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块石头的幸福生活 黄劲松 ①如果我是一块石头,我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一块石头的幸福生活

黄劲松

①如果我是一块石头,我会选择在明月清风的山野中沉埋一生,还是在红尘滚滚的市井间喧嚣蒙垢?是坚守仁静的内心,还是随缘于落落风尘的侵凌?

②在吴江静思园,在庞山湖碧波倒映的镜像中,在曲水环廊的一侧,面对着一块突兀的灵壁石,我傻想着。

③石高三丈,是我有限人生里所见到的最奇伟的妙石。孔遍布周身,凡一千六百余孔,得亿万年造化成就之灵窍,仅通体过桥孔就达168孔。“若峰底举燧,百孔生烟;顶端注水,千洞泄玉”,实在是大自然恩赐之灵物。外表有白玉之泽,黄金之质,在寂静如海的庭园突兀如帆,说尽岁月的风流。

④我暗自惊讶,如此磅礴天地的伟石,竟然产自安徽原宋朝“花石纲”的旧窟。静思园主为得到此石,招当地农人用古人填土起石之法,日起数寸,经一年多的时间才完全从泥中取出。又修路十里,架桥两座,经千辛万苦,才将其运回吴江。园主可谓是亘古第一之“石痴”。

⑤更为奇妙的是,立石之日,园主一家洒扫庭除,沐浴焚香,躬身而拜之时,忽然风雨大作,万千甘霖从天而降,倏忽又雨过天晴,艳阳高照。此时观石,惟见其通体晶莹,灵光四射,似乎上苍将天地之精神全部贯注此石,赋予其蓬勃的生命,观者无不啧啧称奇。

⑥我悄悄地绕石一周,目光所过之处,皆是奇思妙想。忽然想到西晋名士张翰,在洛阳秋风四起之时,忽起思乡之情,作歌曰: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看似两件风马牛不相干的事情,但被奇妙地交织在一起,观石之喜与思乡之怅密密揉合,真有悲喜交集之感。

⑦我在石边坐下,任阳光泻我一脸灿烂,心游八极,思接天外,突然心有所感,想到了两个字:幸福。张翰是幸福的,一个具有思乡情怀的人,表面上看似一个充满悲情的人,但实际上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他的心中还有故乡,有一个可以从记忆深处调度出来进行细细回味的过去。当他被生活的杂音干扰得不胜沉重之时,他还可以从心里慢慢地踱回去,在莼菜和鲈鱼遥远的香味中向故乡献上的一声问候,在前行穿越的时空中久久地回响。

⑧我身边的石头也是幸福的。数亿年过去了,命运之手终于拨开遮挡在它身上的厚重泥土,一个传奇终于让世人体会到了什么是震撼之后的久久激荡。在它的身边,三皇五帝曾经走过,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不管创造了如何伟大的功业,但都没有能够一睹它的尊容。北宋徽宗皇帝是玩石行家,但举倾国之力,他得到最大的灵壁石也仅仅两丈有余,且扰民毁城,留下千古骂名。而静思园中这块叫做“庆云峰”的石头,它自信是遇到知音了,所以才会来到钟灵毓秀的江南。从来佳石如名士,士为知己,石也如此。它一路走来,竟引得园主修桥铺路,惠及其余。它安身在江南第一私家园林,沉稳如山,又清秀雅致。它被四方游人瞻仰之时,肯定充满着虔诚和喜悦,它的每个毛孔流淌着的肯定是大大的欢喜。

⑨我有理由相信,它会一直幸福下去的。因为它面对的是一方秀丽的山水,在这里,它的思想每天都是新鲜灵动的。因为它还有众多的奇石妙峰环列在它的周边,可以时时彼此映照,养性怡情。还因为有许多敬石拜石爱石的痴迷之人,有了他们,石头便有了神性的力量。它如一面帆,给别人,也给自己一帆风顺的祝福,让繁复的生活升腾起不熄的希望和热情。

                                                          (选自《散文》)

1.文章以两个问句开头,有什么作用?

2.根据第3-5段内容概括这块妙石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四个字)

3.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4.文中引用张翰的典故,有何作用?

