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周易》借助于具体的形象符号,启发人们把握事物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周易》借助于具体的形象符号,启发人们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周易·系辞传》:“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卦象是《周易》的骨骼,舍象则无《易》。借助卦象,并通过象的规范化的流动、联结、转换,具象地、直观地反映所思考的客观对象的运动、联系,并借助六十四卦系统模型,推断天地人物之间的变化,这种思想方式渗透到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之中。道家庄子主张“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魏晋玄学家王弼提出“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明象》)的命题,表明了中国思维穿透语言,领略语言背后之象,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之意蕴的特点。

中国儒释道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之根据和全体。儒家的道德直觉、道家的艺术直觉、佛家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中国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而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

道家认为,心灵的虚寂状态最容易引发直觉思维。因此,人们要尽可能地摆脱欲望、烦恼的困扰,保持心境的平和、宁静。而要使直觉思维真实呈现,则离不开默思冥想的“玄览”。老子主张“涤除玄览”。“涤除”即否定、排开杂念,“玄览”即深入静观。这是在高度精神修养的前提下才具备的一种思维状态。庄子主张“心斋”、“坐忘”。“心斋”即保持心境的虚静纯一,以便直接与道契合。“坐忘”即心灵空寂到极点,忘却了自然、社会,甚至忘却了自己的肉身和智慧,物我两忘,浑然冥同大化之境。

儒家孔子的“默而识之”,孟子的“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荀子的“虚壹而静”、“大清明”,张载的“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朱熹的“豁然贯通焉”,“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陆九渊的“吾心”与“宇宙”的冥契,王阳明的“致良知”,都是扬弃知觉思虑,直接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对道德本体之契合的一种境界或方法。

佛家更是强调一种精神性的自得和内心的体验,彻见心性之本源。禅宗的参究方法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心而行,无念为宗,触类是道,即事而真。不执着外物,种种言行纯任心性之自然。禅宗的顿悟成佛,排除语言文字、逻辑思维工具,主体直接契入客体(人生的本性或宇宙的实相),与客体融合为一。这种思维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有赖于每个人自己体悟,别人只能暗示、启发,而不能替代。

超越逻辑,祛除言诠,止息思维,扫除概念,排斥分析、推理诸理性思维活动,精神内敛,默然返照,当下消解了主客、能所、内外、物我的界限,浑然与天道合一。这是一种思维状态,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下得到了对于生活和生命,对于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之最深邃的本质的一种整体的、综合的洞悉。但这种状态实际上是在多次反复的理性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理性思维的铺垫,这种灵感或悟性就不可能出现。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的思维方式是由具象到抽象,其具体的形象符号,有助于人们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

B.卦象是《周易》的骨骼,舍象则无《周易》,《周易》的思想方式影响了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

C.《周易》体现的中国思维,完全摒弃了语言形式,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

D.庄子“得鱼而忘筌”和王弼“得象在忘言”的观点,强调的是穿透形象进而领略其背后之意蕴。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认为,要把握宇宙本体,应当以直觉、顿悟为主,以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为辅。

B.道家代表人物老子主张“涤除玄览”,庄子主张“心斋”“坐忘”,他们提倡排除杂念,保持心灵的虚寂。

C.禅宗参悟修行的过程,直心而行,纯任心性之自然,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他人无从启发和替代。

D.儒学大家张载、陆九渊主张抛弃直觉思虑,而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身心与道德本体的契合。

3.下列诗句与文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思维状态最相近的一项是

A.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夏元鼎《绝句》)

B.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D.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C 2.B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辨析能力。C项,“完全摒弃了语言形式”有误,从文章第一段的内容看来,并非如此。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的题干一般是“对……理解正确的一项”或者“错误的一项……”,答题时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的C项,主要针对文章第一段设题,“完全”过于绝对化。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辨别信息的能力。A项,“应当以直觉、顿悟为主,以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为辅”有误,原文为“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C项,“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他人无从启发和替代”有误,原文为“别人只能暗示、启发,而不能替代”;D项,“儒学大家张载、陆九渊主张抛弃直觉思虑”有误,原文为“扬弃知觉思虑”。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的题干一般是“下列理解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或者“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出自文章第二段,C项,出自文章第五段,D项出自文章第四段。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诗句与文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思维状态最相近的一项”。A项,原诗要表达的意思是在反复理性思维基础上产生顿悟;“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与之相同。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下列诗句与文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思维状态最相近的一项”;然后先辨明题干中这句诗的思维状态,再看选项中哪一个与之相同。A项,“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踏破”与“寻他千百度”都是说反复的思维;“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和“得来全不费工夫”是说产生的顿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古诗文中,下列词语各指代什么?

