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审丑 严歌苓 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着赵无定...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审丑

严歌苓

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着赵无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我家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们年轻那时候,媳妇们都得要彩礼一样。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还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找给我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

“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

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一个顶信仰 “审丑”原则的学生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都刊出了这个“审丑”创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敲开门,里面男主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

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唉,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

“这几张画……”

“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正下着。冰箱里我存了青岛的啤酒。瞅你赶得这个巧!”

这时有人轻轻敲门。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

“我哪儿来的爷爷?他老脸不要,我可要脸!”小臭儿说。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

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栓死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浑浊两副嗓音。

“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

“那我多等会儿。”

“哎哎!……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坐这儿吧!……”

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一个小时后,老头走了。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全沤烂了,成浆了。

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在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

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无定接了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他只好从学校找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街三百四十一号。街是条偏街,在城郊。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号——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

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三百四十一。门边一辆垃圾车……

“哦,您是找他呀!”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大爷!他死啦。去年冬天死啦!”

那人说: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

“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

“朋友”。无定答。

“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

“对。”

“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

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

1.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

2.结合文意赏析两处划线部分。

3.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4.“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①外貌丑陋;②吃苦耐劳;③深爱自己的孙子并为之全力付出(或“隐忍小臭儿的不孝”);④晚景凄凉。(每项1分) 2.①侧面描写,(1分)通过写“不少人”脸上的表情来表现曾老头的丑陋(或,在“不少人”世俗的眼光里,曾老头做人体模特是丑的)。(1分) ②心理描写(“坠”字形象刻画了赵无定此时的内心感受),(1分)表现出此时无定对老人的同情和对小臭儿夫妻言行的反感。(1分) 3.反映了无定的复杂矛盾心理。(1分)无定对闲人的话感到意外.在同情老人的同时.还是理解了他的一片苦心:(1分)无定憎恶小臭儿的不孝(或“忘恩负义”),却仍愿意为这个淳朴的老人隐瞒真相。(2分) 4.(1)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1分)(2)“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等),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1分)(3)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1分)但这“丑”下面深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1分)(4)从小臭子看,嫌弃爷爷,小臭儿不孝(或“忘恩负义”),才是真正的“丑”。(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该题型的答题思路可以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题型属于“抓”题,全文找,找出所有描写曾大爷的语句。 答题思路: 找出所有描写曾大爷的语句(见红体字)。描写1 说明曾大爷相貌丑陋,深爱自己的孙 子。描写2 说明曾大爷能吃苦耐来。描写3 依旧说明曾大爷能吃苦耐劳。描写4-6 写出曾大 爷隐忍笑臭儿的不孝以及晚景的凄凉。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看到句子,先要判断里面有没有表现手法,若有,又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都要说明白。看到“赏析”二字不难看出这是一道“夸”题。从结构、手法、内容三方面夸即可。 答题思路: 第一句话是运用了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按照手作情中的步骤去答。通过写“不少人” 脸上的表情来表现曾老头的丑陋,表现了曾老头对于孙子的牺牲。第二句运用的是心理描写, 依旧按照手作情中去答,“坠”字形象刻画了赵无定此时的内心感受,表现出此时无定对老 人的同情和对小臭儿夫妻的反感。这两句都不难,第二句前边的绿体字也给出了提示信息, 看到绿体字可以自己设问“为什么无定没有心思谈生意了”。做此类题也要关注上下文。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属于“挖”题,句子解释题,这句话没有手法,那就找重点词,问原因。 答题思路: 问原因扣住两个点:第一,为什么无定要停好大一会儿;第二,为什么无定没有揭穿真 3 相。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由浅入深地挖。一个人停了好大一会儿才回答问题一定说明他此刻的 心理是矛盾复杂的。其次,分析为什么复杂:因为他对这话感到意外,但最终理解。第二个 问题的答案要从无定的性格入手(见紫体字)。描写1.2.4 都说明了无定欣赏老人的淳朴, 描写3 以及20 题的第二句划线的语句说明了无定对于小臭儿的不满。这两点就是无定这么 做的原因。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本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问标题,全文找,找出全文有“审丑”或者表述“审丑”的字眼。 答题思路: 找出全文跟“审丑”有关的字眼(见背景为黄色的字体)。出现1 是在标题,通读全文 后会发现标题用的是反语,说是审丑,其实是审曾大爷的美,而讽刺小臭儿的丑,一语双关。 出现2-4 说明了“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等),老人成为学 生的“审丑”对象。出现5 说明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 下面深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出现6 说明了小臭儿不孝(或“忘恩负义”),嫌弃 爷爷,是真正的丑。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默写

(1)           ,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              《归去来兮辞》

(2)                  ,烟光凝而暮山紫。《滕王阁序》

(3)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滕王阁序》

(4)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滕王阁序》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陈情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元词,回答文后各

鹧鸪天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1)综观全词,“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

(2)词中用了哪几种手法写“心事”?

