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原苏州吴县市渔政管理站阳澄湖分站站长李...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原苏州吴县市渔政管理站阳澄湖分站站长李永元一年四季常穿制服,一日三餐省吃俭用,狂贪300万元却又一分没花,原来,他“最大的乐趣就是没事翻存折,看着阿拉伯数字不断递增而心情愉悦”。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与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文体为议论文或记叙文。④不少于7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理想,不灭之灯 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又给了他一根拐杖,这就是理想!---高尔基 “理想是人生的太阳”德莱特的这句话至今仍是很多人的座右铭。理想,不仅是一个美好的名词,更是人活一世奋斗努力的目标,倘若没有了这个目标,人生也会随之黯然失色。 奥运史上第一个独得三枚田径金牌的女子是美国的威尔玛·鲁道夫,她辉煌的成绩足以令世人感叹,可她曾经被医生判定为终生残疾,曾经有六年不会走路。年幼的威尔玛立志要成为最优秀的田径运动员,这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激励着她不顾别人的嘲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终于赢得了鲜花和掌声,创造了辉煌的奇迹。 理想,这一盏不灭的灯趋走了威尔玛心灵的阴影,照亮了她前进的方向。人生之路不是一马平川,也不是鲜花碧草铺就,困苦挫折在所难免。但只要有理想这盏不灭的灯相伴,就能冲破迷惘,步入灿烂的里程。 毛主席年轻时借问大地谁主沉浮,可谓是鸿鹄之志比天高。但如果不去努力,不带领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战,哪来的新中国的成立,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歌德说过:“人人心中有盏灯,强者经风不熄,弱者遇风即灭。这盏灯,就是理想。”理想之灯虽然美好,但也是虚无缥缈的。若想让理想之灯放出光芒,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是一生的努力。前人说得好: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据于理想而不去奋斗的人是平庸的,他们像阿Q一样整天处在幻想之中,把未来的生活打扮得五光十色,然而却只能是雾里看花,海市蜃楼罢了。因此,单单手执理想之灯是不够的,更需要你汗水凝成的灯油与奋斗汇成的火焰。 没有理想的人,就像一艘无舵的孤舟,终将被大海吞没;不肯为理想奋斗的人,就像一颗黑夜的流星,不知会陨落何方。寻找你的理想之灯并将它点亮,让不灭的灯火伴你一生前行。 理想引领人生 尼采说:“人惟有找到生存的理由,才能承受任何境遇。” 尼采所说的“生存的理由,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生目标”或“理想”。其实道理很简单: 如果一个人看不出生活中还有什么意义可言,看不到可以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他多半就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可以原地踏步,可以犯罪、堕落,甚至可以随意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里,我提到了马加爵。他是一个罪犯,他也是一个不幸的人,因为他看不清人生的目标,结果铸成大错。案发被捕后,马加爵终于悟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对姐姐说:“姐,现在我对你讲一次真心话,我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在这次事情以后,此时此刻我明白了,我错了。其实,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在临刑前的最后一次采访中,马加爵又说:“我觉得,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 如果马加爵能早几个月悟出真正的人生目标,他在做错事前就会问问自己:这样做是离自己的目标更近还是更远?满怀真情的父母和姐姐会如何看待这件事?这样,他可能就不会走上歧途了。 当然,大多数人都不会像马加爵那么极瑞。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因为缺少理想而裹足不前或者沾染上懒惰懈怠、安于享乐等坏习惯的例子仍屡见不鲜。