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以“是你拨动了我的心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

请以“是你拨动了我的心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是你拨动了我的心弦 “那一天,知道你要走,我一句话也没留……”耳畔又响起了这支优美的歌。然而,我的心在颤抖,在流泪。您知道吗?我好想对你一声:“爸爸,对不起! 那一天,在车站,您提着沉重的行囊,眼圈红红地望着妈妈和我。我知道,您是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但您终究什么也没有说,带着依恋,带着关爱,也带着一丝遗憾,您默默地走了,融入了南下打工者的队伍中。 您不是我的亲生爸爸。自从爸爸去世后,妈妈既要供我们姐妹俩读书,又要承担家里的农活,实在是忙不过来。是您,伸出了援助之手,义无反顾的走进了我们家。然而,我从来没给过您一个笑脸,即使您无微不至的关心我,我也总认为那是假的。也不知道是谁说过,继父母对子女都是先好后坏的,所以,我处处防备,处处留心,就怕您也会是那样的人那。 您走后,曾写过不少回信。信中,您问的最多的总是我,问我的学习情况,问妈妈缺我的零花钱没有,叮嘱我要好号学习,安慰妈妈不要为您担心……可是,不懂事的我,竟没有给您回过一封信,甚至连您具体在哪做事都不知道。 记得上周星期三,气温急剧下降,而我返校时只穿了件夹克,眼睁睁的只有受冻的份儿。妈妈来了,递给我一件漂亮的呢绒短装。当妈妈告诉我这是您南下前用妈妈让您买新衣服的钱给我买的时候,我愣住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扪心自问:我是不是错了? 想想您来我们家以后的日子,我管我对您多么的无理和仇视,您都不曾有丝毫的介意。您宁愿自己穿的破烂不堪,也要省下钱来为我添置新衣。您不嫌我们家穷,也不怪家里欠下的一屁股债,您总是任劳任怨,默默地支撑着这个家。您这次出去打工,也是为我下学期的学费。而我呢?您走的那天,连句问候的话都没有。我好恨我自己,恨我的偏执顽固,恨我的不懂事理。 爸爸,在这里,借着这支歌,我想给你捎去最真诚的问候:“您在他乡还好吗?要多多保重身体!” 【解析】 试题分析:一是“你”,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写人,可以实写,写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写心灵的碰撞、情感的沟通;也可以虚写,写历史上的某位名人,写读书的感悟、思想的升华。物,可以是某个物件,也可以是某篇作品,但是,不管写什么,都要以“物”为媒体拓展引入,来表现认识的加深,抒发人生的感悟。二是“拨动”。这里的拨动,是感动,触动,还是震动?显然,拨动心弦,应该是内心真挚情感的一次充溢,是个人思想认识的一次升华。因此,你宜以正面、积极的人和物为主。三是“我”。题目中明确规定拨动的是我的心弦,这个我就是作者本人。因此在写作过程中,首先要交代“拨动我的心弦”的原因,材料要相对详细,然后突出“拨动心弦”后的感受,也就是人生的感悟相对要具体,而不能蜻蜓点水,点到即止。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从形式上来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纯以“命题”出现,前后没有提示或导语,这种形式,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审题上没有障碍,让考生有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一切人、事、物,只要是目之所及,均可纳入写作范围,让每个考生都有写作的空间。该题中就是这种“命题”形式。二是以“提示语+命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导语或提示语,为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作出了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写作方法编辑 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高中了,一位老师对工作很负责,教学水平也很高,只是有时作业布置太多,部分同学因此对他有一些意见。假如你是本班班长,应该怎样向这位老师反映同学们的意见?应该怎样做好同学们的工作?

要求:符合情境,语言得体,富有说服力。

(1)你对该老师说:         

(2)你对同学们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小题。

  

 

①水仙在我心中的位置与腊梅相当,甚至觉得比腊梅更容易亲近。因为我总是不忍将任何一株腊梅花摘下,让它陪在身边。它是那么的美丽,蜡质的容颜却没有人类制作的蜡像那种苍白、虚拟感,它们开在没有一片叶子的树枝,具有一种安静的气质。水仙花却可以买来,摆在家里,想它时就可以清晰地观赏到。

②我喜欢水仙花的样子,但几年未见我已有些淡忘,在这样的想念下我养了三株水仙。看到它们时,我才准确地忆起水仙这种天使的神态与模样,还是那样甜美的笑靥,还是那样洁白、鲜亮而温柔的黄, 还是那样的随意,眼神会看到任意方向的风景。我一直以自由的原则养着它们,它们的长势令我满意,并且在新年第一天的零点绽放了,我并没有刻意希望它们在什么时候开放,但这 样的开放时节照样令我惊喜。

