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客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消忧。农人告余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悟已往之不谏    谏:劝止,挽回

B.三径荒        就:就要

C.或孤舟        棹:用桨划

D.聊乘以归尽    化:造化,自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木欣欣向荣

A.既自心为形役

B.舟遥遥轻飏

C.乐琴书消忧

D.农人告余春及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为“心为形役”,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更因为家里“田园将芜”,陶渊明决定辞官归隐。

B.刚看到自家的房子,陶渊明就显得特别高兴,因为很快就能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了。

C.或弹弹琴,或读读书,或聊聊天,或种种田,这些都给了陶渊明很多的快乐。

D.顺随自然,回归田园,乐天安命,陶渊明的心灵获得了自由。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1.B 2.B 3.A 4. (l)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太远,觉得今天的决定是对的而以前的选择是错误的。 (2)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就:动词,接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B都表示修饰关系。A.介词,让:C.连词,表目的关系:D.介词,把。。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C博尔术再入敌阵,但无法找到铁木真。于是急令搬走辎重,发现铁木真已经返回卧憩车当中。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厌倦官场,渴望自由是根本原因。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选自《拿来主义》)

1.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为了追求时髦,避而不谈“送去主义”,转而大谈“拿来主义”。

B.“送来”的东西不见得好,因为这些东西有时不符合我们的需要。

C.作者以大宅子为喻,形象地阐述了如何正确对待遗产。

D.“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下列行为不符合“拿来主义”方法的一项是(2分)

A.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鱼翅。

B.把鸦片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

C.背着烟枪和烟灯周游世界。

D.请姨太太们各自走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有破有立,否定“送去主义”后,自然引出“拿来主义”。

B.全盘否定或全盘接受都不利于“拿来主义”的实现。

C.“拿来主义”的前提是吝啬,“送去”之外就得“拿来”。

D.只有运用脑髓,占有,挑选的“拿来主义”,才能给我们注入新的活力。

 

查看答案

作文(70分)

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

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

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根据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征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

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新序·杂事四》)

1.上文选自《新序》,由西汉时           进行采集史实、编纂而成。(1分)

2.加点字解释。(2分)

(1)怨,祸之道也(  ) (2)此梁之阴也(    )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

 

4.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2分)

A.楚令因以梁瓜之美      B.则又皆以灌矣

C.瓜日以美   D.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E 上以无隐,益重之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报怨以德”的效果的一组是(   )(3分)

①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         ②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

③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         ④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⑤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 ⑥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6.分析第二段划线句的作用。(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1.加点字解释。(2分)

(1)八州而朝同列 (       )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3分)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与“为天下笑者”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得不焚,殆有神护者B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而君幸于赵王D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4.这两段文字通过                                                  两组对比,揭示“                                       ”这一主旨。(3分)

5.作者总结秦王朝的历史教训,意在             ,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

1.白居易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明确提出了“                               ”的理论(1分)

2.下列对本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虚实结合,并以“风”“云”和“晴”象征政治风波刚刚过去。

B 颔联“乱”字化静为动,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

C平”字描述水苹的整齐,与“铺”字合用,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苹的茂盛。

D 颈联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而“白”“黄”色彩对比鲜明。

3.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