看。 

(4)电影中有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却是             之处。

A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匠心独运    独树一帜

B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匠心独运    不落窠臼

C匠心独运     不落窠臼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D别具一格     独树一帜      不落窠臼    匠心独运

 

查看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屠呦呦与青蒿素

2011年9月,从美国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来源学§科

拉斯克奖是美国最有声望的生物医学奖,也是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大奖之一,仅次于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被看作是诺奖的“风向标”。1997年以来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近一半是拉斯克奖得主。屠呦呦获得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离诺贝尔医学奖只有一步之遥。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设备简陋的工作环境中,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对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拉斯克奖对屠呦呦的杰出贡献做出的回应,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类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时隔四年,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特大喜讯: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共同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是从电视新闻知道自己获诺奖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85岁的屠呦呦告诉记者,自己当晚一夜未眠。她说:“与获奖相比,我一直感到欣慰的是在传统中医药启发下发现的青蒿素已拯救了全球数以百万计疟疾病人的生命。”

“那时候,她脑子里只有青蒿素,整天不着家,没白天没黑夜地在实验室泡着,回家满身都是酒精味,还得了中毒性肝炎。”老伴儿李廷钊说着,悄悄为屠呦呦递上一杯水:“我心疼她也支持她,那个年代很多人都这样,她从没想得到这些荣誉。”

今天,荣誉来了,屠呦呦格外怀念当年并肩奋斗的战友,在谈及青蒿素药物开发的过程时,屠呦呦特别强调团队合作的作用。

屠呦呦还通过央视发表了自己的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获得诺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家的骄傲。

(根据“百度百科”、中华网等相关资料整理)

相关链接

①“获奖奖金会怎么使用?”面对记者的问题,屠呦呦和先生李廷钊开玩笑地说:“这点奖金还不够买北京的半个客厅吧?”

(摘自“中国新闻网”)

②《黄晓明的两个亿婚礼与屠呦呦的半个客厅》的文章火遍了朋友圈,网友的发问颇为犀利,在中国一个明星婚礼就花了两个亿,而一个获得医学大奖的科学家的收入却远低于“戏子”,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希望?

摘自“中国新闻网”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拉斯克奖是美国最有影响的生物医学奖,有诺奖的“风向标”之称。屠呦呦获得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是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大奖,离诺贝尔医学奖仅一步之遥。

B.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就读时,屠呦呦对与她的理想和志趣相符合的植物化学、本草学、植物分类学等兴趣特别浓厚。而许多年轻人对这些学科却缺乏兴趣和热情。

C.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制服它的新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

D.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的发现,不可能在短期内让人们看见它们显著的价值和效益。例如,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

E.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了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

2.屠呦呦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这美好的期待是什么?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3.屠呦呦经历了多次失败最终成功研发抗疟新药青蒿素,结合文本分析她成功的原因。

4.“一个明星婚礼花了两个亿,而一个获得诺奖的科学家的收入却买不起半个客厅”,在当下当一个科学家真的比当明星吃亏吗?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春江花月夜中》“                    一句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不颓废绝望,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2)《阿宫赋》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3)历来被诗评家认为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诗眼”是                

(4)《夜归鹿门歌》中反映诗人彻底领悟“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与尘世隔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5)《长恨歌》中“                                。”一句起到了提纲挈领、统领全篇意旨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

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岁余,转秋官尚书。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

B.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

C.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

D.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是由京城至地方做官,与后文“入为司宾主簿”中的“入”相对。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

C.《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与《诗》《书》《礼》《乐》合称为“五经”。

D.“再拜”是指拜了又拜,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嗣业最终被任命为荆州司马,而不是益州司马,证明了杜景俭劝阻房嗣业行为的正确,益州的百姓属吏为这件事还编了个顺口溜,称赞杜景俭。

B.“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从当时人们流传的这句话可以看出,虽然都是处理案件,但杜景俭、徐有功的方式与来俊臣、侯思止的方式不同。

C.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询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认为这是武则天篡位阴阳混乱上天发出的预警。

D.调任秋官尚书期间,因为漏泄了皇帝在皇宫内和身边亲近的人说的不公开的话,杜景俭被贬司刑少卿,外调担任并州长史,在赴任途中不幸病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

(2)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

(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