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1.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侥幸,保卒余年     庶:庶民,百姓。

B.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盘桓:逗留,徘徊不进的样子。

C.但以刘日西山      薄:迫近。

D.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伏惟:俯伏思量。古代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

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凡在故老,蒙矜育               ②三径就荒,松菊

B.①州司临门,急星火               ②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C.①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见明知   ②财物无取,妇女无所幸

D.①臣进退,实为狼狈               ②巫医乐师百工

3.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一段开头强调“圣朝以孝治天下”,意在表明对于普通臣民来说,孝比忠更重要。

B.第一段中“况臣孤苦”上承课文首段,又为下段“臣之辛苦”一句张本。

C.第二段开头说“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结尾说刘“保卒余年”之后,当“陨首”“结草”以报,都是就“忠”“孝”二字而言,说得入情入理。

D.文章前两段侧重在虚实中动之以情,所选这两段则侧重在陈情中晓之以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3分)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4分)

(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3分)

 

1.A 2.C 3.A 4. (1)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 (2)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太守逵、刺史荣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3)我活着一定以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 整句理解为:或许能够使刘氏侥幸地寿终。庶:大概,或许。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①犹:尚且;②犹:还。B.①于;比;②于:在。D.①之: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之:助词,表复指关系。 答题时要把虚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首先根据上下文语境确定原句意思,然后根据原句意思确定虚词意思,如果虚词用法不能从意思上确定出区别,可以从虚词前后的关系断定。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作者意在强调自己终养祖母的请求符合圣朝以孝治国的方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无以”译为不能,“终余年”译为度过她的余生 (2) “辛苦”译为辛酸苦楚,“非独” 译为不仅仅,“所见”译为所亲眼目睹,“明知” 译为明白知道。(3) “陨首”译为牺牲生命,“结草” 译为结草衔环来报答恩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史记》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也,婴以御史大夫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待,情节亦淡然松驰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猜测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流传着“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这实在是十分自然的。

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关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得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南,周围二里。……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

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有十余处。从霸王寨(项王迷路处)到刘会桥(为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

 (摘自2007年第3期《新华文摘》,有删改)

1.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项是(               )(3分)

A.《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

B.项羽崛起于吴中,兵败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

C.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身死东城”。

D.据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性极小。

2.下列各项不属于对项羽同情或肯定的一项是(             )(3分)

A.《史记》中有“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生动描写。

B.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

C.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猜测。

D.作者认为司马迁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迁知道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东城。

B.项羽从嗟虞墩到阴陵,再到东城,最后死在东城。

C.《史记》记述项羽败至东城和从东城到乌江的细致程度不一样。

D.项羽战死前的主要活动都在安徽定远县境内。

 

查看答案

依据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60分)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微博于8月23日开设问题征集栏目,向网友征集意见和建议。引用《左传》子产不毁乡校的典故,“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

注意根据来自公众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这是子产留下的宝贵遗产,也是广东高院微博发出的听民意、讲真话、听问题的积极信息。

综观历史,历代统治者对民意民情的上传都予以相当重视,并留下不少纳谏利民的佳话。

附录:背景资料:

广东高院微博于8月23日开设问题征集栏目,向网友征集意见和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问题征集】开网来纳谏,请君多"拍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得听民意、讲真话、听问题。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实现公正司法、为民司法,是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广东高院的目标,现向网友征集意见和建议,您的每一句留言都将成为我们改进工作的动力。期待您参与!

《子产不毁乡校》原文:

子产不毁乡校的事迹记载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有关数据,分别得出一个结论,再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观点。(6分)

(1)人均耕地:美国11.7亩,印度3.3亩,世界平均水平4.2亩;

(2)中国人均耕地1949年为3亩,目前1. 35亩。

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给下面一则新闻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个字)(5分)

9月18日,中央第八巡视组向江西反馈巡视情况。据悉,2013年中央派出的10个巡视组已完成对派驻地方和单位的巡查,新一轮中央巡视进入收尾阶段,其余9个中央巡视组也将陆续公布巡视反馈情况。

中央巡视组主要是对被巡视的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负责人的四方面情况进行了解。首先是看领导干部是否存在贪污受贿、腐化堕落问题,其次要看在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方面是否有问题,还有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执行民主集中制选人用人,也是巡视的重要内容。这些情况事关官员的政治品格和为官大节,即使有问题也不是听听报告、读读文件就能察觉的。为了获得最真实的信息,巡视组采取了“约谈”的工作方式。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我有垂钓的技巧,像我的同伴们一样,又天生有垂钓的嗜好,一再促使我钓鱼去,

②近年来我一再地发觉,我每钓一次鱼,总觉得我的自尊心降落了一些。

③我尝试又尝试。

④可是等到我这样做了,我就觉得还是不钓鱼更好些,我想我并没有错。

⑤无疑问的,我这种天生嗜好是属于造物中较低劣的一种,然而我的捕鱼兴趣每年都减少了一点儿,而人道观点,甚至于智慧却并没有增加,目前我已经不再是钓鱼人了。

⑥这是一个隐隐约约的暗示,好像黎明的微光一样。

节选自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

A.②③①④⑥⑤          B.②①③⑥④⑤

C.①⑤②④③⑥          D.①②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