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时亮,字工甫,南昌人。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魏时亮,字工甫,南昌人。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擢兵科给事中。

隆庆元年正月七日,有诏免朝,越三日,复传免。时亮以新政不宜遽怠,上疏切谏。寻以左给事中副检讨许国使朝鲜。故事,王北面听诏,使者西面。时亮争之,乃南面宣诏。还,进户科给事中,因列上辽东事宜。已,请慎起居,罢游宴,日御便殿省章奏,召大臣裁决。报闻。兴都庄地八千三百顷,中官夺民田,复增八百顷,立三十六庄。帝从抚按奏,属有司征租,还兼并者于民。中官张尧为请,又许之。时亮极谏,不纳。

穆宗每临朝,拱默未尝发一言。及石州陷,有请帝诘问大臣者。越二日,讲罢,帝果问石州破状。中官王本辄从旁诟诸臣欺蔽。帝愠,目慑之,本犹刺刺语。帝不悦而罢。时亮劾本无人臣礼,大不敬,且数其不法数事。疏虽不行,士论壮之。十月初,诏停日讲。时亮率同列言天未冱寒,不宜遽辍。俄请以薛瑄、陈献章、王守仁从祀文庙,章下所司……明年冬复疏言:“天下可忧在民穷,能为民纾忧者,知府而已。宜慎重其选治行卓越即擢京卿若巡抚则人自激劝督学者天下名教所系当择学行兼懋者毋限以时。教行望峻,则召为祭酒或入翰林,以示风励。”下部议,卒不行。

三年擢太仆少卿。初,徐阶、高拱相构,时亮与朝臣攻去拱。已而拱复入,考察言官,排异己者;时亮及陈瓒、张槚已擢京卿,皆被斥。时亮坐不谨,落职。          

万历十二年,用丘橓、余懋学等荐,起南京大理丞。寻请以水利、义仓、生养、赋役、清狱、弭盗、善俗七条课守令,岁终报部院及科,计吏时以修废定殿最。历刑部左、右侍郎,拜南京刑部尚书。逾年卒官。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一百零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宜慎重/其选治行卓越/即擢京卿/若巡抚则人自激/劝督学者/天下名教所系/当择学行兼懋者/毋限以时/

B.宜慎重其选/治行卓越/即擢京卿若巡抚/则人自激劝/督学者/天下名教所系/当择学行兼懋者/毋限以时/

C.宜慎重其选/治行卓越即擢/京卿若巡抚/则人自激/劝督学者/天下名教所系/当择学行兼懋者/毋限以时/

D.宜慎重/其选治行/卓越即擢京卿若巡抚/则人自激劝/督学者/天下名教/所系当择学行兼懋者/毋限以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因为我国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C.文庙,又被称为文宣王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政治家周文王的祠庙建筑。

D.不谨,不敬慎,不小心。是古代考核官吏的条款之一,谓所作之事不合为官体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隆庆元年正月初七,明穆宗下诏免去朝见,过了三天又传旨免予朝见。当时,魏时亮认为新主不能马上就懈怠了,上奏直言极谏。

B.晋升为户科给事中后,魏时亮奏请穆宗谨慎起居,停止游玩宴乐,每天要亲临便殿审理奏章,召集大臣进行裁决。皇帝同意了他的奏请。

C.魏时亮不畏权贵,敢于进谏。曾经以大不敬的罪名弹劾中官王本。后来皇帝下诏停止每天的讲授,魏时亮又率领同僚上奏称天气还没有寒冻,不应该停止讲授。

D.万历十二年,因丘木舜、余懋学等人的推荐,曾得罪高拱而被免官的魏时亮重新被起用。他在政治上颇有作为,历任刑部侍郎,南京刑部尚书。最后死于任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亮劾本无人臣礼,大不敬,且数其不法数事。疏虽不行,士论壮之。

(2)初,徐阶、高拱相构,时亮与朝臣攻去拱。已而拱复入,考察言官,排异己者。

 

