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炮兵的抉择 白文岭 五指叉开,晃晃,握紧。 志刚看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炮兵的抉择      白文岭

五指叉开,晃晃,握紧。

志刚看到战友们的暗示,会意地点点头,也把五指叉开,晃晃,握紧。志刚握拳时,偷瞄了一眼连长。连长正盯着观礼台,全神贯注地听旅长讲话。

志刚盼着旅长把话讲完。旅长的话讲不完,演习就不会开始。志刚他们,对这次演习,准备了很久,也期待了很久,像赴女友的第一次约会,紧张而兴奋。

志刚所在的旅,很快会取消番号,大部分官兵将转业复员到地方上去。正因为是最后一次演习,他和战友们才加倍珍惜。

志刚初到炮旅时,见连长整天板着个脸,很严厉。连长的话,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必须无条件服从。他教的动作,尤其发射炮弹的八个步骤,错一点就会被骂个狗血喷头。

有时,连长也笑。志刚他们以娴熟的动作,夺得全营演习第一名时,连长笑了。不仅笑了,还拍给志刚一盒红塔山牌香烟。

全营第一,志刚不满足。志刚想,为什么发射一枚炮弹,必须八个步骤?七个、六个行不行?志刚把想法说给了连长。连长把眼睛瞪得牛蛋大,说,胡扯,这八个步骤,哪一步不是多少代炮手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是你说减少就能减少的?

志刚不甘心,又把想法说给战友。战友们很支持。不仅支持,还帮着探索和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成功了。他们不仅把八步减到了七步,又从七步减到了六步。

志刚他们成功了,却没有得到连长的红塔山。连长给每人发个笔记本,说:关禁闭,写检讨,谁的检讨不深刻,我处理谁!检讨是写深刻了,却没有深刻到心里去。他们又开始研究,能不能把六步,减少到五步。

他们再次成功时,传来一个消息:全国大裁军,他们这个炮兵旅,在被裁之列。取消番号前,旅里准备搞一次实弹演习。复员,是早晚的事儿。裁军不裁军,对于志刚他们,关系不大。关系大的,是实弹演习。

实弹演习,用八个步骤,还是五个步骤呢?志刚他们犯难了。商量来,商量去,达成了一致意见:无论受多大处分,也要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现给全旅的战友和首长看。不能把遗憾带回老家!

对这次演习,连长也很重视。连长找志刚,单独谈话。连长说,七步发炮法,六步发炮法,都是狗屁发炮法。谁用,我处理谁!志刚说,明白,坚决不用狗屁发炮法!连长放心了,鼓励说,把你们熟练的步法拿出来,为全连争光!志刚保证说,请连长放心,把我们熟练的步法拿出来,为全连争光!

连长难得地笑了。连长笑着,掏出一盒红塔山,拍志刚手里说,争第一,再奖一盒。志刚来回地翻看着红塔山,很想把真实想法说出来。最终没有说,志刚真不想把遗憾带回老家。

旅长的讲话,终于结束了。随着观礼台上的一声令下,演习正式开始了。一,二,三,四,五。练习多天的步骤,志刚们熟悉得像走回家的路。别人的炮弹还在炮手手里时,他们的炮弹已在指定地点炸响了。

志刚不用回头,也能感觉得到,脊梁上有一束冷飕飕的目光。目光,来自愤怒的连长。连长跑来,用指头戳着志刚的胸口说,违抗命令,你不配当军人;背弃诺言,你不配当男人。亏我这么多年,一直把你当好兄弟。

连长把手摊开说,拿来。志刚不解,拿什么?连长咬着牙说,红塔山!志刚恍然,忙把香烟掏出来,恭敬地递过去说,没敢打开。

旅长走了过来。旅长拍拍炮身,问,谁是连长?连长抬头、收腹、挺胸、敬礼说:报告首长,我是。旅长瞄一眼连长,把目光落到炮弹炸响的地方说,发射这枚炮弹,只用了五个步骤,是吗?连长迟疑一下,再次抬头、收腹、挺胸说,是!

旅长把目光收回来,放在连长脸上,感慨地说,这枚炮弹,发得好。发得太好了!战争是残酷的。敌人可不问你,发射一枚炮弹,该用多少步骤。战争只一个目的——快速消灭敌人!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

旅长把手搭在连长肩头,轻轻拍两下说,我嘉奖你。

旅长回到观礼台,又看连长两眼。

连长把红塔山掏出来,重重地拍在志刚手里说,好兄弟,还有一盒等着你。

志刚复员了,带着军功章和连长送的两包红塔山,高高兴兴地回了老家。

连长去了另一个炮兵旅,现在是营长。

(2015年《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在开篇借助凝练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交代了志刚在连长认真地听旅长讲话时偷偷地与战友们进行着交流,这给读者制造了一个悬念。

