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登飞来峰》 中,表现作者开阔胸襟、豪...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登飞来峰》 中,表现作者开阔胸襟、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

(2) 师说》 中“            ”两句,凝练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3) 诗经·氓》 中的女主人公解释自己因为“                       ,而不肯答应婚嫁。                     。”

 

(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谀”“ 匪”“ 愆期”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惜别

[宋] 严仁

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柂②转牙樯③。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①危弦:哀弦。②捩柂(liè duò):扭转船舵。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1.上片后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场景?句中的“重”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2.词的下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词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会诸生于学宫        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B.躬农桑                  课:督促

C.卒奏其事                寝:搁置

D.遣校尉数辈宝左顺门      要:邀请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

B.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

C.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

D.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每月初一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

C.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父母,最后才得到皇上同意;回家之后,自己有病,左手麻痹,还是早晚侍奉在父母身边。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

②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的“天下观”是有限性疆域的观念,而“大一统”和“炎夏”观念则是在“天下观”的基础上,由历代传学学者根据不同的情势而构建出来的.因此,“天下观”是一体,而“大一体”和“炎夏”观念则是其两面,它们构成了“天下观”的全部认知,缺一不可。而这种一体两面的认知随着儒学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而被意识形态化。历代王朝也在这种意识形态的指引下,形成了祭天制度、礼法创度以及对边疆统治的官僚制度,这些制度是“天下归一”的有力实践。

这种独特的“天下观”对中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中国形成了疆域辽阔的统一国家。如上文所述,为了达到“天下归一”的正统合法性,中原王朝尽力维护“大一统”的国家,而边疆民族政权亦以此为目标,以谋求正统地位。在双方合力的情况下,终于在清代形成了北到外兴安岭,西到帕米尔和后藏的阿里地区,东到库页岛,南到南海的广袤的疆域。这是对疆域有限性的体认和有效管辖的结果,也是历代王朝和边疆民族政权共同作用的结果。及至清末,在对边疆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夷”的指向也趋向西方国家,随着西方民族国家思想的深入人心,一个统一的近代民族国家的雏形呼之欲出,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将另文探讨。二是使中国形成一种封闭、保守的性格。天下观有限性的体认,是在中国比较封闭的空间结构基础上的认知,具有先天的封闭性。因此,东、南方向,疆域仅限于海中的岛屿沙洲,并不想再向外开拓,因为那不是“天下”的范围,所以中国历代王朝几乎都没有什么海洋意识,只有元朝是个例外。元朝大规模的海外征伐以及漕粮海运,均为历代王朝所未有,日本有学者甚至认为,蒙元帝国已经具备了海洋帝国的性质。但是元朝的开拓精神正如上文分析的那样,是以草原本位为中心的,虽想实现天下一统,但是其开拓的土地并无一定边界,因此其向海外开拓并不奇怪。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如上文所述,乾隆皇帝面对哈萨克自愿归附时,以“自古不通中国”,“越在万里之外,荒远寥廓”为由加以拒绝,清朝难以将其纳入版图,只有以藩属国来对待。

这走对疆城有限性的体认和有效管辖的结果,也是历代王朝和边疆民族政权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天下观导致的封闭、保守的性格使得中国古代的王朝对外没有侵略的野心,只足专注于天下观所要求的疆城范围内。而这种性格也影响了近代和现代的中国。但是另一方面,古代中国这种封闭、保守的性格却是造成近代落后的根源。因为禁海等政策的实施,使得海外贺易无法进一步拓展,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无法及时传入。中国保守主义的天下观与西方强权主义的以国际法为基础的世界观不可进免地在清末遭遇了,结果可想而知,以先进科技为基础的西方列强以武力打败中国,中国一次次签订不平等条约,痛定思痛,中国的有识之士奋起立追,学习西方的科技直至思想,并不断对自己的现念进行反思.就在这一过程中,一个近代民族国家的中国诞生了。(选自吕文利《 中国古代天下观的意识形态建构及其制度实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的“天下观”是有限性疆域观念,而“大一统”是无限性疆域的观念,二者实际是对立关系。

B .随着儒学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在不同情势下构建出来的“大一统”和“夷夏”观念也被意识形态化了。

C .历代王朝形成的祭天制度、礼法制度以及对边疆统治的官僚制度,是被意识形态化的“大一统”和“夷夏”观念的反映。

D ,在古代经济与科技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中国所处的封闭的空间环境促使古代中国形成了独特的“天下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独特的“下观”影响了边疆民族政权,边疆民族政权为谋求正统地位努力促进疆域辽阔的统一国家的形成。

B .受天下观有限性的体认的影响,在东、南方向上,中国历代王朝把疆域局限于海中的岛屿沙洲,没有向外开拓的意识

C .因为哈萨克“越在万里之外,荒远辽廓”,所以虽然哈萨克自愿归附,清王朝也难以将纳入版图,只有以藩属国对待。

D .中国古代的“天下观”导致的封闭、保守的性格使得中国古代王朝对外没有侵略的野心,也影响了近代和现代的中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夷夏”观念中,“夷”也随着情势发展变化着,清末时,在对疆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夷”的指向趋向西方国家。

B .建立于比较封闭的空间结构基础上的天下观具有先天的封闭性,因此也导致了中国历代王朝几乎都没有什么海洋意识。

C .蒙元帝国己经具备了海洋帝国的性质,这一时期元朝大规模的海外征伐以及漕粮海运,都是历代王朝所未有的。

D .随着社会发展,中国古代天下观弊端显现出来,终在和西方强权主义的以国际法为基础的世界观的交锋中失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 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 “砍红松!”老教授 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

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

你有何感想,请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知来者之可追。         ,觉今是而昨非。

(2)        ,或植杖而耘耔。

(3)聊乘化以归尽,              

(4)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5)鹏的形象在后世诗文中经常出现,如成语“鹏程万里”“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这些均源自《逍遥游》中“                                                             ”等内容。

(6)《逍遥游》中表明算是真正的逍遥游的句子是:                                          ,彼且恶乎待哉?

(7)《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