1.B 2.C 3.B 4.(1)魏时亮弹劾王本没有做臣民的礼节,这是大不敬的罪行,并列举数落了他的几件不法的事。奏疏虽然没有被采纳,但士人议论(这件事)都认为他是壮士。(2)起初,徐阶、高拱互相攻击(或构陷),魏时亮与朝廷大臣对高拱进行攻击,使他离职。不久,高拱再次入阁,考核言官,排斥异己。 【解析】 1. 试题分析:宜慎重其选,治行卓越,即擢京卿若巡抚,则人自激劝,督学者,天下名教所系,当择学行兼懋者,毋限以时。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各句主语的确定。 2. 试题分析:文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又称作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去年在大纲卷中出现,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文言的选文是人物传记,那主要的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文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又称作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 3. 试题分析:报闻,指皇帝答复知道了。不是皇帝同意他的建议。这里偷换概念。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如此题报闻,指皇帝答复知道了。不是皇帝同意他的建议。这里偷换概念。 4.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数其”的“数”“不行”“壮”“相构”“去”“已而”。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数其”的“数”“不行”“壮”“相构”“去”“已而”等词语的落实。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魏时亮,字工甫,南昌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中进士。授职为中书舍人,被提拔为兵科给事中。 隆庆元年(1567)正月初七,穆宗下诏免去朝见,过了三天又传旨免予朝见。魏时亮认为新主不能马上就懈怠了,上奏直言劝谏。不久,朝廷派遣魏时亮用左给事中的身份给检讨许国充当副职,出使朝鲜。按照旧例,王侯面朝北方听从诏令,使者面向西方宣诏。魏时亮对此进行争辩,于是使者面向南宣布诏令。回到朝廷后,他晋升为户科给事中,趁机向穆宗奏陈辽东的情况。不久,他奏请穆宗谨慎起居,停止游玩宴乐的活动, 每天亲临便殿审理奏章,召集大臣进行裁决。皇帝答复知道了。兴都有八千三百顷庄田,宦官强夺民田,又增加了八百顷,建立了三十六个庄园。穆宗依照抚按大吏的奏疏,吩咐有关部门官员征收租税,将兼并的田地归还给百姓。宦官张尧为此请求穆宗,穆宗又同意他们兼并如旧。魏时亮极力劝谏,穆宗不接受他的意见。 穆宗每次亲临朝廷处理政事,(魏时亮)默然拱手,不曾讲过一句话。等到石州陷落,有人奏请皇帝追究大臣的罪责。过了两天,朝讲结束,皇上果然责问石州被攻陷的情况。宦官王本就在旁边指责诸位大臣欺瞒、蒙蔽皇上。皇上生气了,用目光威胁他,王本还在不断地数说。皇帝很不高兴地罢了朝。魏时亮弹劾王本没有做臣民的礼节,这是大不敬的罪行,并列举了他的几件不法的事情。奏疏虽然没有被采纳,但士人议论(这件事)都认为他是壮士。十月初,穆宗下诏停止每天的讲授。魏时亮率领同僚上奏称天气还没有寒冻,不应该停止讲授。不久,奏请将薛瑄、陈献章、王守仁奉入文庙祭祀,奏章下发到各主管部门。……第二年冬天他又上奏说:“天下值得忧虑的事情在于百姓贫穷,能替百姓排除忧虑的人是知府。应该慎重挑选他们,治政业绩卓越的人就升任京卿或巡抚,那么人就会自我激励。督学是关系到全国人伦理教育的人,应当挑选学问、德行俱佳的人,不对他做时间限制。德行和声望都高峻的人,就招来担任祭酒或者进入翰林院,以便显示鼓励劝勉。”奏章下发给部里讨论,最后没有施行。 隆庆三年(1569),他升任太仆少卿。起初,徐阶、高拱互相攻击,魏时亮与朝廷大臣对高拱进行攻击,使他离职。不久,高拱再次入阁,考核言官,排斥异己;魏时亮和陈瓒、张槚已经升任京卿,他们都遭贬职。魏时亮被指责办事不敬谨,被免去官职。 万历十二年(1584),因为丘木舜、余懋学等人的推荐,他被起用做南京大理寺丞。不久他请求根据水利、义仓、生养、赋役、清狱、清除盗贼、善导民俗等七件事考察郡守、县令,年终报告给部院和各曹科,计算为官的时间,依照修行与旷废的情况确定考核等级的高低。他历任刑部左、右侍郎,担任过南京刑部尚书。过了一年死于任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释奠礼作为祭祀先圣先师的大型礼仪对国家意识形态与民众的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释奠礼最早见于《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然而,释奠礼的具体行礼过程,《礼记》中并无明确的详细记载。

