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雨夜读书 [宋]陆游 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

雨夜读书

[宋]陆游

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

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

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①天何悭?

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②思天山。

【注】①蹭蹬:比喻失意潦倒。②仗下:借指朝堂。

1.首联描写出一幅怎样的图画?请简要分析。

2.全诗蕴含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写出一幅寂寥幽静的“雨夜读书”图。深夜,帘雨声淅沥。帘内一灯如豆。陋室灯下,衰老的诗人正沉浸在古书里。 2.①感叹青春凋零,人生迟暮。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②伤感功名未成,仕途失意。功名原本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③依然坚守志向,渴望建功。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 【解析】 试题分析: 1.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分析诗歌的情景之间的关系的题目首先描述意象,然后概括意境,最后点明情感,概括意境此题注意描绘诗歌的内容。 2.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语“凋朱颜”“功名”“病骥瘦”“思天山”等词语和注释“失意潦倒”分析情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作者写“露”“月”“泉”“鸟”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2.“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两句在写作手法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充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2)《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3)《秋兴八首》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                           

(4)《咏怀古迹》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                           

(5)《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寡人之于国也》

(7)《劝学》说明反思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8)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语句是:                                         

(9)《师说》中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10)《琵琶行》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12)《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翻译题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5)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6)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张洽字元德,临江之清江人。洽少颖异,从朱熹学,自《六经》传注而下,皆究其指归,至于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浮屠之说,无所不读。熹嘉其笃志,谓黄干曰:“所望以永斯道之传,如二三君者不数人也。”

时行社仓法,洽请于县,贷常平米三百石,建仓里中,六年而归其本于官,乡人利之。嘉定元年中第,授松滋尉。湖右经界不正,弊日甚,洽请行推排法,令以委洽。洽于是令民自实其土地疆界产业之数投于匮,乃筹核而次第之,吏奸无所匿。其后十余年,讼者犹援以为证云。改袁州司理参军。有大囚,讯之则服,寻复变异,且力能动摇官吏,累年不决,而逮系者甚众。洽以白提点刑狱,杀之。有盗黠甚,辞不能折。会狱有兄弟争财者,洽谕之日:“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辞气恳切,讼者感悟。盗闻之,自伏。

郡守以仓廪虚,籍仓吏二十余家,命洽鞫之,洽廉知为都吏所卖。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洽度守意锐未可婴,姑系之,而密令计仓庾所入以白守日:“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若以罪胥吏,过乃可免。”守悟,为罢都吏,而免所籍之家。知永新县。一日谒告,闻狱中榜笞声,盖狱吏受赇,乘间讯囚使诬服也。洽大怒,亟执付狱,明日以上于郡,黥之。

洽自少用力于敬,故以“主一”名斋。平居不异常人,至义所当为,则勇不可夺。居闲不言朝廷事,或因灾异变故,辄颦蹙不乐,及闻一君子进用,士大夫直言朝廷得失,则喜见颜色。所交皆名士,皆敬慕之。

(节选自《宋史·张洽传》)

1.下列加横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熹嘉其                               笃:坚定

B.洽于是令民自实其土地疆界产业之数投于  匮:柜子

C.有盗                                 黠:狡猾

D.则喜颜色                               见:看见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B.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C.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D.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注是指用来阐释经义的文字,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解说古言使人容易通晓。

B.仓廪在古代是指储藏谷物的仓库,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

C.浮屠是印度古文字梵文的译音,有佛教、佛教徒、佛塔等不同意义,文中指佛教。

D.黥,文中指古代的一种刑法,即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因此也称作“墨刑”。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洽潜心学问,深得老师赏识。他探究《六经》传注等典籍的奥妙,阅读诸子百家、山经地志等书;他跟从朱熹读书,志向坚定,得到朱熹的赞赏。

B.张洽善于变革,百姓因而受惠。当时施行社仓法,他向县里请求,借米三百石,在里中设立粮仓,乡里人因此受益;他推行推排法,解决了土地分界不清的弊端。

C.张洽坚守正义,办事讲究策略。在袁州期间,他亲自审讯翻云覆雨的大囚犯和狡猾的盗贼,将二人杀掉;他运用计策惩办了贪婪的都吏。

D.张洽敢于担当,为朝廷分忧。凡是遇上按义理应当去做的事,他就奋勇向前;凡是遇到灾异变故,他就闷闷不乐;而当听说士大夫们直陈朝廷得失,他就喜形于色。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

(2)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干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吞二周而亡诸侯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天下云集响应

C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D外连衡而斗诸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