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左良玉,字昆山,临清人。少孤,育于叔父。其贵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左良玉,字昆山,临清人。少孤,育于叔父。其贵也,不知其母姓。长身面,骁勇,善左右射。目不知书,多智谋,抚士卒得其欢心,以故战辄有功。时陕西贼入河南,图怀庆。廷议令良玉将昌平兵往剿,大指专办河南。会贼寇修武、清化者窜入平阳,因良玉入山西御之,颇有斩获。时曹文诏将陕西兵,帝令良玉受尚节制,与文诏同心讨贼。

良玉之起由侯恂。恂,故东林也。马士英、阮大铖用事,虑东林倚良玉为难,谩语修好,而阴忌之,筑板矶城为西防。良玉叹曰:“今西何所防,殆防我耳。”会朝事日非,监军御史黄澍挟良玉势,面触马、阮。既返,遣缇骑逮澍,良玉留澍不遣。澍与诸将日以清君侧为请,良玉踌躇弗应。

崇祯元年,宁远兵变,巡抚毕自肃自经死,良玉坐削职回乡。大凌河围急,诏昌平军赴援,总兵尤世威护陵不得行,荐良玉可代率兵往。已,恂荐为副将,战松山、杏山下,录功第一。

十一年正月,良玉与总兵陈洪范大破贼于郧西。张献忠假官旗号袭南阳,屯于南关。良玉至,疑而急召之,献忠逸去。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未几,请降,良玉知其伪,力请击之,文灿不许。

十五年四月,自成复围开封,乃释故尚书初荐良玉者侯恂于狱,起为督师,犒良玉营将士,激劝之。良玉及虎大威、杨德政会师朱仙镇,贼营西,官军营北。

十七年三月,诏封良玉为宁南伯,畀其子梦庚平贼将军印,功成世守武昌。命给事中左懋第便道督战,良玉乃条日月进兵状以。疏入,未奉旨,闻京师被陷,诸将汹汹,以江南自立君,请引兵东下。良玉恸哭,誓不许。副将士秀奋曰:“有不奉公令复言东下者,吾击之!”以巨舰置炮断江,众乃定。

选自《明史》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良玉入山西御之        檄:檄文

B.良玉                  适:恰好

C.贼西                    营:扎营

D.良玉乃条日月进兵状以    闻:使……闻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

B.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

C.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

D.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良玉少时多舛,成年后显贵。他小时候父亲就死了,连母亲的姓氏都不知道,被叔父养育大。后被封为宁南伯,父子世代得以把守武昌。

B.左良玉受人提携,能善待部下。他因侯恂的推荐而做官,尤其是削职回乡后,侯恂推举他做了副将。他善于安抚士兵,能得到他们的欢心。

C.左良玉骁勇善战,每战都建功。他作战勇猛,屡建奇功,曾以副将身份率军战于松山、杏山,功劳评定排第一。在郧西与陈洪范也大败敌军。

D.左良玉尽忠报国,且很有智谋。他为朝廷尽心尽职,常年在外征战,京师沦陷后仍忠心不改。张献忠假装投降时是良玉识破了他的诡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朝事日非,监军御史黄澍挟良玉势,面触马、阮。

(2)乃释故尚书初荐良玉者侯恂于狱,起为督师,犒良玉营将士,激劝之。

 