西汉武帝始立太学,东汉明帝又立辟雍,并于辟雍亲行大射礼、养老礼。《后汉书》记载:“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虽然亦为一时之大观,但释奠礼却阙而不备。魏晋之际,皇太子学通一经之后,即于辟雍行释奠礼,以太牢祀孔子,颜渊配享。梁陈之间,礼毕后皇帝举行宴会,太子与群臣吟诗作赋。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亦行释奠之礼,但风俗与南方有所不同。前秦建元七年,“坚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其太子及公侯卿大夫之元子,皆束脩释奠焉。”束脩是学生入学时所行之礼,与释奠毫不相干,苻坚将二者混为一谈。可见前秦文化虽盛,到底是战乱中的少数民族政权,对汉地礼制还不十分熟悉。此后,北魏亦多次行释奠礼,主要延请大儒为皇帝讲经。这是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文化、提升政治素养的表现,并不重视礼仪本身。

唐代的释奠礼在前朝基础上有所损益,在具体的细节上则糅合了南朝的制度。《唐六典》国子监条:“凡春秋二分之月,上丁,释奠于先圣孔宣父,以先师颜回配。七十二弟子及先儒二十二贤从祀焉。祭以太牢,乐用登歌,六佾之舞。”这些规定,与汉地原有的礼制并不抵牾,甚至更详尽精密。然而,在释奠的行礼过程中,却表现出与前代截然不同的特色。

唐代释奠礼不仅讲论儒家经典,而且兼及佛道两家,三家辩论经义。无怪乎宋人林駉在《源流至论》一书里评论道:“唐人外有尊经之名,而不知尊圣之道。圣经杂于释老。故高祖释奠,浮屠惠乘、道士刘进喜乃得与徐文远、陆德明同讲。高宗已数招李元植与方士、浮屠讲经。”提倡三教同尊,不始于唐,梁武帝萧衍佞佛,且有《述三教诗》尊崇佛、道。然而,毕竟释奠是儒学大礼,唐以前的讲经还是限于儒家经典。

唐代释奠礼不仅奏陈雅乐,而且有京兆府供食、教坊杂乐倡优助兴。据《旧唐书》记载,永泰二年代宗下诏封赏鱼朝恩,于国子监上“京兆府造食,内教坊音乐、竿木浑脱,罗列于论堂前。”这种用教坊杂乐的风俗,一直延续到宋朝。

唐代的释奠礼为何会产生这些特点呢?既然不是汉地的传统,或许可从外来文化影响的角度加以考虑。《大唐西域记》描述了印度曲女城的法会:“佛像前后各百大象,乐人以乘,鼓奏音乐。……馔食已讫,集诸异学,商攉微言,抑扬至理。”唐代的释奠礼与此颇为类似。此外,唐代所受西域文化的影响也为学界所公认。故而推测唐代的释奠礼是受了西域法会的影响。直至宋代,此风才逐渐被矫正。

                                                 摘编自范晶晶《唐代的释奠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祀先圣先师的释奠礼最早见于《礼记》,但它对具体行礼过程并无明确的详细记载,很难参考执行。

B.东汉明帝设立辟雍并于辟雍亲行大射礼、养老礼,礼毕诸儒执经问难于帝前,但这些都不是释奠礼。

C.魏晋之际皇太子学通一经之后即于辟雍行释奠礼以太牢祀孔子颜渊配享。这些细节唐代释奠礼有所借鉴。

D.唐代所受西域文化的影响为学界所公认,因此唐代的释奠礼一定是受了西域法会的影响才有与前代截然不同的特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释奠礼中的讲经活动和所行释奠之礼对国家意识形态与民众的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北魏虽然多次行释奠礼但并不重视礼仪本身,只是为了学习汉族文化、提升政治素养。

C.宋人林駉以唐高祖、唐高宗为例,否定唐代释奠礼中讲经活动,但作者并不赞同他的观点。

D.释奠礼是儒学大礼,唐以前的讲经限于儒家经典,但在唐代因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发生改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符坚把学生入学时所行束脩之礼与释奠礼混为一谈,可见前秦文化虽盛,但对汉地礼制还不十分熟悉。

B.唐代的释奠礼在前朝基础上有所损益,其中的规定,与汉地原有的礼制并不抵牾,甚至更详尽精密。

C.提倡儒佛道三教同尊,开始于唐代。因为唐代释奠礼不仅讲论儒家经典,而且兼及佛道两家,三家辩论经义。

D.唐代释奠礼不仅奏陈雅乐,而且有京兆府供食、教坊杂乐倡优助兴;其中教坊杂乐的风俗,一直延续到宋朝。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日本有一种文化,叫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比如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地铁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车,也要想办法擦干净,这样下一位乘客就不会觉得麻烦。

