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诸如“NBA”“W...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诸如“NBA”“WIFI”“iPhone”之类的外来词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汉语中,甚至还出现在国内正规出版物中。于是,“如何看待汉语中的外来词语”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有人认为,外来词的大量使用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不利于汉语的健康发展;有人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语言也需要随之演变,如果人为地拒绝变化,只会蚕食汉语的生命力……这些争议也反映了人们对待传统和外来事物的态度。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正确看待外来词语的“入侵” 当前,社会上使用字母词(如“MTV““CT”“B超”等)的情况比较普遍,于是有人说,这是外语“入侵”汉语。有人甚至认为这样下去,地道的汉语就会“消失”了,因此要“保卫汉语”。我们应当怎样正确看待汉语中字母词的流行呢? 汉语中有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之分。基本词汇是千百年来不变的,例如天、地、山、水、人等属于基本词汇。一般词汇是汉语中流动的成分,是由古词语、外来词语、方言词语、行业词语、新词语等构成的。字母词即属于其中的外来词语。 一般词汇流动的快慢,跟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社会发展快,就流动快,社会发展慢,一般词汇相应也流动较慢。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拉法格在《革命前后的法国语言》中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后,媒体上出现了“菜市场上大娘们的语言”。这折射出当时的一般词汇流动加快的情景。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因此一般词汇也就流动较快。外来词,特别是其中的字母词纷纷呈现,且流动较快。有的一闪而过,有的持续一定时日,有的至今“健在”。这是社会改革开放的反映,也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反映。随着今后我国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还将有更多的新的字母词与我们“相逢”。 因此,现在字母词的纷至沓来属于语言发展的正常范围之内的情况。字母词等的出现也不会搞乱汉语,甚至导致地道汉语的“消失”。因为字母词等的涌现不会动摇汉语的根基。 首先,外来词在整个汉语词汇中所占比例甚小,大约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在书面上,外来词有的是由汉字记写的,如“沙发”,故而由外文字母呈现的字母词所占比例就更小了。其次,外来词稳固性比较差,容易被意译词取代。例如过去“德律风”被“电话”取代,现在“因特网”被“互联网”取代。再次,汉语的根基是由“基本词汇+语法”构成的,这两种东西都非常稳固,千百年来不变,是一般词汇中的字母词所动摇不了的。 某个字母词是否能够流行下去,是受亿万人使用汉语的习惯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字母词的存废是社会流通性决定的。在社会生活中,广大人民群众需要,就会继续使用;不需要,就会废弃或改用别的词语。 从词语规范的角度说,我们对汉语中的字母词,应当采取既包容又适当制约的态度。也就是说,既要认识到这是改革开放中社会语文生活中的必然现象,又要反对滥用。对使用字母词非常频繁的特定人群,例如青少年,加以引导,对他们提倡不滥用字母词。例如多用“音乐电视”,少用“MTV”。对某些不顾及字母词的流通性,不考虑读者是否理解,随意使用字母词的媒体,例如某些带有行业性质的报纸、网站等,倡导或要求它们慎用字母词。工具书应当选择性收录字母词,即收录流通性较强的字母词,并放在正文后面作为附录,以便读者查阅。有的工具书已经这么做了,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在修订跟语言文字有关的法律法规时,可以考虑把上述做法酌情吸纳进去。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本题可采用“关键把握法”来审理立意,材料的关键句就是“如何看待汉语中的外来词语”,考生只需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组织材料构思成文即可。 参考立意:①正确看待汉语中的外来词语;②外来词语大量使用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③语言也需要演变;④用兼容并包的宽广胸怀来接纳外来文化;⑤理性对待外来文化的重要性;⑥尊重外来文化等等。 文体上看,本题要求“文体自选”,考生可根据平时训练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议论文要做到观点鲜明,论证严谨,论据恰当新颖;记叙文要做到选材真实,以情感人。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从孔子、庄子、马克思、霍金中任选三人为例,按照要求续写下面的话。(6分)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的境遇;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不少于60字。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使渺小而脆弱的人变得伟大而坚强。    

 

查看答案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4分) 

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书店自运营以来,受到各界关注。在今年世界读书日前夕,李克强总理给三联书店全体员工回信,肯定了他们“创建24小时不打烊书店,为读者提供深夜书房”的创意”,认为这项活动是对“全民阅读”的生动践行。同时希望他们把不打烊书店打造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让不眠的灯光陪护读者夜读前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有泪水的牲口

耿翔

(1)我离开马坊好多年了。我熟悉的那些人,尽管有一大群已经回到土里去了,但在土上继续活着劳动的人,还是大多数。而我熟悉的那些牲口,连影子都找不到了,全部消失在村子的记忆里。如果硬要追问,有些细心的人,会指着他们家的一盘井绳,说这是那些牲口的皮做的。 

(2)这就是一头牲口的命运。 

(3)它们挺着那么巨大的骨架,在大地上驾车运送过多少东西,拉犁耕种过多少土地,这是谁也说不出来的。等它们被繁重的活路磨到老死后,它们包裹过太多力气的皮,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继续显示着牲口一身的柔性和韧性。 

(4)在马坊人的记忆里,都有一根鞭子的阴影。那是用死后的牲口的皮拧成的,是用来抽打活着的牲口的。有一种高角鞭子,是赶大车、碾场的人用的。一根细软的竹子,系一根细软的皮绳,稍子是马的鬃毛。这种鞭子,摔在空中是一串炸响,落在地上起一阵土雾。它在挥鞭人手中爆发出的力量,常常使牲口细软的皮毛上,隆起一道血痕。一村人中,有几个鞭法很好,我们也就常常围上去,听他们讲述在赶车的路上,或在碾麦的场里,一鞭子挥下去,牲口的耳朵是怎样被撕裂的。那些撕心裂肺的痛,不会说语的牲口,用自己的皮肉承受着。

