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曼希沃在踮着足尖走进来、撞见孩子坐在太高的键盘前面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曼希沃在踮着足尖走进来、撞见孩子坐在太高的键盘前面的那天,忽然心中一亮:“哦,神童!怎么早先没想到呢?这不是家庭的运气吗!他将来可以带着我周游德国,也许还能到国外去。那不是又愉快又高尚的生活吗?”

一吃晚饭,曼希沃就马上把孩子赶到钢琴前面,要他把白天的功课复习三遍,直到他眼睛累得要合拢的时候。从此竟是每天如此。克利斯朵夫很快就厌倦了,后来竟闷得慌了;他连去看看亲爱的河的时间都没有了。他的骄傲与自由都受了伤害,他愤慨极了,他决意不是从此不弄音乐,便是尽量弹得坏,使父亲灰心。这让他自己也不大好受,可是他的自由独立非挽救不可。

从下一课起,他就实行他的计划。他一心一意地把音弹错,把装饰音弄成一团糟。曼希沃叫着喊着,继之以怒吼,戒尺也像雨点一般落下来。克利斯朵夫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来,忍着痛苦照旧乱弹。曼希沃和他一样固执,发誓哪怕两天两晚地拼下去,也决不放过一个,直到儿子弹准为止。

“爸爸,我不愿意再弹了。”他鼓足勇气说。

曼希沃气得不能呼吸了。

“怎么!怎么!”他喊道。

“我不愿意再弹,因为我不愿意挨打。”克利斯朵夫大哭大叫地说,“而且,我不喜欢音乐!”

克利斯朵夫被赶到了楼梯上,又脏又暗,踏级都被虫蛀了的楼梯上。从天窗的破玻璃吹进一阵风,墙上湿漉漉的全是潮气。他一边哭一边照旧望着周围的东西,不久他站起来,窗子在吸引他,莱茵河在屋下奔流。在孩子心目中,河仿佛是个有生命的东西,是个不可思议的生物,比他所见到的一切都强得多!什么也拦不住它,不分昼夜,也不问屋里的人是悲是喜,它总是那么流着,那样地恬然自得。要是能像它一样穿过草原,拂着柳枝,在细小晶莹的石子与沙块上面流过,无愁无虑,自由自在,那才快活咧!

孩子全神贯注地瞧着,听着,仿佛自己跟着河一起去了……他闭上眼睛,波涛汹涌,急促的节奏又轻快又热烈地往前冲刺。而多少音乐又跟着那些节奏冒上来,像葡萄藤沿着树干扶摇直上:其中有钢琴清脆的琴音,有凄凉哀怨的提琴,也有缠绵婉转的长笛……那些风景隐灭了。河流也隐灭了。只有一片柔和的、暮霭苍茫的气氛在那里浮动。克利斯朵夫感动得心都颤抖了,凡是可怕可悲的事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一场轻飘的梦,一阕清朗的音乐,在阳光中浮动,好似仙女座中的众星在夏季的天空闪烁。

然后,什么都隐灭了,一切形象都化掉了……一片汪洋,一线水波在天边颤动——那是大海。河向着海流去,海也向着河奔来,终于河流入海,不见了……音乐在那里回旋打转,舞曲美妙的节奏很疯狂地来回摆动。自由的心灵神游太空,有如被空气陶醉的飞燕,尖声呼叫着翱翔天际……欢乐啊!欢乐啊!什么都没有了!哦!那才是无穷的幸福!