从本质上看,缺乏激情或缺乏上进心的人十有八九是找不到真正可追寻的目标或理想的人。 大家不必刻意地问自己“我到底为什么活着”,因为最重要的并不是我们要从生活中得到什么,而是生活本身对我们的期望是什么。就像著名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说:“人们不必问自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而必须认识到,自己才是被生命诘问的人。” 维克托・弗兰克的意思是说,生命本身会时常问每一个人:你的理想和目标是什么?作为一个人,不应当在“人为什么活着”或“生命意义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上有丝毫的犹豫――人活着就是要追求理想,就是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每个人都有责任找到自己的理想,并有责任用实际行动来实现它。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着对理想的责任感和对人生的使命感,这也是他们能够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内因之一。也就是说,想要做最好的自己,就要有清晰的理想和人生目标: 理想是引领人生的灯塔;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充实的生活。 做个有价值的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不要去尝试做一个成功的人,要尽力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一个好的理想应该是对世界有价值的,也就是说,当你离开这个世界时,你会留下一些对世界有价值、值得他人回味的东西。 有一次,在新浪网的聊天室里,一个网友问我:“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我记得,自己当时是这样回答的:“人生只有一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Impact)――也就是说,我希望能更好地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我回答这个问题时是脱口而出的,不需要任何思考。因为我从大学二年级起,就把“影响力”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了。 如果说得更详细一些,那就是: 无论是在科技领域里面对软件用户,还是在教育领域里面对中国的青年学生,我都要尽力使自己的正面影响力最大化。 到底什么是“影响力”呢?我读大学二年级时,有位哲学老师在讨论人生意义时,用了很简单的三个英文单词:“Make a difference”。对我而言,这三个英文单词就正好对应于那三个掷地有声、催人奋进的汉字――“影响力”。 有个别同学误以为“影响力”代表的是个人的势力或权力。其实,我所说的“影响力”与势力或权力毫无干系。我认为,只要人的一生对这个世界有些许贡献,无论这种贡献是老师教育了学生、医生护士帮助了病人,还是清洁工美化了城市环境,它们都是个人施加于这个世界的“影响力”;只要曾经真心帮助过别人,无论这种帮助是拯救了一个人的生命,还是为他人带来了欢笑或幸福,都是个人施加于这个世界的“影响力”。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每个人都不想虚度此生。如果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回首往事,心里能够有一种“世界因我而更美好”的欣慰和自豪,人生就具有了足够的“影响力”,就曾经“Made a difference”。只要曾经为世界创造过价值,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题,材料中“省吃俭用、一分没花”是假象,虚假的外表,背后是贪污巨款;“最大的乐趣就是没事翻存折,看着阿拉伯数字不断递增而心情愉悦”可理解为扭曲的爱好、追求、幸福价值观。从而联想到人的心灵美、并不是所有的追求、爱好都是有意的;要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为此可参考以下立意:1.要积极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理想2. 要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有奉献精神,4.人要有崇高的理想,实现自我价值。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语言综合运用。