5.文章以小见大,状物明理。你能从中探究到哪些幸福的真谛?请简要阐述。

 

1.(1)以问话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理解。(2)引发读者的思考,发人深思。(3)引出下文。 2.(1)外观(形态)奇妙;(2)得来艰难(不易);(3)传奇色彩(富有灵性) 3.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石头比作“帆”,说明其色泽之白,又体现了因孔多而显得轻盈的质地,同时把在庞山湖碧波倒映之下的吴江静思园比作寂静的海,与“帆”照应;“说尽岁月的风流”采用了拟人手法,表现了这块石头在大自然中经时间的积淀而凝聚成的美。 4.(1)引出关于“幸福”的核心话题。(2)借张翰的典故阐述对幸福的理解。(3)充实文章内容,由石及人,意蕴丰富。 5.(1)心中有情。如张翰,因为内心有故乡,就不会寂寞,能在眼下沉重生活中找到幸福的依托与慰藉。(2)遇到知音。如这块石头,因为静思园主的厚爱,它才来到钟灵毓秀的江南。而且一路走来,引得园主修桥铺路,惠及其余。(3)找到适当归宿。如这块妙石,它安身在江南第一私家园林,被四方游人瞻仰,充满着虔诚和喜悦。(4)能体现生命价值。这块石头,既没有在明月清风的山野中沉埋一生,也没有在红尘滚滚的市井间喧嚣蒙垢,而是来到钟灵毓秀的江南,供四方游人瞻仰。(5)思想新鲜灵动。既给别人,也给自己一帆风顺的祝福,让繁复的生活升腾起不熄的希望和热情。(能写出三点并作简要阐释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能言之成理亦可酌情得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文本结构。题干信息——“以两个问句开头”的作用,作用分析时分为结构上作用与内容上作用。开头两个问句为反问句,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再分析这两句问句在段落开篇的作用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①起始句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总起的作用。②主旨句它的位置不一,或开头或中间或结尾。③衔接句这种句子有承上启下作用。④深化句在语段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升华主题深化主旨的作用。⑤警示句它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⑥矛盾句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寄托了深刻的寓意。⑦情感句它凝聚了作者的喜怒哀乐、褒贬扬抑。 ⑧引用句名言名句表现一定的思想内涵,也常作设题点。⑨比喻句用比喻的方法说理抒情。⑩总结句或总结概括,或留有余地,或饱蘸笔墨抒情。1.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统领句起总起全文的作用,结论句起归结全文的作用,转承句(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还需注意的是有的情况下,尾句还会起到揭示主题,点明中心的作用。这需要根据不同情况来区分。2.句子在文章内容上所起的作用。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因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3.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艺术效果。这类题有这么几类,如运用修辞手法的效果: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表达内容生动形象;排比,反问增强表达力量等。再如句子对文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如有的设悬生疑,有的对比映衬,有的烘托渲染,有的欲扬先抑,有的情景交融,有的小中见大,有的升华深化,有的象征寓意等。有的题型就是考查对句子的艺术效果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各种艺术效果的表达方式,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总之,我们在分析句子在文章中作用时,应从结构、内容、艺术效果三方面考虑作用,然后逐一排除,切准某一方面具体分析。如该题中考核开头语句作用。 2.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文本筛选能力与整合能力。注意筛选段落在3-5段,筛选内容为“妙石的三个特点”,特点是事物所具有的特别或特殊之处。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警示】文学类文章阅读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考点通常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要求在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语境,从零散、繁杂信息中提炼出有效信息,要善于找准显性信息,发掘隐性信息,再将原文语句与题干进行比较,作合理的要点概括,语言转换,整合出简要答案。一般来说,文学类文章中主观题的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只要紧扣题意,选用恰当句式与角度将题中所涉及的关键词句作合理的提取、概括、剪辑、重组,简洁表述出来就可以了。同时,要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针对不同类型的设问采取不同的答题方法。1.紧扣主旨答题。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神聚”,繁多材料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旨。因此,要善于根据题目要求,以紧扣题旨为导向,研读文本材料,将目标信息进行辨别、提取、组合。2.对照题干答题。审读题干要求,紧紧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在文本中反复搜索有效信息区间,寻找有效信息,并注意有条理地概括、整合信息。3.摘取词句答题。在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有效信息后,对相关语句作必要的剪辑处理,将显示有效信息的关键语句直接摘录、辨别、重组。4.分出要点答题。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某一特点的表现或导致某种结果的原因等题目,要求找出有效信息后,对相关内容作出恰当的概括,形成要点,分出要点形成答案。5.按照格式答题。对要求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一类的题目,要要命文本信息与相关语文知识进行解答。比较规范的答题格式是:用了什么方法+表达了什么内容+有何效果或作用。该题中可以采用“摘取词句答题”答题。 3. 试题分析:该题中考核重点句子的赏析。该句中从“如帆”分析可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说尽风流”分析可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答题时应结合修辞的作用与文本内涵。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赏析语句的方法:1.分析句式特点和修辞的作用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 等。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 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 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又如排比,把结 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 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 腻深刻。2.分析语言特点:句子在语言方面常见的有以下特点:有的准确生动(或平实),有的形象、生动、体,也有的准确严密,还有的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等。一个句子本身具有怎样 的语言特点,要根据文体和语境的不同而定,要抓住句子的整体特点和句中的重 点词语加强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3.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 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 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4.结构方面的作用 一段话往往包含几层意思,各层意思之间如果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某些词语 或句子就起到此方面的作用。常见的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等。 如该题中运用了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4. 试题分析:该题中考核语言表达艺术中的典故。分析时结合运用典故的作用——“增强文章的趣味(或丰富文章内容,增强生活气息”,再结合典故运用的段落在文本第七段——“想到了两个字:幸福”,具体分析该段语段中的蕴含的深意。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表达技巧解题:1.从审题入手,善于从题干及选项中获得答题的信息 。 要善于揣摩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准确地找到答题的切入口,从而 比较准确地找到文中的相关信息区间。在题干中,常常会指明问题的 区间和考查目的及要求。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平时的知识积累和经验, 很快找到答题的切入口。 阅读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的 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题干上,充分发掘题干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从 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是正确解题的重要途径。2 掌握答题技巧,从内容上把握答题的要领。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方向,这仅仅是答好题的必要前提。要进一步找准答题的信息区间,筛选并整合答题的内容,还需学会答题技巧,善 于借助原文内容,把握答题的要领。 命题所涉及到的信息区间,它可以是一个小节,可以是两个小节, 也可以散见于全文的相关区域。“概括”就是根据命题要求,运用求同 思维从不同的信息区间,抽象出相同点。这是一个分析综合的过程。有些考生由于寻找相关信息的失误,而导致概括的内容完全脱离命题的 要求;由于运用概括方法的不当,而导致概括的内容舍本逐末,或不够 全面。由此可见,掌握准确寻找相关信息的方法,提高分析综合的能 力,在概括中注意到概括角度的一致性、涵盖内容的全面性,就能减少 答题的失误。该题中考核表现手法中的用典,从“从内容上把握答题的要领”入手。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结合自身的体验进行阐述。总之这类试题是有一定的开放性的,首先应了解文本大意,其次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散文探究题:从命题类型看,有两种:一类是文本内探究。一类是文本内涵(可以看是主旨)探究。这类题按照命题指向基本属于文章主旨内涵范畴的探究。或者说,这类探究题要求必须准确把握主旨,否则就无法完成答题要求。从几道题的答案看,答案基本都是文章多层内容的高度概括。这需要能够准确把握命题指向,准确切分文章相关区域的表述层次,并能够高度洗练地进行语言概括。这类题答题时要分点答题,且答案要全面,不能遗漏。因为每道题皆是6分,甚至8分,一般不会让你仅就一点答题。一类是有文本内的写法技巧延伸到写作实践进行感悟总结。这类题实际是考查写作理论认识。这类题答题要求走三步:第一步,胸中要积累一些写作技法,并要有一定的认识能力;第二步要能准确判断文中使用了何种突出的写作特色;第三步谈感受,在平时的作文实践中要有感受、启发的厚实积累。该题中的“以小见大”,并考核的“文本内探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我国古代的带钩

