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青年问老师生活的路将是什么样的,老师说:...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青年问老师生活的路将是什么样的,老师说: “在你生活的路上将遇到三道 门。 ” 青年在路上遇到第一道门: “改变世界。 ”后遇到第二道门: “改变别人。 ”后又遇到 第三道门: “改变你自己” 。他先后都照着去做了。后来青年见到老师,老师听了青年人 的述说后,微微一笑: “也许你现在应该向回走。 ” 青年回走遇到第三道门: “接纳你自己。 ”第二道门: “接纳别人。 ”第一道门: “接纳世界” 。他若有所悟。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注意书写要清晰。

 

生活路上的三道门 从前有一位王子,他问他的老师――一位年长的智者:“我的生活之路将是 什么样的呢?”智者回答说:“在你的生活 之路上,你将遇到三道门,每一道门上都 写有一句话,到时候你看了就明白了。” 于是王子上路了。不久,他就遇到 了第一道门,上面写着“改变世界”。 王子想:我要按照我的理想去规划 这个世界,将那些我看不惯的事情统统改 掉。于是他就这样去做了。 几年之后,王子又遇到了第二道门 ,上面写着“改变别人”。 王子想:我要用美好的思想去教化 人们,让他们的性格向着更正确的方向发 展。 再后来,他又遇到了第三道门,上 面写着“改变你自己”。 王子想:我要使自己的人格变得更 完美。于是他就这样去做了。 一天,王子见到了他的老师,王子 说:“我已经看过生活之路上的三道门了 。我懂得,与其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这个 世界上的人,而与其去改变别人,不如去 改变我自己。” 智者听了,微微一笑,说:“也许你 现在应该向回走,再回去仔细看看那三道 门。” 王子将信将疑地向回走。远远地他 就看到了第三道门, 可是和他来的时候不一样,从回来 的这个方向上,他看到门上写的是“接纳 你自己”。王子这才明白他在改变自己时 为什么总是生活在自责和苦恼之中:因为 他拒绝承认和接受自己的缺点,所以他总 把目光放在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上,忽略了 自己的长处。他因此学会了欣赏自己。 王子继续向回走。他看到第二道门 上写的是“接纳别人”。他这才明白他为什 么总怨声载道:因为他拒绝接受别人和自 己存在差别,所以他总是不去理解和体谅 别人的难处。他因此学会了宽容别人。 王子又继续向回走。他看到第一道 门上写的是“接纳世界”。王子这才明白他 在改变世界时为什么失败连连:因为他拒 绝承认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人力所不及的 ,忽略了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他因 此学会了包容世界。 这时智者已经等在那里了,他对王 子说:“我想,现在你已经懂得什么是和 谐与平静了。” 【解析】 试题分析: (1)门的寓意与启示。 ①第一重门正反面的启示:人不仅要学会“改变世界”,还要学会“接纳世界”、包容世界。②第二重门正反面的启示:人不仅要学会“改变别人”,还要学会“接纳别人”、宽容别人。③第三重门正反面的启示:人不仅要学会“改变自己”,还要学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 (2)从青年的角度:①从对三重门的整体把握入手,探讨人生的幸福与快乐,和谐与平静。 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从这三重门来回认认真真地经过,并且思考其门上话的要义,就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和谐与平静,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与幸福,懂得追求人生价值和人生快乐幸福的真谛。②从敢于并善于探索、尝试和思考人生的成功之路,主动追求和创造美好未来。 (3)从老师的角度:长者有责任和义务,对青年人成长的导引,帮助他们走一条正确的人生之路。别人与自我;改变与接纳;包容与和谐;成长之门的点化;门里门外两重天;经历与成长;走过人生之门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根据下列文字概括出“锦里古街”的主要特点,不超过45字。(4分)  

走进锦里大门,右侧第一家就是大名鼎鼎的“三顾园”。“三顾园”的正对面,就是“三国茶园”,在这里与朋友相聚,仿佛是现代版的“茶园”三结义。漫步古色古香的锦里古街,一个个三国英雄纷至沓来,令人沉醉。锦里的建筑色彩总体上以青黑、灰白、木黄为主色,带有典型的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顺着古朴的青石街巷,蜀绣、蜀锦、竹帘画、剪纸、泥塑等川西传统手工制品一一映入眼帘;赶庙会、贴门神、黄包车等远去的老成都场景再现古街……鳞次栉比的店铺,随风飘动的招幌,茶楼酒肆的喧嚣热闹,明月映照下的歌舞升平,呈现出一种闲适、从容的生活状态。锦里,已经成为外地游客和成都市民流连之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

 

满分5 manfen5.com

 

⑴这幅漫画反映了当前什么样的社会现象?(3分)

答:                                                                       

⑵针对这种社会现象,你想对“你们”提出什么建议?(3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22分)

