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小题 临平①道中 道 潜 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

临平①道中

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注:①临平:山名,在今浙江杭州市。②蒲:蒲草,香蒲的茎叶,可供编织用。

1.句中“弄”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1.弄,动词,即“摆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细腻地描写了蒲草随风摆动的美妙姿态,突出表现了蒲草轻柔的体态。[解释1分,“拟人”,1分;“随风摆动的姿态”,1分;“轻柔体态”,1分。] 2.本诗描写了蒲草在风中轻柔摆动,蜻蜓在蒲叶上时停时去,荷花开满水面的夏日江南水乡清新秀丽之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闲适(或:喜悦)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解析】 试题分析: 1.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炼字题提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这首诗词中的哪个字是诗眼(词眼)?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或与其它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答题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义)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景) 有明显手法一定要指出 步骤三、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意境、感情) 。该题中考核动词“弄”, 应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2.诗描写五月仲夏临平山下水边风光,是“诗中有画”的佳作。首句推出一个近景:一片水边的蒲草,在风中翩翩起舞,好像是在表现自己轻柔的舞姿。次句,突出描写一只或数只蜻蜓,因风吹蒲动,想要站在蒲草上,总是身不由己,站不住。蜻蜓与风蒲仿佛在互相争戏,颇有风趣。第三句,承上启下,宛转变化,补叙出前两句所写风景的时间、地点、位置,也为结句的写景作了交代和铺垫。第四句,于风蒲背后展开自近到远的风景:在山下道路两边,一望无际的荷花开满了水面,鲜明地表现出夏日江南水乡清丽动人的景色。至此,一幅大小映衬、远近有致、动静相生、工笔与写意相结合的图画,便清晰而富有层次地展现在大家眼前。诗歌无一句一字抒情,却在所写景物中让读者感受到内心的闲适以及对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应抓住全诗品味情感;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比如本题中“弄轻柔”“ 满汀洲”起到了暗示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峻直刻深。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 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汝用事,即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多怨,汝何为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晁氏危矣,吾去汝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斩错。上默然良久,后使中尉招错。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谒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尊京师(“京师”即朝廷),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之。”

更诸 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此与错有          郤:通“隙”,嫌隙、隔阂

B.口多怨,汝何为也    让:责备

C.吾不忍见祸       逮:及、殃及

D.公言善,吾亦      恨:痛恨,怀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奇其材,迁中大夫     大王为此计者

B.刘氏安矣,晁氏危矣     今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C.后使中尉招错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D故请削地尊京师         必得约契报太子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受到皇帝的器重。景帝时,他受宠超过九卿,当时许多法令多是由他更改修定的。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削弱诸侯,文帝没有听从,但很赏识他的才能。景帝即位后,总是采纳他的政治主张。

C.晁错的父亲担心削藩会危及儿子的性命,从家乡赶来极力劝阻。看到儿子一意孤行,晁父因伤心而自杀。

D.当听到邓公分析吴楚借诛杀晁错之名而行谋反之实、错杀晁错带来的严重后果后,汉景帝同意邓公的看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2)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5.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诸侯 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我们现在还能从文本上大致了解墨家的思想体系,但它已经只是一块思想化石,它在现实生活中已完全没有影响力。作为一个历史事实,墨家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这方面,它与晚起的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做比较。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之高的道教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约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

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固然是墨家不易为人接受的重要原因,但这一点尚不足以解释一切,因为在禁欲主义方面比墨家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佛教,至今依然是中国的第一大宗教。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舟筏。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无法提供。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如同大多数世俗学说,或以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义如同大多数宗教学说,庶几方可免于沦亡。

除此之外,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在大一统的专制君主治下,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虽然墨家可能只有一腔热血,没有政治野心,但专制君主最怕的恰恰不是贪婪的小人,而是有政治动员能力的圣贤君子。对于君主而言,可怕的不是有造反的野心,而是有造反的能力。专制君主对一切世俗组织都必然心怀警惕。所以,作为有组织的墨家必然只能存在于列国时代,那时还没有形成四海为家的大一统,列国君主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身边的敌国,对自己治下的百姓自然要松弛许多。而释、道二教虽有组织,但因其强烈的出世倾向而稍可见容于世。释、道二教不似基督教,它们一方面有遁世色彩,另一方面却又教人顺从世俗政权,即便世俗统治残暴无道,臣民也应逆来顺受。正由于释、道二教没有什么威胁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安邦定国,所以才不致像墨家一样过早衰亡。

(选自陈玉明《墨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

1.下列有关“墨家”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先秦时期,墨家和儒、道、法一样,都有很大的影响;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就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B.墨家思想对现实生活已经没有影响力,只是停留在本上,所以作者认为它不过是一块思想化石。

C.墨家认为做人要有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要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还提倡禁欲,强调严格的纪律。

D.墨家如果能给信徒提供某种形而下的物质动机,或者给信徒提供某种形而上的精神慰藉,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就不会消亡。

2.下列对墨家消亡的内在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尤其是西汉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墨家处于一个极为不利的历史环境中。

B.墨家要求信徒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其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不易为人接受。

C.墨家学派是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但又不像释、道二教那样有出世倾向,这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

D.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没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对那种没有坚定信仰的信徒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在先秦时期就是影响很大的学说,在秦汉之后更是成为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但它和墨家不同,没有自己的组织。

B.法家也没有自己的组织,并且在舆论上还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却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

C.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因而道家学说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D.佛教是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在禁欲主义方面比墨家有过之而无不及,虽有遁世色彩,但另一方面却又教人顺从世俗政权。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无意颂扬苦难。如果允许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我相信,当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深刻的底蕴。

①由于它来之不易,绝不会轻易丧失

②人性的某些特质,唯有借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

③我宁要平安的生活,得以自由自在地创造和享受

④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

⑤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

⑥但是,我相信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

A.①⑤②④③⑥        B.①⑥④②③⑤

C.③⑥④②⑤①         D.③④⑥①②⑤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国家安全局凭借20世纪40年代与英国、加拿大等国签署的《五国情报交换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一套监控系统,具备全面监听手机、传真、电子邮件等通信手段。

B.55年来,我国核工业坚持自主创新,形成了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才拥有的完整的新型核工业体系,实现了从以军为主向军民结合、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C.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D.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现在的骗术五花八门,就算你炼就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也防不胜防,当图穷匕见的时候,早就上当受骗了。

B.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C.独立橘子洲头,眼前是广阔壮丽的沧海桑田,毛泽东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忆起自己在这里战斗的峥嵘岁月。

D.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