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顾吾念之, , 。 2. ...

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顾吾念之,                            

2.                   ,齐彭殇为妄作。

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4.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

5.                ,王道之始也。

6.           ,             ,圣心备焉。

 

1.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门衰祚薄 5.养生丧死无憾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的默写识记。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养。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作家和作品要对应,不出现常识性错误。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於”“诞”“祚”“憾”等。每句1分,句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等情况,该空不给分。学生对于常见名句名篇的准确背诵和规范书写能力,平时要夯实基本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8分)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①此处是引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孔子想从政,在渡口向隐者问渡口的所在,隐者不说,嘲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

1.这首诗是怎样写出“早寒”特点的?(2分)

2.请赏析这首诗的颈联。(4分)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

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废,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①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  

①敕:告诫。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        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之        迫: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      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          度:考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明年春,围苏茂广乐    然今卒困此,此天之亡我

B.汉坚卧不动,有顷定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能衔哀致诚

C.但坚据广都,待来攻    秦王恐破璧

D.成败机,在此一举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

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              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茶马古道

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唐宋以后,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安藏之道。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量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驼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1.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所谓“茶马古道”是汉藏两族之间由于长期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

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C.“茶马古道”到元代已成为一条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和治藏安藏之道。

D.“茶马古道”为发展经济、团结人民和国家统一发挥了很大的历史作用。

2.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与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B.以茶易马,可以满足国家连年战争中对马匹的迫切需要。

C.汉藏之间的贸易往来,有利于维护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为了官营茶马贸易的需要,宋朝在四川一些地方设置了“茶马司”。

B.茶叶在藏区可谓物尽其用,除供人饮用外、煮过的茶叶还拿来喂牲畜。

C.历史上,藏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界供给除茶叶以外的东西。

D. “边茶贸易”取代“茶马互市”,促使汉藏民间贸易更加繁荣兴旺。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骚”一词起源于《诗经》和《离骚》,“风”是《诗经》中传统的表现手法,“骚”指楚辞开创者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B.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将他列于“唐宋八大家”之首。

C.巴尔扎克用总标题为《人间喜剧》的一系列小说,反映了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

D.鲁迅原名周树人,1918年他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全党全国都要以道德模范为榜样,自觉实现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B.新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业遭受了以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数字化阅读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局面,传媒结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C.在当前的就业压力下,不少大学生加入了“蚁族”大军,“蚁族”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就包括大学生们不愿从事辛苦工作等自身原因造成的。

D.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合理限度,且有继续扩大之势,长此以往,不仅难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还可能引发各种社会矛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