(3)“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三句在景物的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将下列课内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杜纂,字荣孙,常山九门人也。少以清苦自立。时县令齐罗丧亡,无亲属收瘗(埋葬,掩埋),纂以私财殡葬。由是郡县标其门闾,后居父丧尽礼。郡举孝廉,补豫州司士。

稍除积弩将军。领众诣淮,迎降民杨箱等。修立楚镇,始纳山蛮李天保等五百户。从征新野,除骑都尉。又从驾寿春,敕纂缘淮慰劳。豫州刺史田益宗率户归国,使纂诣广陵安慰初附,赈给田廪。从征新野,及南阳平,以功赐爵井陉男,赏帛五百匹。数日之中,散之知友。时人称之。又诣赭阳、武都阴二郡,课种公田,随供军费。除南秦州武都太守。正始中,迁汉阳太守,并以清白为名。又随都督杨椿等诣南秦军前,招慰逆氐。还,除虎贲中郎将,领太仓令。遭母忧去职。久之,除伏波将军。延昌中,京师俭,敕纂监京仓赈给民廪。性俭约,尤爱贫老,至能问民疾苦,对之泣涕。劝督农桑,亲自检视,勤者赏以物帛,惰者加以罪遣。吊死问生,甚有恩纪。还,以本将军除益州刺史。无御边威略,群氐反叛。以失民和征还。

正光末,清河人房通等三百人颂纂德政,乞重临郡。诏许之。孝昌中,为葛荣围逼,纂以郭降荣。荣令纂入信都慰喻,都督李瑾欲斩,刺史元孚德纂,还。出,又劝荣以水灌城,荣遂以纂为常山太守。至郡未几,荣灭。定州刺史薛昙尚纂老旧,令护博陵、钜鹿二郡,纂以疾辞。少时卒于家。

纂所历任,好行小惠,蔬食蔽衣,多涉诬矫,而轻财洁己,终于受纳,为百姓所思,号为良守。永熙中,赠平北将军、殷州刺史。

(选自《魏书·列传良吏七十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郡县其门闾                     标:做标记,用以表彰

B延昌中,京师                       俭:节俭、俭省

C死问生,甚有恩纪                   吊:悼念

D刺史元孚                         德:认为……有仁德

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杜纂“轻财”的一项是  

①时县令齐罗丧亡,无亲属收瘞,纂以私财殡葬

②数日之中,散之知友

③课种公田,随供军费

④勤者赏以物帛,惰者加以罪遣

⑤敕纂监京仓赈给民廪

⑥终无受纳,为百姓所思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纂少年时因清苦而自立,曾出资办理了县令齐罗的丧事,在守父丧时又很尽礼,后来被推举为孝廉。

B杜纂从任积弩将军开始,到正始年间做汉阳太守,都能尽职尽责,表现了自己的能力,并且有清白的名声。

C杜纂调任虎贲中郎将,兼任太仓令时,因为母亲的丧事而离开了职位,这与他尽礼守父丧的表现是一致的,充分显示了他的孝心。

D孝昌年间,杜纂迫于葛荣围逼,投降了葛荣。葛荣灭亡后,定州刺史薛昙尚认为杜纂年龄大了,让他统辖博陵、钜鹿两郡,他因病推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何处是江南

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

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但到隋代为止,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

“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江东”。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将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

唐朝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塞北”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环境。而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

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言辞间颇有“同异”,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说:“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唐太宗才猛然醒悟。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岭南自不必说,因为地多瘴疠,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一隅,有“蜀道难”之称,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

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淮南”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止一处而已。“江南”在上文提到开元二十一年时已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经简称为“江西”,照此逻辑,“江南东”该简称为“江东”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

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藩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狭义,即唐中叶的“江南东道”,“此时它已分属宣歙、浙东、浙西三个观察使管辖。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对于两浙已处于边缘。而浙东(今浙东,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两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在当时人心目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

唐代以后,虽然有时人们把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

1.下列对“江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江南”得名很古,早在先秦就已问世,所以可称最为奇妙的地名。

B“江南”以其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代表与塞北相对的另一极端。

C在唐人的概念中,巴蜀、岭南从不属于“江南”,而淮南也不属于“江南”。

D到了唐后期,江南西道已简称为“江西”,而江南东道则简称为“江南”。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江东”变为“江左”,再变为“江南”,只是把江南的雅称还原为古称。

B唐人在南北对比中发现北方各地区大致平行,南方各区域有明显的落差。

C从杜甫的两句诗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南北尤其是东北和西南的环境差异。

D贞观十道最初是全国行政区划名,到唐后期已变成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因为唐太宗在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中明显地抱有地域成见,所以他遭到了大臣的批评。

B扬州地处长江以北,但富庶繁华,当时就存有口碑,因而唐人已把它视作地道的江南。

C安史之乱后方镇的数目大为增加,因而“江南东道”的管辖范围较玄宗时已有所缩小。

D如果唐朝人不敏感于吴越之间的区别,那么当时的两浙之地都可以被看成江南的典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