外面的喧嚣已经远离了好久,我还在灯下为高考奋战。此时,响起了门锁声,忙碌了一天的爸妈回来了。…………。爸爸关上了我的房门。已经十二点了,我关了灯,可是睡意全无。

请你把中间省略的部分补全,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

要求:(1)必须运用肖像、细节描写的手法;(2)要有一处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3)内容要与前后文衔接,文意要与整个文段谐调;(3)语言简明、生动;(4)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溯水而上

——夜读《诗经》

风,雅,颂。

这几个汉字御风而行,溯水而来,伴着古老而宏大的优美钟声。那些在孟春之月,振木铎于阡陌田间采撷而来的诗句是撞钟的器械,一下,一下,先帝的大殿,嫔妃的后宫,田野上空,鸟儿四散惊飞,纸页被钟声掀起。

那些神秘如卦文般的诗名,“丰年”“泮水”“凉耠”“湛露”“鱼丽”“玄鸟”……多么美的词语啊!它的美因为失传而更加凄丽。里面有庙宇的香火,有潺潺河水,有麦垛,有卑微的适足,有烛火般稍纵即逝的快乐,还有哀伤。民歌一般的哀伤。

民歌一旦欢乐起来,是纵情天地的热烈。唢呐锣鼓响遍天地,天是大晴,地是大美,花是大红;而民歌一旦悲伤起来,也是彻骨的悲伤。是黑暗里你的手沾到了三更的寒露,整个人从肺腑哆嗦起来,冷的不止是你的身体,还有历史的骨头,你们都患着风湿。风湿,是断不了根的,尤其怕冷,怕绵延的寒气。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悲伤,莫知我哀”,战乱与繁重的徭役中,一个征兵与一个国家淌血的伤口都在《采薇》“小雅”最后一章中裸露着。而他的思妇也正在家乡的柴牖边叹着,“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许多愤怒豪壮的劝战长篇也许抵不过这几句女人的幽幽叹息。《诗经》,它是野地里生长的植物,是春天遗失的白袍,隶篆的诗句像蹄印一直铺到西周与春秋的柴扉前。柴扉推开是无限广袤:暮色苍茫,流水淙淙。剑声与古琴声飞旋,劳作声与低吟声交融,天地间充满大恸与大悟。

那些布衣乌鬓的女子,那些河水涣涣的情感­——哀怨是《氓》与《邶风 古风》中的弃妇,坚贞是《柏舟》中的女子,明丽是《溱洧》中在春天河畔嬉戏的男女,伤痛是《唐风 葛生》中亡人之妇。相思是《王风 采葛》还有《蒹葭》中望爱人不见的怅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银子般的月光打湿了花朵与等候者的衣襟,远远的地方传来瑟瑟古琴。现代人除了约在嘈杂的电影院、虚拟的网络、喧嚣的车站或是“肯德基”,又能到哪去守望爱情?

多情的《诗经》,哀伤的《诗经》,焰火一般冷与热的《诗经》!在这个冬天的夜晚读《诗经》,读到一些没有膨胀的喜悦,一些没有矫饰的哀伤,一些没有虚浮的忠贞。染着风霜的马车与木铎声趁夜色把这些诗句运送到我们跟前,我们在遥远先人的感情里又幽幽地活过一次,她们布衣上浓重的汗碱味让我们一下刺酸了鼻子。不要说物质已多么奢侈,当时间沉淀了一切,我们终究渴望回到的不过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说一些朴素的话,获得一些朴素的情感。所有都像麦垛一般真挚。

一册《诗经》,一种血脉相连的痛,使这个普通的冬夜从近百个冬夜中脱颖而出。

不必洗手焚香,不必沐浴斋戒,《诗经》,它本来是铺陈的香火,是清净的素食。沿着《诗经》的水路溯流而上,如同被沿岸庙宇中缭绕的香烟之气深深地抚摸。

1.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4分)

(1)冷的不止是你的身体,还有历史的骨头,你们都患着风湿。

(2)她们布衣上浓重的汗碱味让我们一下刺酸了鼻子。

2.本文的副标题是“夜读《诗经》”,作者就《诗经》题材的范围、表现的情感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思考和体悟。请联系全文,就以上两方面分别概述作者“夜读”所思所感的要点。(7分)

3.文章倒数第三、四段有些地方把“诗经”跟现代生活作了比较,请找出其中一个地方,并且就此谈谈你的理解或看法。(6分)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民歌一般的哀伤”指《诗经》是以民歌为主,它的内容都是表达老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

B.“这几句女人的幽幽叹息”中的“这几句”是指“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C.“天地间充满大恸与大悟”句中“大恸”是指失去亲人的痛苦,“大悟”是指敢于反战,敢于揭竿而起。

D.作者认为现代人不如古人那样对爱情的坚贞,是因为现代人喜欢沉浸在嘈杂的电影院和虚拟的网络中。

E.文章发古思,叙幽情,情感细腻、真挚,以散文诗的语言把夜读《诗经》的感悟娓娓道出。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题限选4题)(8分)

1.还顾望旧乡,               。同心而离居,                  。(《涉江采芙蓉》)

