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旧加大,信钩考。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以前邻劾信。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寻母忧归。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仕,逾年卒。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备臣欲预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信正统七年进士                举:考中。

B.又置新斛旧加大                视:比照。

C.信钩考                        属:隶属。

D.论者之                        韪:认为……正确。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洪武中戍河间,家焉                           ② 击沛公于坐

B.①隶太仆如故                                   ② 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C.①信瑾居中节制                       ② 失去所,不知

D.①信欲有为,阻于圭连                ② 劳苦功高如此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程信为官正直的一组是 (     )

①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      ②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

③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          ④信以闻,下霖锦衣狱

⑤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        ⑥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4分)

(2)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4分)

(3)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4分)

(3)

守备是重臣,用来防备意外事件的。像这些事,是主管官吏的职责。(“所以”、“ 非常”、“ 若”、“ 乃”,每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属:委托,交付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B.乃:于是。A.于是,副词;趁机,介词。C.和,连词;结交,亲附,动词。D.却,连词;和,连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①表明程信督战果敢;③表明程信恪尽职守;⑤表明程信想做事而不能如愿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脱”:倘若; “给”:供给; “任”:承担;“咎”: 职责。(2) ……也,判断句;“人主”:君主、“柄”:权力、“假”: 授予,(3)“所以”:用来……的、“ 非常”:不同寻常的事,意外的事件、“ 若”:像、“ 乃”:是,表判断。 【参考译文】 程信,字彦实,他的祖先是休宁人,洪武年间戍守河间,于是在那里安家。程信考中正统七年进士,被授予吏科给事中。也先侵犯京城,程信督率军队守卫西城门。都督孙镗攻击也先失利,想进城,程信不让进,而是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他。孙镗越战越勇,也先于是退却。景泰元年,请求赈济京城附近的饥民,恢复河间因用兵而被罢免、遣送的学官、生徒,皇上都批复可以。第二年二月,出任山东右参政,监督往辽东运输军粮。巡抚寇深上奏,盗粮一石以上的处死,又设置了比照旧粮斛加大的新粮斛,交付程信测算考核。程信立即打碎它,说:“为什么置人于死地呢?”寇深因此不喜欢程信。天顺元年,提拔为太仆卿。京卫的马匹以前消耗过多,程信定期征用马匹。三营大将诉说太仆为人苛刻而急切,请求皇上更改让马匹隶属兵部。程信说:“高皇帝命令太仆管理马匹数量,不要让他人知道。如果隶属兵部,马匹增减,太仆不能知道。倘若有警报,马匹不充足,谁能承担这个过失?”皇上认为程信的话是对的,于是像以前一样隶属太仆。第二年,改任左佥都御史,巡视辽东。都指挥夏霖骄恣不守法,佥事胡鼎揭发他四十条罪状,程信把这事报告给皇上,把夏霖关到锦衣卫监狱。门达说程信不应当代替胡鼎上奏,当时寇深正掌管都察院,因为从前的隙怨,弹劾程信。追究其罪,被关进钦犯监狱,降职为南京太仆少卿。不久因母丧归家。成化元年,起任兵部(右侍郎),不久转为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人屡次叛乱,攻陷合江等九个县。朝廷决议发大军征讨。以襄城伯李瑾任总兵官,晋升程信为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路进军。程信与李瑾居中调度。转战六天,攻破敌寨七百五十多座。前后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记功,程信进升兼任大理寺卿,与白圭共同管理兵部。程信想有所作为,但被白圭阻碍,多次称病。改任南京兵部,参议军务。第二年辞官,一年后去世。谥号襄毅。 程信征讨南蛮时,皇上特许他可以便宜行事。直到班师回朝,不曾擅自奖赏杀戮一人。他说:“刑罚奖赏,是君主的大权,不得已才授予别人。有幸事情集于我一身,总是自己专断,这不是人臣应该做的。”在南京任上,守备大臣想干预钱粮的管理和诉讼案件,程信说:“守备是重臣,用来防备意外事件的。像这些事,是主管官吏的职责。”评论者认为他做得对。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神童诗”与功利教育

宋真宗赵恒,曾作《励学篇》一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把读书后考取功名作为人生第一出路,其中“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两句,是这种露骨功利教育的代表,令天下士子趋之若鹜,成了国人读书的动力,实有贪官文化之嫌。

上行下效,接着文人汪洙紧步圣意,搜集整理出《神童诗》一卷,将读书功利化进一步揭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学乃身之室,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年纪虽然小,文章日渐多;待看十五六,一举便登科”……当然,神童诗还有其他题材的作品,但主要是宣扬读书做官,一旦考取功名,就会名利双收,拥有金钱美女。

