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

阅读下文,完成题。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本文作者杜牧,字          ,唐文学家。赋是一种        的文体。

2.解释下列句中带横线词。

(1)咸阳

(2)立远视

(3)燕赵之收藏

(4)使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3.下列加横线字与其他三个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骊山北构而西

B朝歌

C秦者秦也

D益骄固

4.下列句式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戍卒叫,函谷举

B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C而君幸于赵王

D多于机上之工女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6.在本文中,杜牧通过对阿房宫的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描述,旨在   

 

1.牧之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或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 2. (1)趋向 (2)通“慢” (3)收藏的金玉珠宝等物 (4)承担 3.C 4.D 5. (1)为什么搜刮百姓的财物掠夺尽,不剩下一丝一毫,使用它们却像泥沙一样? (2)陈涉、吴广起义,函谷关被攻占,项羽放了一把火,可惜阿房宫化成了焦土。 6.揭露秦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告诫唐统治者要爱民戒奢。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杜牧以及赋的相关文学常识,平时学习时应当识记,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文言文中重点实词意思的判断方法有:(1)语境分析法(2)联想迁移法(3)结构分析法(5)字形分析法(4)语法分析法(6)成语词语印证法(8)通假代入法(7)邻词推断法等。解答该题,可以按照这些方法分析,尤其应当注意古今不同义的词语。如“缦”为通假字;“走”“收藏”为古今异义词;“负”为多义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本题侧重考查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C项“族”为名词作动词,灭族;ABD三项中加点词均为名词作状语,意思分别为“向西”、“在夜里”、“一天天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D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其它三项为被动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6.本题要求概括中心意思,解答时要结合作者写作目的来分析,也就是通过本文揭露秦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其目的为借古讽今,是要告诫唐统治者要爱民戒奢。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线题。

清平乐

南唐·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砌下:即台阶下。

1.从字数看,这首词属于          

2.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统摄全词,“别来”与“断肠”二语,直抒离愁别恨。

B.下片抒情主人公不胜翘首远望之苦的形象隐现于字里行间。

C.结句以春草为喻,贴切而生动地描摹出离恨之绵远、浩渺。

D.全词语言委婉深沉,创造寂寥苍凉之意境,给人审美感受。

3.这首词抒写离情颇具特色,请结合画线句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默写。

(1)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

(2)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金张藉旧业,              。(左思《咏史》)

(5)敏而好学,             ,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6)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8)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

访叶圣翁①

黄裳②

①几个月前,我将一本原刻的《拙政园诗余》寄给俞平伯先生,请他在书前写几个字。俞平老生长姑苏,也就是女词人徐灿的故乡。不久,他就在我寄去的旧绿格子纸上写了跋文。平老近来作书,多用退笔写大字,这篇跋却是小行楷,丰神绝妙,还是三十多年前《遥夜归思引》那种风格,真使我欢喜、感谢。后来我又忽发奇想,叶圣翁也是苏州人,何不顺便也请他就近写几个字呢?就请平老转请,自己也写了信去。很快,圣老的回信来了。他告诉我,跋已写好,不过寄去的旧格纸行距太狭,先后写坏了两纸,还附来了写错的一纸,“藉见我确已不能作小字”。

②这使我非常惶恐。我事行竟未考虑他们两位都已是八旬开外的老人,圣老的眼睛又不好,只是随手寄了旧格子纸去请他们写字,不但失礼,简直是不可原谅的。想想至今还保留着这种“少不更事”的鲁莽脾气,心里有说不出的不安。圣老寄来的跋文是用钢笔写在道林纸上的,但写得非常认真,他要我自己缮录一过,现在就把那大略转录在这里:“久不得黄裳兄音问,去夏始获来书,喜甚。……拙政园者,余自幼常涉,三十年来每到苏亦必一往。前夏割除胆结石,体气颇衰,未识能再访否。又年来目力大不济,览书报眼镜、放大镜并用,犹复辨认难真。忽发奇想,安得书报大字精雕如此集者耶。一九八零年五月一日叶圣陶于晴窗下题。”

