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其实不然、请你从表现手法方面作简要分析。(3分)

 

1.答:本诗抒发的的是作者离别之愁,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2分)友人乘舟远去,两岸美景迅速后退,“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酒醒后的朦胧景象更显凄黯孤寂。(2分)(情感2分,分析2分) 2.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优美,越觉离别的难堪。(2分)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分)(“乐景写哀情”1分,分析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诗歌情感的体现方式有:直接抒发情感,间接抒发情感(借助景、物)。注意答题的模式:抒发了因……而……的感情。要注意答出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诗歌的题目“谢亭送别”已经点明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的情感主要有:送别时的依依不舍、别后的思念、担忧、祝福等等。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古代有唱歌送行的习俗。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这一句并没有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但通过“水急流”的刻画,舟行的迅疾读者可以想见,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也使整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带有一点逼仄忧伤、骚屑不宁的意味。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题干已经给出答题的对象和方向,“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其实不然”“从表现手法方面”。学生如注意审题就可以发现,出题者给出了明显的提示,“红叶青山”是乐景,既然说“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那诗歌的情感基调自然是哀伤的,这就是典型的“乐景哀情”,手法也就出来了,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段,完成文后各题(18分)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也。君如逃,则人谁肯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之虏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贼气吞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项城人无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力不足,死焉,也      职:职业

B.重赏以令死士,其必    济:成,有益

C.侃率之以城            乘:登    

D.贼失势,遂散          走:逃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最接近的一组是(  )(3分)

A.①贼气吞                 ②项城之人无伤

B.①君如逃,则人谁肯矣!    ②高城深沟之

C.①兵与财皆无,将何       ②非吏人、百姓然。

D.①夺贼财而食其食         ②项城人无伤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城县令李侃面对叛军的凌厉攻势束手无策,打算弃城逃跑,所幸其妻杨氏深明大义,及时劝阻。

B.杨氏认为项城虽兵力单薄,但是若发动民众与敌人誓死一搏,项城保卫战一定能取得胜利。

C.杨氏对项城的官员和百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地作了战前动员,并以身作则,临阵督战。

D.由于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再加上叛军首领中箭身亡,项城军民奇迹般地取得了保卫战的胜利。

4.翻译下面语句(6分)

①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3分)

②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3分)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项 城 小 邑 也 无 长 戟 劲 弩 高 城 深 沟 之 固 贼 气 吞 焉 将 超 城 而 下 有 以 弱 弓 射 贼 者中 其 帅 坠 马 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12分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一苇之所,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A.①白露横江(白色的霜露)     

②凌万顷之茫然  (旷远的样子)

B.①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旷明朗)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所思慕的人,指贤臣或圣主)

C.①舳舻千里(首尾相接的船只)        

②举匏樽以相属(互相劝酒)

D.①击空明兮溯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同适应)

2.选出对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纵一苇所如   ②不知东方既白   ③倚歌而和  ④驾一叶扁舟

A.只有①②同        B.只有①④同   

C.只有②③同        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3.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   )

例句:孤舟之嫠妇

A.鱼虾而麋鹿       B.幽壑之潜蛟   

C.扣舷而之      D.顺流而

4.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月出于东山之上

C.徘徊于斗牛间之                   D.客有吹洞箫者

 

查看答案

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逆境激发起人开发时效的紧迫感

②处于顺境的人往往八方应酬,事务缠身,不免杂事相扰,难以排除无效时间,降低了时间的使用效率

③而且逆境往往能使人更加深刻理解时间的价值和意义,具有更大的时间安排灵活性,更好地促人去珍惜利用

④相比而言,身处逆境却有时间优势,置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而不顾,集中精力思索追求

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②④③①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B.今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

C.深圳市观澜高尔夫球馆是经过市体育局和市民政局批准的专门从事高尔夫球运动推广的团体。

D.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高新技术产业园中,像我们这样的大学生汗牛充栋,比比皆是,根本算不得什么。

B.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驶,抢险队员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了一个多小时赶到了目的地。

C.我常常从冰心关于巴金的片言只语里,加深自己对巴老的了解和认识。

D.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