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小题。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小题。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阕,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畯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劝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    逸:散失

B.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      故事:先例

C.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      殷勤:周到

D.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            遇:得志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秦始皇时。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

B服阕指的是守丧期满除服,在我国古代对孝悌极为看重,守丧期间不可为官。

C训诂也叫“训故”“诂训”,一般认为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诂”。

D本文所涉金石指的是金石学,即中国考古学的前身。“金”多指的是有铭文的铜器,“石”多半指的是有文字的石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名利。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深得赏识;志趣超脱,不汲汲于仕途。

B.朱筠倾心学问,推进学术。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对当时学人产生深远影响。

C.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满,饮酒论学终日不辍。

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2)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3)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1.C 2.A 3.D 4. (1)先生认为经学应以文字训诂为基础,(便)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解字》来教育读书人。 (2)在资历老、声望高以后,(他)便大力倡导文人学士应把读书和培养品德作为本分,不能趋附巴结权贵。 (3)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气势豪放,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无所不包,想要说的意思都能透彻地表达出来。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选项对应的原文。作答本题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实词的意义,或者是用代入法将加点的实词带入句中去理解,或者以字形推断字的词性和意思。C 殷勤:情谊深厚。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这类考题一般难度不会太大,考生只要在平时学习和练习中多积累即可作答本题。考生平时要积累一些古代的官职、古代年号、辞官和封官(官职升迁)、古代典籍、古代制度等一些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A 五经之说始于汉武帝时。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命题的原则主要是人、时、地、事的混淆和重点词的翻译。考生在阅读文本是要注意理顺清楚传记人物身上的主要事件,本类试题一般容易犯张冠李戴、妄加推断、强加因果、混淆是非等毛病。通过阅读文章不难发现原文中,D应为“遇教官诸生贤者(遇到那些贤能的教官和诸生)”亲若同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翻译,文言文翻译这个考点在高考中属于必考的考题。考生在翻译的时候注意结合高考文言文对“信、达、雅”的要求,准确把握句子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同时要注意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只有把握好这些才能很好的翻译文言文。本题得分点:(1)“以为”(认为)、本于文字训诂(倒装句式)、“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倒装句式)。(2)“既”(在什么之后)、“以为职”(把什么当做职分)、“趋谒”(趋附巴结)。(3)“才气奇横”(才思新奇气势豪放)、“于”(在)、“所欲言”(想要说的话)。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 先生姓朱,名筠,字竹君,是顺天府大兴人。九岁时到都城学习,十三岁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先生少有英才异禀,秉性过人,他与弟弟文正公朱珪,都因为善写文章著名,深得钜公赏识。等到父亲去世,回家守丧,服丧期满,不肯做官,想到名山大川游览。适逢他的弟弟去觐见皇帝,皇上询问先生的情况,才不敢故意称病,对他的弟弟说:“你败了我的雅兴呀。” 先生认为经学应以文字训诂为基础,便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解字》用来教育读书人。又上奏朝廷请求收集散失在民间的《永乐大典》,皇上看了奏章后,认为他的观点很新奇,就任命他开设四库全书馆,皇上亲自写了一首诗来记录这件事。又因为《十三经》的文字在传抄的过程中错误较多,朱筠上奏请求皇上仿照汉朝熙平、唐朝开成的先例,选择文臣校正《十三经》,并把校正的文字刻在石碑上立在太学里,奉旨缓些办理,于是朱筠就写了《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收藏在了家里。当时,皖、闽等地的儒生听说他写了这些已发而未尽的言论,才知道学习者应该讲究根本之学,因此全国各地爱好学问擅长写文章的人,都很仰慕先生并想跟他游学。而征君戴震、观察史王念孙等人,都在经术训诂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们没有得志前都在先生幕府,最终因为撰写著述而在当时闻名,大概都因为先生的启发吧。 先生性格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低俗之人不敢到他家去,寒门才俊有一点优点,先生便赞不绝口。先生住在都城,带着酒向先生研讨学问的人的车辆都阻断了道路;所到之处,跟着他游学的总是有百十人左右。先生在资历老、声望高以后,就大力倡导文人学士应当把读书和培养品德作为本分,不能趋附巴结权贵。他在安徽督学时,表彰婺源之前的文人江永、汪绂等,再想限次祭祀他们,用来劝勉那些崇尚古代质朴之学,勤于学习儒学经典的人。在福建,他与弟弟朱珪先后任职为官,一时传为美谈,并且福建的学子拉着他的车辕跑着相送的,几百里都不断绝。此后文正公主持文教,国内名流都在暗中请求提拔,他们大多是先生赏识的人,所以当时的世人称考据经典,爱好古代经典的人为“朱派”。 先生常年考证古籍文献,同时喜欢研究金石文字,认为能够为研究经史提供佐证。做文章仿照司马迁、班固,尤其擅长叙事。书法上参悟精通六书,有隋以前的字体风格。他的家里有藏书万卷,经常坐满客人,谈话论辩超过当世所有的人。所到过的名山大川,都要查找奇观游览胜景(而写成文章),都城的文人对他的传诵吟咏,至今不止。 (《朱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荡,胸无城府,在家里对兄弟友爱,在外面喜好交游,称赞别人的好处,惟恐说的不够,如果别人有了过错他总是为之隐瞒,有些后辈文人,大多因此有了好名声。他的家里从早到晚,不曾断过客人,与客人饮酒谈笑日夜不断,而先生博闻强识的能力不曾衰退。有时在他闲暇的时候写点文章,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气势豪放,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无所不包,他想说的意思都能透彻地表达出来。他做学使的时候,遇到官学中那些贤良的教官和学生,他像同辈一样亲近,勉励别人做学问先要识字,语意十分恳切深厚,离开后人们更加敬重思念他。他想写作的书没有完成,有诗文若干卷(传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意大利画家阿马代奥·莫迪里阿尼的肖像画有一个奇怪的特点,许多成年人都只有一只眼睛,令人大惑不解。画家的解释颇有哲理:“我用一只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而用另一只审视自己。”

