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70分) 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 儿子不...

作文(70分)

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

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

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根据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欲望与财富 追求幸福,追求财富,做富豪,做百万、亿万富豪,几乎是每个人深植于心中的企盼。这种企盼,就是人的欲望。 欲望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人们的争议。从最早的佛教教义中,我们就能找到证据,“人生来是苦的,而苦的根源在于人有各种欲望”。然而人的欲望如同深埋于人们心中的那颗蠢蠢欲动的种子一样,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动力,它给人类的生命以无穷的激情与活力,最终成为人类生命延续成长的神秘力量。 因为欲望,人们走向两极;因为欲望,人们改写人生;同样因为欲望,人类才得以进步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社会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发展到现在声光电的信息时代,就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的过程,这种提高的过程,就是人的欲望不断满足的过程。也可以说,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不断地满足自身的欲望。 人们对于财富,越追求,欲望就越强烈。这么看来,欲望可以催人上进。没有人不对钱财没有欲望。若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激情、欲望和恐惧,那他就胜过中国历朝历代、以及外国历朝历代任何一位统治者、任何一位君王,他简直可以主宰世界! 但我们不应该去为欲望而走捷径,虽然省力并且快速,却终究得不到山顶上的成功,去爬那座大山吧,不要畏惧艰辛与困苦,人生,一定要向着干净的财富山顶前进! 没有欲望,生命是那么黯然失色,有了欲望,才有那些精彩动人的情节。 财富金钱虽不是万能,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没有钱则是万万不能。财富虽不等于幸福,但它却能带来幸福,只要你去做财富和金钱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就意味着你是一个真正的意义上的大气之人,一个正直而高尚的人,那么你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统率、支配财富和金钱时,幸福感便会油然布满你的全身。这就是财富的魅力。 当欲望与财富连在一起时,欲望就摇身一变,从肉体爬进人的灵魂与头脑,迅速在你的心底充溢起来,成为一种永不停息的巨大力量。正是这种永不停息的、渴望财富的强大欲望之力,唤醒了人的意识,唤醒了人心中伟大的力量。这种被唤醒的力量巨大无比,具有无穷的创造力,它能创造历史,创造全人类的新生活。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分析时可重点抓住儿子“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和父亲“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这两句话来理解。你对事情的看法,往往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从儿子角度来看,应该说是不一定有学问。那小孩子的观点是有偏面性的,肚子里有学问就不能坐豪华的进口车了吗?他父亲的那句说得对,不要因为他有豪华的车就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如果你没有一定的能力是很难有现在的豪华的轿车的。参考立意:看事情要全面;要有平和的心态看事物;有欲望才能有财富。从父亲的角度来看,教育孩子一针见血,似乎教育方法欠妥当。参考立意:教育要注意方法。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征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

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新序·杂事四》)

1.上文选自《新序》,由西汉时           进行采集史实、编纂而成。(1分)

2.加点字解释。(2分)

(1)怨,祸之道也(  ) (2)此梁之阴也(    )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

 

4.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2分)

A.楚令因以梁瓜之美      B.则又皆以灌矣

C.瓜日以美   D.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E 上以无隐,益重之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报怨以德”的效果的一组是(   )(3分)

①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         ②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

③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         ④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⑤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 ⑥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6.分析第二段划线句的作用。(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1.加点字解释。(2分)

(1)八州而朝同列 (       )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3分)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与“为天下笑者”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得不焚,殆有神护者B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而君幸于赵王D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4.这两段文字通过                                                  两组对比,揭示“                                       ”这一主旨。(3分)

5.作者总结秦王朝的历史教训,意在             ,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

1.白居易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明确提出了“                               ”的理论(1分)

2.下列对本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虚实结合,并以“风”“云”和“晴”象征政治风波刚刚过去。

B 颔联“乱”字化静为动,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

C平”字描述水苹的整齐,与“铺”字合用,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苹的茂盛。

D 颈联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而“白”“黄”色彩对比鲜明。

3.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分野中峰变,                 。             (王维《终南山》)

(2)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不忍登高临远,                ,归思难收。  (柳永《八声甘州》)

(4)谢公宿处今尚在,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6)位卑则足羞,                 。             (韩愈《师说》)

(7)天长地久有时尽,                。          (白居易《长恨歌》)

(8)溪云初起日沉阁,                。          (许浑《咸阳城东楼》)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20分)

杜鹃之笺注         张晓风

⑴郑康成为《诗经》作笺,宋人吴正子为李贺诗作笺,凡是美丽且奥义的东西都需要“笺”,我今且来为千岩之上、万水之畔的杜鹃细细作笺。

⑵对万物,我是这样来判断的:

⑶一切东西,如果真的很好,好到极致,大概终于都会嫁给神话。凡是跟神话无缘的,在我看来,都像新贵乍富,少掉了一些可凭可依的深意。

⑷是故大地有其神话,日月有其神话,星辰和露珠有其神话。此外季节、山川、风俗亦有其神话。群花虽微,其中总有一些像月下突拔的峰头,平白沾得几许天庭幽辉。凡是能和神话结缘的花,总有其特异的风姿。

⑸而其实所谓神话,不就是一番注解的苦心吗?上帝是造物者,人类则是费心为万物一一作注释的人。相对于宇宙的好生之德,我们不都是“述而不作”如仲尼的人吗?我们不能造山造河,所以只好演述它们的美丽。诗人为它们作感性的释义,科学家为它们作知性的缕析,那说神话故事的人却希望寻幽探微,说破万物的潜秘。此外一切画家、音乐家、哲学家不都如小学生面对试卷,在努力地做着注音和解释的题目吗?

