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国际马拉松赛的两声爆炸,无疑给大型体育...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国际马拉松赛的两声爆炸,无疑给大型体育比赛的安保工作敲响了警钟,确保赛事安全,成为组织方必须面对的新难题。

B.京剧大师梅兰芳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在舞台上更是风姿绰约,可以说,无时无刻,他总能让人不得不为之倾倒。

C.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当成“知识殿堂”,似乎对图书馆崇敬有加,然而,图书馆不仅是“宝库”“殿堂”,而且是“知识公园”。

D.学习绘画的人们都应该知道,孩子在先期学习的时候主要就是临摹,而几米的作品构图简单,线条和色彩明朗,自然也就成了孩子们临摹的最爱。

 

D 【解析】 试题分析:选项A主宾搭配不当,后面的句子“确保赛事安全”是一种行文,而后面对应的宾语是“难题”,搭配不当,应在“确保”前加“如何”;B不合逻辑,语意和句意相反,应为“时时刻刻”;C不合逻辑,“不仅”“而且”是递进关系,而句意不是递进关系,应是“转折关系”,把“而且”改为“而应是”。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逃离》可以说是门罗小说艺术炉火纯青的结果,这一年她已经73岁,真正是宝刀不老,虽是精雕细刻,全无痕迹,更见纯朴自然的风格。

B.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堂而皇之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C.对于印第安人为什么如此喜欢烈酒,人们众说纷纭,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印第安人认为烈酒就像当地能让人产生幻觉的植物一样具有超自然能力。

D.传统建筑不是一蹴而就的东西,它可能在达到某种高度之后突然没落,或是,在一定时期的败落之后,它也能在短暂的几年间异常繁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吴良镛:为中国建筑求索

早年投身抗战,目睹国破家亡,吴良镛立志家园重建。他秉持“谋万家居”的人生宗旨和“匠人营国”的事业精神,把毕生心血投入中国大地的城乡规划建设中。北京、上海、苏州、三亚……大江南北古城保护、新城规划,处处都留下吴良镛的足迹。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学家贝聿铭曾说:“你要到哪一个国家,说起中国的建筑,大家都说我认识吴良镛。”

“我毕生追求的,就是要让全社会有良好的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他以这样的情怀安身立命,辛勤工作,行事为人。

出生于1922年的吴良镛,少年时饱尝流离失所和战争硝烟,这让他决意学习建筑,让人人都有个房子,有个舒适的家。而从重庆中央大学毕业不久遇到的一个人让他在建筑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1945年,刚从缅甸中国远征军复员的吴良镛,接到一个消息,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托人给他留话,让他马上去见他们。建筑大师的召见让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倍感意外,在此之前他与梁思成夫妇没有任何交往。怀着忐忑的心情,他找到了梁思成。

“当时觉得很惊讶。”原来,是吴良镛大学读书时在校刊发表的一篇有关古建筑的文章给他带来了“好运”。梁思成看中了吴良镛的才华,邀请吴良镛参与到他的工作中,他们靠手绘编成了中国第一本文物保护目录《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它使许多中国古典建筑在战火中得以保存。

不久后吴良镛又收到梁思成的信,邀他赴清华大学共同创办建筑系,吴良镛欣然前往。1949年吴良镛获得美国匡溪艺术学院硕士学位,在沙里宁事务所任设计师。他完成了通用汽车公司研究中心“设计大楼”方案设计,他主持的夏威夷“太平洋战争殉难者纪念碑设计”在美获奖。

一天,事业渐入佳境的吴良镛突然接到了梁思成、林徽因托人带来的书信。信中“百废待兴”四个字,让吴良镛决定立即结束在美工作动身回国。回到祖国的吴良镛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他参与了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工程,并跟随梁思成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和新北京的规划工作。

