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重湖叠嗽清嘉。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重湖叠嗽清嘉。________,________。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柳永《望海潮》)

【小题】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小题】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形影相最。(李密《陈情表》)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孑立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桂”、“吟啸”、“期功”、“茕茕”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

  答:                                                                                   

                                                                                        

2.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笔。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平南长史。萧鸾遣鲁康祚、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勒甲士三千击之。时康祚军于淮南,永舍淮北十有余里。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即夜分兵二部,出于营外。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之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祚、公政等果亲率军来斫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祚等奔趋淮水。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焉。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康祚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裴叔业又围涡阳,时高祖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救之。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而败。聪等弃甲,径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锋锐。聪、藻徙为边民,永免官爵而已。

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萧衍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解城围。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千人,南仙琕。贼俯射永,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琕烧营卷甲而遁。英曰:“公伤矣,且还营。”永曰:“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然于治民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后迁左将军、南衮州刺史。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年逾八十,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

(节选自《北史·傅永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洪仲深之而不为报              谦让。

B.萧衍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解城围  谋求。

C.自将马步千人,南仙埤          迎击。

D.贼俯射永,其左股              射穿。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现傅永有“气干”(气魄和才干)的一组是(3分)

①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②发愤读书,涉猎经史

③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

④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锋锐

⑤永出箭复人,遂大破之

⑥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永年轻时虽然勇武过人,但缺少学问。有朋友给他一本书,他竟然不理解,答不出朋友从书中提出的问题。

B.傅永足智多谋,料事准确。他摸准了入侵之敌的心理和行动规律,巧置迷惑敌人的标记,并设伏兵,一战而大获全胜。

C.傅永临阵作战勇敢,七十多岁时还亲自率兵与前来解围之敌决战,敌人用箭把他的大腿射伤,他拔出箭继续战斗,把敌人打得大败。

D.傅永具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中山王元英东征钟离,上表请求让傅永为将,未得到朝廷允许,对此傅永颇有怨言;八十多岁了,他还能骑马射箭弄矛。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焉。(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谈     人

朱 光 潜

世间事物最复杂、最难懂的莫过人,懂得人就会懂得你自己。希腊人把“懂得你自己”看做是人生最高的智慧。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总而言之,有心灵。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魔鬼固诡诈多端,而仙子也缥缈难测。

作为一种动物,人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他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又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类人猿发展到人。正如人的面貌还有类人猿的遗迹,人的习性中也还保留着一些兽性,即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

我们这些文明人是由原始人或野蛮人演变来的,除兽性之外还保留着原始人的一些习性。要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还需要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所以马克思特别重视摩根的《古代社会》,把它细读过并且加过评注。恩格斯也根据古代社会的资料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还详细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这对研究美学是特别重要的。古代不仅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数典不能忘祖,这笔账不能不算。

从人类学和古代社会的研究来看,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群仗来劫掠食物和女俘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活动。中国的儒家有一句老话“食、色,性也”。艺术和美也最先见于食色。汉文“美”字就起源于羊羹的味道,中外都用“趣味”来指“审美力”。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他们用发亮耀眼的颜料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

在近代,人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一个活人时时刻刻都要和外界事物(自然和社会)打交道,这就是生活。生活是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流转的发展过程。因为生活的需要,人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不断地改造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复杂过程简化为从刺激到反应往而复返的循环弧。外界事物刺激人的各种感觉神经,把映像传到脑神经中枢,在脑里引起对映像的初步感性认识,激发了伏根很深的本能和情感(如快感、痛感以及较复杂的情绪和情操),发动了采取行动来应付当前局面的思考和意志,于是脑中枢把感觉神经拨转到运动神经,把意志转达到相应的运动器官,如手足肩背等类,使它实现行动。哲学和心理学一向把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选自《谈美书简》有删改)

1.关于“人”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种动物,人是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再由类人猿发展到原始人进而发展到文明人的。

B.人是最难懂的。所以“懂得你自己”是人类的最高智慧,人类只要能够懂得自己,也就能懂得别人。

C.在进化过程中,人的习性里还保留着一部分“兽性”,还存在着原始人的一些习性。其中,“兽性”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

D.人的生活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流转的发展过程。人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不断地改造自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艺术和美起源于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事物,他们的起源并不是抽象概念。

B.儒家说:“食、色,性也。”在“食”和“色”这两大人类本性的具体行为中便蕴藏着艺术的美。

C.原始民族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

D.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这证明了人的性格是具有两面性的,不能把人简单分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心灵,所以,一旦人的各种感觉神经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在脑里就会引起对外界事物的初步感性认识。

B.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就能更好地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因为古代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

C.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这对研究美学有重要的作用。

D.哲学和心理学把人们认识世界的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泪光中折射着行为的价值,泪光中蕴涵着人们对生活的种种体会。不同境遇的人看到他人的泪光体会各不相同。而对泪光蕴涵的意义的理解,则是人与人沟通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

请以“你的泪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必须写记叙文;(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语言综合运用。(15分)

请根据你的观察,对班级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作一个场景描写。

要求:(1)必须使用点面结合的手法;(2)使用细节描写和排比的修辞手法;(3)有一处使用“尽管……但是……”或“不但……还……”的句式;(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5)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