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学习雷锋”主题班会上,团支...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学习雷锋”主题班会上,团支部书记徐晓抛砖引玉的开场白,引发了大家心中的激情。

B.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哈利法塔,塔高828,塔外观器宇轩昂,为现今世界第一高楼。

C.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D.复旦大学医学研究生林某毒杀舍友事件震惊全国。有人认为林某身为学医者,却不求仁心仁术,泯灭人性,罪不容诛

 

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只能用在自己身上;B项器宇轩昂:形容人精神饱满,气概不凡。用来形容建筑物的宏伟高大不对,适用对象错误;C项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多指音乐,在此不当。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步(kuǐ)     倥偬(kǒng zǒng)   莘莘(xīn)学子

B.百(gě)    叱咤(chì chà)    (sù)兴夜寐

C.巾(guān)   彳亍(chì chù)   (wěn)颈之交

D.血(shǔn)   纨绔(wán kuā)     (yǔn)身不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青山行

季宇

①初秋的一天,我们乘车来到马鞍山,开始向青山进发。车窗外,江南的景色一一掠过,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安静的集市,宁静的原野,就连秋日的阳光也暖洋洋的,飘浮着令人向往的闲适。当涂的秋天是富有诗意的,可就在这一片安宁恬淡之中却充满了令人心动的喧哗。

②这都是因为李白啊!

③这位“千古一诗人”与这块土地有着不解之缘。据考证,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当涂,并终老此地,埋骨青山。可以说,当涂的山山水水印满了李白的足迹,也一次次激荡起诗人奔放的情怀和灵感。正因为如此,今天的当涂才使我们备感不同寻常,踏上这块土地,就连我们的呼吸也充满了浓郁的诗情。

④渐渐地,青山出现在了眼前。秋天的青山是丰盈的,也是朴素的。这是一个绿的世界,到处草木盛开,一片葱茏。据说,以前这里曾经长满了枫树和野菊,每到秋天,漫山红遍,野菊怒放,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一千多年前,伟大的诗人李白就常来这里,登高望远,饮酒作诗,消磨他人生的最后岁月。

⑤今天的青山墓园掩映在一片松柏苍翠之中,显得古朴而肃穆。屹立于墓前的石碑,高五尺有余,上刻“唐名贤李太白之墓”,据说出自杜甫之手笔。山风轻拂着,仿佛在轻声诉说;墓园上芳草萋萋,树影婆娑;远处偶有鸟鸣传来,四周一片宁静。置身在这样的幽静中,极目远眺,李白笔下的山水宛如一幅水彩画缓缓展开——呵,山与水,水与天,紧紧相连,融为一体,迷迷蒙蒙的景色,带着些许梦幻。在这梦幻之中,历史仿佛向我们走来……

⑥青年李白第一次踏上当涂的土地,只有25岁,这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纪。那时的诗人气宇轩昂,踌躇满志,抱着“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和“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梦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路上,他飘飘若仙,豪情万丈,南下江陵,游洞庭,溯湘江,之后抵江夏,继而登庐山,下金陵,并来到了当涂。那也是一个秋天啊,艳阳高照,或清风明月,诗人沿着长江,泛舟而下,一路上美景如画,诗酒当歌。

⑦天宝六年,这是李白政治上最失意的时期。长安三年,他屡遭谗毁,饱受打击。离开长安后,他带着满身伤痕,再次来到了当涂。

⑧此时的李白,内心充满了太多的苦闷!他不理解为什么“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而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苦难更使他忧心如焚。天宝六年正是安史之乱的前夜。李白很想为国家出力,可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只能寄情于山水与诗酒,并从中得到些许慰藉,以抚慰自己痛苦的心灵。

⑨至德二年,李白一生中最严重的政治打击降临了。就在这一年,隐居于庐山的李白不幸卷入了永王李璘事件。他原本抱着一片救国热忱,没想到却卷入了一场宫廷之争,流放夜郎。这是李白生命中最灰暗的时期。“夜郎万里道,西去令人老”、“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⑩晚年的李白再次滞留于当涂。此时的他已是贫病交加,穷困潦倒。在致其族叔李阳冰的信中,当年“散金三十万”、一向豪放潇洒的李白只能徒唤无奈,发出“英雄气短”的哀叹:“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宝应元年,一代大诗人李白在当涂寓所离开了人世。

⑾雨果在巴尔扎克追悼会上曾说过,一个伟大的死会给我们带来宗教上的震撼。“那不是黑夜,而是光明;那不是虚无,而是永恒;那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我想李白的死也是如此。在青山凭吊时,我们的心情一直很沉重。李白一生以诗闻名,他的诗登峰造极,不可逾越。所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人说,有诗歌相伴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从这一点说,李白是幸福的,但他又是不幸的。中国知识分子向来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人生的最高理想。李白的不幸就在于时运不济,报国无门。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大悲痛。在这大悲痛的深处,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对人民的伟大忠诚,是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不朽的伟大精神。

1.为什么说李白与当涂有着“不解之缘”?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概括,然后分条作答。(4分)

2.第五段在全文的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3.作者为什么说“李白是幸福的,但他又是不幸的”?请概括作答。(4分)

4.本文在运用艺术手法方面特点鲜明,请指出两种,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赏析。(5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每空1分,共5分)

(1)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

,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书愤”的“愤”在诗中具体指什么内容?请作简要分析。(3分)

2.“出师一表真名世”一句化用了什么典故?诗人化用此典故的用意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客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消忧。农人告余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悟已往之不谏    谏:劝止,挽回

B.三径荒        就:就要

C.或孤舟        棹:用桨划

D.聊乘以归尽    化:造化,自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木欣欣向荣

A.既自心为形役

B.舟遥遥轻飏

C.乐琴书消忧

D.农人告余春及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为“心为形役”,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更因为家里“田园将芜”,陶渊明决定辞官归隐。

B.刚看到自家的房子,陶渊明就显得特别高兴,因为很快就能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了。

C.或弹弹琴,或读读书,或聊聊天,或种种田,这些都给了陶渊明很多的快乐。

D.顺随自然,回归田园,乐天安命,陶渊明的心灵获得了自由。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