慢慢老去的故乡

牧云

①-人们常说,城里是农村人的梦想,农村是城里人的精神家园。可是,我的家乡就像我们的乡亲一样,年复一年地老去。

②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田野依旧平静,炊烟依旧袅绕。除了平坦的乡村道路延伸着一些希望,其他的都早已定格在记忆里。

③故乡位于倒水河畔,是著名的老区。那里远离都市,是一个被现代文明遗忘的角落。群山环绕的故乡被高速公路、铁路抛在一边,更不用说机场了。千百年来,人们或吃田地的出产,或靠一门手艺走村串户,或从事服务业,或在小型企业做手工活,养活着穷二代、穷三代。

④老家有百多户人家,胡同连通,鸡犬串户。老屋的一条巷子十二户屋连屋,脊连脊。当年,人们吃饭的时候聚在某一家门前,尝“百家菜”;哪家有红白喜事,大家纷纷自愿帮忙,那叫一个壮观。月儿升起了,竹床、藤椅、小凳搬到一块,劣质烟点燃了,一壶茶,几瓶水,天南海北地唠。小孩们则捉迷藏,从第一家一直藏到最后一家。月儿西斜,在大人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里,不知疲倦的孩子们才依依不舍地散了。

⑤如今,这条巷子只住着一个独身老人,今年七十多了。其余的都搬家做了城里人。有两间屋子因年久失修、雨水冲刷倒塌,其余的被铁锁封存。走在巷子中,满眼残破、衰败,连鸡犬猫都不见踪影。

⑥新房子很少,穷二代、三代们把从城里挣的钱还给了城市。

⑦村里少见青壮年,他们纷纷到城里打工去了,家里有大事才回来。女孩子开了眼界,宁可嫁给老头、多婚头、残疾人甚至做二奶,也要保留城里人的身份。只有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守着祖传的家业。晚辈给年迈多病的老父老母雇来保姆,给田地请来小工。一句话,不差钱,缺的是宝贵时间。农村的扶贫款项很多,合作医疗也很完备,但是老人缺的是在身边尽孝心的孩子。

⑧小学荒废了。断壁残垣,荒草藤蔓,紧锁的木门。也不知道没有玻璃的窗户里,除了藏着我儿时的回忆之外,还有什么宝贝物什。随着孩子自然和非自然的递减,农村学校大都被并到乡镇里了。孩子在家门前上学的时代就这样远去。

⑨村子旁有一个工厂,曾经机声隆隆。这里加工的半成品源源不断地送往武钢。能够到厂里做工是青年人的梦想。他们能够拿一份不错的薪水,每年还有几次去武汉的机会,的确让人眼馋。现在,这里已经办成了榨坊,虽然仍有机器声,但没有当年旺盛的人气。

⑩走近田野,澄澈依旧、碧绿依旧。虽然种植的面积与重点有些不同,但不外乎还是那些品种。欠缺和遗憾却太多了。水间鹭鸶呢?田埂上的王八、水蛇呢?塘梗上的桑葚、梧桐籽呢?望着绿得有些沉寂的田野,我怅然若失。

⑾乡间还有保留了数十年的行当,那就是货郎、赤脚医生(兽医)。自行车是主要的代步工具。只有在年关,摩托、各种小汽车才会多起来。

⑿在跟村支书的聊天中得知,虽然党的富民政策好,但青年人习惯了做城乡之间的候鸟,不愿意在老家生活。可喜的是,本村有一个叫二狗的青年,在外打工十多年,积累了千万身家,近来准备回乡投资创办绿色家园公司。他计划承包部分的山和坡,逐年改良山林品种,以山茶和意杨林为主。扩建山间公路,增挖鱼塘鱼池。并新建休闲餐厅、宾馆和体育娱乐场馆。二狗的计划提起了我的兴趣。也许,像这样的有志青年才是农村的希望,他们的投资能够给家乡注入活力,使古老的乡村焕发出无限生机。

(选自《散文百家》2013年7月)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文章中作者说故乡“慢慢老去”,这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故乡地处偏远,远离都市,随时间的流逝,正慢慢地衰败。

B“新房子很少,穷二代、三代们把从城里挣的钱还给了城市”,这句话的意思是农村青年到城里打工,在城里生活,很少回乡修房安居的。

C文章第⑩段“我怅然若失”的原因是,农村田野澄澈碧绿依旧,但种植品种传统老旧,生态和农村风味欠缺和遗憾太多了。

D文章第⑿段写农村青年二狗的事迹,是为了突出作者的观点:有志青年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才能使古老的乡村焕发出无限生机。

E全文用对比的手法,将过去的风味小村、淳朴的乡民和宁静的乡村生活与现今逐渐衰败的乡村对比,表达了对过去乡村生活的怀念之情。

2.联系全文,简要赏析②段的作用。(4分)

3.作者说故乡在“年复一年地老去”,结合全文,简要概括这样说的理由。(6分)

4.文中说“城里是农村人的梦想”“青年人习惯了做城乡之间的候鸟,不愿意在老家生活”。请对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一题1分,共7分)

1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_________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4)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6)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7)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西畿县:县名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