儒家提倡“学而优则仕”。汉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隋、唐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学而优则仕”的含义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学”不再是学做人,为立身,而是为“仕”,为功名利禄。韩愈说:“其学其问,以之取名致官而已。”顾炎武说:“凡今之所以为学者,为利而已,科举是也。”只要学得好,就可以做官,荣华富贵,光宗耀祖。乾隆深有感触地叹息:“科名声利之习,深入人心,积习难返,士之所为汲汲皇皇者,惟是之求,而未尝有志于圣贤之道。”在功名利禄的巨大诱惑下,知识阶层除了求官之外,什么都不关心。这些满脑子“升官发财”思想的人一旦当了官,便如同饥饿者扑到面包上,不疯狂敛财才怪。“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其最基本的写照。更有甚者,富可敌国。明宦官刘瑾,贪腐的白银比张居正十年改革充实起来的太仓还多十倍。所以,尽管朱元璋大开杀戒,贪官们仍如过江之鲫,直掏得大明王朝空虚如洗。李自成打开崇祯的国库,发现只有区区二十万两银子,不禁哀叹其怎能不亡。但刘瑾比起后辈和珅来,又是小巫见大巫了。千百年来,升官发财已成为相当一部分读书人的追求,积重难返。今天反腐形势其所以严峻,贪官丁仰宁一语道破天机:“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

有学者痛陈如今的某些大学道德高地失守,被铜臭腐蚀,培养出来的人智商高,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贪官污吏危害更大”,大学已经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温床”。

诚然知识能改变命运,但如果将其庸俗化为追名逐利,就误入了歧途。反思眼下的反贪,总有些木已成舟的马后炮之感。要从源头上防微杜渐,有必要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对一些学校提倡学生阅读的《千字文》《神童诗》等来一番梳理,像湖北、山东一些教育部门,已经采取措施,删除了“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此举,港台一些学者认为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但笔者以为,时代变了,教育也要变,否则就是拿糟粕当香饽饽,饮鸩止渴,帮倒忙了。

1.下列关于“功利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真宗赵恒所作的《励学篇》把读书后考取功名作为人生第一出路,这既是一种功利教育,更有贪官文化之嫌。

B.“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是露骨功利教育的代表,历来是读书人的动力,它们腐蚀了读书人的思想。

C.文人汪洙为了迎合皇帝,搜集整理出了《神童诗》,将读书功利化更进一步,诗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便是证明之一。

D.《神童诗》中的作品全部都以宣扬读书做官为题材,认为读书人一旦考取功名,就会名利双收,拥有金钱美女,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功利教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家提倡“学而优则仕”。汉以后,儒术得到极大尊崇,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这使“学而优则仕”的含义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B.不论是韩愈还是顾炎武,甚至乾隆皇帝都意识到,为学者在功名利禄的巨大诱惑之下,除了谋官,什么都不关心。

C.在“升官发财”思想的支配之下,为学者一旦当了官,只能是疯狂敛财,“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不足为奇了。

D.“知识改变命运”此话不假,但我们也不能将其庸俗化为追名逐利,否则便是误入了歧途,对受教育者是一种误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今天反腐形势如此严峻,主要是因为千百年来升官发财已成为相当一部分读书人的追求,积重难返。

B.道德高地失守的某些大学培养出来的人虽然智商高,但他们可能会极端利己,这样的人一旦掌握权力,造成的危害会很大。

C.反思眼下的反贪,总有些木已成舟的马后炮之感。要想真正杜绝腐败之风,就必须得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

D.湖北、山东一些教育部门,对《千字文》《神童诗》等书中的 “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进行了删除,但港台一些学者以及作者本人都认为此举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拉患了重病,在佩葛蒂去澳洲前夕离开了人世,大卫满怀悲痛,出国旅行,其间阿格妮丝始终与他保持着联系。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发现阿格妮丝始终爱着他。他俩终于结成良缘,与姨婆贝西和女仆佩葛蒂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大卫·科波菲尔》)

B.孔子有着丰富的人生体验,是富于感情的人。他会生气地斥责大白天睡觉的宰予“朽木不可雕也”,也会对安于贫困的颜回连连称赞。(《论语》)

C.当密考伯一家要离开伦敦去谋生路时,决定逃跑。他完全靠着两条腿,找到了姨婆,并被收留,从而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上学一开始,他的成绩就名列前茅。(《大卫·科波菲尔》)

D.孔子讲学兼收并蓄,来去自由,所以人员很杂,学生来自不同的诸侯国,如曾子是鲁人,子张是陈人,子长是齐人,子游是吴人。而这一“杂”字正是孔子办学“有教无类”的生动体现。(《论语》)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虽然这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B.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C.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D.包身工隶属在五十个以上的“带工”头手下,他们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

B.“放她?行!还我二十块钱,两年间的伙食、房钱。”他随便地说。

C.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D.《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     ,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2)在举国欢庆“东方红”的时候,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     载人航天。

(3)学习这个单元,     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     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

A.茫然   一鼓作气   既……又        B.茫然   一气呵成   不但……而且

C.木然   一鼓作气   不但……而且    D.木然   一气呵成   既……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