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辛亥年的枪声(节选) 南帆 ①现代知识分子很少有这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辛亥年的枪声(节选)

南帆

①现代知识分子很少有这种颐指气使的性格。鲁迅对于正人君子的虚伪深恶痛绝。他的内心存有深刻的怀疑。既怀疑他人,也怀疑自己。他很难与哪一个人成为刎颈之交,并肩地挽起手臂临风而立。“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种孤独的确是鲁迅的精神写照。美国回来的胡适当然有些绅士风度,温和,大度,自由主义式的宽容,主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他与陈独秀共同提倡白话文的时候流露出些许霸气,后来就是一个好好先生,闲暇时吟一些“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之类的小诗。徐志摩呢?“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这个浪漫多情的诗人骨头轻了一些。当然,还有“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那是一个沸腾的郭沫若,尽管他的激情有余而刚烈不足。一身中山装的林觉民手执步枪,腰别炸弹地闯入广州总督衙门的时候,人们联想到的多半是江湖上的大侠。

②林觉民在福州结交的许多同盟会员都喜欢行侠尚武,这一批知识分子不是书斋里的人物。驳康有为,斥梁启超,林觉民与这一批知识分子崇尚行动,不仅用笔,而且用枪。如今,许多历史著作提到陈独秀、胡适或者鲁迅、周作人的启蒙思想,另一些风格迥异的知识分子群落往往被忽略了。

③侠肝义胆的一个标志就是随时可以赴死。真正的大侠只能独往独来;缠缠绵绵只能消磨意志。英雄手中的长剑,一方面是格杀敌手,另一方面是挥断自己的情丝。儿女情长是柳永、梁山伯或者贾宝玉们的故事,与行走在刀尖上的革命者离得很远。

④然而,没有想到,福州乡亲林觉民同时还是一个情种。他不仅一身侠骨,而且还有一副柔肠。“意映卿卿如晤”,他要离开自己至爱的女人赴死,他希望陈意映明白他的心意,不要怨他心狠,不要悲伤过度;即使成为一个鬼魂,他也会依依相伴,阴阳相通。天下为公,坦坦荡荡;两情相悦,寸心自知。

⑤福州的林觉民纪念馆即是他出生的原址。这座大宅院曾住着林觉民父辈的七房族人。当时,生活在大家族中的年轻一辈压抑,无助,未老先衰。如果套上一个不称心的婚姻,他们的下半辈子再也产生不了任何激情。上一代人的嘤嘤悲泣始终缭绕在林觉民的耳边。也是父母之命,也是媒妁之言,但是,老天爷却让他遇到了情投意合的陈意映。

⑥但是,林觉民就要岛开这座大宅院,远赴疆场。死何足惧,真正割舍不下的是陈意映。可是,没有一个至爱的女人,林觉民的内心一定轻松许多;可是,没有一个至爱的女人,生活还值得喷出一腔的鲜血吗?“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就是在这一刻,历史无情地撕裂了这个男子

⑦广州起义时,林觉民的岳父陈元凯正在广州为官。得到林觉民被捕的消息,他急如星火地遣人送信。赶在官府的追杀令抵达福州之前,林家火速迁走。一个月后,陈意映早产;五个多月之后,武昌起义;又过了一个月,福州起义,福建革命政府宣告成立。革命的成功将归于众人共享,丧夫之痛却是由陈意映独吞。两年之后,这个女人还是被绵长不尽的思念噬穿、蛀空,抑郁而亡。

⑧武昌起义成功之后的半年,孙中山先生返回广州时途经福州,特地排出时间会见黄花岗烈士家属。至于陈意映是否参加,史料之中已经查不到记载。这个女人的踪迹此时已经淡出历史著作。她只能活在林觉民的《与妻书》之中。

(选自《辛亥年的抢声》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顶是(5分)

A.以林觉民为代表的一批风格独特的知识分子,既善辩敢言也崇尚行动,他们拿得起笔,还握得起枪,却往往被忽略。

B.林觉民既有一身侠骨,还有一副柔肠。他的婚姻虽然秉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婚后,与妻子陈意映情投意合。

C.陈意映没能出席孙中山先生接见黄花岗烈士家属的会面,她独自承受着丧夫之痛,在无止境的思念中香消玉殒。

D.篇首使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尖悦地批评了鲁、胡、徐、郭等知识分子的性格弱点,赞颂了林觉民的豪侠之气。

E.这篇文革既有散文家的真情,又有批评家的睿智,在理性与感性之间穿梭自如,字里行间洋溢着智慧的警觉。

2.请谈谈第⑥段划线句在文中的含意。(4分)

3.请很据文本,探析“她只能活在林觉民的《与妻书》 之中”这句话的涵义。 6分)

 