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这就是教养的简单道理。

被尊为“华人管理教育第一人“的余世维教授在《管理思维》课中讲过一个案例。他说他有一个习惯,每次要离开酒店,他都会把床铺整理一下,把摊在桌面上的东西整理好,尽量把房间恢复成进来时的样子。这样进来清扫的阿姨会对住过的客人刮目相看。

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武则天

上面几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问题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赏,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儒家幸福观主要体现在关于人生理想的论述当中,其特点一是     ,二是社会幸福重于个人幸福。孔子是对于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两相兼顾的人,但更重视后者。他的学生颜回,日子过得很苦,但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对这种幸福观极为赞许。但是,这种幸福观错在     ,发展到极端,就是禁欲主义。道家幸福观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等都持淡泊态度,注重人之本性的内心的幸福,对于儒家幸福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为”与“不为”

——任职时间最长的北大校长蒋梦麟

蒋梦麟1886年出生在浙江余姚蒋村一个小康之家。自幼在旧式家塾中启蒙,为科举考试做准备。父亲觉得家塾的教育是不够的就把蒋梦麟送到离村约40里的绍兴府进中西学堂。这年蒋梦麟11岁。这是蒋梦麟最初接触西方学问的地方,也是他遇到对他一生有重要影响的蔡元培的地方。蒋梦麟入学第二年的秋天,蔡元培辞去翰林院编修的官职回到故乡绍兴应知府之邀出任中西学堂监督。20多年后,蔡元培因五四运动而辞去北大校长之职南下,让早年的学生蒋梦麟先返京代其掌校。蒋梦麟1903年考中秀才。1905年9月,科举制度被废除。1908年自费去美国先后在加州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求学主修教育,最后获得博士学位。1916年离美回国。

初上台的蒋梦麟很低调也很谦虚。一次出席教职员会议时说,他只是蔡先生派来按印子的,一切仍由各位主持。然而,就是这个“按印子”的人从1919年到1926年三度代行校长职权,且长期担任总务长,实际主持校务工作,是蔡元培的得力助手。蔡元培曾坦承“综计我居北京大学校长的名义十年有半;而实际在校办事,不过五年有半。”以致当时就有人评价“这五六年来的北大校长与其说是蔡元培,不如说是蒋梦麟。”经历过五四辞职风波的蔡元培,更加主张“组成健全的教授会,使学校决不因校长一人的去留而起恐慌”。本着蔡元培“教授治校”的构想蒋梦麟具体实施建立新的行政组织其中评议会为北大首创。评议会是校内最高立法机关,会员中包括由教授互选而产生的教授代表目的是让教授有参与学校治理的机会。由蔡元培提倡蒋梦麟贯彻实施而得以在北大出现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之风在日后的西南联大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蒋梦麟协助掌校期间还落实“选科制”改革——允许学生在规定范围内自由选择修够学分即可毕业不拘年限。“选科制”改革1917年在北大就已开始1919年后渐趋成熟。北大在此项改革上也可算是开“风气之先”。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新学制明确规定大学采用这种制度。杜威的教育理念强调个性的发展。新学制的制定是杜威教育理论当年在中国广泛传播的直接影响之一而胡适、蒋梦麟、陶行知等这批杜威门生对此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到西南联大之时,“选科制”已经十分完善。西南联大学生当年转系十分普遍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杨振宁,进联大时报考的是化学系后来改读物理。

1930年蒋梦麟受蒋介石之聘再次回到北大担任校长。经过军阀连年混战的摧残,此时的北大已经是一个“烂摊子”。由于经费拮据教授四处兼课往往一人每周兼课到40小时。评议会在某种程度上也已成了借民主谋私利的地方。重掌北大的蒋梦麟对原有的体制做了调整明确提出“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的方针。曾经一手创办的评议会被取消,改设校务会议为学校最高权力机关。针对教授兼职过多的现象,他实行教授专任制度,提高专任教授待遇。他曾对胡适等各院院长说“辞退旧人,我去做;选聘请新人你们去做”。在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的经费支持下,蒋梦麟得以聘请最好的教授。胡适赞扬蒋梦麟是一位“有魄力、有担当”的校长。蒋梦麟后来回忆说“九一八事变后北平正在多事之秋我的‘参谋’就是胡适和傅斯年两位。事无大小都就商于两位。他们两位代表北大请到了好多位国内著名的教授。”