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请综合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不得脱离材料含义的范围作文。②文体明确,但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王羲之《兰亭集序》

3四十三年,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

5)细草微风岸,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1)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人之求之与!”

(2)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1.材料(1)子贡评价他的老师                   (原文);材料(2)因为子贡这段话,后人将“师门”称为“门墙”,成语         ,谦称自己愧在师门。

2.子贡擅长辞令,在维护老师形象上不遗余力,请结合材料(2)说说子贡的说话艺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更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

1.在《唐宋词欣赏》中评价此词”肝肠似火,色貌如花。” 在那一层婉约含蓄的外衣之内,让我们感受到诗人一颗热切滚烫的心在跳动。你怎么理解夏承焘的评价?

2.说说这首词的结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筠州学记

曾巩

周衰,先王之迹熄。至汉,六艺出于秦火之馀,士学于百家之后。言道德者,矜高远而遗世用;语政理者,务卑近而非师古。当是时,能明先王之道者,扬雄而已。而雄之书,世未知好也。然士之出于其时者,皆勇于自立,无苟简之心,其取与、进退、去就,必度于礼义。

自此至于魏、晋以来,其风俗之弊,人材乏久矣。以迄于今,士乃有特起于千载之外,明先王之道,以寤后之学者。世虽不能皆知其意,而往往好之。故习其说者,论道德之旨,而知应务之非近;议政理之体,而知法古之非迂。不乱百家,不蔽于传疏。其所知者若此,此汉之士所不能及。

然能尊而守之者则未必众也故乐易惇朴之俗微而诡欺薄恶之习胜其于贫富贵贱之地则养廉远耻之意少而偷合苟得之行多此俗化之美所以未及于汉也。夫所闻或浅,而其义甚高;所知有馀,而其守不足者,其故何哉?由汉之士,察举于乡间,故不得不于自修;今之士选用于文章,故不得不笃于所学。至于循习之深,则得于心者,亦不自知其至也。由是观之,则上所好,下必有甚者焉,岂非欤!令汉与今有教化开导之方,有庠序养成之法,则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先后之过乎?夫《大学》之道,将欲诚意正心修身以治其国家天下,而必本于先致其知,则知者固善之端,而人之所难至也。以今之士,于人所难至者既几矣,则上之施化,莫易于斯时,顾所以导之如何尔。

筠为州,在大江之西,其地僻绝。当庆历之初,诏天下立学,而独筠不能应诏,州之士以为病。至治平三年,盖二十有三年矣,始告于知州事、尚书都官郎中董君仪。君乃与通判州事、国子博士君蒨,相州之东南,得亢爽之地,筑宫于其上。经始于其春,而落成于八月之望。既而来学者常数十百人。二君乃以书走京师,请记于予。

予谓二君之于政,可谓知所务矣。使筠之士,相与升降其中,讲先王之遗文,以致其知。其贤者超然自信而独立,其中材勉焉,以待上之教化。则是宫之作,非独使夫来者玩思于空言,以世取禄而已。故为之著予之所闻者以为记,而使归刻焉。

(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蔽于传疏             传疏:指解释儒家经籍的文字

B故不得不于自修       笃:专注

C世取禄而已         :求取

D岂非               :相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乱百家           至激义理者不然

B 人材乏久矣        巫医乐师百工人,不耻相师

C所以导之如何尔     故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殆为此

D 相与升降其中     其闻道也固先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标题为《袁州学记》,却从历史上对先王之道的继承、学习开始谈,肯定了杨雄通晓先王之道,也肯定了汉代人的教化风俗之美。

B.本文对当世的读书人研读典籍,效法古人,极力赞赏。而又觉得现实社会的淳朴之风已经衰微,养廉远耻之心不足,苟合鄙俗之行有余

C.文章的第三段说,汉代的读书人是由乡里举荐出来的,他们比当今人读书多,自我修养高。如果使汉代和当今都开设学校,教化培养人才,那么读书人的学问品德,就没有彼此的偏差了。

D.文章最后两段选材详略得当,交代了筠州地僻,未能应诏建立学校。二十三年后,董、郑两先生才在此地选地建校舍,使学子们一起来上学。

4.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士之出于其时者,皆勇于自立,无苟简之心

2以迄于今,士乃有特起于千载之外,明先王之道,以寤后之学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