时间流逝,黄昏来了,楼梯那边已经黑了。小克利斯朵夫老是伏在窗洞边上,抹得乌七八糟的苍白的脸上闪着幸福的光彩。他睡熟了。

他不得不让步了。虽然英勇地抵抗极其顽强终究被戒尺制服了每天大部分时间他必须坐在这架刑具前面。

他自以为对音乐恨透了但他拼命用功那可不单单是怕父亲的缘故。祖父有过几句话给了他深刻的印象。老人看见小孙子,就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为着人间最美最高尚的艺术,为着安慰苍生,为着能为人类增光的艺术而吃些苦是值得的。克利斯朵夫一方面因为祖父把他当作大人看待而非常感激,一方面因为那些话跟他高傲的精神非常投合而深为感动。

但主要的原因,还是音乐所引起的某些情绪深深地印在心头使他不由自主地留恋音乐,把一生奉献给这个他自以为深恶痛绝、竭力反抗而无效的艺术。

(节选自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通过小克利斯朵夫热爱音乐——反抗弹琴——决定把一生献给音乐的情节再现了他走上音乐之路的经历引人深思。

B.曼希沃让贪恋玩耍的小克利斯朵夫闷在屋子里练琴这使钢琴成了小克利斯朵夫的刑具也使他开始在自由与音乐间挣扎。

C.“尽量弹得坏”“一心一意地把音弹错”就是因为小克利斯朵夫连看看河的时间都没有了从而对练琴感到厌倦和烦闷。

D.黄昏时小克利斯朵夫“脸上闪着幸福的光彩”,说明他看清并真正踏上了自己的音乐之路,这一细节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

E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多样既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又有联想与想象使富有音乐天赋的小克利斯朵夫的形象跃然纸上。

2.小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约翰·克利斯朵夫决定把一生奉献给“竭力反抗而无效的艺术”,请概述他反抗“无效”的原因。(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能够取得音乐成就应该感谢父亲曼希沃也有人说一个音乐天才几乎毁在父亲曼希沃的手里。请选择其中一种看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 2.热爱音乐,有音乐天赋,富有想象力;倔强,有反抗精神。向往、追求自由。(每点2分,概括与分析各1分) 3.①父亲的严厉责打。父亲的戒尺制服了小克利斯朵夫,在固执的父亲面前,他屈服了。②祖父的鼓励。祖父的话切合他高傲的精神,使他大为感动。③内心对音乐的热爱。音乐所引起的某些情绪深深地印在小克利斯朵夫的心头,他不由自主地留恋音乐,继续他的音乐之路。 4.观点一:小克利斯朵夫应该感谢父亲。(2分)理由:从情节上看,父亲发现小克利斯朵夫有音乐天赋,严格要求他坚持练习钢琴,在他感到厌倦时,父亲的固执是他继续音乐之路的一个重要原因。(2分)从人物上看,性格固执的父亲,对小孩子自由个性的约束,为小克利斯朵夫的音乐演奏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分)从主题上看,写小克利斯朵夫的成长主要是表达对父亲这一形象的赞美。(2分)观点二:父亲几乎扼杀了小克利斯朵夫的音乐天赋。(2分)理由:从情节上看,父亲只是通过硬性的规定和要求刻板地训练儿子,这些做法使小克利斯朵夫几乎放弃了音乐。(2分)从人物上看,父亲的固执、严厉甚至粗暴,使小克利斯朵夫对弹琴产生了厌恶之情。(2分)从主题上看,小说通过小克利斯朵夫走上音乐之路的过程,表现了他的音乐天赋和对音乐的热爱。(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B.“贪恋玩耍”错误,原文是说小约翰·克利斯朵夫向往自由,热爱大自然并能从中感悟音乐之美。“在自由与音乐间挣扎”也不准确。D.“说明他看清并真正踏上了自己的音乐之路”错误。C.小克利斯朵夫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让父亲灰心。 试题分析: 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对文本进行分层次阅读,并筛选信息。 试题分析: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从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思考,对文本相关信息进行分析。 试题分析: 4.本题考查对文章综合阅读与探究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紧紧围绕小说全文内容、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作答。(观点明确2分,论据充分,言之有理,要点清晰,6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所写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表达思念对人的正面作用。(6分)

思念是一首诗让你在普通的日子里诗意起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历史教育本质上应该是吸取前人智慧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历史常常成为人们自豪和光荣的起点学习历史很多时候是为了炫耀祖先。所以历史真相常常被隐藏或者被扭曲。