从“教授治校”到“校长治校”再加上辞旧聘新,打破终身教授,蒋梦麟被一些北大教授批评为“门户之见”甚至“独裁”。蒋梦麟重掌北大,确实是把校长的权力用得淋漓尽致,但他受过西方民主训练骨子里有民主意识。正是这原因,虽然是校长治校,但没有走向校长独裁,他建立的是一个有效率的行政体制。经过一年多的调整,新北大的气象就出来了建了新图书馆,新宿舍。这七年之中蒋和他的团队把握着北大的航向为后来的西南联大为后来的北大辉煌,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蒋梦麟一贯不主张学生参加政治运动认为这是“中国的成年人和老人不肯出来负责任的必然结果”而“未成年的一代人应该有安心求学的权力”。在蒋梦麟担任校长的7年里,北大只发生过一次值得记载的学生运动。

1938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迁入昆明正式改名为西南联大蒋梦麟以北大校长身份任西南联大常委。三校合并之初在人员配置科系设置上也有摩擦到1941年才磨合得比较好。何炳棣回忆到“最初较严重的是北大和清华之间的摩擦主要是由于北大资格最老而在联大实力不敌清华”。然而凡是遇到与清华争利益时蒋梦麟总是选择退让。一日蒋梦麟从昆明去蒙自北大师生集会欢迎。多位教授在聚会上抱怨联大的种种不公平如文学院院长常由清华冯友兰连任而不轮及北大。钱穆发言表示日后胜利复原各校仍是独立的今日危难时期不要相争。蒋梦麟听后立即说“今夕钱先生一番话已成定论可弗在此题上争议当另商他事。”各教授都无言。

蒋梦麟在西南联大时的不争成就了西南联大。如果争的话就成西北联大了西北联大1937年9月在西安成立不到一年就分崩离析。蒋梦麟的不争更多的是因为知识分子的顾全大局而不是性格所致。蒋梦麟是一个很固执的人绝不人云亦云。亲历其境的联大教授叶公超感慨地说在整个抗战期间大后方的高等教育没有中断,联大能够善始善终且能为中华民族继续培养人才,蒋梦麟竭尽全力维护联大团结的个人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蒋梦麟在联大的无为,最终招致很多北大教授的不满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他最后被排挤出北大。1944年即将复员北平的北大开始了一场“倒蒋举胡”的风潮蒋的老友傅斯年也是“倒蒋”的一分子他们希望请尚在美国的胡适回来当校长。最现成的理由是蒋梦麟随着宋子文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而担任了行政院秘书长,而1929年,时任教育部长的蒋梦麟亲自制定的《大学组织法》规定大学校长不得兼任政府官。1945年8月蒋梦麟正式辞去北京大学校长,同时退出西南联大。

蒋梦麟在北大的“为”把握了北大的航向为西南联大的成功奠定了基石。而他在西南联大的“不为”则成就了三校九年的“强强联合”是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合作的一个缩影。

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蒋梦麟能得蔡元培眷顾,三度代行北大校长职权,一是因为蒋梦麟是蔡元培的学生,较早接触西方学问,二是因为蒋梦麟去美国留过学,主修教育,是杜威的得意门生。

B蒋梦麟违背蔡元培“教授治校”的原则,提出教授治学,校长治校的方针,取消评议会打破教授终身制,招致很多北大教授的不满,导致他最后被排挤出北大。

C从20年代初至30年代,蒋梦麟协助蔡元培艰苦地致力于北大中兴,北大学风的形成,学制改革,治校方略的贯彻与实施以致北大的辉煌都与他的努力分不开。

D蒋梦麟在西南联大遇到利益之争时,总是顾全大局,顶住种种压力,选择退让,维护团结,因为在他看来,北大不管是资格,还是实力都赶不上清华

E蒋梦麟的老友傅斯年成为“倒蒋举胡”的一分子,是因为傅斯年与胡适是至交,北大的著名教授好多都是他们俩请来的,而蒋梦麟无所作为,事无巨细,都要找他们两位商量

2.概述蒋梦麟在北大取得成功的原因。

3.文中提到蒋梦麟对联大贡献不可磨灭,又说他在联大无为,前后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4.假如你是现任某大学校长,你将如何借鉴蒋梦麟的成功做法并发扬光大之?

 

查看答案

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三峡星河影动摇。

             ,千金散尽还复来。

③二十四桥仍在,                          ,年年知为谁生?

江畔何人初见月                    

⑤钉头磷磷,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使我不得开心颜?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