(5)我在那时就有一种感觉:农业绝对不是一首田园牧歌。

(6)我们从大地上要获得一把粮食,就要付出皮肉之苦。

(7)这样的苦,既出在人的身上,也出在牲口的身上。 

(8)还有一种牛皮鞭子,很短的,从手里摔出去,也就几尺远,刚好能打着犁地的牛的头。我是用这样的鞭子,打过村上的几头牛的。那是在犁地的时候,由于我喊出的吆喝,不通牛的习惯,牛总是踏不到畔子上,犁出的地歪歪扭扭,被背着手走过来的队长彦英骂了几句。我心里很窝火,就用手里的牛皮鞭子,狠劲地抽打着那头黄牛。 

(9)牛不会出声骂我,牛转过头来看我。我突然发现,牛的眼窝里是噙满泪水的。在这以前,我只知道人的眼窝里,常常会流出泪水,压根就没想过,这些从心底里涌出的东西,牛也像人一样拥有着。 

(10)我那时忍受着许多委屈。想到这些,我一摸自己睁着的眼,里面全是泪水。我想那头牛的泪水,就是我的泪水,我不敢在白天的劳动中流,只能在一个人的夜晚里,这样悄悄地流。 

(11)我由自身知道,有泪水的牲口,是有悲伤的牲口。 

(12)我从此在劳动的前后或间隙,都要在牲口的眼睛上摸一摸,让它的长流不止的泪水,能浸润一下我的手心。因为在夜晚,我知道白己无处抓摸的手心里,还有我白天摸到的,牲口的泪水。

(13)我也想这些有泪水的牲口,哪来那么大的力气? 

(14)我清楚地记得,村里那高大的脬子牛如何把深陷泥地的装满一车玉米的大车吃力挪动的。在它的嘴唇前,有一个金黄色的玉米棒子在晃动。挤在激动的人群中,盯着这头有泪的牲口的眼睛,我想为了生存,一头牛和一个人是一样的,生命中的高贵和屈辱,是同时存在着的。 

(15)这头牛后来是怎么死的?死时一村人怎么用土埋葬它的?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它面对金黄色的玉米棒子,眼里也是有泪水的。现在,我最想知道的,就是这些有泪水的牲口,身上怎么有那么大的力量?     

(16)我想到了它们的胃。 

(17)这是属于田园的胃。这是属于农业的胃。这是属于乡村的胃。 

(18)这样的胃,在一头牲口的身体里,为了聚集劳动所需要的力量,日夜不停地蠕动着。这样的胃里,装着一座山的颜色,装着一座山的力量。而你真正看清它,就是一把青草。这样的胃是疼痛的,因为我看过,村上人从一头牛的胃里,用吸铁石吸出了那么多的铁丝和铁钉。那时,我觉得自己的胃也很痛,我知道有泪水的牲口,也是为自己的胃,而无言地流着泪的。 

(19)我也在诗里写到:“而活在一地的青草里/我在马坊的原野上/看见的牲口,没一匹不拉着木犁或楼耙/深入土地的心脏,把一身骨架/山一样耸立起来。不要说青草在野/也不要说青草贫贱,在牲口毛色/发亮的身上,我看见乡村/正一寸一寸地生长。”事实上,我们和一头牲口,和一株庄稼,和一棵草木一样,都在乡村里生长。 

(20)只是要记住,我们更和有泪水的牲口一样,也是在自己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在乡村里生长的。 

    (节选自《第五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文中多次写到牲口的流泪,让我们不仅感受到一个牲口的痛苦生长,而且更感受到在乡村中成长的人也一样充满艰辛与悲苦。 

B.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回忆了马坊中的那些牲口以及与这些牲口有关的经历和故事。 

C.文中描写了听鞭法好的人讲述鞭打牲口的情形,在撕心裂肺的疼痛中表达了作者对挥鞭人鞭打牲口这一行为的强烈谴责。 

D.文章第3段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田园到乡村,层层深入地揭示了牲口在乡村中的重要作用,表达了对牲口的赞美之情。 

E.本文视角独特,以“流泪的牲口”来观照人在乡村中“成长的艰难”,在字里行间中饱含着真切的生命体悟和沉痛的乡土情怀。

2.“牲口”为什么流泪?联系全文,分条概括。(6分)

3.结合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请简要阐释第(14)段“生命中的高贵和屈辱,是同时存在着的”一句的含意。 (2分)   

(2)文中第19段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4.作者为什么说“农业绝对不是一首田园牧歌”?联系文章内容,结合现实生活或 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个小题)(6分)

(1)___                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2)桑之未落,___                        _  。(《诗经·氓》) 

(3)吞二周而亡诸侯,__               __  。(贾谊《过秦沦》) 

(4) ___                      _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5)__                __,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6)___                  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7)念去去,千里烟波,___              _  。(柳永《雨霖铃》)

(8)人生如梦,__             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8分) 

兀坐     

赵树吉

书帷人散后,兀坐思无端。

炉火明知夕,瓶花冻觉寒。

烽烟惊远道,升斗①恋微官。

愁绝团圆月,他乡独自看。

【注】①升斗:微薄的薪俸。 

1.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复杂的心绪。(4分)   

2.请结合颔联,分析诗人“兀坐”的环境特点。(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