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看下面一幅国家领导人的漫画,根据要求答题。(5分) 1.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漫画...

请看下面一幅国家领导人的漫画,根据要求答题。(5分

满分5 manfen5.com

 

 

1.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漫画的内容。(3分

2.请用一句话揭示这幅漫画表现出来的习主席治国理念。不超过10字。2分

 

图片以习主席高大的形象为中心,他的右手紧紧按在一个笼子上,笼子里边是代表权力的图章,上方有一只自由飞翔的鸟儿。(意思对即可)(2)将权力锁进制度的笼子里。/把权力装进笼子里。/把权力锁起来。/限制滥用国家权力。 【解析】 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应用能力。要紧紧抓住漫画内容,如“习主席”“笼子”“图章”等。概括漫画内容一定要全,概括的过程要按顺序来,免得遗漏,又可避免无序;介绍过程要有重点,尤其是反应画面主题的点要详细介绍,最后,组织文字要兼顾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注意字数限制。严格按照题目要求来组织文字,必须围绕治国理念,不能超过一句话。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诗歌的意象下定义。(50字左右)(6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当我们吟诵一首首优美的诗篇时,脑海里便闪现出一个个事物——大漠”“孤烟”“明月”“清泉……我们的联想和想象会被唤醒、驱动,因为它们都是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形象;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激动起来,因为这些形象从外界移入诗中时,为诗人的思想感情所点染、浸润,传达着一种感化、教育的力量。从诗歌艺术上说,它们是一个个意象。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象。一般说来,一首诗可以有多个意象,诗歌王国里有许多为不同诗人所习用的相同的意象。但不是诗中每一种事物都能成为意象,能成为意象的,是富有深意而又形象生动的事物。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无论岁月怎么发黄,那不染尘埃的情感,终会在记忆发黄的纸页上留有痕迹

虽然书信正在悄无声息地渐离我们的生活,但那份美丽,依然值得我们永久地回味

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怀旧的情绪,更是一种文化

那人情似纸般的纯净,不假修饰、任情感宣泄的年代

书信曾是人们交流信息和情感的一种传统方式

我们怀念那用笔带着心血书写思念的时代

A.⑤③②⑥④①B.⑤③⑥④①②C.⑥④②⑤①③D.⑥④③②①⑤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抗生素虽然对治疗严重的传染病和危及生命的细菌感染类疾病非常重要和必要,然而过度使用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给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B.面对群发短信,人们排斥的不是问候,而是怕这来得太“快”的问候打了折,更怕复制的祝福语和同质化的问候关心降低了“心灵的温度”。

C.湖南卫视明星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以来,众多粉丝除了关注五对父子的一举一动,也为节目组设置任务出谋划策。

D.自去年12月份以来,全国出现了大面的雾霾天气,一、二线城市局部区域的PM2.5值甚至爆表。如何有效遏制雾霾天气不频发已成为各地的热点话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晋时期,诗歌和现实的关系渐渐疏远,文人诗创作走入低谷,只有左思能自出机杼,独立不群。

B.把我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脉络,有多重途径。提要钩玄,通过梳理归纳,搞清作品的层次和线索,可以获得对作品的思想感情以及艺术手法的认识。

C.你身为师傅的入室弟子,却干出这种丢人的事,真是忝列门墙

D.历史上确有商人为了一己私利而向官府暗送秋波,以此来获取政治上的支持,或取得一定政治地位,从而谋求更大利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2分)

                               杜甫在夔州

杜甫在夔州最初居住的“客堂”,是在山坡上架木盖起的简陋的房屋;这类的房屋散布在山腰,好像鸟巢一般。他到这里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夔州人民的习惯,用竹筒把水从山泉引到他居住的地方。又因为乌鸡能医治风痹,他养了许多鸡,并且催促他的长子宗文在墙东树立鸡栅……对于生活上的一些琐事,他下了一番布置的功夫。

