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丰富的安静 周国平 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

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丰富的安静

周国平

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

当然,安静不是静止,不是封闭,如井中的死水。我刚离开学校的时候,被分配到一个边远的山区,生活平静而又单调。日子仿佛停止了,不像是一条河,更像是一口井。

后来,时代突然改变,人们的日子如同解冻的江河,又在阳光下的大地上纵横交错了。我也像是一条积压了太多的能量的河,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里奔腾起伏,把我的成年岁月变成了一条动荡不宁的急流。

而现在,我又重归于平静了。不过,这是跌宕之后的平静。在经历了许多冲撞和曲折之后,我的生命之河仿佛来到一处开阔的谷地,汇蓄成了一片浩淼的湖泊。我曾经流连于阿尔卑斯山麓的湖畔,看雪山白云和森林的倒影伸展在蔚蓝的神秘之中。我知道,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

我的日子真的很安静。

每天,我在家里读书和写作,外面各种热闹的圈子和聚会都与我无关。我和妻子儿女一起品尝着普通的人间亲情,外面各种寻欢作乐的场所和玩意儿也都和我无关。我对这样过日子很满意。因为我的心境也是安静的。

也许,每一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是需要某种热闹的。那时候,饱胀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去为自己寻找一条河道,确定一个流向。

但是,一个人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

托尔斯泰如此自述:“随着年岁增长,我的生命越来越精神化了。”人们或许会把这解释为衰老的征兆,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即使在老年时,托尔斯泰也比所有的同龄人,甚至比许多年轻人更充满生命力。毋宁说,惟有强大的生命才能逐步朝精神化的方向发展。

现在我觉得,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心精神世界的宝藏。

泰戈尔曾说:“外在世界的运动无穷无尽,证明了其中没有我们可以达到的目标,目标只能在别处,即在精神的内在世界里。在那里,我们最为深切地渴望的,乃是在成就之上的安宁。在那里,我们遇见我们的上帝。”他接着说:“上帝就是灵魂永远在休息的情爱。”他所说的情爱是广义的,指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爱心,而这一切都超于世俗的争斗,处在永久和平之中。这种境界,正是丰富的安静之极致。

我并不完全排斥热闹,热闹也是可以是有内容的。但是,热闹总归是外部活动的特征,而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我对一切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活中关于“安静”的点滴感悟,运用比喻、引用等多种表现手法,辩证地论述了“丰富的安静”的观点。

B、文章为当代物欲横流,喧嚣复杂的社会提供了人保持内心安静和丰富的出路——拥有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和博大的爱心。

C、文章引用了托尔斯泰和莎士比亚的名言,共同阐述了一个道理:人应当摆脱虚名的引诱,追求自己精神世界的丰富。

D、作者虽然倡导“丰富的安静”,但那是跌宕后的安静,而对于人生的某个阶段中的某种热闹也是不排斥的。

E、我对一切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因为声音和狂热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

2.综观全文,作者喜欢的“安静的日子”应该是怎样的?试分条加以概括。(6分)

3.请结合文章,简要阐释下面句子的含义。(6分)

(1)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里奔腾起伏,把我的成年岁月变成了一条动荡不宁的急流。(3分)

(2)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3分)

4.作者认为“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此有何体悟。(6分)

 

1.C、E 2.(1)生活的安静:每天,我有家里读书和写作;我和妻子女儿一起品尝着普通的人间亲情。(2分)(2)精神的安静(心境的安静):有强大生命力的安静;(2分)(3)丰富的安静: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爱心,而这一切都超越于俗世的争斗,处在永久和平之中。(2分) 3.(1)时代的巨变在我的内心引起躁动和不安,(2分)使我成年后的生活也变得动荡而不宁静。(1分) (2)我的内心仍有所思考,有所追求,(1分)只不过因为比从前思考的更深邃,追求的更高远,(1分)所以表面看来才如此地平静。(1分) 4.没有丰富内在的安静是简单的,拥有丰富阅历但喧嚣是浮躁的,只有“丰富的安静”是人生最好的境界(2分)。在当下物欲横流喧嚣浮躁的社会中,安静反而显得突兀,人们不断攀爬鲜有反思、追逐物质却丢失了灵魂,无知而不自省,浮躁而不丰富(2分)。若人们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拥有丰富的内心和博大的爱心,就能成就内心精神世界的丰富。这才能真正摆脱外界虚名的诱惑从而达到内心的真正平和豁达和安静,这才是人生最好的境界(2分)。(理解句义2分,分析句义2分,联系生活实际2分)(有不同的看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C.莎士比亚的名言没有提及“虚名的引诱”。E.“必定”有误,文中最后一段提到若有“精神追求为其动力”则不然。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2. 试题分析:本题需要通读全文,找到有关“安静”的内容,然后归纳整理。文章前四段写到了作者内心得到了安静,五六段写到了自己生活的安静、内心的安静,最后三段突出了丰富的安静,考生只要逐段梳理即可得到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最重要的是将其放置于原文,联系上下文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一该句子中有没有具有象征含义的意象出现;二句子中有没有指代很强的代词出现;三句子中有没有比喻句,其中隐喻要格外注意;四有没有言外之意;五是否是一个表意矛盾但又不矛盾的句子。本题第一个句子结合上文来看,“时代突然改变……我也像是一条积压了太多的能量的河”,可以分析出,“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里奔腾起伏”意思是说因为受大时代变化的影响,我的内心世界也是处于躁动和不安的状态;“成年岁月变成了一条动荡不宁的急流”意思是说成年的生活也是缺少安静的。第二个句子用了比喻,结合结尾段中“热闹总归是外部活动的特征……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可分析出,“湖中的水”指的是内心的思考和追求;“湖的深邃”指的是思考的更深邃,追求的更高远;“湖面寂静如镜”指的是表面上的平静。考生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半开放的题目,考生在解答进首先要答出“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的含义,然后具体分析,最后结合现实谈一谈自己的感悟。从文章内容来看,开头说“生活平静而又单调……更像是一口井”,可以分析出作者认为没有丰富的安静是单调的、简单的;“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心精神世界的宝藏”可以分析出,作者认为只有丰富的安静才是人生的最好境界;最后一段“我并不完全排斥热闹,热闹也是可以是有内容的”“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可以分析出作者认为有内容,有阅历但却不安静,仍然是空洞的,是应该否定的。综合以上信息,考生就可以归纳出这个句子的含义了。结合现实谈感悟,考生可以谈一谈如何才能拥有丰富的安静,如何才能避免简单的安静,避免喧嚣的浮躁的生活。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千骑拥高牙,                         ,吟赏烟霞。(柳永《望海潮》)