⑹因此,回想起来,七岁那年我所以爱上杜鹃花,其实大半原因是由于先爱上了一则神话。

⑺那年春天,我们住在柳州城,房子坐落在山脚下,时时听到风声和鸟声。由于房子是借住的、由于山、由于春天、由于雨雾、由于父亲仍在战线上,童年的我竟也会感应一份客愁。夜深时,我在灯下习字,母亲说:

⑻“这种杜鹃鸟很奇怪,它把自己倒吊在树枝上叫,叫到后来,血都从舌头上滴下来,滴到杜鹃花上,花就染红了。”

⑼春寒犹深的夜里,听到这样凄厉的故事,小小的心不免悸怖颾悚觫,奇怪的是在惊惧之余偏偏不能自禁地喜欢上这种诡异的花。每次站在杜鹃花前,心中亦惨亦烈,想起泣血的故事,但觉满满一丛树上都是生生死死的牵绊。

⑽杜鹃又名山踯躅和映山红,对我而言,初识杜鹃,原是在山上,漫山的红花,是踯躅不忍言去的颜色啊!幼年时,但记得湘黔线上,火车经过湖南、广西一带,竟是在花阵中穿行。那时太小,不知逃难有什么不好,只觉站上小贩卖的腊肠焖饭极好吃,满山满谷的山踯躅极美丽,悠悠的铁轨可以笔直无回的一路开拔下去。

⑾小时候记不住什么湘黔线,却记得一山复一山的杜鹃——虽然不是名种。故土最后的一抹颜色,凄艳艳人,一条光光灿灿照明离人之眼的花之轨迹。

⑿去岁,李霖灿先生和我谈大千先生的故事,他说:

⒀“有一年,大千先生邀我去看杜鹃,他新从瑞典空运回来的黄色杜鹃,极名贵。我去看了,他问我花如何?我笑而不答,他再问,我仍笑而不答。大千先生忽然懂了,洒然大笑说:‘是啦!是啦!我懂啦!这种花,不入法眼,你在云南住过,好的杜鹃品种你见识过的。’我说:‘对了,正是如此。’”

⒁我听那故事,不胜欣羡,此生此世,如能被人说一句:“好的花,她是见识过的!”也就心满意足了。

⒂然后是台北,记忆中杜鹃该开在南方的山城里,台北亦是多雨多山的城,亦有杜鹃烈烈而发。杜鹃几乎是所有校园里的宠花,由于是校园花,也可以算是青春的旗标,智慧的泉柱。台大校园里的杜鹃许多是日据时期种下的,杜鹃这种花竟是愈老愈精神,非常像“知识”,是一种历久不凋的容颜。

⒃前些年,不知为什么,忽然流行起重瓣的洋杜鹃,奇怪的是,许多花虽因重瓣而美丽,杜鹃却偏偏是单瓣的好看。单瓣的杜鹃才有单纯明朗的线条、干净澄定的颜色。而且台湾杜鹃花期长,又耐得各种气候,真是放诸天下亦可骄傲的春华。

⒄杜鹃开到五月,大致谢了,却由于额外的恩宠,台湾又有一种小朵杜鹃来接棒,它们一般开在山里,有时从悬崖壁缝里倒长下来,乍看不免又惊又喜,看来杜鹃真是中国花,好比中国人喜欢《西游记》之后又有《西游记补》,《西厢记》之后又有《续西厢》,这小朵杜鹃看来亦是杜鹃的续篇。另外有种红心杜鹃,也极出奇,大约花中也有隐士高人,红心杜鹃风格高标,竟自顾自地长成一棵树了。看来杜鹃是亦师亦友的对象,与人齐高的可做朋友,硕大成树的可居宗师,至于那小丛小朵的,这是可爱宠娇纵的孩童。

⒅杜鹃无果,是绝对为美而生存的花,再功利的人看到杜鹃也要心软,知道无用也是可以理直气壮的。

⒆杜鹃的花期长,是上天的优惠,但它又不像某些花开是十个月,显得太长,反而失去了季节更迭的喜悦。杜鹃花的花时如情人的乍见与相守,聚是久违的狂欢,离是迟迟的驻步,发乎其不得不发,止乎其所当止。

⒇至于多年前的山城春夜,听母亲说那则极美丽且极可怕可伤的神话,现在想想竟也不惊了。王尔德笔下的红蔷薇,不也是夜莺刺透胸血而染红的吗?人间的欢愉,人间的艳色,背后不都潜藏着生命极挥洒处的最后一滴血吗?

(21)如果杜鹃是一部属于春天的经书,则我此番絮絮叨叨便是解释经书的笺注了。上天啊,能否容我为山作笺,为水作注,为大地系传,为群树作疏注。答应我,让我站在朗朗天日下为乾坤万象作一次利落动人的简报。                                    (有删改)

1.请分别举出一则与日、月有关的中国神话:                            (2分)

2.结合全文信息,为杜鹃花写一份简介。(3分)

 

3.从语言特点的角度,赏析第⒆段划线句。(4分)

 

4.联系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⒇段的作用。(3分)

 

5.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⑷段用词文白相间,既典雅又生动,赞美了杜鹃等与神话结缘的花有独特魅力。

B 第⑼段划线句运用叠词,形象地再现杜鹃啼血的悲情,营造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体验。

C 第⒂段划线句把“经年的杜鹃花”比作“知识”,比喻新奇,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D 本文语言充满诗意与灵性,仪态万千,情感真挚动人,但文章欠缺学者散文的理趣。

6.联系全文,阐述作者为杜鹃作笺的意义。(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