2.问君西游何时还?                          ,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3.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荀子《劝学》)

4.            ,蓝田日暖玉生烟。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5.          ,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注]①洲渚:水中的小块陆地。这里指水边山地。②村坞:村落。

1.“风惊夜来雨”在《藏海诗话》中宋人吴可说 “‘惊’字甚奇”,你怎么理解?(4分)

2.“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鼻对

方孝儒

方子病鼻寒,鼻窒不通。踞炉而坐,火燎其裳。裳既及膝,始觉而惊,引而视之,煜煜然红,盖裳之火者半也。于是骂鼻曰:“夫十二官各有主司,维鼻何司?别臭察微。臭之不察,何以鼻为?今火帛之臭亦烈矣,而尔顽若不知,遽俾火毒烬裳及衣。雍蔽之祸,岂不大可悲乎?”

久之,鼻忽有声,声与口同。曰:“我受命为子之鼻,今二十又二冬。兰茝椒桂,其气苾方,我闻我知,俾子佩藏。槁莸腐鲍,风腥气恶,我觉其秽,俾子避匿。子足不妄履而山不遇毒者,皆我之得职也。今子乃昧于治身,宜暖而寒,去裌就单,为风所加,外铄内郁,雍我鼻观,遂至火燎切肤,而不知其然,皆子之过也,于鼻何罪?假使服食以节,起处有常,顺阴燮阳,无所败伤,宁有不闻馨香乎?且古之志士,至于耄老,犹且居不求适,维道是奋。大雪皴肌,而炉不暇近,恐适意之致毒,知炎上之生灾,可不慎也?今子当始弱之时,有荼毒之祸。方当茹冰嚼雪,块枕草坐,愁思怵迫,冻饿摧挫,犹恐不可;而乃放不加思,恣意颓惰。当祁寒时,遽自溺于火,为身计者,良已左矣。不此之责,而反诮我为何哉!夫雍蔽之祸,厥有攸自:秦亥蛊昏,赵高乃弑;彼梁偏任,始有朱异;隋广淫酗,而世基以肆。木不虚中,虫何由萃?此三主者,苟以至公为嗜好,以众庶为耳鼻,上宣下畅,无所凝滞,虽有奸邪,何恶之遂?顾乃偏僻猜忌,执一遗二,以莸为薰,椒兰是弃,由是祸乱交兴,宗覆社圮。今子不务自尤,而维鼻是訾。一身之理且不达,况于政治也哉!”

方子仰而嗟,俯而愧,屏火捐炉,凝神养气,既而鼻疾果愈。

注:荼毒之祸,丧父之祸。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遽火毒烬裳及衣    俾:让、使             B.假使服食以        节:节制

C.臭之不            察:察看                            D.而鼻疾果愈        既:不久

2.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我觉秽                    B. 臭不察

    则或咎欲出者                  句读不知

C.何鼻为                     D. 踞炉

   方其系燕父子组                 盛以锦囊,负前驱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子靠在炉边烤火,火烧着了衣服,直烧至膝部才发觉,于是责怪鼻子不管用。

B.秦二世胡亥因为受到赵高的蒙蔽,所以最终杀了他;隋炀帝因为沉迷酒色,所以世基才敢放肆作恶。

C.鼻子反驳方子说:如果你生活有规律,衣食有节制,顺从阴阳,身体没受伤害,我怎么会闻不到气味呢?你应该责怪的是你自己。

D.本文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说明鼻道阻塞不通的危害,并以此说明治国也必须做到言路畅通,不偏听偏信,否则会招致祸乱。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今火帛之臭亦烈矣,而尔顽若不知,遽俾火毒烬裳及衣。(4分)

(2)当祁寒时,遽自溺于火,为身计者,良已左矣。(4分)

(3)此三主者,苟以至公为嗜好,以众庶为耳鼻,上宣下畅,无所凝滞,虽有奸邪,何恶之遂?(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