1.A 2.D 3.A 4.(1)适逢朝廷中的事情一天不如一天,监军御史黄澍仗着良玉的势力,当面顶撞马士英、阮大铖。 (2)(朝廷)于是从狱中释放当初推荐过良玉的原尚书侯恂,起用他担任督师,犒劳良玉军营的将士,激励他(奋勇作战)。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A项,“因檄良玉入山西御之”中的“檄”,如解释为“檄文”在语法上讲不通,因为名词+名词,前一个名词要活用为动词;故此处是动词,诏令,下诏命令。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题的A项,就可以依据语法知识辨别正误。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首先将句子带回原文,结合文意理解大意,按照句意可知,这句话是说良玉追上去,射了两箭,射中他的肩膀,又挥刀猛砍,献忠血流满面。他的部下及时援救才得免一死,于是逃到谷城;然后寻找断句的标志。本句话中可以抓谓动词,比如“追”“发”“中”“挥刀”“击”等。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项,原文最后一节是“功成世守武昌”,大功告成以后让他们父子世代把守武昌,故选项中“得以把守武昌”不对。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就可以找到选项对应的内容,主要在文章最后一段,然后进行比较辨别正误。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会”适逢;“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面”,当面,名词作状语;“触”,顶撞。第二句中,“乃释故尚书初荐良玉者侯恂于狱”,介词结构后置句;“起”,起用;“为”,担任;“激劝”,同义复词,激励。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左良玉,字昆山,临清人。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被叔父带大。等到他显贵的时候,连母亲的姓氏都不知 道。他身材修长,面带红色,矫健勇猛,善于左右张弓射箭。他不大识字,但很有智谋,善于安抚士兵,能得到他 们的欢心,因此每每打仗都能立功。当时陕西造反的农民进入河南,妄图攻占怀庆。朝廷命令良玉率领昌平军 前往剿除,大体要他专门办理河南的军事。恰逢进攻修武、清化的乱军窜入平阳,朝廷于是诏令他到山西去抵 御,杀伤、俘获了许多敌人。这时曹文诏率领着陕西的军队,朝廷命令良玉接受尚景的节制,与文诏齐心讨伐 乱贼。 良玉的做官曾得力于侯恂的推荐。侯恂,原本是东林党人。马士英、阮大铖掌权后,担心东林党人依靠良玉跟自己为难,就说谎话跟良玉结交,暗中忌恨他,并修筑板矶城作为向西防御的屏障。良玉叹着气说:“现在 西面有什么好防的,大概是防我吧!”适逢朝廷中的各种事情一天不如一天,监军御史黄澍仗着良玉的势力,当面顶撞了马士英、阮大铖。黄澍返回后,朝廷派遣锦衣官员来逮捕黄澍,良玉把黄澍留下不肯交出。于是黄澍 与其他一些将官天天请良玉出兵清除皇上身边的坏人,良玉犹豫不决,没有答应。 崇祯元年,宁远城发生兵变,巡抚毕自肃自杀而死,良玉因为此事丢官回了家乡。大凌河被围告急,庄烈帝 诏令昌平军赶去支援,总兵尤世威因护守皇陵不能去,就推荐良玉代他率兵前往。过后,侯恂推举他做了副将, 带队在松山、杏山下与敌作战,经评定功劳排在第一名。 十一年(1638)正月,良玉与总兵陈洪范在郧西大败敌军。张献忠借官府的名义袭击南阳,驻扎在南关。良玉正好赶到,心中怀疑,就召他们前来,献忠逃跑而去。良玉追上去,射了两箭,射中他的肩膀,又挥刀猛砍,献 忠血流满面。他的部下及时援救才得免一死,于是逃到谷城。不多时,张献忠请求投降。良玉知道他是假装投 降,竭力请求向他进攻,文灿不允许。 十五年四月,李自成又围攻开封。朝廷于是从狱中释放当初推荐过良玉的原尚书侯恂,起用他担任督师, 犒劳良玉的将士,来激励他奋勇作战。良玉与虎大威、杨德政在朱仙镇会师,贼寇的军营扎在镇西,官军在镇北 扎下营寨。 十七年三月,朝廷下诏封良玉为宁南伯,给他的儿子梦庚平贼将军的大印,大功告成以后就让他们父子世 代把守武昌。又命令给事中左懋第顺路经过时督促他出兵作战,良玉于是按年月拟定了一份出兵计划交了上 去。他的奏疏交上后还没有得到朝廷的答复,就听说京师被攻陷。良玉部下的将领人心惶惶,因为江南拥立了 新皇帝,请求率兵东下。良玉痛哭失声,发誓不许他们东下。副将马士秀说:“哪个不听左公命令要东下,我杀 了他!”并在大船上架起大炮截断长江航线,大家这才平静下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周易》借助于具体的形象符号,启发人们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周易·系辞传》:“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卦象是《周易》的骨骼,舍象则无《易》。借助卦象,并通过象的规范化的流动、联结、转换,具象地、直观地反映所思考的客观对象的运动、联系,并借助六十四卦系统模型,推断天地人物之间的变化,这种思想方式渗透到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之中。道家庄子主张“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魏晋玄学家王弼提出“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明象》)的命题,表明了中国思维穿透语言,领略语言背后之象,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之意蕴的特点。

