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不断扩大,随...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不断扩大,随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后,继续升学考试的问题日益突出,随迁子女能否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追问愈演愈烈。日前,民众千呼万唤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终于出炉,1200多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终于可以参加异地高考。在因地制宜的方针指引下,各地异地高考方案原则上将由省级政府在年内制定出台。

A.愈演愈烈    

B.千呼万唤    

C.出炉    

D.因地制宜

 

A 【解析】 试题分析:A.愈演愈烈:事情、情况等变得越来越严重。“追问”不能“愈演愈烈”,故错误;B.千呼万唤:一再呼唤,多次催促;C.出炉:比喻新产生出来;D.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本题考查的是常用的词语,以成语为主。考查的词语误用类型一般是色彩不明、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重复赘余等,对成语本身含义、使用范围、情感色彩尤为重视。复习时要重点辨别那些日常生活中(主要是报刊上的)常见而又容易用错的成语,要多要素并重,即意义、对象、色彩、搭配等兼顾,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突出易导致误用的因素。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谆告诫      /隐姓

B/      /殚精      /大打

C.覆/      /宾夺主      /奇小说

D.包/      /万马齐      /德量力

 

查看答案

请以“独自面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要求中心明确、感情真实自然,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仿照画横线的句子,以月亮和海燕作开头仿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6分)

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千枝竞秀;月亮说,________;海燕说,_______;太阳说,我燃烧的青春一片光芒……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5分)

失败英雄梁从诫

梁从诫先生领导创建了国内首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自1993年成立以来,“自然之友”开展了许许多多环保方面的重大活动。我曾亲耳听过先生的这句自嘲: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失败的英雄,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也都是屡败屡战。当时,先生说,如果说我从祖父和父母身上继承了点什么的话,那就是信念: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曾拉梁先生和我一起去我的环保启蒙地江苏省睢宁县大余小学,这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在学校开展爱鸟活动的一所农村小学。那所学校的学生老师用绘画、唱歌、跳舞等形式,在田间河边开展课外活动,表达人类对小鸟的热爱。那次,年近70岁的先生在小学参加农村孩子的爱鸟活动,那活泼劲儿和孩子们不分高低,至今我脑子里还有着返璞归真的先生如同孩子般在农村小学的操场上和孩子们一起跑跑跳跳的情形。作为国家环保局的“环境使者”,我和梁先生曾一起去过三峡。我们站在黄柏河边,这是当地人认为治理得不错的河,所以请我们这些环保使者来看。对那治理过的河水还有质疑的作家徐刚蹲在江边捞起一把水草,眉头皱起来,鼻子和嘴也都挤在一起。先生也不客气地对陪着我们的环保局干部表达了态度:人的认识当然是要有一个过程的。20年前,在黄柏河还能见底的那个年代,要人们认识到水库将对邻近水域带来多么严重的负面影响也许不够现实。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在黄柏河已经开始由绿变黑的时候,在论证中还把“对水污染的影响”列为“影响较小,采取有效措施后可减小危害”的一类,甚至时至今日,还在说三峡水库污染“问题不大”,就很难说是实事求是的了。那次三峡归来,在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的环保使者年会上,粱先生送给我一本杂志,上面有他写的文章,表述对长江污染应如何应对的见解。那篇文章中梁先生写道:“江水轻拍船舷,船在微微晃动。舟上有人难眠。遥想当年,李白遇赦,从奉节东下,一路神采飞扬,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不朽诗句。寥寥数字,向我们透露了一千多年前三峡森林茂密、野生动物出没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状况。令人面对两岸濯濯童山,峡中滔滔黄水,李白诗中景色已无法想象;森林与猴子什么年代起从这里消失也不可考。若诗仙再世,与我辈同行,又会写下怎样的诗句留给后人?历史的冷眼将始终注视着三峡,注视着长江,注视着我们!”

和梁先生曾一起参加一个美国高层代表团到华访问的活动。先生向美国官员讲起他和克林顿的见面,讲起他当时将一张滇金丝猴母子的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克林顿饶有兴致地问:“这种金丝猴的数量还有多少?”“不足1200只,而且据我所知,这是灵长类中除了人类之外唯一的红唇动物。”“哦,那是我的表亲!”当时,在座的人都笑了。今天想起先生当时的介绍,想起他说的“不足1200只”,好像刚明白梁先生当时的用心——我们都是濒危动物,金丝猴和保护金丝猴的人。

我刚刚出版的新书《追寻“野人”的足迹——中国环保领跑人》中,第一位“野人”就是先生。在我写先生的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这些年来,先生的演讲,直接、间接的听众不知有没有人统计过;坐在台下、课堂上听先生讲课,最多一次有多少人,我也不知道,可最少的一次有多少,先生亲口告诉过我5个,那是在国家某机关。我问先生,那你讲了吗?他告诉我,当然不能放弃,我还像是下面坐着成千上万的听众那样给那5个人讲了中国民间组织的环保历程。先生告诉他们: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专家的事情,如果我们作为普通的公民,不参与、不支持、不关注环境保护,仅靠政府和专家,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把环境治理好的。

先生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他说:或许,当今的人类就像坐在“泰坦尼克号”上,你有一等舱的乐趣,我有二等舱的活法,突然有一天撞上冰山,停也停不下来,拐也拐不了弯,大家只能同归于尽。

先生没有看到这本书的出版,在这本书写先生的章节中,最后一句话是:“我没有问过先生,但我想我的这个假设:为‘表亲’奔走,是这辈子要一直奔下去了,是不是就是出于从父辈那里得到的信念,—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先生您不会反对吧?

(有删节)

[注]梁从诫的祖父是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梁启超,父亲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母亲是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

1.作为环保领跑人,梁从诫做了哪些具体事情?请简要概括。(4分)

 

2.文中引用梁从诫遥想李白当年沿江而下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

 

3.对于失败英雄梁从诫,你是怎么认识的?请结合全文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每句1分,错一个字该句不给分,共15分)

(1)_______,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_______。《静女》

(2)送子涉淇,至于顿丘。_______,_______。《氓》

(3)_______,_______。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氓》

(4)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_______,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5)_______,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_______。《迢迢牵牛星》

(6)何以解忧?唯有杜康。_______,_______。《短歌行》

(7)月明星稀,_______。《短歌行》

(8)______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___。《归园田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