还能照出丑照出皱纹照出雀斑

由此迅速提高个体和整个物种的生存能力

人类具有一个特殊优势

镜子不仅能照出人的美

历史常被人比喻成镜子

即可以通过文化传播共享生存智慧

A.④①⑤②③⑥    B.⑤④①②③⑥

C.③⑥②⑤④①        D.③⑥②④①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期被网友们调侃为“中国式过马路”的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不只是行人的错恐怕某种程度上与“路权不平等”、与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之间也难脱干系。

B.用“爱国”来感召年轻人投身工科没有说服力这并不是说年轻人缺少爱国情怀或者爱国已经成为一种大而无当而是将“投身工科”与“爱国”扯在一起存在致命的逻辑缺陷。

C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建筑是一座城市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标志与之紧密相关的历史传说和故事让这座城市具有了浓厚的人文氛围和历史品位。

D.“哥是江南Style”一夜之间成为韩国最流行的时尚短语中年歌手鸟叔极具感染力的“骑马舞”更是风靡一时被大人、孩子们竞相模仿。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近日日本“购岛”闹剧始作俑者东京都知事石原宣布辞职并着手组建新党。作为一个老牌右翼分子他的每一次政治“噱头”都是为了迎合日本社会的右翼势力。

B.我们的领导干部不能像封建官老爷那样扮官样、装官相、示官威官气熏天不可向迩;而应把自己当成人民的勤务员从内心深处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位置。

C.今年恰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大家关注杜甫是好事但此事也折射出国人漠不关心传统文化的心态。

D.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报告大厅用一场精彩的演讲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平实、淡定、从容、自信让人微知著于“中国故事”中品味“中国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张切糕 李切糕

申 平

县志上记载着两个卖切糕的人物:一个是张切糕,一个是李切糕。张切糕是英雄,李切糕是汉奸。

在日本鬼子进入本县之前,张切糕和李切糕原本都在相安无事地做切糕、卖切糕。只不过是张切糕的名气要大一些,李切糕的名气要小一些。

切糕是一种北方百姓喜欢的食品。做切糕的主要原料是黄米面和芸豆。基本做法是在装有沸水的大锅上铺上箅子,然后撒一层芸豆,再撒一层面粉。就这样一层层地撒下去,直到半筷子多高。这时由于下面的热气不断冲上来,切糕已经半熟。随后盖上笼屉,加火蒸之。待火候到了,端出笼屉,将切糕倒扣在板上。高手做出的切糕,金黄细腻,黏而不粘,香气四溢。不会做切糕的,要么做夹生了,要么就黏成一坨,甚至粘在锅里取不出来。

张切糕之所以比李切糕名气响,除了切糕做得犹如黄金片,劲道爽口之外,还有一点是他的切糕块头格外大。多大?有头号笸箩那么大,直径足有两米。做这么大的切糕无疑需要大锅,奇怪的是张切糕家里根本就没有大锅。无大锅能做出大坨的切糕来,这本身就是一绝。此技艺是他家祖传的,秘不示人。而李切糕呢,不但切糕做得一般,而且他只能做小坨的切糕,直径连一米都不到。就这每天还卖不完。人家张切糕的切糕做好了,打开门推出来,门口早有人在等候了。张切糕也不用秤,你说要多少,他一刀下去,保证八九不离十。用不了两个时辰,切糕就卖完了。而李切糕呢,却要把切糕用车推着,走街串巷地喊:“热切糕啊!”有时从早喊到晚,切糕早都凉透了,也没人买。自从日本人占领了县城,实行经济封锁,很快张切糕和李切糕都失业了。做切糕的原料买不到,再说老百姓也吃不起了。这日,张切糕正在家中凄惶,不想伪县衙有人来请他。去了他才知道,原来是日本参事官想吃中国的切糕。他打听到张切糕最有名,就请他来一展厨艺。不料这张切糕却不给他面子,他对参事官说:“我会做切糕不假,可是我只会给中国人做切糕。给日本人做切糕的手,我还没长出来呢!”任凭参事官软硬兼施,张切糕就是不肯就范。参事官恼羞成怒,就把张切糕弄进大牢折磨他。但是不管怎么折磨,张切糕就是不肯做。参事官没办法,又派人把李切糕请来。开始,李切糕也表现得挺英勇。可是当日本人把他弄进关张切糕的牢房,他看到伤痕累累的张切糕时,就有点动摇了。他想:不就是做个切糕吗,给谁做不是做,何必弄丢性命。而且就在这时,他的脑子忽地一闪……

