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_...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孔子曰:“不知命,;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 。”

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4.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无以为君子也   无以知人也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的默写识记。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养。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作家和作品要对应,不出现常识性错误。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庠序”、“孝悌”、“已”、“喧”、“浣”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眼儿媚  【宋】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①,数竿修竹②,数叶芭蕉。

注:①萱草”又名“谖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忘忧。②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

1.本词上片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简要分析。(3分)

2.结处三句 ,“萱草”“修竹”“芭蕉”,一句一景,而含不尽之意,试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与于襄阳书

韩  愈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士之能垂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然而千百载一相遇焉!岂上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往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耶?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

愈虽不材,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龌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惧再拜。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于襄阳,名由页,字名元,深得唐德宗器重。因做过襄州大都督,故称于襄阳。②燕昭王欲招致天下贤才,问计于郭隗,郭隗回答:“王必欲致士,请自隗始!”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之能垂光休:停止 B.是二人者,未始不相也   须:依赖

C.是二人者之所为皆也过:不对 D.未尝之 干:请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然而千百载一相遇焉   ②今亡赵走燕

B.①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

C.①岂上人无可援         ②行李往来

D.①亦足知志之所存       ②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A.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B.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C.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D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自己虽然不是人才,可是立身处世从来不敢落后于那些一般的人。

B.作者认为,读书人享有大名的原因,是有先通显而负天下众望的人做其引导者。

C.作者认为,是下位之人恃才傲物、上位之人不肯屈尊下顾导致二者不能“相须"。

D.作者在文中既表现了自己积极仕进的心情,又对达官贵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3分)

译文:  

(2) 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往无赫赫之光。(3分)

译文: 

(3)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4分)

译文: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诗中常常将“树叶”写作“木叶”,这是为什么呢?                      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①至于“木” 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②“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属性。

③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

④“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

⑤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

⑥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

A.⑤②①③④⑥ B.⑤②①④③⑥  C.②⑤③⑥①④ D.②⑤①③⑥④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光棍节成了一个流行的节日,商家自然也不希望错过这样的日子,便纷纷打出了促销的招牌,尤其是一些电子商务网站,早早就展开了打折促销的宣传攻势。

B.睡姿不当会导致视力受损,有时还会引发多种疾病,特别是趴着睡觉会造成眼压过高,不仅可能诱发青光眼,严重的还会影响视力。

C.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今年的“三农”工作,并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

D.专家认为,如果全国实行统一的药品编码,就可以建立药品信息系统及用计算机对种类繁多的药品进行科学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龙门农民画创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是罕有的在内容上与时俱进的画种。它吸收和继承了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创新地以单线平涂手法,结合水墨画、水彩画、油画的表现形式并借鉴传统的民间刺绣、木雕、剪纸等艺术手法进行创作,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它突破了焦点透视、比例、结构等基本绘画方法的束缚,以轻描淡写渲染人们丰富多彩的劳动和生活。这种别具一格的表现手法和具有抽象风格和民间审美情趣的绘画技法,在审美视角上彰显着自身的特色,具有较高美学价值。

 A.与时俱进      B.轻描淡写   C.别具一格   D.彰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