戴耕

带钩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服饰配件,是用来束带或佩系的用具,广泛流行于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带钩一是连接带的两端,使之紧固;二是在腰间系挂器物、饰品。其造型多样生动。形象多有美好的寓意。其装饰工艺精美绝伦、技艺精湛,集当时生产技术、装饰工艺水平于大成。其材质除常见的青铜外,还有金、银、玉等。其纹饰造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意识和民族精神。带钩在造型、装饰、材质等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最高的制作工艺水平和审美意识。因此,带钩是古代达官贵人以及文人武士显示高贵身份的服饰配件,也是当时满朝文武相互炫耀和攀比的饰品。《淮南子》记载:“满堂之坐,视钩而异,于环带一也。”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开始使用玉带钩了。这一时期的玉带钩制作工艺流程可能是先将玉块切割成长方体形状,然后用对钻法从两端钻孔,钩体是用线割法把中间的部分剜去而成。这时的玉带钩,是带钩的原始形制。我们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玉带钩可以看出,在史前时期已经开始有了独特的并延续至今的中国传统玉文化。

春秋时期,带钩又随着青铜工艺的发展而再现。在此之前的商周时期,腰带多为丝帛所制的绅带。在绅带上不好勾挂佩饰,故又束革带。当初的革带两头是用短丝绳和环系结。青铜技术在西周已达到鼎盛时期,由巫术宗教中的礼器日益蜕变为生活中的服饰配件,青铜带钩正是这个时期出现的实用装饰品。湖北曾乙侯墓出土的一组带钩,应是迄今所知最早的青铜质带钩。