③因为有着这样的原因,所以这次到京后的第二天上午,就到东四八条去访候老人,想当面为自己的失礼谢罪。八条是一条很长的胡同,在东四下了电车,找到巷口,走了好半日才在巷底找到叶宅,这是一所典型的四合院,院子不大,杂植了一些花木,显得异常安静。等了一会,不见有人走动,只得自动走进北房里去。北房一溜三间,右手的一间里临窗放着一只写字台,上面堆满了书报,我想这大概就是圣老的工作室了。探头进去却也没有人,折到左面一间,在进门处的一只竹榻上,看见圣老正在支颐小睡。开始还不敢惊动,踌躇了一会,只好轻轻唤醒了老人。

④圣老醒来,端详了一下以后,立即从榻边站起来,让我在书案前坐下。他没有责怪我的失礼,只是说,坐在榻上休息,不知怎么一来就睡着了。他从袋里摸出了助听器,左手托在胸前,相对端坐了,一面说,听觉不好,近来也离不开这个了。

⑤圣老安详地微笑着,须发全白了,特别是双眉,脸色红润而有光泽。

⑥我们现在就坐在他写“随笔”的晴窗下面。北京初夏的早晨是可爱的,窗外就是一株海棠,花时已过,现在是一丛浓绿。今年春天他和俞平老曾有过一张留影,就摄于这海棠花前。

⑦静坐相对,他告诉我病后的健康情况,和近来工作的种种。可以领会得出,老人身上无例外的也有着沉重的负担,许多报刊都希望能得到他的文章。对一位八十六岁高龄的老人来说,他的勤奋、认真、从容,也真是不可及。回忆自己读小学时第一次出手买书,就买的是《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书是早已失落了,但两书的封面图案,至今还分明留在记忆里。想想写了这些书的那枝笔至今还在有力地挥动,不能不产生一种幸福感,也不能不感到一种无言的鞭策。

⑧去年秋天,在南京遇见圣老的小孩至诚(说“小孩”也已是五十出头了),我曾向他仔细打听了圣老患病前后的种种。有一件事留给我的印象是很深的。在十年动乱之初,圣老自己并不曾受到怎样的冲击,可是那“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力,即使在安静的小院子里也照样会感到,也许比起出入现场的人还要来得更厉害。朋友一个个变成了“牛鬼蛇神”,再也没有了谈天的对手。一个人离群索居,积累了多少不能理解的问题要找朋友交换一下看法。他在小院子里再也关不住了,一天,就冲出去找老舍,而老舍恰恰就在那一天撒手离开了人间。从此,圣老的健康慢慢坏下去了。

⑨圣老的为人,和他的文章、他写的字、他的待人接物……一样,平易之中自有端严。他不喜欢讲过头话,没有“动人”的“豪言壮语”,这也许会使有的人感到不满足,认为是不够劲的吧。可是细想一下就会发现,他说过的话,多数是对人民有益的,极少有害的。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⑩我就是带着这样虔敬的心情,在他的书房里过了一个愉快的上午。

⑪我发现近来有一种奇怪的愿望,喜欢和自己尊敬、爱重的前辈在一起。和他们一起,会时时感到自己还是一个“青年”,幼稚、莽撞,即使是小小的放肆也不要紧,是可以容许,也会得到原谅的。用不着时时装出正经的样子,而这是极易使人感到疲劳的。另外,还能从他们那里时时得到鼓励、鞭策,不只是从口头上,更多的是从他们的人格上,得到前进的力。

  一九八零年八月十四日

[]①叶圣翁:即叶圣陶。②黄裳1919~2012:现代作家。

1.第②段中加点词“少不更事”在文中的含义是                             

2.第③段中“这样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点:(1           ;(2          

3.简析第⑦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4.对第⑧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云压城城欲摧”写出当时政治环境的恶劣和给人们造成的压力。

B.叶老虽未受怎样的冲击,但仍对朋友和自己的命运感到深深地担忧。

C.写“圣老的健康慢慢坏下去”根本意图是表现叶老和老舍的情谊。

D.这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还因为从中让我体会到了叶老的为人。

5.分析第⑾段在文中的作用。

6.本文运用哪些描写手法表现叶圣陶这一人物形象的?并请举出两例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断舍离”是日本家政咨询师山下英子所倡导的一种极简生活理念:通过“做减法”,“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让自己生活在宽畅舒适的空间,从而寻求压力的缓解和心灵的释放。

这种生活理念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内部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的上联调整下联。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  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莺唤起  看绿树池边  此间有尧天舜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