(1)“汗青”代          (2)“须眉”代           (3)“巾帼”代         

(4)“桑梓”代          (5)“轩辕”代           (6)“三尺”代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蜀道的开通,作者引用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典故,这个典故在诗中的对应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借感叹历史人物诸葛亮“                 ,长使英雄泪满襟”来抒发自己功业无成,壮志难酬的情怀;南宋诗人陆游在《书愤》一诗中,以“塞上长城空自许,                 ”来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愤之情;李白用“             ,但愿长醉不复醒”来表现诗人对权贵的鄙弃;苏东坡则用“人生如梦,                    ”来表达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4)北朝庾信的《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中有一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在我国唐代诗文里也有类似的一句诗文,它的作者是    ,诗句是                           

(5)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水天景象意境生动的名句,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云青青兮欲雨,(1)       ”;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2)       ”;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3)        ”;苏轼《赤壁赋》:“(4)        ,水光接天”。

(6)《鸿门宴》中形容己方处于危险境地:                

(7)《赤壁赋》中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了翅膀:              

(8)通过写桑叶凋零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           

(9)《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10)《登高》中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11)《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悯不已的句子是:            

(12)居易另有绝句《夜筝》,其中“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是《琵琶行》“                          。”一节诗句的化用。

(1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纪怀

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尤袤,字延之,常州无锡人。少颖异。入太学,以词赋冠多士。绍兴十八年,擢进士第。尝为泰兴令,问民疾苦,皆曰:“邵伯镇置顿,为金使经行也,使率不受而空厉民。漕司输蒿秸,致一束数十金。二弊久莫之去。”乃力请免之。县旧有外城,屡残于寇,颓毁厉,袤即修筑。已而金翁盟,陷扬州,独泰兴以有城得全。后因事至旧治,吏民罗拜曰:“此吾父母也。”为立生祠。

从臣以靖退荐,召除将作监簿。大宗正阙丞人争求之陈俊卿曰当予不求者遂除袤虞允文以史事过三馆问谁可为秘书丞者以袤对亟授之 先是,张栻说自阁门入西府,士论鼎沸,从臣因执奏而去者数十人,袤率三馆上书谏。后说留身密奏,于是梁克家罢相,袤与秘书少监陈骙各与郡。袤得台州,州五 县,有丁无产者输二年丁税,凡万有三千家。前守赵汝愚修郡城工才什三, 属袤成之。袤按行前筑,殊自莽,亟命更筑,加高厚,数月而毕。明年大水,更筑之墉正直水冲,城赖以不没。

会有毁袤者,上疑之,使人密察,民诵其善政不绝口,乃录其《东湖》四诗归奏。上读而叹赏,遂以文字受知。除江东淮东提举常平。江东旱,单车行部,核一路常平米,通融有无,以之振贷。朱熹知南康,讲荒政,下五等户租五斗以下悉蠲之,袤推行于诸郡,民无流殍。改江东提刑。 梁克家荐袤及郑侨以言事去国,久于外,当召,上可之。召对,言:“水旱之备惟常平、义仓,愿预饬有司随市价禁科抑,则人自乐输,必易集事。”

上已属疾,国事多舛,袤积忧成疾,请告,不报。疾笃乞致仕,遂卒,年七十。

(选自《宋史.尤袤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率不受而空           厉:磨炼

B.城以不没                 赖:依靠

C.愿预有司随市价禁科抑     饬:告诫

D.疾饬致仕                 笃:沉重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宗正阙/丞人争求之/陈俊卿曰/当予不求者/遂除袤/虞允文以史事过三馆/问谁可为秘书丞者/佥以袤对/亟授之

B大宗正阙丞/人争求之/陈俊卿曰/当予不求者/遂除袤/虞允文以史事过/三馆问谁可为 / 以袤对亟授对/

C大宗正阙丞/人争求之/陈俊卿曰/当予不求者/遂除袤/虞允文以史事过三馆/问谁可为 / 以袤对/ 亟授之

D大宗正阙/丞人争求之/陈俊卿曰/当予不求者遂除/袤虞允文以史事过三馆/问谁可为 / 以袤对亟授对/ 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尤袤勇于革除弊政,深得民心。他担任泰兴县令,寻访民生,革除了两个弊政;后来他因公再到泰兴,人们尊称他为父母,立祠纪念他。

B.尤袤正直敢言。张栻说进入西府,大家对此事议论纷纷,几十个人被张栻说免职,尤袤也因率领大家上书劝谏被调离朝廷到台州任职。

C尤袤遭受诋毁,但他经受住了考验。有人诋毁尤袤,引起皇上的疑心,皇上派人调查他,但百姓却对尤袤赞不绝口,打消了皇上的疑虑。

D.尤袤推行善政,关心国家救灾工作。朱熹推出惠民政策,尤袤予以推行。因梁克家提议,尤袤被召回朝廷,他对皇上提出救灾工作的建议。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金渝盟,陷扬州,独泰兴以有城得全。

(2)袤按行前筑,殊自莽,亟命更筑,加高厚,数月而毕。

 

查看答案

阅读文字,回答题。

为什么人们宁愿相信谣言

人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没有根据的谣言。这个时候,如何让人相信正确的事实?如果你认为,只需要把事实告诉那些误信了谣言的人,他们就会改变自己的信念,那你就太天真了。