中国儒释道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之根据和全体。儒家的道德直觉、道家的艺术直觉、佛家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中国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而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

道家认为,心灵的虚寂状态最容易引发直觉思维。因此,人们要尽可能地摆脱欲望、烦恼的困扰,保持心境的平和、宁静。而要使直觉思维真实呈现,则离不开默思冥想的“玄览”。老子主张“涤除玄览”。“涤除”即否定、排开杂念,“玄览”即深入静观。这是在高度精神修养的前提下才具备的一种思维状态。庄子主张“心斋”、“坐忘”。“心斋”即保持心境的虚静纯一,以便直接与道契合。“坐忘”即心灵空寂到极点,忘却了自然、社会,甚至忘却了自己的肉身和智慧,物我两忘,浑然冥同大化之境。

儒家孔子的“默而识之”,孟子的“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荀子的“虚壹而静”、“大清明”,张载的“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朱熹的“豁然贯通焉”,“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陆九渊的“吾心”与“宇宙”的冥契,王阳明的“致良知”,都是扬弃知觉思虑,直接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对道德本体之契合的一种境界或方法。

佛家更是强调一种精神性的自得和内心的体验,彻见心性之本源。禅宗的参究方法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心而行,无念为宗,触类是道,即事而真。不执着外物,种种言行纯任心性之自然。禅宗的顿悟成佛,排除语言文字、逻辑思维工具,主体直接契入客体(人生的本性或宇宙的实相),与客体融合为一。这种思维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有赖于每个人自己体悟,别人只能暗示、启发,而不能替代。

超越逻辑,祛除言诠,止息思维,扫除概念,排斥分析、推理诸理性思维活动,精神内敛,默然返照,当下消解了主客、能所、内外、物我的界限,浑然与天道合一。这是一种思维状态,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下得到了对于生活和生命,对于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之最深邃的本质的一种整体的、综合的洞悉。但这种状态实际上是在多次反复的理性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理性思维的铺垫,这种灵感或悟性就不可能出现。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的思维方式是由具象到抽象,其具体的形象符号,有助于人们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

B.卦象是《周易》的骨骼,舍象则无《周易》,《周易》的思想方式影响了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

C.《周易》体现的中国思维,完全摒弃了语言形式,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

D.庄子“得鱼而忘筌”和王弼“得象在忘言”的观点,强调的是穿透形象进而领略其背后之意蕴。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认为,要把握宇宙本体,应当以直觉、顿悟为主,以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为辅。

B.道家代表人物老子主张“涤除玄览”,庄子主张“心斋”“坐忘”,他们提倡排除杂念,保持心灵的虚寂。

C.禅宗参悟修行的过程,直心而行,纯任心性之自然,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他人无从启发和替代。

D.儒学大家张载、陆九渊主张抛弃直觉思虑,而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身心与道德本体的契合。

3.下列诗句与文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思维状态最相近的一项是

A.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夏元鼎《绝句》)

B.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D.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查看答案

在古诗文中,下列词语各指代什么?

(1)“汗青”代          (2)“须眉”代           (3)“巾帼”代         

(4)“桑梓”代          (5)“轩辕”代           (6)“三尺”代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蜀道的开通,作者引用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典故,这个典故在诗中的对应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借感叹历史人物诸葛亮“                 ,长使英雄泪满襟”来抒发自己功业无成,壮志难酬的情怀;南宋诗人陆游在《书愤》一诗中,以“塞上长城空自许,                 ”来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愤之情;李白用“             ,但愿长醉不复醒”来表现诗人对权贵的鄙弃;苏东坡则用“人生如梦,                    ”来表达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4)北朝庾信的《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中有一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在我国唐代诗文里也有类似的一句诗文,它的作者是    ,诗句是                           

(5)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水天景象意境生动的名句,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云青青兮欲雨,(1)       ”;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2)       ”;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3)        ”;苏轼《赤壁赋》:“(4)        ,水光接天”。