B由于连长带队教练,志刚他们发炮动作非常娴熟,赢得了全营演习的第一名,这说明志刚他们技术把握得很好,已经继承、学会了前几代炮手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C志刚和连长都很重视这次演习,小说以插叙的笔法交代了志刚他们一直在探索着减少发射炮弹的步骤,这足以表明志刚他们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

D在正式演习中,志刚他们按照练习多天而且极为熟悉的五步法操作发炮,成功命中目标,但这一次他们违抗了连长的命令,背弃了当初对连长的诺言。

E志刚他们在演习中表现与众不同,也实现了他们在旅长面前露脸的愿望,也实现了再获红塔山奖励的愿望。

2.小说中有两个性格鲜明的主要人物——志刚和连长,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出连长的性格。

3.小说中多次写到红塔山香烟,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作者写一个普通炮兵连队中普通战士对发射一枚炮弹八个步骤的改革这样一个小故事,却放在了大裁军的背景之下,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B,2分;C,3分;D,1分 2.认真严厉:必须无条件服从;保守:不准改八步法;直性:给烟又要回;粗野:骂个狗血喷头。 3.红塔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得情节有了波澜起伏,同时更加突出连长和志刚的性格。 4.这样安排是为了突出小说的主题。小说中的志刚和连长对发炮步骤有着不同的观点,即使要复员回家,志刚也要坚持改革发炮法;借助发炮法的改革说明军队改革(大裁军)的必要性;同时也证明改革必将提高效率,说明改革是时代的主旋律。 【解析】 1. 试题分析:A没有“语言”;D“背弃了当初对连长的诺言”错;E“红塔山的奖励”无中生有。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一般来说,本题属于简单题,结合文本,从内容加形式作答即可,分点作答,把人物的多侧面、复杂性写出即可。连长认真严厉:必须无条件服从;保守:不准改八步法;直性:给烟又要回;粗野:骂个狗血喷头。注意作答时的全面性。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具体物件的作用,具体物件无疑为小说的人物刻画服务。为主要情节刻画服务、起丰富、对比、承接、铺垫等作用,推动发展。红塔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得情节有了波澜起伏,同时更加突出连长和志刚的性格。答题时注意结合内容,不可只说理论。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作者的布局谋篇作用自然为突出小说的主题,作答一定要注意题目要求,作答时几点谨记:分点作答,标明序号;内容结合形式,内容、手法点明确;能多些不少写。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的《锦瑟》中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2)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句子是:                                 

(3)《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语句(或:表明作者以天下为已任的语句)句子

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然后回答题。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注释]乐游原:又叫“乐游园”,在长安东南郊,是汉宣帝乐游苑的故址,地势高,可以远望,汉宣帝偕许皇后出游至此,迷恋于绚丽的风光,以至于“乐不思归”;唐代在此大兴土木,是登高览胜最佳景地。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宋初,改刑部。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任台丞十二年,屡求代。太祖难其人,不允。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炳、烨并进士及第。(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谮于帝者          谮:说别人坏话,诬陷

B.旋复本官            旋:不久

C.兼判吏部铨          铨:铨选,选拔任用官员

D.前驺者潜知之        潜:隐藏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说刘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这里的“楷隶”指的是“汉字七体”(汉字书写形体演变的七种体式)中的“楷书”和“隶书”。

B.第二段说“一日晚归由阙前”,“阙”是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也常用来借指“朝廷”,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说“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C.文末说“炳、烨并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D.本文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宋史》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温叟性情方正,聪慧过人。他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后来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守丧完毕后恢复了旧官。

B.刘温叟唯才是举,公正无私。他负责科举时,有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士中的十二人免职;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十二个人都是有才华的。

C.刘温叟正直廉洁,抵制腐败。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可以用罚物补充,刘温叟对中丞不满,因而不取用。

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审查劳绩; 朝廷免除其子待选作为厚恩,并将他提升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2)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①如何在全球性普遍交往所展开的“世界历史”语境中实现民族文化的自觉,是今日世界诸民族的共同问题,也是当下中国道路及中国梦在其实现过程中需要直面的时代课题。

②世界文化是“世界历史”的必然产物。随着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即世界范围的普遍联系和交往,以往各民族间的隔绝和孤立被打破了,各民族的精神产品跳出了地域性的局限,成为世界范围的精神产品和公共财产,民族文化也从地域性走向世界性。

③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不是决然对立的,世界文化不是一种脱离了具体民族文化的孤立文化形态。相反,愈是具有独特性的民族特质愈是容易获取世界地位,而愈是包容着多样性的世界精神才能有益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轻易放弃民族的东西,最终结局只能是成为被亨廷顿称作的“无所适从的国家”。“世界历史”的目标与人类文明多样性共存的理想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全球化与本土化、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双向互动中思考人类文明模式,从“世界历史”的意义上知晓人类整体的存在状况,承担起民族文化发展的“世界历史”使命。