1.(5分)C D 2.(4分)辛亥革命前夕,国家处于危难之际,作为革命者的林觉民不得不割舍下情投意合的妻子,这是残酷的现实。(2分)被撕裂的不仅是他的生命,还有他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2分)(围绕“历史”和“撕裂”进行分析,意思对即可。) 3.(6分)①陈意映在其他史料之中难以查到记载,没有《与妻书》,这样一个女性就会被历史湮没。(2分)②《与妻书》传递出林觉民的侠骨柔肠和夫妻二人的两情相悦。(2分)③作者在叹惋陈意映的同时也告诉人们,无数象陈意映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也在默默地推动着历史,值得人们纪念。(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C现存资料无法证明陈意映到底有没有出席孙中山先生接见黄花岗烈士家属的会面,而不是肯定她没有出席。D并非对比手法,没有尖锐的批评意味。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因此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文章,把握主旨,理清结构,研究技法。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最重要的是将其放置于原文,联系上下文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一该句子中有没有具有象征含义的意象出现;二句子中有没有指代很强的代词出现;三句子中有没有比喻句,其中隐喻要格外注意;四有没有言外之意;五是否是一个表意矛盾但又不矛盾的句子。本题画线句子中,重点词语就是“撕裂”,考生结全上下文可分析出,撕裂既是指林觉民内心的煎熬,也是指林觉民的牺牲,还指林觉民家庭的破碎。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句子的理解来考查对文本主题的理解。从文本来看,作者说,史料中很难找到有关陈意映的相关记载,读者认识、了解陈意映也只是在《与妻书》这篇文章中,这就是这个句子的表层含义,从深层来讲,陈意映是一类人的代表,这一类人就是像陈意映一样默默地生活于英雄身后,他们没有在史料上留下记载,甚至没有留下名字,但他们为推动历史进步付出了自己的一切,他们一样是伟大的,是应该被缅怀的。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山寨版“狮身人面像”的警示

袁跃兴

①一座山寨版的埃及狮身人面像亮相河北石家庄,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远在千里的狮身人面像老家埃及,并引起埃及文物部门的关注。依照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作为缔约国的中国,高仿的狮身人面像触犯了国际公约,埃及方面已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投诉。

②这种仿造、复制的文化现象,不是孤立和个别的。天津仿建的曼哈顿城,苏州仿建的伦敦塔桥,上海仿建的泰晤士镇……盲目照抄照搬国外著名建筑的例子已经不胜枚举。一名世界顶级建筑师曾对中国一处建筑物“擅自模仿”表示强烈抗议,并称将就此对簿公堂;而对于中国建筑界的模仿风,“有考古学家甚至声称这是中国对自己‘全球霸权’的断言”。

③这些山寨版建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照葫芦画瓢,既未考虑文化地理的差异,也未顾及自己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只是一味地照抄照搬,毫无创造性地仿造复制。同时,我们对于本国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那些最驰名、最响亮、最惹眼、最具影响的文化经典,从名城、名镇、名街、名人、名著到名人死后的墓室和名著里的主人公,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种文化遗产等,进行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描龙画凤,招摇于市,其中的文化内涵、历史意蕴、本土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却完全被抛弃。这种放肆的粗制滥造,这种充满谬误、以假乱真的伪文化,正在使我们的文化变得粗浅、轻薄、空洞、可笑、庸俗,甚至徒有虚名。

④我们往往把文化现实与历史的“断裂”,说成是现代文化的原始苦恼。现代文化艺术暴露了这种普遍的贫困,我们徒劳地模仿一切伟大创造的时代和天才,徒劳地搜集全部的世界古典文化放在现代人周围,不断地给它们命名,但我们仍然是一个永远的饥饿者。

⑤须知文化复制现象的大量出现,是发生在我们这个技术突飞猛进、商业发达、消费旺盛的文化大背景下,我们本可以让这样的文化背景成为文化创造的条件和源泉,但我们却让它扼杀了我们的文化冲动,禁锢了我们的激情,消除了我们的理性,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开始萎缩,使我们不再是丰富的、自由的和富有创造性的。于是,在文化中,我们精神力量萎缩,原创智慧低下,创造力式微。

(选自《检察日报》2014 年5 月30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石家庄出现高仿狮身人面像引发了埃及方面向联合国的投诉。

B.中国建筑界的模仿风表明了中国对自己“全球霸权”的断言。

C.若只徒劳地模仿、搜集、呈现,现代文化的原始苦恼依然存在。

D.文章从现象入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阐明危害,引人深思。

2.根据文章第③段,概述“伪文化”的两种表现。(2分)

3.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如何看待“文化复制”。 (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②(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粱惠王》)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2.上面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任选一题) 5分)

(l)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孔明嘱曰:“望于敬在公瑾面前勿失言亮先知此事。恐公瑾心怀嫉妒。又要寻事害亮。”

“此事”指的是什么事?公瑾后来“寻事害亮”,又指什么事?请简述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 第六十一回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宝玉道:“也罢。这件事我也应起来,就说是我吓他们玩的,悄俏的愉了太太的来了……”

宝玉“应起来”的是什么事?他为什么会把这件事应下来?请简述相关情节。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觉新告诉觉慧,他遇见了梅,但是梅却有意地避开他,他感到伤心。这时,弟弟妹妹们叫他们一起去踢毽子,觉新没有兴致参加。(《家》)   

B.刘玉英从赵伯韬那里偷听到做公债的消息,把消息卖给吴荪甫,得到了两千元,吴荪甫以为找到了可靠的内线,没想到刘玉英两头做内线,他最终吃了大亏。(《子夜)

C.玛丝洛娃怀孕之后被养母赶出家门。她先后在几户人家做女仆,但都无法做得长久。她的姨母介绍她当洗衣工,她又怕苦怕累。最后她落入了妓院。(《复活》)

D.若望放荡不羁,让克洛德很伤脑筋。他声色俱厉地痛斥若望一番,然而刚训完,若望又照旧心安理得地继续干他那些叛经离道的行径。(《巴黎圣母院》)

E.德·蓬风死后,欧也妮用150万法郎还清了叔父生前的债务,成全了堂弟的婚事。她开办了养老院、教会小学、图书馆,还捐了一个黄金的圣休匣给教堂。(《欧也妮·葛朗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出都留别诸公(其二)

[清]康有为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

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选自《清诗选》)

[注〕①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堵请求变法,但备受阻扰攻击。次年愤而返乡,临行时作七律五首赠与友人。②战国:指帝国主义列强。③啸青锋:啸,剑鸣声;青锋,剑。

1.诗歌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