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林清玄去访问三位画家。 第一位画家,一向...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林清玄去访问三位画家。

第一位画家,一向以“难产”著名。告诉林清玄:“我作画的态度是很严肃的,因为我觉得我诞生在这个世界是有使命的,我的存在是为了艺术。”

第二位画家,一向以“快手”著称。告诉林清玄:“我觉得艺术是一种生命的游戏,是为人而存在的,是为了使人喜悦、使人放松、使人感受心灵之美。没有人,艺术就毫无价值。”

第三位画家,则对林清玄说:“我想画就画,不为什么。艺术就像偶然的散步。”

请根据阅读材料后的感悟和联想,联系你对生活的感悟,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做一个有追求的人 “我诞生在这个世界是有使命的,我的存在是为了艺术。”这是一个有追求的人,一个有追求的画家。我为他鼓掌,人生在世,没有追求,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我们要做一个有追求的人。 追求即目标,贝多芬因为有了不屈于命运的目标而创造出了不朽的乐章,哥白尼因为有了坚持真理的目标而用生命写出了日心说,哥伦布因为有了敢于探索的目标而发现了新大陆,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份追求,而我的追求是:追求一种美好。 追求莲的纯洁高尚。莲,正如周敦颐所赞美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是的,莲的这种“出淤不染”的精神被多少后人所引用,无论是在从前还是现在,大多数人的身上都存在着这种精神,多少仁人志士用莲的精神实践自己人生的价值。周恩来总理,陈庚大将军;当代的公安战线上的缉毒战士,还有许许多多的带着特别任务深入恶劣环境的英雄,他们坚守自己的节操,一尘不染。 追求梅花的矢志不渝。梅花不仅“香自苦寒来”,而且“零落成泥碾作尘”依然“香如故”。追求这种境界是多么的高洁、伟岸。梅花知道要使自己能够开放,必须经过夏风秋雨的艰苦磨练,然而,为了那一刻的美的绽放,更要经受住严寒的考验,因此,我们要学习梅花的那种坚定的信念,和为之而奋斗的过程。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因此,梅花“化着春泥”的谦逊和奉献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追求竹子的坚韧刚强。提到竹子,记得郑板桥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中歌咏了竹子强劲坚韧、正直向上、咬定目标、绝不放松的精神品格。这也象征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不屈的精神写照。从苏武持节牧羊,永志不改的人生实践,到古今诗词歌赋中诗人歌咏竹子的情怀,无不证明了只要具有了像竹子那样正直与坚韧、虚心与刚强,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肩负起时代重任。 追求鲜花坚持不懈的等待。记得某作家曾经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其实,过程比开花更重要,鲜艳的花是一天天孕育而成的,只有经历了风风雨雨,才会迎来骄人的开放。而那些不愿等待的人们,因此只有去消遣那没有香味的塑料花吧。 总之,追求高洁,我们就是一个道德中的人;追求梅花般的矢志不渝,我们就会永不言弃;追求竹子精神,我们就会变得更加顽强;追求花样的年华,我们就一定不放弃奋斗的历程。让我们共同追求美好,追求大美的人生境界。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上述材料的审题立意可以从多角度考虑。立意角度主要定位为:人活着要有追求,有使命感;对事业生命要有严肃的态度;快乐生活,享受人生;要有超然的生活态度,随性生活;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等等。 此外,根据何永康教授所说的“来自材料,自圆其说”的审题宗旨,因为材料具有多义性,所以还可以衍生很多话题,不要轻易判考生跑题。只能说不全面或者只抓一点不及其余。例如,从材料第一节还可以得出 “慢,一种人生的态度”,“慢,是一种积淀”,“减速”等话题;从材料第二节则可得出,“以人为本”、“尊重”、“艺术的真谛”等话题;从材料第三节则可以得出,随心所欲、逍遥游、灵感等话题。 综合起来考虑,还可得到如下立意:实践出真知、快与慢、人生的态度、追根溯源、人生与艺术、人生的图画、我在乎的是画出了什么、人生的责任等。 文体上看,本题要求写议论文,所以考生要注意观点鲜明,论据新颖典型,论证有力。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出内容要点。(不超过30字)(4分)

