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在已出土的中国古代有关太阳崇拜的文物图案中,成都金沙...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在已出土的中国古代有关太阳崇拜的文物图案中,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饰的图案最为精美。金饰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韵律,是古代人民深邃的哲学宗教思想、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太阳神鸟”金箔饰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量达20克。

外廓呈圆形,图案分内外两层,都采用了透空的表现形式。内层图案为等距分布的十二条弧形齿状芒饰,芒饰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外层图案由四只等距分布的鸟构成,鸟均作引颈伸腿、展翅飞翔的状态,飞行的方向与内层图案的旋转方向相反。在红色衬底上,该金饰内层图案很像一个旋转的火球或太阳,外层图案中的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远古神话传说中与太阳有关的驮日神鸟,  据此,  专家学者将其定名为“太阳神鸟”。

由于太阳在人类的生存繁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先民们对太阳天然地怀有一种敬畏崇拜之情。在各种原始崇拜观念中,最广泛的就是太阳崇拜了。“太阳神鸟”金箔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太阳崇拜习俗,更以其简练和生动的图像语言,向我们透露着商周时期古蜀国人的精神观念。在图像语言能力远远超过文字能力的古蜀时代,古蜀人自然盛行采用雕塑和图案来表现其太阳崇拜观念。相关的文物图像充分证明了太阳崇拜是古蜀时代一个十分突出的主题观念。同时,考古发现还证明在古蜀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的崇鸟观念与鸟图腾,又与太阳崇拜和太阳神话相互交融,两者通常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四川乃至全国都是首次发现的太阳神鸟金箔饰,正是这一信仰观念的极好例证。除了表达对太阳神的崇奉之情,金箔饰的制作者和使用者,可能还以此来表明他们就是《山海经》中所述“使四鸟”的帝俊的后裔,表明他们与远古太阳神话传说中金乌化身的帝俊和羲和的儿子十日的亲缘关系。

 “太阳神鸟”的图案是中华先民太阳崇拜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代表,今天,这件造型精致,寓意深刻的杰作已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标识而代言中国文化遗产!

1.对“太阳神鸟”金箔饰图案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金箔饰分内外两层,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仅0.02厘米,重量却有20克。

B.金箔饰内层图案就是一个喷射出12道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等距离分布的弧形齿状光芒的太阳。

C.金箔饰外层图案由四只等距分布均呈引颈伸腿、展翅飞翔状的按反时针方向飞行的鸟构成。

D.金箔饰图案中的鸟在红色衬底上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远古神话传说中与太阳有关的驮日神鸟。

2.下列不属于从“太阳神鸟”金箔饰上可以解读出的古蜀人的精神观念的一项是 :                                                                                        

A.古蜀人崇拜太阳,信仰太阳神话传说。

B.古蜀人盛行采用雕塑和图案来表现其太阳崇拜和神鸟崇拜观念。

C.古蜀人的神鸟信仰与太阳信仰并存交融。

D.古蜀人可能认为自己是传说中帝俊的后裔,与十日有亲缘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从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商周时期古蜀国的“太阳神鸟”金箔饰是中国古代有关太阳崇拜的文物图案中最为精美的代表作。

B.“太阳神鸟”金箔饰是中国古代人民深邃的哲学思想、复杂的宗教迷信观念、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

C.“太阳神鸟”金箔饰,既是古蜀人对远古神话的一种生动解释和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远古时期太阳崇拜的珍贵实物记录。

D.充分展现了中华先民非凡艺术创造力的造型精致、寓意深刻的“太阳神鸟”金箔饰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标识而代言中国文化。

 

1.C 2.B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要从文章中找到与“太阳神鸟”相关的语段,根据文段内容的论述,与选项进行辨识,做出判断。A项答非所问。题干问的是对“太阳神鸟”金箔饰图案的说明,而不是对“太阳神鸟”金箔饰的说明。B项不合原文。原文说内层图案是“很像一个旋转的火球或太阳”而不是“太阳”。D项“联想到远古神话传说中与太阳有关的驮日神鸟”属于人的主观感受而不是对图案的客观说明。所以选C。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将选项放回原文中进行表述做出取舍。B答非所问。“用雕塑和图案来表现其太阳崇拜和神鸟崇拜观念”是古蜀人在文字能力尚不够发达的条件下对表达自己信仰崇拜观念方式的自然选择,不属于精神观念。所以选B。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题目,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含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A项缺少限定,少了“已出土”这一定语。B项无中生有,添加了文中没有的“迷信观念”。D项偷换概念,原文是“代言中国文化遗产”而不是“代言中国文化”。所以选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C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原苏州吴县市渔政管理站阳澄湖分站站长李永元一年四季常穿制服,一日三餐省吃俭用,狂贪300万元却又一分没花,原来,他“最大的乐趣就是没事翻存折,看着阿拉伯数字不断递增而心情愉悦”。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与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文体为议论文或记叙文。④不少于7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语言综合运用。

外面的喧嚣已经远离了好久,我还在灯下为高考奋战。此时,响起了门锁声,忙碌了一天的爸妈回来了。…………。爸爸关上了我的房门。已经十二点了,我关了灯,可是睡意全无。

请你把中间省略的部分补全,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

要求:(1)必须运用肖像、细节描写的手法;(2)要有一处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3)内容要与前后文衔接,文意要与整个文段谐调;(3)语言简明、生动;(4)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溯水而上