夔州是三峡里的山城,这里的山川既雄壮又险恶,杜甫一到这里,便开始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它们。他一再歌咏的是白帝城,他感到这座城是“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上白帝城二首》之一)。另一方面,给杜甫的印象最深的,是夔州人民的生活。他看见夔州的许多女子因为男丁缺乏,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结婚,她们每天到山上砍柴背到市上出卖,供养一家,有时还冒着危险贩卖一些私盐回来。人们不深究原因,只说她们面貌丑陋,所以找不到丈夫;杜甫却反过来问:“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负薪行》)他看见峡中的男子,少数富有的驾着大船经商,大多数贫穷的终生充当劳苦的船夫,人们说,这里的人都器量狭窄,只图眼前的利益,杜甫也反过来问:“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最能行》)峡中的人民大部分过着穷苦可怜的生活,而夔州却是阔绰的估客胡商必经之地,这两种生活的对照杜甫也写得很清楚。

除了歌咏山川和人民生活外,杜甫在这时有了充裕的时间,回忆他的青年时代。他在偏僻的山城与外边广大的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因此过去的一切经历在他面前活动起来。他写了不少长篇的诗叙述他过去的生活。他写《壮游》诗,从七岁学诗起经过吴越齐赵的漫游、长安时代、安史之乱,一直到滞留巴蜀,是一篇完整的自传。他还写了八首长诗,怀念八个人物,集在一起,叫作《八哀诗》,但它们只有历史的价值,艺术方面并不算是成功的作品。

杜甫在这时因为与外面的世界脱离,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他在成都草堂时说他写诗的态度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前两句说他长安时代以来对于诗的努力,极力避免庸俗,生活越艰难,作诗也越刻苦;后两句则说明在草堂的生活较为清闲,对着美丽的自然界可以信口成章了。无论是刻苦努力,或是信口成章,由于他有充实的生活体验,都能写出像他天宝末年以后那样富有创造性的诗歌。但是到了夔州,他又把一部分的精力用到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边去了。他在《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里说“晚节渐于诗律细”,又在《解闷十二首》里说“颇学阴(阴铿)何(何逊)苦用心”。并且在指导儿子宗武学诗时,也教他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辞藻:这好像又把诗歌扯回到“研揣声病、寻章摘句”的时代里去。但杜甫夔州时代的诗并不是每一首都是这样写成的,他用这种态度写出来的代表作品最明显的是《秋兴八首》、《诸将五首》。这些诗不是没有接触到实际的问题,不是没有说到国家的灾难与人民的贫困,不是没有写出时代的变迁和自己热烈的想望,只是这些宝贵的内容被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词藻给蒙盖住了,使后来杜诗的读者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词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而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因此在解释上也发生分歧。与此相反,反倒是在《写怀》里毫不费力地写出来的“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读起来觉得亲切动人;而像《宿江边阁》里“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那样的诗句足以表达出诗人的品格。

杜甫在夔州,身体时好时坏,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都不断地缠绕着他,最后牙齿落了一半,耳也聋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他在这情形下,两年内写了四百三十余篇诗,占有他全集诗中的七分之二,而且其中有不少的长篇,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由于生活的限制,在内容和思想上比起过去的作品都略有逊色,但其中也不缺《登高》这样的杰作。(节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杜甫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三峡里山城的雄壮险恶,这说明诗人十分注重以恰当的文字形式表现作品内容。

B.《负薪行》和《最能行》等诗歌反映了峡中人民穷苦可怜的生活状况,是杜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诗篇。

C.“晚节渐于诗律细”、“颇学阴(阴铿)何(何逊)苦用心”,说明杜甫晚年作诗时在字句和音律上下了很大工夫。

D.杜甫的一些注重音节与词藻的诗使读者迷惑与陶醉,以致于翻来覆去地诵读也难以知道诗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

E.“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诗人在老病时也没忘记国家的灾难和自己的责任,质朴的诗句中表现了诗人的品格。

2.从传记中看,杜甫在夔州时的诗歌创作题材上具有哪些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

3.文章最后说“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依据所选的这部分文字,你认为影响作者创作的背景因素有哪些?(6分)

4.第四段说杜甫“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你认为“变”在何处?这一改变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依据文本加以阐述。(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