(2)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3)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

(5)顾吾念之,                    ,徒以吾两人在也。(《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①诗中提到的锦江、绵州、绵谷都是四川的三个地名。②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4分)

2.颔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之。弗信。

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六百乘,骑六千匹,粟支数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佃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号出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军于东垣矣。渡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而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原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文侯曰:“子言则可,然吾国小,西迫彊赵,南近齐,齐、赵彊国也。子必欲合从以安燕,寡人请以国从。

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

燕易王卒,其后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者,而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齐王使人求贼,不得。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于是如其言,而杀苏秦者果自出,齐王而诛之。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注】蒲服即匍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弗信                    少:轻视

B.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军于东垣矣       军:驻扎

C.何前而后恭也                        倨:傲慢

D.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           谢:辞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     )

A.自伤,闭室不出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B.且夫秦攻燕也              自书典所记,未有也

C.子必欲合从安燕          蹈其背,出血

D.齐王而诛之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简要概括苏秦的人物形象。(3分)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3分)

(2)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4分)

3)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3分)

5.请用斜线(∕)给下面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划4处)。(2分)

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朱光潜

①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者社会真相的作品,而大多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

②如果只就故事说,陈鸿的《长恨歌传》未必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或洪升的《长生殿》,元稹的《会真记》未必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但就文学价值说,《长恨歌》《西厢记》远非它们所根据的或脱胎的散文故事所可比拟。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里面也都有故事,但是这故事多么简单平凡?这首诗之所以为诗,并不在这个故事,而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这段故事你和我都会说,这首诗却非你和我所做得出。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

③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

④对于某一种诗,从不能欣赏到能欣赏,是一种新收获;从偏嗜到和他种诗参观互较而重新加以公平的估价,是对于已征服的领土筑了一层更坚固的壁垒。学文学的人们的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依傍一家门户,对于口胃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趣味方面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因为他们缺乏比较资料和真确观照所应有的透视距离。文艺上的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诗的佳妙,就不能充分地真确地欣赏任何一派诗的佳妙。

⑤艺术和欣赏艺术的趣味都与滥调是死对头。诗的疆土是开发不尽的,因为宇宙生命时时刻刻在变动进展中,这种变动进展的过程中每一时每一境都是个别的,新鲜的,有趣的。所谓“诗”并无深文奥义,它只是在人生世相中见出某一点特别新鲜有趣而把它描绘出来。诗人的本领就在见出常人之所不能见,读诗的用处也就在随着诗人所指点的方向,见出我们所不能见;这就是说,觉到我们所素认为平凡的实在新鲜有趣。我们本来不觉得乡村生活中有诗,从读过陶渊明、华兹华斯等人的作品之后,便觉得它有诗,我们本来不觉得城市生活和工商业文化之中有诗,从读过美国近代小说和俄国现代诗之后,便觉得它也有诗。莎士比亚教我们会在罪孽灾祸中见出庄严伟大,伦勃朗和罗丹教我们会在丑陋中见出新奇。诗人和艺术家的眼睛是点铁成金的眼睛。生命生生不息,他们的发现也生生不息。如果生命有末日,诗才会有末日。但是有生命而无诗的人虽未到诗的末日,实在是早已到生命的末日了,那真是一件最可悲哀的事。

⑥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诗的趣味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艺术地观照出内心生活和社会真相的作品应该具有诗的趣味。

B.平凡中见出情趣,丑陋中见出新奇的作品是有诗的趣味的。

C.不爱好诗而只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只能关注故事而不能读出其中诗的趣味。

D.读出诗中的故事比较容易,但要读出故事背后的情趣,感觉到诗的佳妙,则不容易做到。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虽然《长恨歌传》《会真记》的故事性强于《长恨歌》《西厢记》,但其文学价值远不如后者。

B.学文学的人如果偏嗜,就不能真正欣赏诗的佳妙,因而也很难拥有观照所应有的透视距离。

C.成功的文学教育要培养出纯正的文学趣味而培养文学趣味与读多少书没有多大关系。

D.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它不仅能提高我们欣赏其他种类文学的水平,也能滋润我们的人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开始。能欣赏诗的人也能欣赏小说戏剧等其他种类文学。

B.培养读诗的趣味好比开疆辟土,要读者一层一层的挖掘诗歌语言背后的深刻含义。

C.艺术和欣赏艺术的趣味都有创造性,都需时时刻刻开发新鲜境界,否则就会腐烂、僵死。

D.诗永远没有末日,它使生命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推展生命的活力。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是(     )

A据称,各大商业银行限制信用卡在支付宝网上交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套现可能产生的呆坏账风险,为此商业银行出台了一系列新措施。

B相较于大型国有企业,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除了外部需求放缓,还面临着借贷成本升高、工资快速增长和投入成本增加。

C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要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D在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国际国内的诸多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已成当前重要任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