既然成了狱友,两个做切糕的人开始对话。这是他们平生第一次对话,以前可是老死不相往来的。论年龄张切糕要比李切糕大不少,现在又有伤在身,李切糕就表现得格外殷勤小心。他一口一个张师傅地叫,还撕开自己的衣服为张切糕包扎伤口。很快,张切糕就被感动了。他说,反正我都一大把年纪了,世道又这么乱,我也不想活了。可你还年轻,没必要和我一起死。李切糕赶紧说:不行,让我去伺候日本人,还不如和你一起死了呢!张切糕说,可是……我做切糕的绝技总得有人往下传啊,我没有儿子,你我都死了,岂不绝根了吗?李切糕一听,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喊师傅。张切糕就说,你俯耳过来。

张切糕传授给李切糕的第一项绝技,就是如何把切糕做大。原来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在锅上架上木桶撒切糕。木桶很深,蒸出的切糕为柱体,随后用木板蘸上凉水拍打,直至拍成圆饼状为止。

原来如此!李切糕闻听此言,不由拍手击掌。不想他的这个举动却使张切糕心下一沉。他看着李切糕继续说,我现在教你的是保命求生活的法子,你要是想求富贵,我这里还有一个绝技……李切糕迫不及待地说,师傅快说!

李切糕很快出狱。因为他满足了参事官的食欲,参事官特批为他提供原料,他的生意重新开张。又由于张切糕死在狱中,他没有了竞争对手,且获得了张切糕的独门绝技,他居然也名噪一时。李切糕春风得意,经常出入县衙。开始,只是为日本参事官送切糕,后来就开始打小报告,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汉奸。

日子久了,参事官对他的切糕也腻了。这时李切糕突然想起张切糕教给他的另一项绝技,就是往切糕里加东西。他小心一试,参事官果然吃得兴高采烈。而且从此欲罢不能,每天都要吃他的切糕,并把他树为良民商人代表,给予嘉奖。

李切糕更得意了!他在街上走路开始打横。他雇起了师傅,当上了甩手掌柜,整天花天酒地,作威作福。

谁知这天,日本宪兵队却突然拘捕了他,罪名是谋杀日本参事官。原来参事官死于慢性中毒,经化验,毒药来自切糕。

李切糕很快被枪毙。临死他说,张切糕,你可真高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虽然李切糕的名气没有张切糕的名气大但在日本鬼子占领县城之前他做的切糕也能卖完生活无忧。所以也能和张切糕相安无事。

B.张切糕做的切糕犹如黄金片劲道爽口而且块头大直径足有两米这些为张切糕带来了名气。文章对人们不买李切糕做的切糕的描写侧面体现了张切糕做的切糕的美味。

C.李切糕得到如何把切糕做大的绝技,“由拍手击掌”,这个动作使张切糕产生了怀疑,于是传授给李切糕名为求富贵而实为要他命的所谓绝技。

D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张切糕和李切糕在技艺、品行等方面的对比老百姓对张切糕和李切糕不同的态度的对比等。

E.小说的语言通俗易懂但又蕴含深意如李切糕临死前说的“张切糕你可真高啊!”一句是李切糕死前突然明白了张切糕的用意而发出的无奈之叹也体现了李切糕深深的怨恨。

2.小说第三段详细介绍了切糕的原料及做法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切糕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为什么要以“张切糕 李切糕”为题?这篇小说对你有什么启示?(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