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的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文后各小题。 王褒,字子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的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文后各小题。

王褒,字子深,琅邪临沂人也。祖骞、父规,并《南史》有传。褒识量淹通,志怀沈静,博览史传,七岁能属文。外祖梁司空袁昂爱之,谓宾客曰:“此儿当成吾宅相。”弱冠举秀才,除秘书郎、太子舍人。

梁国子祭酒萧子云,褒之姑夫也,特善草隶。褒少□姻戚,去来其家,遂相模范,而名亚子云,并见重于时。武帝嘉其才艺,遂以弟鄱阳王恢女妻之。及侯景陷建邺,褒辑宁所部,见称于时。梁元帝嗣位,褒有旧,如拜吏部尚书、右仆射。褒既名家,文学优赡,当时咸共推挹,故位望隆重,宠遇日甚,□愈自谦损,不以位地矜物,时论称之。

初,元帝平侯景及禽武陵王纪后,以建邺凋残,时江陵殷盛,便欲安之。又其政府臣僚皆楚人也,并愿即都鄢郢①。尝如群臣议之。镇军将军胡僧祐、吏部尚书宗懔、太府卿黄罗汉、御史中丞刘瑴等曰:“建邺王气已尽,又荆南之地有天子气,迁徙非宜。”元帝深以为然。褒性谨慎,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因清闲密誎言辞甚切元帝意好荆楚已从僧祐等策竟不用。及魏征江陵,元帝授褒都督城西诸军事。栅破,从元帝入金城。俄而元帝出降,褒遂与从俱出,见柱国②于谨,甚礼之。

明帝即位,笃好文学,时褒与庚信才名最高,特加亲待。帝每游宴,命褒赋诗谈论,恒在左右。寻加开府仪同三司。武帝作《象经》,令褒注之,引据该洽,甚见称赏。褒有器局,雅识政体,既累世在江东为宰辅,帝亦以此重之。建德以后,颇参朝议,凡大诏册,皆令褒具草。

初,褒与梁处士汝南周弘让相善,及让兄弘正自陈来聘,帝许褒等通亲知音问,褒赠弘让诗并书□。寻出为宜州刺史,卒于位。

(节选自《北史·王褒传》)

【注】①鄢郢:泛指今湖北江陵、襄阳一带。②柱国:柱国大将军省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褒宁所部                 辑:辑录

B.不以位地矜物                 矜物:矜持

C.以建邺凋殘,时江陵殷盛       凋殘:衰败

D.及让兄弘正自陈来          聘:聘请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褒少□姻戚,去来其家②□愈自谦损③褒赠弘让诗并书□

A.于    B.以    C.以     D.因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因清闲/密誎言辞甚切/元帝意好荆楚/已从僧祐等策/竟不用

B.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因清闲/密誎/言辞甚切/元帝意好荆楚/已从僧祐等/策竟不用

C.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因清闲/密誎/言辞甚切/元帝意好荆楚/已从僧祐等策/竟不用

D.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因清闲/密誎言辞甚切/元帝意好/荆楚已从僧祐等策/竟不用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褒见识广博,器量通达,心怀沉静之志,博览史籍;他的祖父王骞、父亲王规一起著写了《南史》。

B.元帝平乱之后,想迁都到殷实强盛的江陵一带,且朝中许多官员是楚人,他们也愿意迁都江陵一带。然而王褒生性谨慎,不敢直言迁都之事,元都最终迁至建邺。

C.因为亲戚的关系,王褒小时候常来往于萧子云家,并模仿练习他的书法。他的名声虽然敌不过萧子云,但在当时却与萧子云一同受到人们的重视。

D.明帝特别喜欢文学,对当时才华声名最高的王褒与庚信特加亲宠。每次游宴,就命王褒写诗为文,后来又命令王褒为自己写的《象经》作注。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武帝嘉其才艺,遂以弟鄱阳王恢女妻之。(4分)

②武帝作《象经》,令褒注之,引据该洽,甚见称赏。(3分)

2)从文中找出两个能说明王褒“性谨慎”的例子。(3分)

 

