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默写 ①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

默写

①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烟光凝而暮山紫。《滕王阁序》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逍遥游》

④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⑤玉户帘中卷不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江花月夜》

⑥千岩万转路不定,                       。《梦游天姥吟留别》

                        ,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1)时矫首而遐观 (2)潦水尽而寒潭清 (3)朝菌不知晦朔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5)捣衣砧上拂还来 (6)迷花倚石忽已暝 (7)奈何取之尽锱铢 (8)三顾频烦天下计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夏日三首(其一)

北宋•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具体说明一下这首诗突出运用了哪种手法来表现环境的“清”的。(5分)

 

2.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昭字产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乘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蓝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独。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己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嗔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朱昭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知城事      摄:代理。  

B昭率老幼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其营            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之,杀获甚众          乘:追逐。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    (3分)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③汝辈义偷生,不异犬   

④妻子不可为贼污   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⑥昭跃马从缺城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兵,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4.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

B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

C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

D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2)昭勒众于通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占据学术主流的是说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反映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诗人一生的历史就是同旧贵族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历史”,还认定“他的悲剧也就是楚国和楚国人民的悲剧”。显然,这一时期屈原的形象塑造,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被高度意识形态化与政治伦理化了。在70年代初“评法批儒”运动中,又有人把屈原说成是与儒家相对立的“法家诗人”。80年代以来,随着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输入,有人则试图从心理分析的层面透视屈原,说屈原是一个有着幻视、幻听、幻觉、孤独症、自恋症、易装癖的病态狂人。

自从“楚辞”诞生以来,在其传播与接受中,屈原形象也处于不断变迁中,后人阅读古代文本所获得的只能是偶然保留下来的历史“碎片”,试图凭借这些并不完整的“碎片”去还原历史,在试图“唤醒”历史生命的过程中,人们必将自己的期待与想望悄然注入其中。因此,被“唤醒”的人物形象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在被“唤醒”人物的历史身影中,闪烁着现实文化的精神品格。“西方诠释学重视经典文本与读者之距离,并讲求各种方法克服两者之差距”,“儒家读经传统强调解读者与作者心灵的遥契”,是一种“实践诠释学”,不是或不只是“哲学诠释学”,是一种以经世为本的实践活动。诠释者往往将其诠释行为的目标指向人,以还原作者的意图为途径力图还原作者的历史形象,作为自己修炼和实践的榜样和目标。例如,在儒家诠释经典的历史中,从孔子开始,便以其塑造的周公形象作为修为的理想目标和境界。

“经典是时空的产物,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被反复考验、被反复选择和确认的产物”。对儒家经典之类“神圣性经典”进行诠释往往不是读者的个体行为,而主要是国家的群体行为,也就是说,“神圣性经典”的诠释权力主要在国家而不在个人。这种诠释比较程式化,具有封闭性,而且随着政治体制的变化甚至消亡,对这种经典的诠释就会随之发生变化,经典甚至失去其经典地位。但是,《楚辞》不是这种“神圣性经典”,这有利于诠释者个体的参与,其作为经典在历史中形成的普世价值对诠释者的约束力相对于“神圣性经典”而言比较小,诠释者所处的时空特性,如学术思想、政治际遇、文化心态、个性气质等,便具备更大的张力,对诠释的影响更大。正因为如此,魏学渠在其为明代李陈玉《楚辞笺注》所作的序中指出:“贞人谊士,读其词而感之,所为传注笺疏,岂徒合文义云耳,将以明其志,感其遇,恻怆悲思,结撰变化。”在学术思想比较活跃、士人际遇较为动荡之时,对《楚辞》的诠释往往就更热烈,更丰富多彩。

(摘编自《屈原形象的历史诠释及其演变》)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20世纪50年代,新兴阶级为达到政治企图,将屈原政治伦理化为“伟大的爱国诗人”。

B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术界主流观点是:屈原的人生史是与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历史。

C20世纪70年代初,在“评法批儒”运动中,有人把屈原看成与儒家对立的法家诗人。

D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有人认为屈原是一个病态狂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试图凭借偶然保留下来的历史“碎片”去还原历史,其中必然包含着大量虚拟猜想的成分。

B被“唤醒”的历史人物形象既源于古代文本,又结合当下需求,含有现实文化的精神品格。

C“西方诠释学”与“儒家读经传统”实际上都是一种“实践诠释学”,而不是“哲学诠释学”。

D“实践诠释学”是一种以参与政治以达到天下治平为根本的实践活动,诠释目标往往指向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儒家诠释经典的历史中可以看出,自从孔子开始,诠释者往往将他们各自塑造的周公形象作为修为的理想目标和人生境界。

B因为“神圣性经典”的诠释权力主要在国家不在个人,所以这种诠释或许随着政治体制的变化而变化,经典可能会失去其经典地位。

C因为《楚辞》不是依靠国家权力诠释的“神圣性经典”,利于个体诠释,诠释者所处的时空特性具备更大张力,对诠释的影响更大。

D在学术思想活跃、士人际遇极为动荡时,对《楚辞》的热烈诠释,实际是诠释者探求理想、释放焦虑、自我确证和批判的心理历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不同的人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不同的感受。请根据你读这首诗的体会,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请看下面一幅国家领导人的漫画,根据要求答题。(5分

满分5 manfen5.com

 

 

1.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漫画的内容。(3分

2.请用一句话揭示这幅漫画表现出来的习主席治国理念。不超过10字。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