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 ,有三秋桂子,十...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执手想看泪眼,              

3)遥岑远目,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5                              ,如今有谁堪摘。

6               ,徒君之高义也。

7)市列珠玑,                             

8)羽扇纶巾,谈笑间,              

 

(1)重湖叠巘清嘉(2)竟无语凝噎。(3)献愁供恨,玉簪螺髻。(4)赢得仓皇北顾。(5)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7)户盈罗绮,竞豪奢(8)樯橹灰飞烟灭。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的默写识记。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养。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作家和作品要对应,不出现常识性错误。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巘”“噎”“髻”“憔悴”“樯橹”等。每句1分,句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等情况,该空不给分。学生对于常见名句名篇的准确背诵和规范书写能力,平时要夯实基本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

  正月二十日张园赏海棠作  

  管鉴  

  春阴漠漠,海棠花底东风恶。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绿尊细细供春酌,酒醒无奈愁如昨。殷勤待与东风约,莫苦吹花,何以吹愁却?

1.首句“海棠花底东风恶”中的“花底”极有意蕴,请概括回答。(2分)

2.本诗使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手法作具体分析。(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除外。6分)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4分)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太祖征孙权,表歆为军师。魏国既建,为御史大夫。文帝即王位,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及践阼,改为司徒。

黄初中,诏公卿举独行君子,歆举管宁,帝以安车征之。明帝即位,进封博平侯,转拜太尉。歆称病乞退,让位于宁。帝不许。临当大会,乃遣散骑常侍缪袭奉诏喻指曰:“朕新莅庶事,一日万几,惧听断之不明。赖有德之臣,左右朕躬,而君屡以疾辞位。夫量主择君,不居其朝,委荣弃禄,不究其位,古人固有之矣,顾以为周公、伊尹则不然。洁身徇节,常人为之,不望之君。君其力疾就会,以惠予一人。将立席几筵,命百官总己,以君到,朕然后御坐。”又诏袭:“须歆必起,乃还。”歆不得已,乃起。

太和中,遣曹真从子午道伐蜀,车驾东幸许昌。歆上疏曰:“兵乱以来,过逾二纪。大魏承天受命,陛下以圣德当成、康之隆,宜弘一代之治,绍三王之迹。虽有二贼负险延命,苟圣化日跻,远人怀德,将襁负而至。夫兵不得已而用之,故戢而时动。臣诚愿陛下先留心于治道,以征伐为后事。且千里运粮,非用兵之利;越险深入,无独克之功。如闻今年征役,颇失农桑之业。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土之心,则天下幸甚,二贼之衅,可坐而待也。臣备位宰相,老病日笃,犬马之命将尽,恐不复奉望銮盖,不敢不竭臣子之怀,唯陛下裁察!”帝报曰:“君深虑国计,朕甚嘉之。贼凭恃山川,二祖劳于前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谓必灭之哉!诸将以为不一探取,无由自弊,是以观兵以窥其衅。若天时未至,周武还师,乃前事之鉴,朕敬不忘所戒。”时秋大雨,诏真引军还。太和五年,歆薨,谥曰敬侯。子表嗣。                                            (选自《三国志·华歆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远人怀德,将襁而至         :背着

B遣曹真从子午道伐蜀,车驾东许昌  幸:希望

C荣弃禄,不究其位           委:抛弃

D 二贼之,可坐而待也        衅:祸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惧听断不明                    B为国以民为基

卒相与欢,为刎颈交               王曰:“谁可使?”

C而君屡疾辞位                  D须歆必起,

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使牧羝,羝乳得归

3.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二祖劳于前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谓必灭之哉!5分)

(2)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4分)

4.文言文材料中,华歆有着怎样的治国思想?请用文中关键词或句子作答(回答两点即可)。(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节选)

朱自清

十五年【注】四月一日,北京《晨报·诗镌》出世。这是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刘梦苇、于赓、虞诸氏主办的……《诗镌》里闻一多氏影响最大。徐志摩氏虽在努力于“体制的输入与试验”,却只顾了自家,没有想到用理论来武装别人。闻氏才是“最有兴味探讨诗的理论和艺术的”;徐氏说他们几个写诗的朋友多少都受到《死水》作者的影响。《死水》前还有《红烛》,讲究用比喻,又喜欢用别的新诗人用不到的中国典故,最为繁丽,真教人有艺术至上之感。《死水》转向幽玄,更为严谨;他做诗有点像李贺的雕饰而出,是靠理智的控制,比情感的驱遣多些。但他的诗不失为情诗。另一方面他又是爱国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但作为诗人论,徐氏更为世所知。他没有闻氏那样精密,但也没有他那样冷静。他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他尝试的体制最多,也译诗;最讲究用比喻——他让你觉着世上一切都是活泼的,鲜明的。陈西滢氏评他的诗,所谓不是平常的欧化,按说就是这个。又说他的诗音调多近羯鼓铙钹,很少提琴洞箫等抑制缠绵的风趣,那正是他老在跳着溅着的缘故。他的情诗,为爱情而咏爱情;不一定是现实生活的表现,只是想像着自己保举自己做情人,如西方诗人一样。但这完全是新东西,历史的根基太浅,成就自然不大——一般读者看起来也不容易顺眼。闻氏做情诗,态度也相同;他们都深受英国影响,不但在试验英国诗体,艺术上也大半模仿近代英国诗。梁实秋氏说他们要试验的是用中文来创造外国诗的格律,装进外国式的诗意。这也许不是他们的本心,他们是要创中国的新诗,但不知不觉写成西洋诗了。这种情形直到现在,似乎还免不了。他也写人道主义的诗。

【注】十五年,指1926年。

1.对闻一多、徐志摩诗歌的风格特点概括比较准确的一项是

A.闻一多精密冷静,徐志摩活泼鲜明。  B.闻一多精密冷静,徐志摩热情奔放。

C.闻一多繁丽严谨,徐志摩热情奔放。  D.闻一多繁丽严谨,徐志摩活泼鲜明。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闻一多既写诗又研究诗歌理论,徐志摩只写诗不研究诗歌理论。

B.闻一多写诗偏重于理性的控制,徐志摩写诗偏重于感情驱遣。

C.闻一多在诗歌理论方面影响较大,徐志摩在诗歌创作方面影响较大。

D.闻一多、徐志摩写诗都讲究运用比喻,给人的感觉都是活泼鲜明的。

3.根据文中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闻一多可以说是当时唯一的爱国诗人,而徐志摩则是多吟咏爱情的著名诗人。

B.闻一多、徐志摩都有志于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新诗,然而不能摆脱西洋诗的影响。

C.闻一多、徐志摩都凭借想像写作情诗,然而成就都不大。

D.闻一多、徐志摩都对中国现代诗歌的体制进行了长期探索,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一番讨价还价,签订合同的时候对方终于作出了让步,最终价格定在4 500元,比原先的一万多元少了一倍还多。

B 在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受访问学者、举办训练班以及对其他协作单位提供帮助的义务。

C像往年一样,今年3月5日,龙泉一中多名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很多志愿者表示,雷锋精神的实质是爱,而爱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D.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