1.C 2.B 3.C 4.C 5.(1)①梁武帝嘉奖王褒的才华技艺,就把弟弟鄱阳王萧恢的女儿嫁给他。②武帝作《象经》,命王褒为之作注,他引证详备广博,很受武帝的赞赏。 (2)①等到皇帝清静闲暇时才秘誎迁都之事;②得到武帝允许后才赠给周弘让诗和书信。 【解析】 1. 试题分析:A.辑:聚合,集聚;B.矜物:骄傲而瞧不起别人;D.聘:互通友好.针对文言实词,考生应注意试卷上不考核对词义的死记硬背,而是着眼于全篇,根据文意去感悟。并且多关注那些文言文中出现频率高的、教材中常涉及的实词。最后要结合语境判断,而非单纯“字典式”释义。方法上应积累典型句,建立储备库;因文定义,结合语境解释;语法分析,依据成分推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①,王褒小的时候因为亲戚的关系,揣测句意,该虚词释义为“因为”。 ②他却越发自谦自逊,揣测句意,该虚词释义为“却”; ③王褒赠给周弘让诗和书信,揣测句意,该虚词释义为句末语气词。该题考核,一反传统的方式,根据原句,揣摩句意,填写虚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有其规律可循。一是句末语气词;二是句首发语词;三是名词或代词,一般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言辞”“元帝”“荆楚”;四是排偶的句式;五是顶真的修辞。先浏览选段,了解大意;然后先易后难。最后按照自己的断句,翻译,首先看其意思与已加标点部分文字意思是否相符,观点是否一致;其次,看有无翻译不通的句子,如有,说明此处断句有问题。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A.“并《南史》有传”的意思是“都在《南史》中有传”;B.根据文意,元帝最终听从了胡僧祐等人迁都江陵一带的建议,选项中“元都最终迁都建邺”的说法错误;D.《象经》是武帝写的。这道题目主要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首先要浏览四个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段落和句子,然后将选项与原句进行比较。此类题目的误区主要有:张冠李戴、时间地点错位、曲解实词虚词之意、胡乱推测。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题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能力,只能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一:留。留下古今相同的词,专有名词(人名、地名、时间等),如“鄱阳王恢”。方法二:补。补出省略、隐含的内容。方法三:删。删除无意义或无必要译出的虚词。方法四:调。调换倒装句式,语序要调整。方法五:换。单音词换成双音词,通假、古今异义要换成现代汉语,“妻”,名词作动词,嫁。方法六:顺。直译不通的要贯通,意译流畅。第二小问,是考核筛选信息的能力,抓住关键词王褒“性谨慎”,通读全文,分析整合解答。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王褒字子深,琅邪临沂人。祖父王骞、父亲王规,都在《南史》中有传。王褒见识广博,器量通达,心怀沉静之志,博览史籍,七岁就能作文章。外祖父梁朝司空袁昂喜爱他,对客人说:“这个孩子将来应该成为我们家的宰相。”二十岁就被举荐为秀才,任秘书郎、太子舍人之职。 梁朝国子祭酒萧子云,是王褒的姑父,特别擅长草书和隶书。王褒小的时候因为亲戚的关系,来往于萧子云家,就模仿练习他的书法,而名声仅次于萧子云,一同受到当时的重视。梁武帝嘉奖他的才华技艺,就把弟弟鄱阳王萧恢的女儿嫁给王褒。到了侯景攻陷建业,王褒收集安抚自己的部下,受到当时人的称道。梁元帝继位,王褒和梁元帝有旧交情,召见拜为吏部尚书、右仆射。王褒既是名家,文学作品优异丰赡,当时人都很推崇他,所以他的地位名望并重,宠遇日甚一日,他却越发自谦自逊,不因地位高居人上而自骄于人,当时的舆论都称赞他。 初,元帝平定侯景之乱和擒获武陵王萧纪之后,因建邺凋零殘破,而当时江陵殷实强盛,就想把都城安置在那里。又因为朝中的官员僚属都是楚人,都希望迁都鄢郢(建邺)。元帝曾经召集群臣商议这件事。镇军将军胡僧祐、吏部尚书宗懔、太府卿黄罗汉、御史丞刘瑴等人说:“建邺帝王气数已尽,而荆南之地有天子气象,迁都建邺不合适。”元帝认为他们说得很对。王褒生性谨慎,知道元帝猜疑忌讳很多,不敢公开说明迁都的不妥。后来因为皇帝清静闲暇,秘密劝谏,言辞非常恳切。元帝心中喜好荆楚之地,已听从胡僧祐等人的谋略,最终没能采用王褒的建议。等到西魏征讨江陵时,元帝授命王褒都督城西诸军事。栅栏被攻破后,王褒从元帝进入金城。很快,元帝出城投降,王褒就与众人一同出城,见到柱国于谨,于谨待他很有礼貌。 明帝即位,特别喜爱文学,当时王褒与庚信才华声名最高,特意加以亲宠优待。明帝每次游宴,都命王褒写诗为文,一直在身边。不久加授开府仪同三司。武帝作《象经》,命王褒为之作注,他引证详备广博,很受武帝的赞赏。王褒有器量,特别明了政事,既然多年在江东做辅政大臣,皇帝也就因此而看重他。建德以后,王褒多参与朝政,所有大的诏令文册,都让王褒执笔撰写。 当初,王褒和梁朝居士汝南人周弘让相友善,到了弘让的兄长弘正从陈国来通好,武帝允许王褒等人和亲戚朋友通音信,王褒赠给周弘让诗和书信。不久,调出任宜州刺史,在任上去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林冲的枪,武松的棒,杨志的大刀,鲁智深的禅杖,都是应了自己的身手才能耍得开,让他们换换家伙儿,保准不是英雄了。

①李逵不会 ②花荣的神箭③人的职业能力是生存行为,不是生命的天才④都在“梁山泊”造反起义的一百零八将个个的武艺高强,可都与他们的天赋有关⑤矮脚虎不会  ⑥鼓上蚤的本事

A.③

B.③

C.⑥

D.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要真正给予违规者以严惩,让违规者对制度与法律心存敬畏,市场才能越来越规范,法律的尊严也才能真正得以体现。

B.考古学家在清理墓穴时,收集到大量石制工具,其中有砍刀器、石核等是用石英砂岩打制而成的。

C.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孩子写一手漂亮字不仅能受用终身,而且能在考试中受益。

D.中国年的全部的意义,就在于团圆;为了团圆,中国“春运”之隆重、之艰辛、之惊天动地,远超当今人类任何一次集体活动。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不断扩大,随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后,继续升学考试的问题日益突出,随迁子女能否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追问愈演愈烈。日前,民众千呼万唤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终于出炉,1200多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终于可以参加异地高考。在因地制宜的方针指引下,各地异地高考方案原则上将由省级政府在年内制定出台。

A.愈演愈烈    

B.千呼万唤    

C.出炉    

D.因地制宜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谆告诫      /隐姓

B/      /殚精      /大打

C.覆/      /宾夺主      /奇小说

D.包/      /万马齐      /德量力

 

查看答案

请以“独自面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要求中心明确、感情真实自然,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