④一个民族自觉自愿地追寻文化之根,有意识地努力接续历史和传统,这是文化自觉的突出表现。世界文化的成长和不断介入,打破了各种民族文化的地域局限性,为中华文化的自我觉醒提供了契机。伴随着中华民族越来越成为“世界历史”性的民族,中国民众对自身文化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不仅没有消退反而得以增强。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只有在本民族文化的河道内汇流成河,然后才能汇聚成世界文明的汪洋大海。在坚持文化建设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自觉参与到文化的“世界历史”进程中,这种具有全球意识的文化自觉,开辟、拓展了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接轨的道路。

⑤文化自觉除了要全面理解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还要深刻把握本民族文化的起源、演变、特质与发展趋势。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文化,不断进行文化的自我反思,才能够在“世界历史”所推动的现代文化世界里实现对自己文化的理解和定位。经济上的后发展理论证明,后起国家完全可能只花一两代人的时间就可以在高科技领域形成竞争力。但是文化却不同,文化的历史维度是其最重要的向度。完全遗忘传统精神的历史性内涵,传统中那些独创的东西就会逐渐消失,文化也就失去了最强有力的历史维度的支撑。只有在适度把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关系的基础上,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化,基于民族文化自觉所形成的中华文化软实力才能释放出长远的和可持续的能量。

⑥传统和现代并非截然割裂的两极,传统文化不是一个凝固体,它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虽然发生种种变异,但各个变体之间又一直保持着共同的主题和密切的联系。传统既强调道统的一贯性,也强调传承性,传统绝不是过去时,而是活在今天并将持续存在的文化有机体。因此,越是在社会发展的强大现实面前,越是在未来热烈的呼唤面前,越应该意识到传统与现实及未来的不可分割性。这种对自身民族文化历史兴衰缘由的洞察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本身就是文化自觉的积极表现。

⑦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并且保持了持续的影响力和生命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秉持有容乃大的传统,从来没有把中华文化与人类文化对立起来,相反始终在学习与贡献的良性互动中自我建设。今天的中华文化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在民族与世界的交汇处,实现着自身的伟大复兴,同时也使整个人类文化更加绚烂多姿。

《“世界历史”语境中的民族文化自觉》,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民族文化的自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人们交往广度的拓宽,各民族间的孤立被打破,各民族的精神产品跳出了地域的局限,民族文化也从地域性走向世界性,民族文化自觉也成为必然。

B民族文化的自觉不能等同于具体民族文化的孤立发展,要跳出地域性的局限,使具有独特性的民族特质的民族文化成为世界范围的精神产品和公共财产

C包容着多样性世界精神的世界文化有益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文化的自觉还应知晓人类整体的存在状况,承担民族文化发展的世界历史使命

D中华民族成为“世界历史”性的民族后,就自觉追寻文化之根,有意识地接续历史和传统这是文化自觉的表现,也为中华文化的自我觉醒提供了契机

2.下列对文章思路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阐明在时代发展的今天,世界诸民族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如何在“世界历史”的语境中实现民族文化的自觉,中国梦实现过程中也必须直面这一时代性的问题。

B②至④段指出要实现文化自觉,须理清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促进中华文化的自我理解。中华文化只有在本民族的河道内汇流成河,然后才能汇聚成世界文明的汪洋大海。

C第⑤至⑥段阐明文化自觉还要把握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深刻把握本民族文化的起源、演变、特质与发展趋势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转化释放长远的和可持续的能量

D第⑦段总结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且保持持续的影响力和生命力的原因。有容乃大是最主要的原因,只有海纳百川,才能实现自身的伟大复兴,同时也使整个人类文化更加绚烂多姿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民族文化不能轻易放弃民族自身的东西,要保持民族文化独特个性,具有独特民族特质易获取世界地位,否则该民族只能成为“无所适从的国家”

B“世界历史”的目标与人类文明多样性共存的理想是一致的,所以从全球化与本土化、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双向互动中思考人类文明模式是必要的。

C文化不同于经济,不大可能在极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如果完全遗忘传统精神的历史性内涵,那文化也就失去了最强有力的历史维度的支撑

D传统文化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传统、现实及未来也是密不可分的,这关系到对自身民族文化历史兴衰缘由的洞察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市民看见在重庆的轻轨车厢角落有一名农民工坐在胶桶上,高高卷起的裤腿上沾了许多灰尘。车厢里明明有空位,他却不肯坐,因为“不想弄脏别人衣服”。怕脏了座位便坐地上,这样的农民工委实不少。他们的胆怯让人心酸,他们的淳朴让人赞叹,他们的躲避,是因为他们觉得不是这个城市的主人,没有理直气壮。大部分市民表示:他们也是城市的主人,有权利落座。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