③它是同窗外的礼花一同绽放的。由于今年的时间实在不够充裕,我也是等到去年的最后一天才点燃了第一只礼花。人们仿佛都变得忙碌了,到点了才出门,到点了才开始在地面上铺展鞭炮,谁都没有闲情逸致在临近过年的时候,像以往那样扔几个震耳欲聋的鞭炮,使附近车辆受到惊吓而呼喊起来……

④天空被各种颜色的礼花映照得明亮,轰隆隆的炮声包围了一切。这个时候,人和人的交流变得很困难,好像声音挣脱着要离开我们,好像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将声音挽留。这个时候,我感到的不是喧闹,不是声音的嚣张,而是寂静,是声音的凋零!

⑤声音是最空洞的事物。即使炮声垄断了这个世界,即使所有的炮声都这般雷同,也不能否认它们在很快地消逝,死去,不断地消逝,不断地死去。声音死去的无数间隙,就是寂静,死一般的寂静。我们耳朵听见的是炮声,心灵听见的却是那些声音死亡的空隙,它让我们在炮声中失去了自己的声音。再加上漫天烟花的烂漫,绚烂地将我们迷醉,我们在这样的庆祝时刻,脑海往往一片空白,连祈祷都忘记了。

⑥这是声音的魔术。

⑦然而,当我看着水仙,周围的一切就都像 变魔术般涣散,哑然——一朵小小的花儿才教给我们应该怎样安静地走过一年的最后一个时刻,或是怎祥走进新的一年。

⑧在这样热闹、温暖与多彩的背景下,构造自己安静的思想才是最幸福的。想一想有什么要对旧年说,有什么要对新年说,与自己的老朋友相当于诀别地告别,还有一位新朋友正微笑着向你迎来,我们不说准备礼物,也应该准备一份虔诚,而不是仓促。

⑨雪花不断飘过我的瞳孔,烟花消亡时漫天彩色的硕大泪滴令我心碎。我责怪自己的仓促,以致于这一年又要与我告别时,我又没有准备好送给它的一首诗。但是它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它从不会要求我写一首送别诗,它总是说过去一年的回忆都是送给它的礼物,它说这是可以陪伴它的唯一事物。我曾说那我写一首诗,你就当回忆把它也帶在身边,但我最终没有写,你也没有为等待这样的一份礼物多停留一会儿,时光的马儿依然飞驰着将你带走。多少个你来,多少个你去。岁月的来去从来不肯停止,永远不肯停息……

⑩水仙在我身 边安静的散发出清香,这与腊梅花有几分相像,它们都会在远远的空气里用香味勾勒出自己的样子,它们都会用香味在远远的空气里为所有的陌生人画一条小路,通向自己。我喜爱这种宁静和清香,甚至喜爱花儿们画出的小路,通向美好。窗外的烟花不是路,它们是同我们一起迈过门槛的脚印,是离海最近的沙滩的脚印,浪潮一抹立即就消逝了。

⑾不要崇拜烟火,尤其不要在过年的时候让自己的心灵陷入空洞。这是水花穿戴着它的安静告诉我的。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借水仙在新年到来之时的安静表现,表达了“我们应从容面对时光的流逝”这一中心。

B.文章综合使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并以抒情和议论为主,使文章既具有抒情性,又具哲理性和深刻性。

C.文章第一段写到了水仙和腊梅,除了表现水仙的亲近随意,更加突出了二者相同的安静气质。

D.文章第⑩段说窗外的烟花“浪潮一抹立即就消逝了”,既写出了烟花生命的短暂,也说明烟花带来的迷醉是短暂的。

E.文章以“这是水仙花穿戴着它的安静告诉我的”一句结尾,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水仙花的美丽。

2.全文围绕“水仙”展开,请梳理文章的思路。

3.文章第④、⑤段描写鞭炮的声音有什么作用?

4.文章说,“在这样热闹、温暖与多彩的背景下,构造自己安静的思想才是最幸福的。”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战国策· 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离别太子丹等人前往秦国时,通过“                                         ”两句歌词,借自然景色表达了壮士慷慨悲凉的情感。

(2)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

(3)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的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

临平①道中

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注:①临平:山名,在今浙江杭州市。②蒲:蒲草,香蒲的茎叶,可供编织用。

1.句中“弄”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