——夜读《诗经》

风,雅,颂。

这几个汉字御风而行,溯水而来,伴着古老而宏大的优美钟声。那些在孟春之月,振木铎于阡陌田间采撷而来的诗句是撞钟的器械,一下,一下,先帝的大殿,嫔妃的后宫,田野上空,鸟儿四散惊飞,纸页被钟声掀起。

那些神秘如卦文般的诗名,“丰年”“泮水”“凉耠”“湛露”“鱼丽”“玄鸟”……多么美的词语啊!它的美因为失传而更加凄丽。里面有庙宇的香火,有潺潺河水,有麦垛,有卑微的适足,有烛火般稍纵即逝的快乐,还有哀伤。民歌一般的哀伤。

民歌一旦欢乐起来,是纵情天地的热烈。唢呐锣鼓响遍天地,天是大晴,地是大美,花是大红;而民歌一旦悲伤起来,也是彻骨的悲伤。是黑暗里你的手沾到了三更的寒露,整个人从肺腑哆嗦起来,冷的不止是你的身体,还有历史的骨头,你们都患着风湿。风湿,是断不了根的,尤其怕冷,怕绵延的寒气。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悲伤,莫知我哀”,战乱与繁重的徭役中,一个征兵与一个国家淌血的伤口都在《采薇》“小雅”最后一章中裸露着。而他的思妇也正在家乡的柴牖边叹着,“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许多愤怒豪壮的劝战长篇也许抵不过这几句女人的幽幽叹息。《诗经》,它是野地里生长的植物,是春天遗失的白袍,隶篆的诗句像蹄印一直铺到西周与春秋的柴扉前。柴扉推开是无限广袤:暮色苍茫,流水淙淙。剑声与古琴声飞旋,劳作声与低吟声交融,天地间充满大恸与大悟。

那些布衣乌鬓的女子,那些河水涣涣的情感­——哀怨是《氓》与《邶风 古风》中的弃妇,坚贞是《柏舟》中的女子,明丽是《溱洧》中在春天河畔嬉戏的男女,伤痛是《唐风 葛生》中亡人之妇。相思是《王风 采葛》还有《蒹葭》中望爱人不见的怅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银子般的月光打湿了花朵与等候者的衣襟,远远的地方传来瑟瑟古琴。现代人除了约在嘈杂的电影院、虚拟的网络、喧嚣的车站或是“肯德基”,又能到哪去守望爱情?

多情的《诗经》,哀伤的《诗经》,焰火一般冷与热的《诗经》!在这个冬天的夜晚读《诗经》,读到一些没有膨胀的喜悦,一些没有矫饰的哀伤,一些没有虚浮的忠贞。染着风霜的马车与木铎声趁夜色把这些诗句运送到我们跟前,我们在遥远先人的感情里又幽幽地活过一次,她们布衣上浓重的汗碱味让我们一下刺酸了鼻子。不要说物质已多么奢侈,当时间沉淀了一切,我们终究渴望回到的不过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说一些朴素的话,获得一些朴素的情感。所有都像麦垛一般真挚。

一册《诗经》,一种血脉相连的痛,使这个普通的冬夜从近百个冬夜中脱颖而出。

不必洗手焚香,不必沐浴斋戒,《诗经》,它本来是铺陈的香火,是清净的素食。沿着《诗经》的水路溯流而上,如同被沿岸庙宇中缭绕的香烟之气深深地抚摸。

1.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4分)

(1)冷的不止是你的身体,还有历史的骨头,你们都患着风湿。

(2)她们布衣上浓重的汗碱味让我们一下刺酸了鼻子。

2.本文的副标题是“夜读《诗经》”,作者就《诗经》题材的范围、表现的情感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思考和体悟。请联系全文,就以上两方面分别概述作者“夜读”所思所感的要点。(7分)

3.文章倒数第三、四段有些地方把“诗经”跟现代生活作了比较,请找出其中一个地方,并且就此谈谈你的理解或看法。(6分)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民歌一般的哀伤”指《诗经》是以民歌为主,它的内容都是表达老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

B.“这几句女人的幽幽叹息”中的“这几句”是指“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C.“天地间充满大恸与大悟”句中“大恸”是指失去亲人的痛苦,“大悟”是指敢于反战,敢于揭竿而起。

D.作者认为现代人不如古人那样对爱情的坚贞,是因为现代人喜欢沉浸在嘈杂的电影院和虚拟的网络中。

E.文章发古思,叙幽情,情感细腻、真挚,以散文诗的语言把夜读《诗经》的感悟娓娓道出。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题限选4题)(8分)

1.还顾望旧乡,               。同心而离居,                  。(《涉江采芙蓉》)

2.问君西游何时还?                          ,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3.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荀子《劝学》)

4.            ,蓝田日暖玉生烟。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5.          ,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注]①洲渚:水中的小块陆地。这里指水边山地。②村坞:村落。

1.“风惊夜来雨”在《藏海诗话》中宋人吴可说 “‘惊’字甚奇”,你怎么理解?(4分)

2.“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