(6)《鸿门宴》中形容己方处于危险境地:                

(7)《赤壁赋》中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了翅膀:              

(8)通过写桑叶凋零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           

(9)《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10)《登高》中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11)《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悯不已的句子是:            

(12)居易另有绝句《夜筝》,其中“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是《琵琶行》“                          。”一节诗句的化用。

(1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纪怀

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尤袤,字延之,常州无锡人。少颖异。入太学,以词赋冠多士。绍兴十八年,擢进士第。尝为泰兴令,问民疾苦,皆曰:“邵伯镇置顿,为金使经行也,使率不受而空厉民。漕司输蒿秸,致一束数十金。二弊久莫之去。”乃力请免之。县旧有外城,屡残于寇,颓毁厉,袤即修筑。已而金翁盟,陷扬州,独泰兴以有城得全。后因事至旧治,吏民罗拜曰:“此吾父母也。”为立生祠。

从臣以靖退荐,召除将作监簿。大宗正阙丞人争求之陈俊卿曰当予不求者遂除袤虞允文以史事过三馆问谁可为秘书丞者以袤对亟授之 先是,张栻说自阁门入西府,士论鼎沸,从臣因执奏而去者数十人,袤率三馆上书谏。后说留身密奏,于是梁克家罢相,袤与秘书少监陈骙各与郡。袤得台州,州五 县,有丁无产者输二年丁税,凡万有三千家。前守赵汝愚修郡城工才什三, 属袤成之。袤按行前筑,殊自莽,亟命更筑,加高厚,数月而毕。明年大水,更筑之墉正直水冲,城赖以不没。

会有毁袤者,上疑之,使人密察,民诵其善政不绝口,乃录其《东湖》四诗归奏。上读而叹赏,遂以文字受知。除江东淮东提举常平。江东旱,单车行部,核一路常平米,通融有无,以之振贷。朱熹知南康,讲荒政,下五等户租五斗以下悉蠲之,袤推行于诸郡,民无流殍。改江东提刑。 梁克家荐袤及郑侨以言事去国,久于外,当召,上可之。召对,言:“水旱之备惟常平、义仓,愿预饬有司随市价禁科抑,则人自乐输,必易集事。”

上已属疾,国事多舛,袤积忧成疾,请告,不报。疾笃乞致仕,遂卒,年七十。

(选自《宋史.尤袤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率不受而空           厉:磨炼

B.城以不没                 赖:依靠

C.愿预有司随市价禁科抑     饬:告诫

D.疾饬致仕                 笃:沉重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宗正阙/丞人争求之/陈俊卿曰/当予不求者/遂除袤/虞允文以史事过三馆/问谁可为秘书丞者/佥以袤对/亟授之

B大宗正阙丞/人争求之/陈俊卿曰/当予不求者/遂除袤/虞允文以史事过/三馆问谁可为 / 以袤对亟授对/

C大宗正阙丞/人争求之/陈俊卿曰/当予不求者/遂除袤/虞允文以史事过三馆/问谁可为 / 以袤对/ 亟授之

D大宗正阙/丞人争求之/陈俊卿曰/当予不求者遂除/袤虞允文以史事过三馆/问谁可为 / 以袤对亟授对/ 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尤袤勇于革除弊政,深得民心。他担任泰兴县令,寻访民生,革除了两个弊政;后来他因公再到泰兴,人们尊称他为父母,立祠纪念他。

B.尤袤正直敢言。张栻说进入西府,大家对此事议论纷纷,几十个人被张栻说免职,尤袤也因率领大家上书劝谏被调离朝廷到台州任职。

C尤袤遭受诋毁,但他经受住了考验。有人诋毁尤袤,引起皇上的疑心,皇上派人调查他,但百姓却对尤袤赞不绝口,打消了皇上的疑虑。

D.尤袤推行善政,关心国家救灾工作。朱熹推出惠民政策,尤袤予以推行。因梁克家提议,尤袤被召回朝廷,他对皇上提出救灾工作的建议。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金渝盟,陷扬州,独泰兴以有城得全。

(2)袤按行前筑,殊自莽,亟命更筑,加高厚,数月而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