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浞、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高考试题库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    第:科举考中

B.推辱主帅            推:追究

C.不痛绳之            绳:捆绑

D.复命知益州          知:掌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议咏首荐          秦武阳奉地图函次进

B.咏悉宽其罚遣之    冰,水为之,寒于水

C乡里所称          天下笑者,何也

D.饥八九            曰师曰弟子云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C 2.C 3.A 4. (1)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没有机会和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样的人,怎么敢直呼他的名。 (2)良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忠诚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手执锋利的兵器, 盘问过往行人。 (3)巫医乐师百工这些人,是君子所看不起的,如今君子的智慧却反不如他们,这难道不奇怪吗? 【解析】 1. 试题分析:理解文言实词应结合其语境考虑,C项“绳”的意思是“约束、制裁”。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理解文言虚词一方面结合其语境考虑,另一方面要联系语法知识进行分析, C项两个“为”都是表被动,“被”的意思。A项:把/按照。B项:表顺承/表转折;D项:……的人/“者”与“云”连用,有“如此如此”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 试题分析: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理解该段的大致意思,根据文意来断句,也可以利用一些标志词来判断,会事半功倍,其中标志词应抓住:“时”用于句首,前面要断开;“民”作主语,用于句首,前面要断开;“使”用于句首,前面要断开。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4】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关键字(1)“傅先生天下贤士”是判断句、“不得”是“不能够”的意思、“名”是动词“叫名字”的意思;(2)“守”是“驻守”的意思、“陈”是“排列,摆设”的意思、“谁何”是“喝问是谁”的意思;(3)“不齿”是“看不起”的意思、“及”是“比得上”、“可”是“值得”的意思。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抗生素滥用与DNA污染

青霉素问世后,抗生素成了人类战胜病菌的神奇武器。然而,人们很快发现,虽然新的抗生素层出不穷,但是,抗生素奈何不了的耐药菌也越来越多,耐药菌的传播令人担忧。2003年的一项关于幼儿园口腔卫生情况的研究发现,儿童口腔细菌约有15%是耐药菌,97%的儿童口腔中藏有耐4—6中抗生素的细菌,虽然这些儿童在次前3个月中都没有使用过抗生素。

从某种意思上说,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抗生素的普遍使用有利地抑制了普通细菌,客观上减少了微生物世界的竞争者,因而促进了耐药性细菌的增长。

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之快,是无法用生物的随机突变来解释的。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事实上,这些年来,每一种已知的致病菌都已或多或少获得了耐药基因。研究人员对一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分析表明,它的基因组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基因,包括所有耐抗生素基因,都是外来的。耐多种抗生素的鲍氏不动杆菌也是在与其他菌种交换基因中获得了大部分耐药基因。

研究人员正在梳理链霉菌之类土壤微生物的DNA,他们对近500个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都检测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平均每种链霉菌能够耐受七八种抗生素,有许多能够耐受十四五种。对于实验中用到的21种抗生素,包括泰利霉素和利奈唑胺这两种全新的合成抗生素,研究人员在链霉菌中都发现了耐药基因。研究发现,这些耐药基因与致病菌中耐药基因有着细微的差异。有证据表明,耐药基因在从土壤到重危病人的旅途中,经过了许多次转移。

人类已经认识到滥用抗生素对自身健康的严重威胁,并且也认识到在牲畜饲养中大量使用抗生素的严重危害。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促进牲畜的生长,但同时也会是牲畜体内的病菌产生耐药性。世界卫生组织呼吁,为防止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抑制耐药菌的传播,世界各国应限制对牲畜使用抗生素。欧盟决定从20061月起,全面禁止将抗生素作为牲畜生长促进剂。

人畜粪便如果流入河道,或是作为饲料的一部分被撒入农田,其中的细菌就更加容易繁殖和传播其耐药基因。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调查,人畜粪便是如何在耐抗生素基因的蔓延中起作用的。

抗生素滥用造成的DNA污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1.对上文划线句子中“付出代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各种耐药菌的快速传播现状令人担忧。

B 现在抗生素无法对付的细菌越来越多。

C 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很快。

D 细菌能从死亡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基因是可以从其体外获得的。

B 土壤中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对抗生素都有耐药性。

C 只要彻底杀死各种细菌就可阻断耐药基因的传播途径。

D 欧盟已经全面禁止在牲畜饲养过程中使用各种抗生素。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需要不断开发各种新型抗生素来战胜各种不通的耐抗生素病菌。

B  土壤中的耐药基因经过多次转移,传播给人后其耐药性会逐步下降。

C  检测牲畜排泄物中有无耐药基因即可判定其饲料是否添加了抗生素。

D  只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人们就不会感染各种耐抗生素病菌。

 

查看答案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

拥有爱心,尊重他人,温文尔雅,心胸宽阔,正派真诚……这些高尚的“教养”在我们的生活中,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教养的芬芳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角度自选; 立意自定;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         ,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⑵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大弦嘈嘈如急雨,         。(白居易《琵琶行》)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汩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

⑻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氓》)

(9)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10)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这首五言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⑴简析这首诗颔联的意境。

⑵“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联系本诗意境加以分析。

⑶结合全诗看,这首诗是如何写出诗人的“寂寞”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白居易传

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馀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元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集,及所撰古今事实,为《六帖》,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并行于世。

注:①勋庸:功勋。此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 ②履道里:洛阳里巷名。唐白居易居处。 ③科头:指不戴冠帽。 ④鸡林国:国家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捕贼                     亟:立即,迅速

B.会昌初致仕                   致仕:获得官职

C.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忠鲠:忠诚耿直

D.如山东父老农桑             课:讲,谈论

2.下列句子中,全都说明白居易诗歌受到人们欢迎的一组是

①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②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③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馀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

④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⑤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⑥及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抓捕盗贼,遭到了权贵的嫉恨,后来就被贬为江州司马。

B.有一年,黄河以北地区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

C.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译:

⑵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译:

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