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仿照下面餐饮行业“俏江南”老总张兰说成都的一句话,以另外两个行业从业者的口吻说一...

仿照下面餐饮行业“俏江南”老总张兰说成都的一句话,以另外两个行业从业者的口吻说一句赞美成都的话,使三句话形成排比。(4分)

餐饮业人士:成都是水煮鱼,征服全球人的胃。

文学家:                                                                

科技人员:                                                             

 

文学家:成都是诗歌,抚慰漂泊的心。科技人员:成都是硬盘,拷贝精英的思想。 (每句2分,句式修辞1分,内容符合行业特点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仿写能力,也涉及语言得体。仿写要求结构一致,修辞相同,意脉相承,内容相关,风格近似,品位高雅,符合事理理逻辑。得体则要求说话符合人物身份、地位。本题从所给例句看,考生要写的内容要表达对成都的赞美,用的句子格式为两个分句,第一个分句“成都是……”第二个分句应为主谓句。从说话人的身份看,要分别体现文学家和科技人员的行业特点。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导读(5分)

1.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2分)

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           》《           》和《麦克白》代表着莎士比亚艺术的顶峰。

2.《哈姆莱持》的情节发展与国王克劳狄斯的阴谋密不可分,请写出国王克劳狄斯的三个阴谋。(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丰富的安静

周国平

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

当然,安静不是静止,不是封闭,如井中的死水。我刚离开学校的时候,被分配到一个边远的山区,生活平静而又单调。日子仿佛停止了,不像是一条河,更像是一口井。

后来,时代突然改变,人们的日子如同解冻的江河,又在阳光下的大地上纵横交错了。我也像是一条积压了太多的能量的河,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里奔腾起伏,把我的成年岁月变成了一条动荡不宁的急流。

而现在,我又重归于平静了。不过,这是跌宕之后的平静。在经历了许多冲撞和曲折之后,我的生命之河仿佛来到一处开阔的谷地,汇蓄成了一片浩淼的湖泊。我曾经流连于阿尔卑斯山麓的湖畔,看雪山白云和森林的倒影伸展在蔚蓝的神秘之中。我知道,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

我的日子真的很安静。

每天,我在家里读书和写作,外面各种热闹的圈子和聚会都与我无关。我和妻子儿女一起品尝着普通的人间亲情,外面各种寻欢作乐的场所和玩意儿也都和我无关。我对这样过日子很满意。因为我的心境也是安静的。

也许,每一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是需要某种热闹的。那时候,饱胀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去为自己寻找一条河道,确定一个流向。

但是,一个人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

托尔斯泰如此自述:“随着年岁增长,我的生命越来越精神化了。”人们或许会把这解释为衰老的征兆,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即使在老年时,托尔斯泰也比所有的同龄人,甚至比许多年轻人更充满生命力。毋宁说,惟有强大的生命才能逐步朝精神化的方向发展。

现在我觉得,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心精神世界的宝藏。

泰戈尔曾说:“外在世界的运动无穷无尽,证明了其中没有我们可以达到的目标,目标只能在别处,即在精神的内在世界里。在那里,我们最为深切地渴望的,乃是在成就之上的安宁。在那里,我们遇见我们的上帝。”他接着说:“上帝就是灵魂永远在休息的情爱。”他所说的情爱是广义的,指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爱心,而这一切都超于世俗的争斗,处在永久和平之中。这种境界,正是丰富的安静之极致。

我并不完全排斥热闹,热闹也是可以是有内容的。但是,热闹总归是外部活动的特征,而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我对一切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活中关于“安静”的点滴感悟,运用比喻、引用等多种表现手法,辩证地论述了“丰富的安静”的观点。

B、文章为当代物欲横流,喧嚣复杂的社会提供了人保持内心安静和丰富的出路——拥有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和博大的爱心。

C、文章引用了托尔斯泰和莎士比亚的名言,共同阐述了一个道理:人应当摆脱虚名的引诱,追求自己精神世界的丰富。

D、作者虽然倡导“丰富的安静”,但那是跌宕后的安静,而对于人生的某个阶段中的某种热闹也是不排斥的。

E、我对一切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因为声音和狂热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

2.综观全文,作者喜欢的“安静的日子”应该是怎样的?试分条加以概括。(6分)

3.请结合文章,简要阐释下面句子的含义。(6分)

(1)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里奔腾起伏,把我的成年岁月变成了一条动荡不宁的急流。(3分)

(2)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3分)

4.作者认为“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此有何体悟。(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千骑拥高牙,                         ,吟赏烟霞。(柳永《望海潮》)

(2)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3)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

(5)顾吾念之,                    ,徒以吾两人在也。(《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①诗中提到的锦江、绵州、绵谷都是四川的三个地名。②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4分)

2.颔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之。弗信。

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六百乘,骑六千匹,粟支数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佃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号出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军于东垣矣。渡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而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原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文侯曰:“子言则可,然吾国小,西迫彊赵,南近齐,齐、赵彊国也。子必欲合从以安燕,寡人请以国从。

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

燕易王卒,其后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者,而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齐王使人求贼,不得。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于是如其言,而杀苏秦者果自出,齐王而诛之。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注】蒲服即匍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弗信                    少:轻视

B.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军于东垣矣       军:驻扎

C.何前而后恭也                        倨:傲慢

D.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           谢:辞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     )

A.自伤,闭室不出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B.且夫秦攻燕也              自书典所记,未有也

C.子必欲合从安燕          蹈其背,出血

D.齐王而诛之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简要概括苏秦的人物形象。(3分)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3分)

(2)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4分)

3)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3分)

5.请用斜线(∕)给下面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划4处)。(2分)

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