    在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PMIO(即可吸入颗粒物,粒径≤10微米)组成中,PM2.5(即可入肺颗粒物,粒径≤2.5微米)平均占到50%-80%。PM2.5主要来自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如机动车尾气尘、燃煤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通常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PM2.5粒径更小,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寿命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是导致黑肺和灰霾天的主要凶手。当吸入之后,PM2.5可能抵达细支气管壁,并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全部属于全球PM2.5最高的地区之一。目前,日、美、印、欧盟等都已陆续将PM2.5纳入国标并进行强制性限制,我国的相关监治举措也已提上日程。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餐饮行业“俏江南”老总张兰说成都的一句话,以另外两个行业从业者的口吻说一句赞美成都的话,使三句话形成排比。(4分)

餐饮业人士:成都是水煮鱼,征服全球人的胃。

文学家:                                                                

科技人员:                                                             

 

查看答案

名著导读(5分)

1.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2分)

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           》《           》和《麦克白》代表着莎士比亚艺术的顶峰。

2.《哈姆莱持》的情节发展与国王克劳狄斯的阴谋密不可分,请写出国王克劳狄斯的三个阴谋。(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丰富的安静

周国平

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

当然,安静不是静止,不是封闭,如井中的死水。我刚离开学校的时候,被分配到一个边远的山区,生活平静而又单调。日子仿佛停止了,不像是一条河,更像是一口井。

后来,时代突然改变,人们的日子如同解冻的江河,又在阳光下的大地上纵横交错了。我也像是一条积压了太多的能量的河,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里奔腾起伏,把我的成年岁月变成了一条动荡不宁的急流。

而现在,我又重归于平静了。不过,这是跌宕之后的平静。在经历了许多冲撞和曲折之后,我的生命之河仿佛来到一处开阔的谷地,汇蓄成了一片浩淼的湖泊。我曾经流连于阿尔卑斯山麓的湖畔,看雪山白云和森林的倒影伸展在蔚蓝的神秘之中。我知道,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

我的日子真的很安静。

每天,我在家里读书和写作,外面各种热闹的圈子和聚会都与我无关。我和妻子儿女一起品尝着普通的人间亲情,外面各种寻欢作乐的场所和玩意儿也都和我无关。我对这样过日子很满意。因为我的心境也是安静的。

也许,每一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是需要某种热闹的。那时候,饱胀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去为自己寻找一条河道,确定一个流向。

但是,一个人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

托尔斯泰如此自述:“随着年岁增长,我的生命越来越精神化了。”人们或许会把这解释为衰老的征兆,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即使在老年时,托尔斯泰也比所有的同龄人,甚至比许多年轻人更充满生命力。毋宁说,惟有强大的生命才能逐步朝精神化的方向发展。

现在我觉得,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心精神世界的宝藏。

泰戈尔曾说:“外在世界的运动无穷无尽,证明了其中没有我们可以达到的目标,目标只能在别处,即在精神的内在世界里。在那里,我们最为深切地渴望的,乃是在成就之上的安宁。在那里,我们遇见我们的上帝。”他接着说:“上帝就是灵魂永远在休息的情爱。”他所说的情爱是广义的,指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爱心,而这一切都超于世俗的争斗,处在永久和平之中。这种境界,正是丰富的安静之极致。

我并不完全排斥热闹,热闹也是可以是有内容的。但是,热闹总归是外部活动的特征,而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我对一切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活中关于“安静”的点滴感悟,运用比喻、引用等多种表现手法,辩证地论述了“丰富的安静”的观点。

B、文章为当代物欲横流,喧嚣复杂的社会提供了人保持内心安静和丰富的出路——拥有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和博大的爱心。

C、文章引用了托尔斯泰和莎士比亚的名言,共同阐述了一个道理:人应当摆脱虚名的引诱,追求自己精神世界的丰富。

D、作者虽然倡导“丰富的安静”,但那是跌宕后的安静,而对于人生的某个阶段中的某种热闹也是不排斥的。

E、我对一切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因为声音和狂热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

2.综观全文,作者喜欢的“安静的日子”应该是怎样的?试分条加以概括。(6分)

3.请结合文章,简要阐释下面句子的含义。(6分)

(1)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里奔腾起伏,把我的成年岁月变成了一条动荡不宁的急流。(3分)

(2)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3分)

4.作者认为“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此有何体悟。(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千骑拥高牙,                         ,吟赏烟霞。(柳永《望海潮》)

(2)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3)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

(5)顾吾念之,                    ,徒以吾两人在也。(《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