1998年,英国医生安德鲁在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文章,声称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与自闭症存在相关性。西方社会的许多家长由此不敢给孩子打三联疫苗。然而,安德鲁的报告后来被证实是错误的,作者也因为存在学术不端而被吊销了行医资格。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都对此作出了专门的说明。

然而,2014年,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政治科学研究者布伦登?奈恩及同事随机选择了1700多名父母,这些父母的孩子都在17岁以下。针对三联疫苗的传言,这些父母接受了呈现事实的各种不同的干预方式,结果无一有效。不仅如此,这些辟谣措施还可能适得其反。这种现象奈恩在2013年的一项研究中也曾发现。当时他考察了媒体对政治家说法的纠正会产生什么作用。结果他发现,政治家的支持者看到纠正信息之后,会更加支持政治家的说法。这种现象被称为“逆火效应”。

心理学家对此有一套解释。在日常的沟通中,人们有一个“隐性的规范”,即默认对方跟你说的话是真诚的、重要的、清晰的,除非有显著的反面证据让你对此产生怀疑。根据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心理学家史蒂芬解释说,尽管人们可以对一个信念产生怀疑,但这需要较高程度的注意力、信息高度可疑,或是在接收信息时就存在高度不信任。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是倾向于接受信息而不是拒绝它的,因为并没有突出的标志物提醒听者对它产生怀疑。甚至,一部分学者还提出,一个人如果要理解一个说法,那么他必须至少暂时性地接受这个说法为“真”。换句话说,“相信”是人类理解一件事情的必要前提。心理学家过去二十多年的研究已经反复证明,即便一个错误说法被修正,它在人脑中的影响也可以是持续性的。对于已经接受了错误信息的人来说,让他们回复到从未接触过的状态,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跟人的自我防御的心理机制有关。心理学家提出了“自我肯定理理论”它指的是,人们有动力去维护自我的完整性。基于这种理论,奈恩正在尝试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去纠正错误信念:不是着眼于告诉人们正确的事实,而是把着力点放在人们对自我的信念上。比如说,他已经发现,如果先让人们回忆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刻,再让他们去接触那些意见分歧很大的话题,比如气候变化,那么人们就会在接受不同观点上变得更加开放。然而,不可能每次在纠正人们错误认知的时候先让他们写一篇文章回忆自己感觉良好的时刻。对此,奈恩给出的是另一种解决方案。比如围绕埃博拉病毒,非洲出现了许多谣言。有人认为这种病毒并不存在,有人认为它是政府的阴谋,也有人认为它是西方人士带入的。面对这种情况,仅仅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和疾控中心提供科学事实是不足以改变人们的信念的。他提出一种相对耗时但也许会更有效的方法:跟当地被人们信任的社区领袖合作,一个一个村子做工作。但愿这是一种良法。

1.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逆火效应”的一项是(     )

A.2008年,“广元的橘子在剥了皮后的白须上发现小蛆状的病虫”的传言在短信圈大量转发,四川省农业厅发布辟谣公告,却导致全国范围内柑橘滞销。

B.2010年2月,山西一些地区要发生地震的消息通过短信、网络等渠道疯狂传播,尽管有部分人不相信,但还是有数百万群众走上街头“躲避地震”。

C.2011年3月,日本福岛因大地震而发生核泄露,有人在QQ群称食盐中的碘可防止核辐射,尽管媒体和专家解释这毫无依据,可还是引发了全国上下的抢盐潮。

D.2014年,在微信群里疯传牙膏底部的颜色条表示它的天然或化学成分含量,许多入在看过电视解释两者毫无关联后,反而到超市购买时更青睐绿色条的牙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面对人们的错误接受,正面呈现事实的辟谣措施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在研究人员看来,这可能与人的自我防御的心理机制有关。

B.有心理学家认为,如果没有显著的依据提醒听者,人们在接受信息时往往会相信它是真诚可信的,并在此前提下去理解它。

C.在奈恩看来,那些不敢给孩子打三联疫苗的家长和那些政治家的支持者,虽然涉及领域不同,但对正面纠正信息的反应都不是令人欣喜的。

D.奈恩正尝试一种不同常规的辟谣方式,即纠正错误信念时,把着力点放在人们对自我的信念上,那么人们在接受不同观点时或许会变得更加开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奈恩选择孩子在1 7岁以下的父母作为干预对象,是因为他们的孩子还处于未成年时期,体质相对较弱,引发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的概率高。

B.奈恩针对非洲围绕埃博拉病毒的谣言所提出的另一套方案,正是基于“逆火效应”和“亲其人,信其道”的心理原理,让当地人更容易改变自己的信念。

C.已经接收错误信息的人,想让他们回复到未接触过的状态,不是毫无可能,但鉴于错误说法在人脑中的影响具有持续性,这种“清零”会非常困难。

D.谣言在生活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基于心理学家的研究,各国政府在辟谣时只提供科学事实以澄清真,相或采取强制措施打击传谣者,未必是有效之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