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七岁能属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宋初,改刑部。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任台丞十二年,屡求代。太祖难其人,不允。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炳、烨并进士及第。(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谮于帝者          谮:说别人坏话,诬陷

B.旋复本官            旋:不久

C.兼判吏部铨          铨:铨选,选拔任用官员

D.前驺者潜知之        潜:隐藏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说刘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这里的“楷隶”指的是“汉字七体”(汉字书写形体演变的七种体式)中的“楷书”和“隶书”。

B.第二段说“一日晚归由阙前”,“阙”是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也常用来借指“朝廷”,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说“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C.文末说“炳、烨并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D.本文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宋史》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温叟性情方正,聪慧过人。他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后来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守丧完毕后恢复了旧官。

B.刘温叟唯才是举,公正无私。他负责科举时,有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士中的十二人免职;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十二个人都是有才华的。

C.刘温叟正直廉洁,抵制腐败。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可以用罚物补充,刘温叟对中丞不满,因而不取用。

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审查劳绩; 朝廷免除其子待选作为厚恩,并将他提升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2)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

 

1.D 2.D 3.C 4.(1)我呼喝开路走过皇宫的原因,是想向众人暗示陛下不是时候不会登楼啊。(2) 太宗很悲伤,召宰相来谈他(刘炤)的事,并且说当今大臣很少能有比得上他(刘温叟)的了。 【解析】 1. 试题分析:D项“潜”应是“秘密地”的意思。理解文言实词应结合其语境考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而钦定的二十四史都是以《史记》为范本的纪传体史书,因此,《资治通鉴》不在二十四史之列。至于《资治通鉴》算不算正史,说法不一。《汉语大词典》(电子版) [释义]正史:1.指《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清乾隆年间诏定二十四史为正史,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 2.有以纪传﹑编年二体并称正史的。参见《明史.艺文志》。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试题分析:C项错误,原文是“恶其名不取”, 即厌恶“罚款之名”而不取用。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关键字(1)译出大意 给2分 ,“所以”“导”“过”各1分,共5分;(2)译出大意对2分,“愀然”“语”“比”各1分,共5分。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为人厚重方正。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书法。显德初年,升任礼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录取进士十六名。有人向皇帝诬陷他,皇帝发怒,斥除其中十二人,把温叟贬任为太子詹事。温叟实际上并无私心,后来几年,那些被斥除的人相继考中。 宋朝初期,改任刑部侍郎。建隆九年,任御史中丞。遭母丧,退居西洛,不久恢复本官。建隆三年,兼任判吏部铨。一天晚上回家从宫前走过,太祖正与中黄门数人偶然登明德门西楼,温叟前面骑马的侍从偷偷地知道了,告诉他。温叟下令像平常过皇宫那样传呼。第二天朝见时,温叟详细地说;“人主登楼非时,则近臣都希望得到降恩宽恕,护卫诸军也希望得到赏赐。我呼喝开路走过皇宫的原因,是想向众人暗示陛下不是时候不会登楼啊。”太祖认为他做的对。御史府旧例,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就以罚款补充。温叟厌恶罚款之名而不取用。任台丞十二年,多次求人自代。太祖难找合适人选,不允许。开宝四年染病,太祖知道他贫穷,赏赐给他礼器玉帛,几个月后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太宗在任晋王时,听说他清正耿直,派人送给他钱五百千,温叟接受下来,存放在厅西舍房中,命令府吏封缄后再加印记而后离去。第二年端午节,太宗又派人送去粽子、执扇,所派的人正好是去年送钱的人。看见西舍封记还在,回来后告诉太宗。太宗说:“我的钱他尚且不用,何况是他人的钱?从前接受下来,是不想拒绝我;现在过了一年还不启封,他的清节越是明显。”命令官吏把所送物品载回。这年秋天,太宗在后苑侍奉太祖用宴,在谈论当世有名的清节之士时,详细讲述了刘温叟以前的事情,太祖再三叹赏。 雍熙初年,他的儿子刘炤被罢免徐州观察推官等待铨选,因为家贫到朝廷(登闻鼓)请求审查自己的资历和劳绩。等到皇帝诏见时,太宗问他是谁的儿子。回答是刘温叟(的儿子)。太宗很悲伤,召宰相来谈他(刘炤)的事,并且说当今大臣很少能有比得上他(刘温叟)的了。于是问他:“刘炤应当充任什么官?”宰相说:“免除待选作为厚恩。”太宗说:“他的父亲有清廉的节操,录用他的儿子入朝做官,是希望能够表示劝勉。”提升刘炤为太子右赞善大夫。刘温叟的另两个儿子刘炳、刘烨都考中进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①如何在全球性普遍交往所展开的“世界历史”语境中实现民族文化的自觉,是今日世界诸民族的共同问题,也是当下中国道路及中国梦在其实现过程中需要直面的时代课题。

②世界文化是“世界历史”的必然产物。随着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即世界范围的普遍联系和交往,以往各民族间的隔绝和孤立被打破了,各民族的精神产品跳出了地域性的局限,成为世界范围的精神产品和公共财产,民族文化也从地域性走向世界性。

③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不是决然对立的,世界文化不是一种脱离了具体民族文化的孤立文化形态。相反,愈是具有独特性的民族特质愈是容易获取世界地位,而愈是包容着多样性的世界精神才能有益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轻易放弃民族的东西,最终结局只能是成为被亨廷顿称作的“无所适从的国家”。“世界历史”的目标与人类文明多样性共存的理想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全球化与本土化、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双向互动中思考人类文明模式,从“世界历史”的意义上知晓人类整体的存在状况,承担起民族文化发展的“世界历史”使命。