上世纪50年代,保护北京古城的“梁陈规划”被否后,梁思成在被拆的北京城墙断壁残垣上夜夜哭泣的身影重重地敲击着很多人的心灵。一直在他身边工作的吴良镛更是感慨良多。梁思成的执著精神和对中国文化的坚守成为吴良镛学术观点形成的重要基础,更奠定了吴良镛事业一生的基调。

80多岁的吴良镛在各种场合大声痰呼:中国不能成为西方畸形建筑的试验场,动辄造价十几亿、几十亿的“这些建筑将成为时代的‘伤疤’,永远记录下我们的伤痛”。看着许多城市,一幢幢不讲究工程、不讲究结构合理、不讲究文化的“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吴良镛既痛心又无奈。他揪心现在的城市文化建设面临着重重误区:重经济发展,轻人文精神;重精英文化,轻大众关怀;重建设规模,轻整体协调;重攀高比新,轻地方特色;重表面文章,轻制度完善。他认为出现城市建设的危机,实际上是地方意志、部门意志、长官意志在作祟,是文化灵魂失落的表现。

2008年,由于暑热劳累,86岁的吴良镛在工地上得了脑梗。医生提出的康复目标是手能动,但吴良镛的想法却不是这么简单——他要能写字。

寒来暑往,在北京一所康复医院的病房里,总能看见一位老先生坐在病床上拿着笔吃力地练习。“恢复好了,才能继续工作呀。”吴良镛的想法很简单,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怎么能一直躺在病床上。

2010年,吴良镛又重返工作岗位。尽管不能像生病前那样健步如飞,但他每天仍旧“挺忙活”:如今他带着7个博士生,还亲自教授一门《人居环境科学概论》的硕士课程;他领衔的研究小组搞京津冀区域规划第三期研究报告,正在最紧张的阶段;他还担任着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很多事情需要他去运筹帷幄……

                                                   (摘编自《吴良镛:为中国建筑求索>)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美籍华裔建筑家贝聿铭的话表明,吴良镛在中国建筑行业的成就与地位少有人能企及,而且社会活动频繁,认识的人非常多。

B.少年时代的生活,对吴良镛以后的职业选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战乱和流离的生活使得他决心从事建筑行业,让人们能够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

C.尽管在国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吴良镛在生活中并不如意,加之有恩师的邀请和祖国对建筑人才的需求,于是他就立刻决定回国。

D.吴良镛对现代城市建设中的标志性建筑痛心疾首,明确的指出现在城市文化建设的误区,并揭示了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长官意志。

E.本文撷取了吴良镛人生中的若干片段,详细地描写了他对祖国、对人民、对自己的事业深深的爱,表现了一位建筑大师高尚的品格。

2.吴良镛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分)

3.吴良镛在建筑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4.请结合吴良镛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影响人才成长因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活着

余  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去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的第二年,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阁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有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有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

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耙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祷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已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料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咱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兢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耙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失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撬蓉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文展开故事的方式非常巧妙。在一个充满阳光的下午,老人在树下休息时,向作者讲述了自己,老人歇够了,故事也随即终止,行文流畅自然。

B.福贵买牛时,在新丰市场碰上一头即将被宰杀的老牛,正是老牛的眼泪和伤心换来了福贵的同情,才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C.福贵掏钱买牛时,作者重点刻画了赤膊男人和周围人的哄笑,他们的言行与神态侧面烘托了老人行为的不可理解与他这次买卖的不划算。

D.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点出了老人在乡间生活的环境,增添了小说的意味,在结构上照应开头和题目,使文章结构完整。

E.本文通过老人的口吻为我们讲述了他年少时的风光与落魄、与老牛的相遇及相依。老人的经历虽坎坷,但全文基调并不悲凉。

2.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6分)

3.本文主人公福贵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描写的对象是“老人和牛”,作者为什么以“活着”为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_        ___。(陆游《书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余杭四月

(元)白堤

四月余杭道,一睛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⑦。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

闭门户。

1.“一晴生意繁”中“生意”是什么意思?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一晴生意繁”在整首诗中的作用。(5分)

2.诗的第二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在写景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