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8分)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8分)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①此处是引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孔子想从政,在渡口向隐者问渡口的所在,隐者不说,嘲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

1.这首诗是怎样写出“早寒”特点的?(2分)

2.请赏析这首诗的颈联。(4分)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写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表现出最具有代表性的秋季景象,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早寒”的特点。 2.“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思乡,而且把这种情感一泄无余,不仅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着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从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 3.表达了作者既想隐居又想从政的矛盾迷茫的心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两句诗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应该说,就是写实;但这两句写早寒景象的诗是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的,所以又有起兴的作用。面对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不禁勾起思乡情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所谓“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是有一定道理的。何况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呢!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面对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不禁勾起思乡情怀,于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乡:家乡在襄水湾曲处,远隔着楚地云天,很远哪!远隔难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乡泪客中尽”,正面抒发了思乡,一个“尽”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如此思乡,当然就想到回乡,于是才有“孤帆天际看”的表现。看天际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乡的念头。这念头实在是乡思所致,然而想回乡,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来可以询问,但江水与海相平,水势漫漫,又到哪里去问路呢?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所以第三联用“乡泪客中尽”承第二联的思归,而“孤帆天际看”则承首联的江上寂寞,而又情景互对,韵致凄切。思乡之泪,已在客中流尽,伤心惨恻;片影孤帆,飘泊天际,孤独凄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一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此诗的最后两句既实写当时情形,又隐喻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慨。这首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根据诗的内容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

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废,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①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  

①敕:告诫。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        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之        迫: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      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          度:考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明年春,围苏茂广乐    然今卒困此,此天之亡我

B.汉坚卧不动,有顷定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能衔哀致诚

C.但坚据广都,待来攻    秦王恐破璧

D.成败机,在此一举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

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              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茶马古道

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唐宋以后,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安藏之道。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量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驼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1.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所谓“茶马古道”是汉藏两族之间由于长期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

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C.“茶马古道”到元代已成为一条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和治藏安藏之道。

D.“茶马古道”为发展经济、团结人民和国家统一发挥了很大的历史作用。

2.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与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B.以茶易马,可以满足国家连年战争中对马匹的迫切需要。

C.汉藏之间的贸易往来,有利于维护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为了官营茶马贸易的需要,宋朝在四川一些地方设置了“茶马司”。

B.茶叶在藏区可谓物尽其用,除供人饮用外、煮过的茶叶还拿来喂牲畜。

C.历史上,藏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界供给除茶叶以外的东西。

D. “边茶贸易”取代“茶马互市”,促使汉藏民间贸易更加繁荣兴旺。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骚”一词起源于《诗经》和《离骚》,“风”是《诗经》中传统的表现手法,“骚”指楚辞开创者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B.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将他列于“唐宋八大家”之首。

C.巴尔扎克用总标题为《人间喜剧》的一系列小说,反映了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

D.鲁迅原名周树人,1918年他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全党全国都要以道德模范为榜样,自觉实现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B.新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业遭受了以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数字化阅读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局面,传媒结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C.在当前的就业压力下,不少大学生加入了“蚁族”大军,“蚁族”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就包括大学生们不愿从事辛苦工作等自身原因造成的。

D.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合理限度,且有继续扩大之势,长此以往,不仅难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还可能引发各种社会矛盾。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你尽可以放心,他这个人       不失信,今天他一定会按照约定的内容把你的事情办好。

(2)一座山,一旦被        这样的诗意,通往仙境的大门也就会在不经意间向你徐徐敞开。

(3)富于政治性的文学作品并不始于今日,远在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中,近在西洋工业革命时期的小说中,都已         

(4)“择校热”最大的弊端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骨干教师为了提高待遇“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雄厚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        

A.历来        付与          层出不穷        雪上加霜

B.历来         赋予          屡见不鲜        釜底抽薪

C.从来         付与          层出不穷       釜底抽薪

D.从来        赋予          屡见不鲜                 雪上加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