④一个民族自觉自愿地追寻文化之根,有意识地努力接续历史和传统,这是文化自觉的突出表现。世界文化的成长和不断介入,打破了各种民族文化的地域局限性,为中华文化的自我觉醒提供了契机。伴随着中华民族越来越成为“世界历史”性的民族,中国民众对自身文化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不仅没有消退反而得以增强。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只有在本民族文化的河道内汇流成河,然后才能汇聚成世界文明的汪洋大海。在坚持文化建设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自觉参与到文化的“世界历史”进程中,这种具有全球意识的文化自觉,开辟、拓展了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接轨的道路。

⑤文化自觉除了要全面理解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还要深刻把握本民族文化的起源、演变、特质与发展趋势。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文化,不断进行文化的自我反思,才能够在“世界历史”所推动的现代文化世界里实现对自己文化的理解和定位。经济上的后发展理论证明,后起国家完全可能只花一两代人的时间就可以在高科技领域形成竞争力。但是文化却不同,文化的历史维度是其最重要的向度。完全遗忘传统精神的历史性内涵,传统中那些独创的东西就会逐渐消失,文化也就失去了最强有力的历史维度的支撑。只有在适度把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关系的基础上,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化,基于民族文化自觉所形成的中华文化软实力才能释放出长远的和可持续的能量。

⑥传统和现代并非截然割裂的两极,传统文化不是一个凝固体,它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虽然发生种种变异,但各个变体之间又一直保持着共同的主题和密切的联系。传统既强调道统的一贯性,也强调传承性,传统绝不是过去时,而是活在今天并将持续存在的文化有机体。因此,越是在社会发展的强大现实面前,越是在未来热烈的呼唤面前,越应该意识到传统与现实及未来的不可分割性。这种对自身民族文化历史兴衰缘由的洞察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本身就是文化自觉的积极表现。

⑦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并且保持了持续的影响力和生命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秉持有容乃大的传统,从来没有把中华文化与人类文化对立起来,相反始终在学习与贡献的良性互动中自我建设。今天的中华文化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在民族与世界的交汇处,实现着自身的伟大复兴,同时也使整个人类文化更加绚烂多姿。

《“世界历史”语境中的民族文化自觉》,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民族文化的自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人们交往广度的拓宽,各民族间的孤立被打破,各民族的精神产品跳出了地域的局限,民族文化也从地域性走向世界性,民族文化自觉也成为必然。

B民族文化的自觉不能等同于具体民族文化的孤立发展,要跳出地域性的局限,使具有独特性的民族特质的民族文化成为世界范围的精神产品和公共财产

C包容着多样性世界精神的世界文化有益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文化的自觉还应知晓人类整体的存在状况,承担民族文化发展的世界历史使命

D中华民族成为“世界历史”性的民族后,就自觉追寻文化之根,有意识地接续历史和传统这是文化自觉的表现,也为中华文化的自我觉醒提供了契机

2.下列对文章思路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阐明在时代发展的今天,世界诸民族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如何在“世界历史”的语境中实现民族文化的自觉,中国梦实现过程中也必须直面这一时代性的问题。

B②至④段指出要实现文化自觉,须理清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促进中华文化的自我理解。中华文化只有在本民族的河道内汇流成河,然后才能汇聚成世界文明的汪洋大海。

C第⑤至⑥段阐明文化自觉还要把握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深刻把握本民族文化的起源、演变、特质与发展趋势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转化释放长远的和可持续的能量

D第⑦段总结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且保持持续的影响力和生命力的原因。有容乃大是最主要的原因,只有海纳百川,才能实现自身的伟大复兴,同时也使整个人类文化更加绚烂多姿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民族文化不能轻易放弃民族自身的东西,要保持民族文化独特个性,具有独特民族特质易获取世界地位,否则该民族只能成为“无所适从的国家”

B“世界历史”的目标与人类文明多样性共存的理想是一致的,所以从全球化与本土化、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双向互动中思考人类文明模式是必要的。

C文化不同于经济,不大可能在极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如果完全遗忘传统精神的历史性内涵,那文化也就失去了最强有力的历史维度的支撑

D传统文化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传统、现实及未来也是密不可分的,这关系到对自身民族文化历史兴衰缘由的洞察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市民看见在重庆的轻轨车厢角落有一名农民工坐在胶桶上,高高卷起的裤腿上沾了许多灰尘。车厢里明明有空位,他却不肯坐,因为“不想弄脏别人衣服”。怕脏了座位便坐地上,这样的农民工委实不少。他们的胆怯让人心酸,他们的淳朴让人赞叹,他们的躲避,是因为他们觉得不是这个城市的主人,没有理直气壮。大部分市民表示:他们也是城市的主人,有权利落座。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__________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①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天地。

②但是实含至理。

③假如世界是完美的,自然就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

④这话表面看去,不通已极。

⑤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

⑥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

A.③⑤⑥①④②

B.④②③⑥①⑤

C.③⑤④②⑥①

D.④②③⑤⑥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C.一个孩子学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D.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 、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查看答案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日结束的北约成员国防长会议重点推出4项扩军和改革计划,这种“秀肌肉”的做法对于缓解乌克兰危机可谓是。

②日本众院7月16日强行表决通过了新安保法案。日媒对此撰文批判安倍,指其“动摇了民主政治的根基”,走上了一条与战后日本路线的路。

③加拿大一项网上民意调查显示:1年级至12年级的家长中,超过三分之一认为学校给予女的功课太多并感到不满,而华裔家长的看法则,抱怨作业太少。

A.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       大相径庭  

B.南辕北辙       大相径庭       背道而驰

C.南辕北辙       背道而驰       大相径庭  

D.大相径庭       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