战国时期带钩已经广泛使用了,带钩的文化内涵和制作工艺空前发展。从战国时期的铸铜遗址来看,带钩陶范数量惊人。除了陶范浇铸工艺外,这个时期还出现了鎏金、包金、镶嵌等许多工艺。精湛的带钩工艺可以折射出战国时期是我国工艺美术史上最早的繁荣期。

汉统一后,中原文化融合了其他文化的特征,造型艺术兼收并蓄、气势雄浑、浪漫生动。无论从材质、工艺、造型等方面都代表了中国玉文化的一个高峰。青铜模铸的动物形象带钩也是常见的形式。汉代的带钩装饰纹样,由云纹逐渐转变为卷草,相比春秋战国时期的对称定型,绞缠重叠,更多的是线条的自由和生动,或粗犷豪迈,或轻巧奔放。

魏晋以后带钩进入应用的衰退期。北方少数民族迁徙,胡汉杂居。游牧民族的胡服穿着简便,于是汉族也穿起了胡服。胡人用带扣系扎固定革带,比带钩更加结实牢固,使用方便,带扣逐渐广为流传,最后完全取代了带钩。明清出现的带钩已失去实用功能,只作为一种把玩的物件而流传。

(选自《文化艺术报》,有删改)

1.下列对带钩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带钩是我国古代广泛流行于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的用来连接带的两端使之紧固或在腰间系挂器物、饰品的青铜制品。

B.带钩造型多样生动,形象多有美好的寓意,装饰工艺精美绝伦、技艺精湛,集当时生产技术、装饰工艺水平于大成。

C.带钩的纹饰造型反映了当时的审美意识和民族精神,其造型、装饰、材质等方面也反映了当时最高的制作工艺水平。

D.带钩是古代上层人物相互攀比炫耀高贵身份的饰品,正如《淮南子》中所述“满堂之坐视钩而异,于环带一也”。

2.关于带钩的发展历史,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玉带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这时的玉带钩,是带钩的原始形制。它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才被青铜带钩所取代。

B.从曾乙侯墓出土的中国最早的青铜质带钩来看,战国时期的带钩由礼器转化为生活器具,文化内涵和制作工艺空前发展。

C.春秋战国时期带钩的装饰纹样多对称定型,绞缠重叠;而汉代带钩的装饰纹样更多的是线条的自由和生动,艺术性更强。

D.春秋时期带钩由纯粹的饰品蜕变为实用装饰品,魏晋后胡人系扎的带扣完全取代了带钩,明清后出现的带钩则又失去了实用功能。

3.请用几个关键词概括我国古代带钩工艺的主要演变过程。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诗歌另写一节诗。要求从“嘴巴”“耳朵”“友情”中任选一个对象,修辞手法相同,句式相近。

示例:                          仿写:

眼睛很宽容,                                       

能装下整个世界;                                         

它又很苛刻,                                              

容不得一粒沙尘。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每一个作家都必然地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要想写出完全与社会政治无关的作品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的作品就具有了走向世界被全人类理解和接受的可能性。

①使自己的作品能被更多的人接受和理解

②好的作家写的虽然很可能只是他的故乡那块巴掌大小的地方

③但由于他动笔之前就意识到了那块巴掌大的地方是世界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④那块巴掌大的地方上发生的事情是世界历史的一个片段

⑤很可能只是那块巴掌大小的地方上的人和事

⑥但好的作家,总是千方百计地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更加广泛和普遍的意义

A③④⑤②⑥①     B⑥①②⑤③④    C⑥①②③⑤④      D②③④⑤⑥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雾天气往往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对驱散大雾天气起到积极作用。

B世界近代史证明,如果一个民族完全遗忘了自己的过去,那么必将失去自己的独立性而沦为别的民族的附庸,受到别的民族的奴役。

C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之一”的3D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

D《鲁迅的最后十年》是林贤治的系列丛书之一。作者的笔墨重在描摹作为思想家而非文学家的鲁迅,其中包含了他对人权、国家等一系列理论的冷静思考。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批判现实是因为作家的神经还没有麻木不仁,是因为作家尚有一份真爱,大爱大恨出大师,其信马由缰的文字背后正是社会稀缺的悲悯情怀。

B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火中取栗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C在杭州的网络经济人才专场招聘会上,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纷纷前来应聘,一时人才汗牛充栋,这充分凸显了互联网行业的吸引力。

D曾风靡全球的自拍杆,因其蓝牙遥控所产生的电磁波可能会对人体有害,在很多国家遭到封杀,许多网友对此不以为意,表示仍会继续使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