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

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解释划线词(2分)

1)春花秋月何时                       

2)故国不回首月明中:                   

2.写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2分)

1)雕栏玉砌应犹在:                       

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本篇前六句的词眼是哪个字?为什么?(3分)

4.最后两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3分)

 

1.(1)了:了结。(1分)(2)堪:忍受。(1分) 2.(1)借代。(1分)(2)比喻。(1分) 3.前六句的词眼是“改”。(1分)前六句,词人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1分)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了出来。(1分) 4.最后两句,自问自答,以水喻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1分)“一江春水向东流”九字,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以两个平声字作结,读来亦如春江波涛时起时伏,连绵不尽,真是声情并茂。(1分)这最后两句也是以问答出之,加倍突出一个“愁”字,从而又使全词在语气上达到前后呼应,游走自如的地步。(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对文言实词的考查要在具体语境中理解。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用“雕栏玉砌”代指故国都城。把自己难以排遣的愁绪比作一江东流的春水。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试题分析: 这首词主要是写国破后李煜的悲愁悔恨,前六句,词人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了出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最后两句是 “愁”的千古绝句,以水喻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简答题

(二)

最后,苏比来到通往东区的一条马路上,这儿灯光暗了下来,嘈杂声传来也是隐隐约约的。他顺着街往麦迪生广场走去,因为即使他的家仅仅是公园里的一条长凳,他仍然有夜深知归的本能。

可是,在一个异常幽静的地段,苏比停住了脚步。这时有一座古老的教堂,建筑古雅,不很规整,是有山墙的那种房子。柔和的灯光透过淡紫色花玻璃窗子映射出来,风琴师为了练熟星期天的赞美诗,在键盘上按过来按过去。动人的乐音飘进苏比的耳朵,吸引了他,把他胶着在螺旋形的铁栏杆上。 

明月悬在中天,光辉、静穆;车辆与行人都很稀少;檐下的冻雀睡梦中啁啾了几声——这境界一时之间使人想起乡村教堂边上的墓地。风琴师奏出的赞美诗使铁栏杆前的苏比入定了,因为当他在生活中有母爱、玫瑰、雄心、朋友以及洁白无瑕的思想与衣领时,赞美诗对他来说是很熟悉的。 

苏比这时敏感的心情和老教堂的潜移默化会合在一起,使他灵魂里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他猛然对他所落入的泥坑感到憎厌。那堕落的时光,低俗的欲望,心灰意懒,才能衰退,动机不良——这一切现在都构成了他的生活内容。 

一刹那间,新的意境醒醐灌顶似地激荡着他。一股强烈迅速的冲动激励着他去向坎坷的命运奋斗。他要把自己拉出泥坑,他要重新做一个好样儿的人。他要征服那已经控制了他的罪恶。时间还不晚,他还算年轻,他要重新振作当年的雄心壮志,坚定不移地把它实现。管风琴庄严而甜美的音调使他内心起了一场革命。明天他要到熙熙攘攘的商业区去找事做。有个皮货进口商曾经让他去赶车。他明天就去找那商人,把这差使接下来。他要做个烜赫一时的人。他要—— 

苏比觉得有一只手按在他胳膊上。他霍地扭过头,只见是警察的一张胖脸。 

“你在这儿干什么?”那警察问。 

“没干什么。”苏比回答。 

“那你跟我来。”警察说,“你因为闲荡的罪名被捕了。” 

第二天早上,警察局法庭上的推事宣判道:“布莱克威尔岛,三个月。”

1.选段出自哪篇课文?请简要介绍作者。(4分)

2.分析选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

3.这篇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作者设计这样的结尾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4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诗歌的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4分) 

2.诗歌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中“沙鸥”这一意象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默写(本大题共4小题,共4分)

26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27               ,千金散尽还复来。

28执手相看泪眼,                        

29人间如梦,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朝廷乐歌,有十五国风,共160首;“雅”主要是地方民歌,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40首。

B柳永,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名第七,又称柳七。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世称他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D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隋,形成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故俗称宋词。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阙。”

 

查看答案

对《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江山如画”中的“山”指黄山。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卷起千堆雪”和“强虏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